⑴ 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如何加強對非遺的宣傳呢
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我認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首先就要充分把網路傳媒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聯系起來。因為網路宣傳傳播范圍廣,傳播時效快。我們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等網路軟體進行一些視頻展覽、有獎競猜、《了解非物質文化》為主題的在線徵文宣傳等活動,拉動人們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還可以尋求政府帶頭,拍攝以《非物質文化前世今生》為主題的大型記錄片等,使用各種方法加強對非遺的宣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它不僅象徵著國家文化的強大,更代表著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歷史的傳承。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如何去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得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⑵ 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文化遺產保護有哪些措施
1、延續歷史,傳承文化,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應在遺產地風貌區保護、文物修繕等方面注意防止過度開發、「修舊如新」等傾向。
2、明確管理主體,加快遺產保護立法。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法律依據,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好。北京市已公布《長城保護管理辦法》,使長城保護在法制建設上大大前進一步。其他遺產地的專項立法亦應加快步伐,使遺產保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開發,適度利用。強調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性、社會公益性和傳世性,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識,堅決扭轉將世界遺產的性質界定成「旅遊資源」的錯誤傾向,更不能將遺產保護地變成經濟開發區。
4、提高保護技術。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重視引進先進保護技術和手段,鼓勵遺產地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創新,探索適應目前實際情況的新技術、新方法。
5、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世界遺產保護是群眾性事業,應擴大宣傳,積極發動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參與,應重視和發揮志願者及民間社會組織在遺產保護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開展對各遺產地乃至整個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的研究,組織編纂出版一批有較高理論價值的專著;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保護、珍愛祖國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
6、做好後備項目的申遺准備工作。在防止「重申輕保」偏向的同時,要做好新項目申遺的准備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備申」,使申遺的准備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有序。
⑶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有哪些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有:健全機制、突出保護,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軌道、鼓勵傳承,充分發揮民間自身力量、擴大宣傳,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展示場所。
1.健全機制,落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法規。建議制訂一系列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措施,並確保這些政策措施能夠有效實施。
比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安排,一定要專款專用,並對一些瀕危的和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優先提供支援;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開發和引導其市場需求。
2.突出保護,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軌道。要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導方針,確保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切實有力有效的保護和搶救。
對於一些有市場效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走保護與市場開發相結合的道路,但走市場開發之路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和傳承,不能片面強調市場開發,否則一方面會使沒有市場效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人問津,最終得不到保護和走向消亡;另一方面會因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過度開發利用,使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變異和萎縮。
3.鼓勵傳承,充分發揮民間自身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全依賴政府出資保護是不現實的,積極開拓其他保護渠道顯得尤為重要。既然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間,那麼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方法就是還原於民間,通過民間藝人和民間組織世代相傳。
4.擴大宣傳,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展示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讓群眾了解和接受,就應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在實踐中不斷發揚光大。利用集市、廟會、節慶活動,繁榮、活躍民間傳統文化;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培訓活動。
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要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的傳播和展示作用,發揮新聞媒介、互聯網的宣傳作用,普及保護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⑷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幾種方法
1、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成立國家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大問題。統一協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文化遺產保護協調機構。
要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定期通報制度、專家咨詢制度以及公眾和輿論監督機制,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要充分發揮有關學術機構、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抓緊制定和起草與文物保護法相配套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抓緊研究制定保護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定。要嚴格依照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行政法規辦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作出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各級文物行政部門等行政執法機關有權依法抵制和制止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決定和行為。
