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有學歷沒文化」,你怎麼看。求具體說明。
從客觀方面說:國家和社會都需要高文憑的人,為了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更好的生存,人們只能拚命的獲得文憑,這就導致了大學里有許多濫竽充數的人,他們的目的只是拿個文憑,所以這些人成了你說的那種人,但他們只是一部分,許多的大學生還是很出色的.
從主觀方面說:一個大學生能拿到文憑就是水平,能獲得學歷就還是有能力的,現在很多的人對大學生存有偏見總是把一些大學生的缺點投射到所有的大學生身上並無限的誇張,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視而不見,這隊大學生太不公平了.
我個人覺得大學生很摻還沒出校門就已經背負了一身的流言蜚語.
Ⅱ 為什麼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低沉
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當代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缺乏見聞,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將自己的思想滯留於一個固步自封的世界當中;其二,當下時代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足不出戶便可知道天下大事,便可獲取來自各方面的文化思想,其中不乏思想糟粕,文化垃圾,而正是這些深刻影響了一個學生的思想,三觀,所以當代大學生中不乏社會敗類,精神不健康的人群,思想惡劣的人群;其三,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每年有近1000萬的高校畢業生湧入人才市場,導致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尤其是出身貧困的學子,不僅知識面受限,見識面更受限,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社會里,沉迷在這花花世界中,一蹶不振;總之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的低沉不是短期的結果,而是潛藏在國家內的毒瘤所致,因此國家在塑造大學生精神文化時,必要時要下猛葯,要徹底而堅定,如此方能再次造就中國大學生文化的繁榮,推動中國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Ⅲ 為什麼說大學生有知識沒文化
文革前,人們批評大學生脫離實際時,最常舉的例子是「麥苗韭菜分不清」。文革中招收工農兵學員,這個問題解決了,但大多數學生的科技文化知識卻出現了很大缺項。文革後恢復高考,重新注重書本知識,學校和社會實際的聯系又逐步疏遠。這些年提倡素質教育,但一直沒有找到有效可行的路子。幾乎所有的用人單位談起來,都認為剛恢復高考時的前幾屆學生最頂用,那時雖然錄取的分數不高,但學生的社會知識、務實能力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
現在的一些大學生,又開始出現文革前大學生鬧過的笑話。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曄萍對某大學物理專業的大四學生做了一個微型調查,調查的題目可以說出奇地簡單,是「一隻雞蛋有多重」,結果有的回答「5克」、有的回答「1克」,根本不靠譜(參見10月12日《東方早報》)。還有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學校各方面成績都很優秀,專業技能也還過得去,可在一次大夥吃飯的時候,她居然問大家一個問題:「番茄是長在地里,還是長在樹上的?」眾人都很驚詫(參見10月13日《重慶晨報》)。這些個例說明我們的大學生「有知識,沒常識」的現象正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連經常要吃的雞蛋、番茄也缺乏起碼的了解?這個問題其實不僅是大學的責任,還應該追溯到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許多幼兒園的孩子,可以識很多字,背很多古詩,甚至英語會話也很流利,看上去多才多藝、聰明過人,但對生活常識卻知之甚少。原因就在於在我們的許多家長和教育者看來,那些沒上書本的生活常識是算不得「知識」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是無關緊要的。這種認識的誤區導致了我們不少青少年的畸形發展。
