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正確對待古希臘羅馬文化

如何正確對待古希臘羅馬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06 07:03:19

㈠ 通過學習世界古代史談一談你是如何認識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及它們對歐洲文化的

古希臘、羅馬文化代表著西方文化的兩條根,一條是人文主義,一條是法制,它們合起來塑造了今天的歐洲文化。

㈡ 人們稱「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並舉例說明

希臘的哲學,思辯,科學精神和羅馬的法制,軍制,民主政治不但是西方文明的源泉,還影響著現代的世界。
比如羅馬法體系,現在世界決大多數私法系統都是來自羅馬法。
希臘,羅馬的民主制度,尤其是羅馬的原始分權思想(不同於現在的分權)影響著現代的西方制度。
羅馬軍團的編制是現代軍隊編制的起源。
希臘羅馬的人文文化環境還影響了現在西方人的思維。
可能西方人對性的開放也來自於羅馬和希臘。
需要提及的是:希臘擊敗波斯,捍衛了西方文明的火種,而早期的阿拉伯保存了希臘羅馬 書籍,使之免於被教會消滅最後又傳回西方,導致了文藝復興有思想基礎。

㈢ 通過比較古代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的不同點,談談對古典主義的認識

同:解放個人 文化藝術 生活品質追求 哲學理論
異:出發點不同 時代不同 改良後的哲學理論
認識:
文化: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可以說就是哲學,哲學分兩種,一種是政治制度 一種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但實際上,古代並沒有哲學這個詞,哲學可以是數學 物理,甚至醫學,但在文藝復興開始,哲學開始有了分類,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分類,就是從這時期開始,.出現數學 物理這些分類,哲學變成了一種思考,當然,文藝復興的哲學基本還處在人和自然的關系.
藝術:古希臘羅馬的藝術主要為建築.雕塑,繪畫主題基本都是以神話為主題,娛樂方面除了血腥的斗獸外就是大量的戲劇作品,文藝復興處於黑暗時代末期,建築無從入手,基本仿製古羅馬時期,雕塑方面主題開始有了變化,不再僅限於天使上帝十字架.繪畫方面因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技術和技巧要比古代要提高很多,主題也不斷增加.
對個人:古希臘羅馬人因為奴隸的存在,在生活上追求的是享受人生,文藝復興因處於黑暗時代,人在世不是為了享受,是為了原罪而應該在世間受苦,當然這個隨著文藝復興,慢慢地改變了人的思想.

㈣ 你是怎樣看待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的人文色彩的

恩~~我覺得他們有獨特的神話體系及哲學體系!

㈤ 對古希臘/古羅馬的認識

羅馬的三個時期

①王政時期:公元前8世紀中葉,古代羅馬人(羅莫路和勒莫)在義大利半島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波河下遊河畔建立了羅馬城。
②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開始了近500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
③帝國時期:公元前30年,繼凱撒之後崛起的軍事強人屋大維戰勝了政敵,結束了羅馬數十年的內戰,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羅馬歷史也就以此為標志進入了帝國時代。
編輯本段
古羅馬介紹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義大利半島處於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織的時期。「古義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銅器時代,他們穿越北部和東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到達義大利,並殘暴地迫使許多當地土著部落遷徙他鄉。他們起初過著游牧生活,但已經具有製作銅器、使用馬匹和帶輪子的大車的技能。抵達義大利之後,他們形成了以農耕為基礎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成為隨後幾個世紀其子孫後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羅馬文明的衰落。「古義大利人」是由幾個民族構成的,包括薩賓人、翁布里亞人和拉丁人。
編輯本段
起源

