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傳承川渝文化

如何傳承川渝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06 00:47:40

1. 川渝除了提變臉絕活還有什麼

提起川渝,不得不提變臉絕活,提起川渝,不得不提成都火鍋。百變川渝,盡在成都。而味蜀吾,正是一家主打成都川味火鍋的餐廳。

2. 川渝文化特點是什麼

就人情而言:女人矯情,男人率真,農家質朴地道

3. 川渝文化有哪些文化元素

巴蜀文化總體上,巴蜀文化綿長久遠、神秘而燦爛,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無為逍遙,更因刀劍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釋道,以道,注川人風骨;以儒,舉川人仕進;以釋,去川人彷徨;進退之間,死生契闊。

濫觴於商代,見名於春秋,主體氣質成於秦漢,巴的進取與蜀的兼容由此合二為一,秦漢以後逐漸融入中原文化,搖曳而生姿,經歷代而飄然不散,是一片可以遮蔽天空的星雲,和而未合,惜乎未能聚攏成星體,過去不能,現在不能,未來亦難能。

簡介

遠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著幾條從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緬甸、印度地區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慶塗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產,而是來自印度洋北部地區的南海,這些都充分證明巴蜀先民與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

漢武帝時,張騫在大夏發現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說明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國)再到西亞早就存在一條通道。這條通道,現代史學家沿用「絲綢之路」稱呼的慣例而稱為「南方絲綢之路」。

4. 為了共建巴渝文化旅遊走廊,川渝兩地做了那些事情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1

5. 到四川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培訓機構能學到怎樣的絕活啊

傳授:普通變臉,回臉,回多張臉,完美回臉,無破綻回臉,中震臉,叼扇變臉,回臉叼扇,木偶變臉以及吐火,吃火,不用手操作變臉,一秒半變三張等特色技巧。學川劇變臉是一件比較有前途的事情。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川劇藝人創造並傳承下來的的漢族民間藝術瑰寶。

6. 巴蜀的精神是什麼

巴山精神和蜀水文化

2008年5月12日下午2:00,一個讓中國震驚的日子,與此世界也為之瞠目。7.8級的地震給這塊富饒的土地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這次災難主要發生在四川,它也向世界展示了植根於巴蜀大地的四川人身上那種「樂觀幽默」和「自信堅韌」二者兼而有之的文化性格。

在人類面對災難的最高道德考驗面前和最高價值訴求的各種方案中,四川人給出了自身有巴蜀文化特色的神為之王,氣為之壯,國魂為之振奮的特殊答案,讓世人體驗到巴蜀特色的感恩的心、博大的愛,以及堅忍不拔和樂觀幽默相結合的四川精神。

這些精神和品格是巴蜀文明五千年歷史傳承不斷發展的結果。在漫漫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巴蜀人一次又一次克服自然的和人為的特大慘烈災難,用勤勞和智慧造就了「天府之國」的兩個家園:一個是「九天開出一仙鄉」的和諧人居家園,一個是巴蜀人「天地之間人為貴」的和美心靈家園;再大的震災,可以摧毀物質文化的人居家園,但摧毀不了精神文化的心靈家園,反而更加磨煉出巴蜀人心靈中人性的光輝,人間的至愛,靈動的夢幻,樂觀的浪漫。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過:「歷史的威力比原子彈的威力還要強大。」深厚的巴蜀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證實四川人具有能夠以人最深遠而持久的方式重塑巴蜀自然的能力,震後的家園在重建中會依然美麗,依然神奇,依然和諧。

四川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而到關鍵時刻便有重大作為的性格特點。

一是像沖出峽口的山洪,有些「叛逆」,但「叛逆得瑰麗而驚人」。四川人無論什麼身份、職業都始終洋溢著一種勤勞勇敢、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文化品格的形成與其所處的地理條件分不開。四川盆地地勢復雜,高山深谷縱橫,從中沖決而出的滔滔洪水終歸萬里長江。得此山川、文化精神的哺育和滋養,四川人出於對貧窮落後的抗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默默無聞,蓄志待發,但一旦突破「瓶頸」現象,沖出「最隘一個峽口」——夔門,便大有一種誓不回頭的志向,更有一番驚世駭俗的作為。對此,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三峽》中滿懷激情地贊揚道:「從三峽出發的人,他們都有點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

