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極文化的介紹
太極文化,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並且滲透在各個文化領域和事物中。
『貳』 太極是什麼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和范疇。
太極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
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莊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匯編的《醫宗金鑒》則採用了五階段說法。
(2)什麼是太極文化擴展閱讀:
太極最早出自《莊子》。《太極圖》據說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
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與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 就是周敦頤所傳的。
周敦頤他一方面,從陳摶派易學那裡吸收了太極圖式說,給與新的解釋;另一方面又繼承了漢唐以來義理學派的傳統,是宋明道學家解易的先驅。
『叄』 太極拳文化內涵及其影響
一、道家文化是太極拳的源頭
太極拳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主要是講陰陽、虛實、攻防的,而陰陽學說正是道學文化的有機內容。道學文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商周之際的《易經》。《易經》是用一種演繹著符號系統的文化圖式,揭示了隱藏在自然界中和諧發展的內在奧秘,成為諸子百家哲學思想的源泉。
《易經》又是太極文化的源頭。「太極」可延伸為「道」,《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陰陽學說的起源。陰陽學說的原理又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老子《道德經》。《道德經》完整地闡述了自然無為的太極思維。道是萬物的起源和根本,動之為分,靜之為合,周而復始,陰陽互補,相濟相剋,永不停息。
道家主講煉心養命,沖和虛靜,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道可道,非常道」,指的就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是大道。太極文化講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正是道家文化的真實體現。相傳太極拳最早的前身是道家在長時間打坐、誦經之後的輔助功法,以後經過歲月的積淀,逐漸形成為一門獨立的拳種,再以後被後人加以太極文化的滋養,最終達到武學的最高層面。
二、太極拳集道、儒、釋三教文化之大成,劃時代地開辟了太極思想、太極思維、太極精神
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鏈條是道、儒、釋三教文化。三教文化的共同點探索宇宙認知、尋求生命奧秘、修煉精神潛能。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太極文化以道家陰陽學說為主體,吸取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佛家的心性學說。
其中,戰國是中國文明最輝煌的時代,老子的「道」,孔子的「中庸」、「和諧」,莊子的論手搏和論劍,「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越女的論劍,「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等,分別從觀念形態和技術層面上升華了太極理念。
道家文化主養生,講順其自然,清靜無為,是太極文化的高層境界。
儒家思想講中正養德,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浩然之氣,行道濟世,是中國歷史的正統文化。太極拳的虛靈頂勁,中正安舒,八面支撐正是儒家思想的最好體現。
佛家學說講明心養心,心境空明。太極拳內功心法,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體現了佛學之明心和養心。
三、太極圖是太極文化的演繹
道、儒、釋三教合流的共識是「無極而太極」,從而在我國五代時期產生了陳摶的《無極圖》,在北宋時期產生了周敦頤的《太極圖》及《太極圖說》,這是太極拳世界觀的哲源,也是太極拳內功心法最高范疇的源泉。在周敦頤《太極圖》及《太極圖說》的演繹下,宋明理學推動了中國武術在太極思維方式下的全面革命,在這個時代完成了太極勁的技術體系和運用技巧體系。
現在我們擁有的太極雙魚陰陽圖演繹了宇宙間對立統一的規律。太極總是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的運動與變化的過程中,陰陽相互對立,滲透、作用、轉化,生生不息,體現了宇宙對立統一規律最原始的古代哲理,體現了「重了悟而不重論證,既非依附科學亦非依附宗教」的中國哲學特點。
綜觀大千世界,在一定意義上,太極文化無處不在,這也是以後產生的太極拳所以能夠卓爾不群、秀拔挺立,擁有大智慧、大胸懷、大健康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王宗岳奠定了完整的太極拳理論
王宗岳《太極拳譜》(包括《太極拳論》《太極拳釋名》《打手歌》《十三勢行功歌》)和《陰符槍譜》,奠定了太極拳理論基礎,形成了完整的太極拳拳學體系。
『肆』 中國古代太極文化
太極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易緯乾鑿度》和《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匯編的《醫宗金鑒》則採用了五階段說法(聶文濤談《周易》):「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系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http://ke..com/view/3914.htm
『伍』 太極的文化內涵是什麼,算是武術的一種嗎
太極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是在向世人闡述宇宙無極即是太極的八卦原理,太極其實是一種思想流派,也是一種武術的名稱,之所以太極是一種思想流派,是因為它結合儒家和道家兩個思想大宗的精髓,太極的兩個點代表就是陰陽兩個儀。而說太極是一種武術,它是又張三豐創立,而且掌法也是根據太極圖而創立的,所以,太極最後的形態就是武術。
張三豐創立武當時,是入了道教的,自此後也是清心寡慾,一心鑽研太極拳,是他將太極拳發揚光大了,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大爺大媽每天去練習太極,因為都說練習太極可以延年益壽,就像張三豐那樣活到218歲。其實張三豐的長壽就是因為他又武功在身,而且他入了道教,心特別健康。
『陸』 什麼是「太極」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范疇,就迄今所見文獻看,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莊子之後,後世人們據《《周易·系辭》相關「太極」的論述而逐漸推演成熟的太極觀念,著實吸收了莊子混沌哲學的精華。
同莊子渾沌哲學一樣,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
《易系辭傳》(西漢馬王堆出土版本)記載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的內容。意思是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們各加一爻,便成八卦。這里講的是八卦畫出的過程。原與天文氣象及地區遠近方向相關,後來被宋代的理學家以哲理方式進一步闡釋。
『柒』 何謂太極文化太極精神太極品德
我不是老師,只是愛好者。
太極文化不單限於太極拳。用於武術則是太極拳,《太極拳論》曰:「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太極」源於《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太極精神、太極品德都代表了中國文化。
太極精神可以是自強不息、上善若水,太極品德可以是和諧、中庸。
啊!太博大,太精深。絕非能「一言以蔽之」的。
『捌』 太極文化的內涵
太極文化的內涵就是,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
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易經系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地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著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無為而無不為」,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