公元前9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半島上出現了兩個新民族: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古人認為埃特魯斯坎人來自東方的安納托利亞,今天的一些考古發現也證實了這一點。從起源看,他們似乎不是古義大利人,正如他們的語言也並非印歐語系一樣,他們的文明混合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因素。著名的維朗諾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魯斯坎人的最初發展階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新領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進步。這片新領土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及亞平寧山區和第勒尼安海之間的沿海平原地區。埃特魯斯坎人居住在獨立的、強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間通常結成聯盟。這些城邦最初由一個君主統治,後來變成通過議會和選舉出的官員施行統治的寡頭政治。埃特魯斯坎人本來是農耕部族,擁有組織嚴密的軍隊,他們用這些軍隊來統治周邊民族,同時他們也喜歡經營商業和從事手工業。托斯卡納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區應該是埃特魯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這片領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裡最終建立了羅馬城。因此,在埃特魯斯坎文明鼎盛時期還只是村民的羅馬人,與埃特魯斯坎人的語言、思想和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系:埃特魯斯坎人對羅馬文化向文明的轉化產生了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間的邁錫尼文明時期,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帶縱橫航行,隨後停滯不前的時期才使得他們的航行告一段落。迫於在西方貿易線路上與腓尼基人的競爭,他們建立了新的貿易基地,接著在公元前8世紀使殖民地得到全面發展。他們最初在義大利的匹茲庫薩(在那不勒斯灣的伊斯基爾島)建立殖民地,之後又把勢力稍微地向北推進到西西里島的庫米大陸以及義大利南部沿海地區。隨著與希臘人的接觸,埃特魯斯坎人很快變得更加成熟起來,他們根據希臘文字創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繪畫風格,發展了以希臘擬人神為基礎的宗教信仰,並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來的儀式。所有這些後來都被羅馬人繼承了下來。
編輯本段
古羅馬城建立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編輯本段
古羅馬文明

在羅馬發展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過程中,羅馬人仿效了其鄰近的埃特魯斯坎文明。義大利現存最早的文字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奧薩客棧大墓地。陶罐上刻畫的4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城的拉丁人在希臘人採用腓尼基字母後不久就學會使用了這種文字。羅馬早期政治是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後正式批准。
古羅馬的頭冠
古羅馬帝國盛行獎勵頭冠(crown),不同的頭冠代表不同的榮譽:
圍冠(a blocked crown) 主要採集當地野草野花編織而成,獎給退敵解圍的將軍。
營冠(a camp crown) 用金製成,飾以柵欄圍邊,獎給頭一個攻入敵營的將士。
民冠(acivil crown)用櫟樹葉編成,刻有首字母HOCS( 殺一敵,救一民),獎給在戰斗中救出一個羅馬公民的士兵。
城冠(a mural crown) 鑲嵌有戰士像的金冠,獎給第一個登上敵軍城牆的士兵。
艦冠(a naval crown) 以金製成,飾以鳥喙興船頭,獎給海戰獲勝者。
橄欖冠(an olive crown) 獎給在戰斗中隨機應變,建立奇功的將士。
小凱旋冠(an ovation crown) 用桃金娘枝編成,獎給獲小勝的將軍。
凱旋冠(a triumphal crown) 用月桂樹葉編成,獎給凱旋將軍,有時獎以實心金冠。
編輯本段
政治體系