一個生活常識極度匱乏的人,是談不上高素質人才的。常識是人的知識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缺乏常識,就會經常鬧笑話;沒有常識做支撐,所謂的深奧知識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派不上用場。
一個人成才固然需要知識,但更不能缺乏常識。沒有常識的人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真正的人」。因此,教育孩子,還是應該及早進行常識教育,千萬不能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白痴」。大事是由小事構成的,不要多高的專業水平,讀書有啥用,在現實中,復讀擇校了。
教育工作確實存在敗類!!!這不僅僅存在於教育這個行業,但恰恰是人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在這樣一個被公認為應該很純潔的領域,出現了不該出現的丑惡現象.......,公正是一種能力,會備受尊敬。公正是一種原則感和分寸感!要特立獨行,敢說老實話,敢向惡勢力作戰。敢攻擊腐敗情形,做一個「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曲」的斯鐸曼醫生。世上最強有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高考已經到了徹底變革的時候了。異化更多是從馬克思那裡而不是從黑格爾那裡獲得啟蒙。中國教育亂,沒有規范意識,才有暴君校長的誕生.什麼樣的人當校長,什麼樣的校長必須立即撤職查辦,道德隨名人與時俱進(退)了!如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確實有的道德與時俱退了!都在忙著貪錢,家長不給錢,學生分不到好班,教師不給聘不上職稱當不上班主任(能多收家長的錢了),更有甚者,女教師多,吃窩邊草,這始終丑態百出的校長,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那,整天不抓業務,盡出些花花腸子,搞這搞那個的,豬狗不如的老東西,一個化學教師當到普通中學副校長,就自詡功成名就。簡直跟瘋子差不多了!安徽省人.長期貪贓枉法 , 給南京大學蒙上了沉重的陰影.頂風違紀、屢教不改;強迫、指使下屬工作人員亂收費情節惡劣,抗拒檢查,偽造、隱匿、毀滅證據,轉移資金以及私設「小金庫」,吃喝、送禮、旅遊等造成嚴重後果和惡劣影響.犬傷人、犬擾民已成為城市一大公害,做人無人格,當老師無師德! 廣東2011年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教師隊伍需加強,復讀擇校成了中國惡人那個姓張的的專利!! 毛主席說過,讓人民講話,天不會塌下來。那有害怕人民群眾講話的道理呢?敗類校長!這就是中國垃圾的文人 !為人師表的王八蛋!!!值得懷疑的事他這個校長是怎麼當上的???? 那個姓張的肯定不是好東西.成為教育腐敗的典型.查不出問題來, 屢禁不止、屢查屢犯, 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腐敗的窩案、串案增多。被查處之前,他們往往沆瀣一氣,結成非法利益共同體,長期貪贓枉法、禍害百姓.!
那個姓張的為了利益很權利,做的小動作和手段比黑社會還利害。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群體中確實出現了不少的敗類,發生了讓人汗顏的現象!孔老夫子這樣的聖人在63歲時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把中國惡人那個姓張的!斃了!!
Ⅳ 為什麼說現在的大學生有知識,沒文化,怎麼個說法,具體指那些
大學用來度日子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讀大學基本上是為了拿文憑的,就為了考試。據我的觀察,整個社會的文化都很差,上去不是有個調查說,我們國內的人民,一年來用來買書的錢不是才幾十元嗎!美國的一個調查是:人民花在看電視的時間多出看書時間的好幾倍。我為這兩個調查的結果感到羞恥。可以試想,我們現在什麼狀況,大家不看書是個不爭的事實,不看書的結果是人變得愚蠢。
作為大學生,原本說時間比現在工作的人更多,更應該花一些時間去看書,但是我的身邊這樣的人很少很少,或者幾乎沒有,我看過的一個報道是,國內的一首高校(很抱歉,名字忘了),考慮到大學生的人文知識缺失,於是就專門弄了個規定,全校學生必須修一科:文化通識的課程。但是結果呢,那上課的上得不成樣子,而且考試的時候很簡單了,不能再簡單了,學生考的成績還是不理想,有些學生還告到學校那邊過去,說很難。搞的上課的那些老師很郁悶。這也許是我們現在國內大學的通病把!
