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把歷史文化融入旅遊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旅遊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發展到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的轉換關系。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貳』 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特色旅遊成功融合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三)深入挖掘旅遊地特色鄉村文化資源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要切實挖掘傳統文化載體表象下蘊含的深層內涵, 提升鄉村旅遊地的傳統人文氣息,如反映人與自然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或是有著濃厚傳統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等,盡可能再現歷史文化氛圍和場景,努力實現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從這些特有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表象和深層底蘊中,將傳統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富於觀念和情感溝通,並具有鄉村環境特色的產品,彰顯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以及旅遊者都應積極參與其中。首先,通過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估,掌握可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傳統文化資源,找到本地鄉村旅遊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圍繞主要目標市場的需求,結合本地傳統文化的特色,規劃、設計和開發鄉村旅遊的輔助產品,使鄉村旅遊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再次政府通過制定鄉村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政策,構建公共平台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對農家樂免稅等。
『叄』 旅遊小鎮如何做好文化融入
文化挖掘及注入作為小鎮建設要素,在小鎮誕生之前就已經潛移默化深入小鎮建設之骨髓了。文化特質是小鎮在洪流中勇立潮頭的鮮明船帆;其不僅決定著小鎮的建築風格、風貌,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小鎮的產業要素及業態布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規劃師指出,縱觀當下小鎮建設,無論是自發的,還是特意打造的,帶有產業特色的、地域特色的文化特質均是小鎮建設鮮明品牌及靈魂所在。這種特質文化會慢慢浸透於小鎮的生產、生活之中,譬如陝西袁家村,雖名為村,但實質上應該是一個特色小鎮,那兒有傳統的關中地區獨有的民居,有各色各樣的傳統風味小吃、傳統手工業產品——這就是產業。
有了生產者,必然帶來生活者,那麼,相應的關中民俗風情文化,自然而然的就產生聚集過來,這就是一種特有的文化,而附著於文化的生活化體驗是現代旅遊者的重要訴求。
『肆』 如何將民族文化融入旅遊
楊紹斌「思想有多遠路就有多遠」,文化與旅遊融合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融合。恩施的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都很豐富,我們不能坐擁「金山」不識「寶」,一個勁地打瞌睡,而是要將恩施的文化優勢和旅遊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核心競爭優勢。從恩施的實際出發,發展文化產業的最佳業態是大力發展生態觀光、休閑養生的健康旅遊產業,讓文化產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和空間,使旅遊產業有一個持續永恆的「助推器」。縱觀近幾年文化與旅遊發展現狀,雖然旅遊持續火爆,文化產品精彩紛呈,但現狀仍不容樂觀,文化和旅遊這兩大集團軍仍然是各打各的鑼,各吹各的號。怎樣讓兩者融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作用?首先要具備的是融合的理念。比如,恩施市建設「仙居恩施」,打造「八大生態走廊」,筆者認為,要科學制定文化與旅遊同步發展的規劃,建立文化與旅遊同步發展的機制,大膽地探索文化與旅遊共同發展的新思路,可以將部分體育運動和戶外運動項目與景區的健康基地接軌,將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項目有機結合,整合文化和旅遊資源,真正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恩施可借鑒外省的先進經驗,把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納入地方整體發展戰略,讓重大文化旅遊項目進重點工程的「籠子」,重要文化旅遊基礎建設資金進財政預算的「盤子」,重點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建設進政府經濟發展標志性工程的「圈子」,努力實現文化旅遊產業審批優先、政策優惠、服務優良的最佳狀態。結合恩施實際,推動文化與旅遊的互動融合,主要應把恩施雄奇壯美的自然山水旅遊資源與現代化健康養生以及戶外運動融合起來;把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與參與性強的娛樂項目結合起來;把紅色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結合起來,把恩施紅色旅遊的功能發揮出來。突出實施文化旅遊產業大項目、大整合。打破傳統的結構單一的旅遊產品體系,把已成型的景區連片成塊、一線串珠,達到旅遊「一票通」。提升文化旅遊品位。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與農牧、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旅遊。建設一批旅遊專業村、專業鎮,將文化創意與工農業生產相結合。扶持一批旅遊產業的龍頭企業,如恩施玉露茶的加工生產、貢米基地建設、恩施白酒等特色產業,民俗文化類的根雕、菊花石、西蘭卡普等手工藝品,興建一批展示民俗文化特色的展館,以此轉化一產業,提升二產業,帶動三產業,滿足各地遊客和市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發揮文化旅遊品牌優勢。大力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民俗文化資源,建設民俗文化博覽園;發揮生態文化品牌優勢,強力推進「八大生態走廊」建設;建設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戶外運動基地和健康養生場館會所;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實現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利用有機結合。培養和起用文化旅遊人才。大膽起用一批文化旅遊全能人才,在招賢納士時敢於打破傳統用人觀念。定期舉辦文化旅遊培訓班,培養一批文化旅遊專業管理人才,並將培養文化旅遊人才作為一項長效機制。恩施的文化旅遊發展藍圖已繪就,實現目標主要靠人才。加強文化與旅遊資源的互動融合,使文化因旅遊而傳播,旅遊因文化更精彩。