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的增長, 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制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管理和軍隊,而且只有他們才能夠進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選舉為官員。平民主要是小農場主、勞動者和手工藝者,他們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卻幾乎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羅穆盧斯(在位統治37年)之後,傳統上記載還有另外六位國王:奴瑪·龐皮利烏斯(在位43年)、圖盧斯·霍斯提利烏斯(在位32年)、安庫斯·馬蒂烏斯(在位44年)、L.塔奎尼烏斯·普里斯庫斯(在位38年)、賽爾維烏斯·圖里烏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烏斯·休珀博斯(在位25年)。在王政時代,羅馬極大地擴大了對周邊領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確目的就是提供穩定和安全,而對周邊領土的征服就是服務於這一目的的。羅馬人似乎對領土和財富並不特別貪婪;他們的征服主要為了防範周邊民族對自己安全的威脅。隨著領土范圍的擴大,羅馬人引起了北方強大的埃特魯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紀中葉,埃特魯斯坎人攫取了羅馬的政權。一時間,埃特魯斯坎君王統治了這個城邦,這使得羅馬人憤恨不平。終於因為埃特魯斯坎國王塔爾文強奸了一個貴族的妻子盧克蕾蒂亞,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統治。盡管強奸盧克蕾蒂 亞以及朱尼厄斯·布魯圖斯推翻塔爾文可能是演繹的故事,但塔爾文政權被推翻無疑標志著埃特魯斯坎政權和文明的衰落。
羅馬人沒有再推選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徹底摒棄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體,這預示著羅馬勢力得到最大擴張時期的來臨。羅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統治。執政官執掌最高權力,由推舉出來的兩名貴族擔當,一年選舉一次。他們行使最高權力,創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軍事首腦及大祭祀長,與羅馬王政時代的國王一樣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力。他們甚至像君王一樣著裝,穿著紫色大袍,坐在傳統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寶座上。不過,他們的權力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他們只執政一年,以後供職於元老院;他們是兩人執政,任何一名執政官都可以憑借簡單的否決有效地阻止對方的行動或決定。這樣,由於執政官沒有太多的展示進取心、發揮創造性的機會,羅馬政府趨於保守和謹慎。
在兩名執政官之下是兩名財務官員,稱為度支官。隨著共和國的發展,還出現被了稱為普雷艾特的官員。它起初是司法官,後來成為軍隊長官。另外,根據財富和納稅額來劃分公民等級的工作,原是執政官的職責,最終由兩名被稱為監察員的新官員來承擔。
有效的權勢全部集中在貴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憤懣。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國創立到公元前1世紀在凱撒手中結束,這兩個階級之間經常發生嚴重的沖突,具體表現為貴族對權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鍥而不舍地追求社會和政治的平等。當時,平民生產食物並提供勞動,使得羅馬經濟得以發展,他們還是羅馬軍隊的來源。可以說,離開平民,貴族就無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頒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就試圖平息這兩個階級間的斗爭。公元前445年,平民獲得了與貴族聯姻的權力;公元前367年,平民獲得當選為執政官的權力,隨後獲得進入元老院的權力。公元前300年,平民獲准參加所有等級的祭祀活動,這使得他們在宗教事務上與貴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會的立法和決定被認定對所有羅馬公民(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有約束力,這是平民最後在權力和影響上取得的最大勝利。這些改革是在沒有戰爭或流血的情況下進行的,盡管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階級間的爭斗,卻避免了內戰的發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時,羅馬人建立起領土霸權。起初,共和國的戰爭大多是防禦性的,但不久羅馬人就開始控制周邊領土來消弭遭受進攻的威脅。這樣,羅馬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半島,隨後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期間,羅馬人逐步佔領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魯斯坎人的領土。與此同時,他們受到了高盧人的挑戰。這些高盧人系凱爾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侵入義大利半島,在公元前387年佔領羅馬城,將其夷為平地。公元前295年,羅馬捲入了與居住在亞平寧山脈的薩莫奈特人的戰爭,殘余的埃特魯斯坎人的城市、高盧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義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戰爭的結果是,羅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義大利中部。羅馬人繼續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臘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個義大利半島。