二是像終究會燃起的濕木「疙兜」(樹根),以「忍耐」性強而著稱。忍耐是東亞文明之特徵,而四川又是忍耐的典型。一方面,這種性格是他們在長期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中養成的。在生產勞動中,他們憑借這一精神,「欲與天公試比高」,不奪豐產不回頭,表現了人定勝天、不向自然低頭的英雄氣概。在殺敵戰場上,他們憑借這一精神,敢於刺刀見紅,作戰勇猛,屢建奇功。但另一方面,在相對優越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慣了的四川人,也養成了一種安於現狀、隨遇而安的品性,只要基本生活尚能維持,一般不願拋棄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軌跡。因此,即使受了壓迫欺負,他們大多「忍」字當頭,一忍再忍,甚至忍辱負重。北方人像乾柴烈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所不滿,拍案而起。而四川人像濕木「疙兜」(樹根),更多則是採取傳統的「文刺」方式,以幽默俏皮的文字,以入木三分的辛辣諷刺,來發泄胸中的憤憤不平之氣。四川人干任何事情,開始時總是默默無聞,只是到了關鍵時刻才轟轟烈烈、閃光發熱。

三是像疾風中的「勁草」,富有「忠勇犧牲」精神。在國家統一、人民安居樂業的時代里,四川人大多默默無聞,交差完糧,平平淡淡地作百姓的楷模。但在歷史緊要關頭,當內憂外患嚴重威脅到國家民族生存時,就會像疾風中的「勁草」,表現出強烈的「忠勇犧牲」精神。比如,在抗日戰爭前,由於四川軍閥連年混戰,一時間,四川人被國人目之為「怯於公戰,勇於私鬥」的人群。但抗日民族戰爭的烈火激發了四川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使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滾滾洪流中。八年抗爭中,川軍以窳劣的武器,迎戰裝備精良的日軍,熱血灑遍江淮河漢,威名播於三山五嶽。與此同時,盆地之內的四川父老,為全國補充了近300萬人的兵源,致使抗日前線有「無川不成軍」之說;為國家承擔了占總數三分之一的財政支出;為全國提供了占徵收總量38.5%的稻穀……四川人民在抗戰八年中所做的貢獻,受到了全國各界的高度評價。

自然在不停的變遷,變遷的過程中給四川帶來了幸福、災難、快樂和痛苦。但是這些被四川人用更加寬大的胸懷容納並牢牢銘記在川人心底、深深紮根在靈魂深處,從而演繹了神奇的巴蜀文化。

舉人居士

7. 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巴蜀文化、「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為主題的讀後感

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讀後感都要別人寫。
你難道就不想好好讀嗎?
好好讀了不就有讀後感了嗎!

8. 川渝文化精髓是什麼

指四川省和重慶市兩地。別稱「巴蜀」。「川」是四川省的簡稱,「渝」為重慶市的簡稱。位於四川盆地及巫山東部地區,由於地域兩地相鄰,文化生活風俗上接近,故「川渝」是一個地理概念,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因此兩地經常被外界合稱為「川渝」。

蜀文化
也被稱為古蜀國或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一帶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周武王伐商紂的牧野之戰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古代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代羌人(語言學上屬於藏緬語族)的一個分支。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杜宇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即今成都華陽)。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辟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五十年。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的風格與同時期中原一帶的文化迥然不同,同時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達到了相當發達的文明程度。

巴文化
在中國先秦時期位處中原西南面、四川盆地東部的一個國家。始於先夏時期,於夏初加入夏王朝,成為其中一個諸侯國,滅於戰國秦惠王時期。巴國的都城為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

巴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葜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太葜即伏羲,後照為巴人始祖。

據《辭源》:「巴國,古國名,位於今重慶、湖北、四川、貴州一帶地方」。夏朝時(距今4100年~3600年)稱為「巴方」,商朝時(公元前16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中)稱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納貢,歲歲服役。後來巴人不甘商朝的壓迫,於公元前11世紀,參與周武王伐紂。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為子國,首領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國,通常簡稱巴國。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重慶全境,北到陝南的漢水上游,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展。戰國初期迫於楚的勢力,巴國舉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幹流,先後在清江、川峽之間至重慶立國。

古代巴人不但作戰勇猛頑強,以致被稱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極其樂觀。他們曾在商、周、楚、秦等強大部族的包圍中經過不斷征戰,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嶺中,在極為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自強不息,世代繁衍。他們斬蛇蟒、射虎豹、獵牧捕魚、墾荒種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這對重慶和川東地區,特別是大巴山一帶經濟文化的開發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7]

戰國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國文化和巴地文化兩部分。巴國文化是一種方國文明,巴地文化則是一種地緣文化。

重慶巴渝文化

巴地青銅器、陶器和文字系統「巴人圖語」的這些特點,構成了先秦的時期考古學上所謂的「巴文化」。實際上,這一「巴文化」的概念主要是物質的,如果將這一文化概念擴展到當時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諸領域,並經與秦漢漢文化交融,傳承發展到隋唐以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指以今重慶為中心,輻射川東、鄂西、湘西這一廣大地區內,從夏商直至明清時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合。

閱讀全文

與如何傳承川渝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