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騰沖特產有哪些
騰沖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各種各樣的特產。、
⑵ 雲南有哪些特色手工藝
1.大理扎染:扎染是一種古老的印染手工藝。產品選用民間土布為胚料,從天然植物的根、莖、葉、皮中提取色素為染色。其紋路自然,顏色青翠,形象素雅,取材生動,格調大方,而且貼身柔軟舒適。 2.傣錦:傣錦是傣族民間的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以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絢麗、美觀大方、堅固耐用和富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而著稱。有各種珍奇異獸的圖案、五穀花卉的植物圖案和幾何圖案等。 3.蠟染刺綉:雲南蠟染經過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具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其圖案以動物、花鳥、風景名勝等為素材。 4.烏銅走銀:烏銅走銀是雲南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產品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圖案花紋,以金或銀冷嵌其間,即呈現出黑黃或黑白分明的裝飾。 5.斑銅工藝品:斑銅製品分為「生斑」,「熟斑」兩種。生斑,即採取天然斑銅礦石加工而成。熟斑,經過獨特的冶煉熔鑄加工而成。其造型或從生活取材,如珍禽異獸,花卉山水,花瓶香爐,無一不生色發光;或從神話傳說中汲取,如仙山玉閣,無不神采飛揚。 6.藤編:藤條外皮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似篾而非篾,又稱藤篾,是一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騰沖人用此編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藝精巧,品種多樣,經久耐用,古往今來深受消費者喜愛。
⑶ 雲南騰沖特產有哪些 去雲南騰沖必帶的特產
騰沖有很多特產,現在我們就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飲食】:快餐餌絲、炒餌塊、臘腌菜、各種野菜(蕨菜、樹花、山蔥、苦菜、刺五加、各種野生菌子)、騰沖北界白魚、果脯、騰沖蒲川清涼磨鍋茶、以及各種時鮮蔬菜水果。 【玉器】:騰沖素有"翡翠之鄉"、"玉石城"之稱,加之經營玉雕已有 500餘年歷史,是西南最大的玉石翡翠集散地。騰沖玉器以玉石為原料,品種繁多,工藝精美,形色俱佳,產品有手鐲、簪花、耳環、玉墜、佛像等幾百個品種,其中18個品種出口,深受國內外客商喜愛。 【山茶花】:作為雲南山茶花的故鄉,騰沖諸多山鄉的春色幾乎是被紅花油茶獨佔了的——僅雲華一鄉,就轟轟烈烈地瘋長著上萬畝成林成片的紅花油茶,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山茶花園。 【中葯材】:騰沖素有「天然植物園」之稱,「一屁股坐得著三棵葯」,中草葯品資源相當豐富。早在明末清初,騰沖在中成葯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療效顯著而遐邇聞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藤編】:騰沖與緬甸接壤的邊境一帶原始老林里,盛產一種質地堅韌、身條極長的藤本植物——藤條,其外皮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似蔑而非蔑,故稱藤蔑,是一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騰沖人用此編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藝精巧,品種多樣,經久耐用,古往今來深受消費者喜愛。 【騰宣】:早在清代,騰沖人就利用本地盛產的枸皮、仙人掌生產出「觀音塘大白紙」(後又稱「余宣」),頗受書畫界的青睞。 【翡翠】:騰沖很早便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與交通優勢,成為我國歷史上發育最早、規模最大、延續最久的翡翠集散地,並獲得了「翡翠之城」的盛名。 【騰沖農民畫】: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群眾性繪畫活動中產生並形成的,與我國民族民間傳統美術及手工藝品如剪紙、麵塑、泥人、皮影、窗花、板畫、年畫等一脈相承,其整體藝術水平已不低於我國著名的金山、戶縣農民畫。騰沖農民畫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數民族為作者為創作主體,民族特徵十分鮮明,先後有多幅作品參加全國性展出並獲獎,上百幅作品在省里展出,十多幅在國外展出並被收藏,多幅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有近百人次獲國家及省地(市)表彰獎勵。