『伍』 如何加強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以上內容摘自《搜狐公眾平台》
『陸』 如何實現文旅融合
四、找到根本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目前,文旅融合處於不同意見的十字路口。澄清誤解,返本溯源的意義遠大於盲目冒進的形式主義。不管各界的爭議有多大,如果忽視了文化與旅遊融合的兩個關鍵核心,即人的合理需求和文化旅遊產品的創造和生產,就會導致兩者融合最堅實基礎的喪失。所以要解決這個「方程式」,一定要遵循嚴格的步驟和流程,不能為了省事而簡化或者省略一些步驟,以免造成新的問題。解決是核心過程,兩者之間的整合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決定了整合的效果。否則,政府和市場都將是徒勞的。
五、檢查得到的答案,確保其准確性。
產業融合是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點,也是文旅融合藉助市場之手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文旅融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領域。所以,測試一個文化旅遊項目,不僅僅是按照計劃完成建設的過程,更是項目完成後測試效果的步驟。這個測試過程甚至比解決過程更重要。目前,我們的許多文化旅遊項目盲目跟風,貪圖完美,在建設過程中沒有及時跟風,導致許多項目舉步維艱,投資者難以繼續,甚至虧損。這是值得警惕的。每一個文化旅遊企業,每一個文化旅遊項目都要建立相應的審核機制,保證項目進度每一步的准確性。
『柒』 文化與旅遊融合需要注意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文化與旅遊融合的作用、意義、必要性不少文章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晰,這里前瞻產業研究院淺議文化與旅遊融合需要注意和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一、需要認清文化和旅遊的性質,把握好融合的點和面,避免走入誤區。文化是一個寬泛的大概年,至今還沒有一個各方認可的確切定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文化帶有傳統性、民族性、地域性、唯一性特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
二、需要堅持一個方向。文化與旅遊融合既是一個工作任務,也是長期堅持的努力方向。
三、文化與旅遊融合需要一個突破口,切入點。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當今,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已進入新階段,旅遊產業依託文化魅力在快速發展,文化產業規模和種類也在不斷的擴大、延伸,文化與旅遊融合提法不如改為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更現實、更科學、更具指導意義。
四、文化與旅遊的融合需要一個強推力。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特別是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一方面需要市場調節,一方面更需要政府的推動。
『捌』 文化和旅遊未來如何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並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來做旅遊,也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轉化為有文化影響力、有市場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和品牌。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文化做旅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夠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有多大,市場吸引力就有多大,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這個人物是有正面導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於活化為產品。文化轉化為產品有三種路徑,文化需要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傳說中走出來,這是一個文化物態化、活態化和業態化的過程。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玖』 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未來文化與旅遊如何做到融合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以及全域旅遊的大力推進,人們對旅遊品質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旅遊日受青睞。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去體驗不同地方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文化與旅遊如何融合?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立足實際,切實加強規劃引領作用。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重在規劃。要深刻把握方針政策,結合旅遊發展的新時代、新階段和新要求,突出前瞻性和實用性,編制出台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專題規劃,進一步凸顯獨特的文化與地域資源稟賦,為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提供更為科學、可行的引導。
2、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疊加、硬性配對,只有選擇那些具有市場價值、具備在旅遊產業上發光發熱的文化資源,才能真正推進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
3、創新理念,打造文化旅遊個性品牌。品牌是文化旅遊業的名片,要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的文化旅遊品牌,使文化旅遊具有更鮮明的總體品位和整體形象。
4、依託資源,積極開發文化旅遊商品。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文化旅遊商品,完善旅遊整體文化形象,增加旅遊業的附加值。
『拾』 怎樣將鄉村旅遊規劃與文化相結合呢
加強整合,形成合力。文化旅遊局和農業農村事務局要加強對城鎮和街道的對接和引導,完善軟硬體設施建設,整合資源,做好數字賦能工作,確保文化旅遊一體化推動鄉村振興落地。巔峰智業旅遊特色小鎮項目將其主要分為產業型特色小鎮與生活型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