我不想多說,這個問題我已經想過很多,也說過很多,寫過很多。多看些書把,沒有壞處的,它可以讓你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保持安靜的心靈。
Ⅳ 都說沒文化真可怕,為什麼這么說呢
在如今的社會上,文化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21世紀,如今的科技發展也越來越快,知識也是越來越重要了。而且世界各地的各種學校也在不斷的出現,高科技也逐漸進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只有有知識的,有頭腦的人才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同時社會的發展也是需要有知識的人的。因為如今現在這個社會的發展現象就是如此。
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而走到了社會上,肯定會到處碰壁,因為如今太多的學校出現,大學生遍地都是,所以也沒有文化的人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同時沒有文化的人是會受到一個企業或一個公司的輕視的因為沒有文化的人是很難駕馭一件事情。同時文化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素質和觀念的,如果一個沒有文化的人的言談舉止都是非常俗氣的。並且沒有文化的人想法都是比較傳統的。
Ⅵ 大學生缺乏文化自信的社會層面原因
文化自信來自於對一個國家的認同,現在的大學生,崇外的比較多,總是覺得外國的東西好,慢慢地就缺乏了文化自信。
Ⅶ 為什麼大學生文化水平沒以前高了
最近在網上找到了一份碼字兼職,我覺得還挺不錯的,於是就到知乎上去拉人一起來做,在拉人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100多名大學生,這里邊既有一些二本的學生,也有蘇大、河北工大、鄭大這樣一般的重本生,還有川大、山大這樣985大學的學生,但看他們碼的字,都給我一種「文化水平不大高」的感覺,至少沒有十年前我接觸的那批同齡人的文化水平高。
我分析,他們的文化水平之所以沒有以前大學生的高,有可能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③一些輔助工具讓原本不適合學習的人也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成績。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被應用於教學中。這些科技產品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們更直觀地理解那些原本不容易被他們理解的知識點。也就是說,知識點的難度下降了,學習的成本降低了。
這樣做,看上去是有利於學生更快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弊端也是很明顯的。這樣做,降低了知識點的難度,讓一些思維深度原本不行的學生,也能輕易地get到這些知識點,進而在升學的過程中,跟其他適合學習的學生一起,順利地進入了大學。
這些思維深度不行的學生,在過去,教學輔助工具不發達的時候,只能是畏難而退,轉而從事體力勞動,但他們如今由於科技的發展,也被順利地弄到大學,成為一名名正言順地大學生了。是不是很恐怖?原本接受能力不行的學生,即便是進了大學又能如何,還是不是知識面窄,文化水平低?
Ⅷ 大學生缺乏文化自信的原因分析
你好,首先是不感興趣,其次是這方面的課程還比較少。
Ⅸ 大學生缺乏文化自信的現狀
2016年,「文化自信」成為我國繼「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國家戰略理論,在此背景下,我們作為大學生,深刻的意識到大學生人群的「文化自信」對構建全社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10月我們組建了「華文郵驛」大學生課外科研團隊,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歷時半年,對全國100餘所高校涵蓋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面的在校10000多名大學生,進行了的中華文化自信現狀問卷調查,其現狀調研和成因研究如下:
一、當下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
通過調查分析,總體上看,大學生對中華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自信心不足。一些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持認同和自豪的情感,對外來文化持有包容與借鑒的態度,但占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認知不深,民族文化認同度不高,文化自覺意識正在蘇醒。文化自信心不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大學生對文化自信理論了解不深
對「文化自信」一詞了解程度調查得出結果:很了解、多次聽說的佔23.16%,認識模糊、不完全理解其含義的佔44.25%,偶爾聽說、並不了解佔21.09%,完全不知道的佔11.5%。不了解「文化自信」理論的大學生人群比例高達76.84%。
(二)部分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認知不足
對「中華文化」了解程度調查得出結果:十分喜愛和了解的佔21.25%,一般了解的佔64.7%,認識模糊、不是很了解的佔21.09%,完全不了解的佔1.44%;由此看來,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較少,了解的深度不夠。從調查中發現,當今大學生人群對中國國學、醫學、四大發明以及造物文化的認同度不高,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未來走向信心不足。
(三)部分大學生過於推崇外來文化
當今一些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特別是歐美、日韓文化)的盲目認同,主要表現在外國節日、娛樂、生活、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盲目崇拜。在節日方面,更多的當代大學生更喜歡過外國的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愚人節等,而對中國的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節日概念的了解和認識模糊;在娛樂方面,一些當代大學生崇拜外國明星,喜歡看外國大片,相對來說對國產影片、節目關注度低,以本次調查問卷數據為例,喜歡看外國影片的佔71.24%,喜歡看外國語類節目的占調查總體的45%;在語言方面,一些大學生形成了文中夾帶英文單詞的語言交流模式,認為這樣更加洋氣;在價值觀念方面,西方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在一些大學生的意識和行為中有所體現。
(四)部分大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度不夠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公民為基本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作為肩負時代重任的中國當代大學生,理該主動接受、傳播、傳承、發展和捍衛中華先進文化。以本次調查問卷數據為例,認為出國留學風潮盛行的原因是外國文化教育優於中國文化教育的占調查總體的37%、認為大學生「崇洋媚外」的社會風氣原因是外國文化優秀的占調查總體的80%,由此窺見,部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不全面、關注度不夠,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信心不足,對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價值缺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