嚴厲打擊破壞文化遺產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追究因決策失誤、玩忽職守,造成文化遺產破壞、被盜或流失的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充實文化遺產保護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因執法不力造成文化遺產受到破壞的,要追究有關執法機關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3、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的研究、運用和推廣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
4、加大宣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各級各類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要經常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及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國務院有關部門也要切實研究解決自然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自然遺產保護工作。
(4)為宣傳文化遺產應該怎麼做擴展閱讀
基本方針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堅持保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堅持依法和科學保護,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總體目標
通過採取有效措施,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全面加強。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文化遺產保護制度,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保護文化遺產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⑸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國的文化遺產
對於我國的文化遺產,首先從發自內心的感慨,例如可以大力宣傳宣傳周圍的人。我國的文化遺產十分重要,是我國的瑰寶,所以作為我國的一員,我們不能隨意破壞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好好保護他,對於文化遺產一定要盡心盡力的保護,大力去宣傳,盡職盡責,做好一位公民的責任。
⑹ 如何做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廣工作:
一、開展系列文化演出活動;
二、發展地方非物質文化保護基金;
三、為所屬轄區的省、市級政府做匯報演出(此活動從側面是一種文化政績展示);
四、如條件允許召開小型的非物質文化保護論壇;
五、做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示雕塑;
我一直是做傳媒的,呵呵,沒有做過這樣的創意策劃工作,所以現在拜求有謀之士為小弟分憂解愁
⑺ 為了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做什麼
1.首先從自己做起,愛護它宣傳它發揚它,做好承接與傳承的橋梁。 2.讓人們明白遺產是底蘊、是自 、是民族的根基,沒有遺傳就沒有民族就沒有國家。只有傳統的傳承的才是民族的。 3.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它,同破壞它的人進行堅持堅決的抗爭。 4.開辦遺產文化學習、講座、競賽等靈活積極的活動。讓人們耳濡目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存在的必要性。 5.必須以法律的形式條文進行規范和監督,維護重獎,破壞嚴懲。
⑻ 我們應該怎麼樣保護中國文化遺產
延續歷史,傳承文化,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為獨特的創造性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文化的典型表現性。因此,保持真實性和整體性是兩個基本要素。應在遺產地風貌區保護、文物修繕等方面注意堅持這兩條原則,防止過度開發、「修舊如新」等傾向。 北京舊城整體保護仍面臨嚴峻形勢。故宮緩沖區雖然已經劃定,《皇城保護規劃》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也已公布實施,但能否落實是關鍵。政府必須下決心堅決遏制住舊城內目前依然十分強勁的房地產開發勢頭,切實加強對故宮緩沖區的保護,切實落實《總規》提出的對舊城實行「整體保護」的原則,真正保護好故宮這份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2.明確管理主體,加快遺產保護立法。 目前北京的遺產地存在管理部門分散、各行其是的現象。應學習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抓緊研究遺產地管理體制的改革,盡快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專門的世界遺產保護機構和科研機構。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法律依據,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好。北京市已公布《長城保護管理辦法》,使長城保護在法制建設上大大前進一步。其他遺產地的專項立法亦應加快步伐,使遺產保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開發,適度利用。 強調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性、社會公益性和傳世性,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識。在這方面,我們應盡快「與世界接軌」,堅決扭轉將世界遺產的性質界定成「旅遊資源」的錯誤傾向,更不能將遺產保護地變成經濟開發區。應限定每天的參觀人數,更新「單純追求門票收入」等陳舊管理理念。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應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放寬眼界,大膽決策,逐步通過體制和機制改革,改變公益性管理單位差額補貼的經濟運行方式,保護經費由政府全額撥款,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保護與眼前利用間的矛盾。 4.保護技術有待提高。 我國遺產地的高層管理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保護技術相對落後,亟待提高。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重視引進先進保護技術和手段,鼓勵遺產地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創新,探索適應我國、我市情況的新技術、新方法。 5.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 世界遺產保護是群眾性事業,應擴大宣傳,積極發動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參與。應重視和發揮志願者及民間社會組織在遺產保護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開展對各遺產地乃至整個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的研究,組織編纂出版一批有較高理論價值的專著;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們保護、珍愛祖國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北京師大附中組織學生調查北京世界遺產現狀,與專家座談,撰寫論文,這一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6.作好後備項目的申遺准備工作。 在防止「重申輕保」偏向的同時,要作好新項目申遺的准備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備申」,使申遺的准備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有序。
⑼ 假如你是一位保護文化遺產的志願者,你准備怎樣為保護當地的文化遺產做貢獻
首先是相關機關設立相關保護法案和機構,對違法人員依法可制,依法可究。加大對文化遺產的財產和人力投入,讓相應的基礎設施完善,讓人們耳濡目染的去保護和傳承。個人應當文明參觀,文明游覽,不可破壞遺產或做有害於遺產的事。
從娃娃抓起,從小宣貫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明的知識,讓小孩感受先輩的精神,熏陶下的下一代人才能更好的去保護。組織相關的展覽和表演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多多了解不同形式的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
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