⑷ 騰沖宣紙的古法造紙傳承
在雲南騰沖縣和順古鎮的總兵府里,有一間不大的屋子,門楣上掛著「古法制紙」的牌匾,當我在那找到古法制騰宣傳承人的時候,他正站在擺滿了騰宣製品的大方桌後寫毛筆字,時而向涌進來的一撥撥遊客展示和解說這項古老的制紙工藝。騰宣傳承師傅在這里工作了7年,但同時,他的制紙作坊里,每天有大約5、6個工人,還在手工製作騰宣。即便是我等到一撥遊客走馬觀花一番離開制紙坊後再去跟騰宣傳承師傅攀談,他一開始也不太搭理我,「現在沒有跟你慢慢聊的心情。」耐心地問下去,他才透露說:「今年的原材料收得太少了,很擔心。」騰宣的原材料,是產自騰沖縣東高黎貢山的滇結香木皮(構樹皮),artxu現在知道騰宣的人會說騰沖縣的觀音塘是騰宣的原產地,其實那邊的制紙工藝和原料,是從我的家鄉挪過去的。縣城污染大,主要產地還是我的家鄉。」騰宣傳承師傅的家鄉,在騰沖界頭鄉,那裡靠近高黎貢山,溝壑間能採集到不少構樹皮,「但全縣范圍內也就只有3個自然村裡能找到這種樹皮,像龍上寨,幾乎家家戶戶農忙之外,都在手工做宣紙。我家從事手工制紙已經有十幾代人了。」除了產地有限,構樹皮的採集時間也非常短,「通常每年3月花期開始之後,慢慢有一些,一直到10月後,霜降一到,就一點都沒有了。最佳的採集時間,也只有3月到5月,皮的品質最好。」而今年,騰宣傳承師傅村子裡80%的村民都沒有收到構樹皮,「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種樹皮做出的宣紙好,都涌過來搶先收走了。
⑸ 騰沖特產有哪些特產
1、騰沖高山烏龍茶--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
⑹ 雲南的民間工藝有些什麼
最為典型的有彝族的刺綉,其中尤其以石林撒尼族、楚雄彝族為代表。大理白族的大理石工藝品、手工刺綉、扎染、銀器製造最具代表性。麗江的皮革製品、銀器飾品、東巴造紙等等,香格里拉藏族的轉經筒、天珠等。西雙版納傣族人民更顯勤勞,除了傳統的刺綉外,傣錦、筒帕等都非常惹人喜愛的。
希望樓主採納
謝謝,純手打不易。
⑺ 保山市獨特的民間技藝有什麼
保山市獨特的民間技藝有騰沖皮影戲、傈僳族服飾、布朗族山歌。
皮影戲是在騰沖縣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一種藝術形式,俗稱皮人戲、皮戲、燈影子。相傳明洪武年間由中原傳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經過本地文化的不斷滲透和融合,創新出「西腔」和「東腔」兩大流派,唱腔多樣,劇目豐富,對白風趣,深受當地民眾和周邊各民族同胞喜愛。
騰沖皮影戲劇目多取材於傳奇、演義及民間故事等,尤以三國戲、列國戲等連台本戲居多,據統計有近400出。數百年的皮影戲演出活動足跡遍及騰沖城鄉和滇西的許多縣市。
傈僳族同胞分若干支系,居住在雲南保山高黎貢山莽林深處的俱為「花傈僳」,其婦女服飾也顯得特別「花」枝招展。每當節慶之期或山寨人家操辦喜事,那五彩繽紛的傈僳婦女便成了本來就富有詩情畫意的邊陲山水的一道最為明麗的風景線。
保山市施甸縣木老元鄉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布朗族山歌曲目繁多,內容豐富,歌詞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文學性,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濃郁。
特點
騰沖皮影戲於明洪武年間從湖廣、四川一帶傳入,有據可查的歷史已有200多年,至今仍保持經常性演出活動。相傳在明初由來自江南、湖廣、四川等地屯軍邊疆的移民帶到騰沖。
由於地域、語言的差異。騰沖皮影戲有「東腔」和「西腔」之分,東腔出自東練(洞山、勐連一帶),西腔出自西練(固東、明光、瑞滇一帶),東腔以圖像高大,旋律優雅,氣氛莊重聞名,西腔以圖像精巧、節奏明快,情緒昂揚著稱。騰沖皮影戲的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馬腔、鹼雲腔、悲板等。
皮影劇善於表演古代戰爭神話故事,刀刀槍槍、雲雲霧霧,人喊馬嘶,十分熱鬧,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及浪漫主義色彩。
騰沖皮影劇目豐富,多取材於傳奇、演義及漢族民間故事等,尤以三國戲、列國戲、封神戲、水滸戲、西遊戲、說唐、說岳、薛家將、楊家將等連台本戲居多,據統計約有三、四百出之多。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說唐》、《楊門女將》等。
布朗族山歌唱腔圓潤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顫音和滑音,尤其在女聲中最為明顯。一般有獨唱、對唱、群唱三種形式。普遍流行的山歌有10個類別:古本山歌、盤花名、姊妹山歌、跑馬山歌(又稱花花山歌)、盤菜名、盤葯名,盤山名、甲子山歌、盤天河、造大船。
其中,古本、盤花名、盤天河、造大船和甲子山歌5個類別的內容和歌的數量固定不變,盤葯名、盤菜名、盤山名和姊妹山歌內容基本固定但數量上略有增減。跑馬山歌則完全不同,其內容除包括前8類外,全部由歌手即興創作,數量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