羅馬人精於管理被征服的領土,他們使用了開明與獨裁相結合的政策。他們通常並不破壞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給與它們一定 的權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羅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羅馬公民權。還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權,而另外的則結成同盟。不過,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羅馬繳稅並派遣軍隊。另外,羅馬士兵駐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軍費由當地支付。在這些地方,羅馬得到了實惠,士兵們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並成為該地永久的軍事居民。通過這種方式,羅馬在被征服的每個地區都保持了一個永久的軍事基地。為鞏固這些基地,羅馬人開始了雄心勃勃的築路工程。他們修築的道路質量高,筆直如線,甚至徑直穿過山區,確保了士兵和供給可以快速地運抵反叛之地。通過實施授予被征服地區的權力和公民權結合在一起(或者允諾他們在將來有公民權)的政策,建立確保對於反叛地區快速嚴厲的反應通道,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上創立了一個持久的和平的帝國。
公元前3世紀,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發生了沖突。迦太基位於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於今天的突尼西亞附近,擁有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當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擴張時,迦太基人正把他們的統治擴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區,他們還控制了從西部利比亞到直布羅陀海峽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島、撒丁島。這兩個民族以前曾經有過零星的接觸,但從來沒有一方感覺到對方的威脅。當時迦太基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強國,控制了地中海地區所有的商業貿易,很多民族屈從隸屬於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給養,而它從西班牙金礦和銀礦開采中聚斂了大量的財富。
公元前3世紀,當羅馬的勢力到達義大利南端、與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島的領土接壤時,這兩大強國有了接觸。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間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戰爭的焦點完全在西西里島。羅馬人在島上圍攻幾座迦太基城市,並憑借自己的海軍徹底摧毀了迦太基前來解救的戰艦。盡管這次戰爭沒有明確分出勝負,但這是自迦太基帝國建立以來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區喪失霸權。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羅馬人簽署條約,他們不得不放棄西西里島,並支付戰爭賠償。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島後,迦太基人開始加強自己在歐洲的統治。到公元前218年,他們在西班牙建立了強大的帝國,財富和權力都得到增強。隨著迦太基勢力的日益強大,羅馬人憂心忡忡,他們強迫迦太基人簽定協定,允諾其領土擴張不能越過埃布羅河(位於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羅馬人聯軍攻佔了西班牙城市薩貢圖姆,引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駐防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在年輕統帥漢尼拔的率領下穿越歐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軍穿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在義大利北部打敗了遭遇的羅馬軍隊。羅馬人在絕望中任命昆圖斯·費邊·馬克西姆斯為獨裁者。他採取避免與迦太基直接作戰的策略,試圖通過不斷侵擾他們,使他們疲憊得不堪應戰。但當漢尼拔軍隊在公元前216年到達義大利南部的坎尼並開始在鄉村肆意蹂躪時,費邊派出8萬大軍前往迎戰,結果全部被殲滅,這是羅馬從未有過的慘敗。義大利南部的羅馬同盟倒向漢尼拔一邊,整個西西里島也都與迦太基人聯盟。統治著大部分希臘大陸的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乘機與漢尼拔結盟,在公元前215年開始了與羅馬的領土之爭。
形勢對於羅馬人似乎沒有多大希望了,但漢尼拔同樣面臨軍隊後繼無援和給養的匱乏,這使得他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圍攻類似 羅馬這樣的城市。羅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機會。由於殖民地總督普布利烏斯·科內利烏斯·西庇阿的英明戰略,羅馬人重新佔領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牆之下。漢尼拔被迫離開義大利半島。當他返回迦太基後,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來並於公元前202年與羅馬人展開最後的搏鬥。在非洲北部的扎馬,漢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軍隊擊敗。羅馬將迦太基變成了一個屬國(迦太基城於公元前146年最終被毀滅),從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個地中海西部。
由於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與漢尼拔結盟,羅馬兵鋒東指,發動了征服菲利普隨後征服其他希臘王國(敘利亞、帕加馬和埃及)的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使羅馬統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羅馬將軍提圖斯·奎恩科提烏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臘東部的色薩利擊敗了菲利普,並宣布希臘所有城市為自由城市。敘利亞國王安條克,曾試圖從羅馬人手中奪取希臘,但是他的軍隊在公元前189年小亞細亞的馬格尼西亞戰役中被殲滅。最初,羅馬人認為希臘的城市作為自由城市不會對羅馬構成威脅,而把自己看作希臘的「保護者」,能夠阻止任何對羅馬安全構成威脅的集權的產生。但當平定馬其頓王國珀耳修斯叛亂(公元前168年)以後,羅馬對同盟和隸屬國開始實行霸權統治,以防備叛亂的萌生。與此同時,羅馬社會本身也發生了變化。強加給戰敗國家的賦稅和來自被佔領城市的戰利品,充溢於羅馬的國庫。在個人生活中,以傳統農耕為基礎的避免鋪張浪費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經歷著劇烈的變化,人們效仿古希臘時期,把奢華和美好當作地位的象徵。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帝國是一架巨大的造錢機器,創建帝國是一件極其劃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戰爭造成了巨大的財富不均。羅馬城內的財富堆積如山,而成千上萬依賴農耕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卻被戰爭損毀。原本富有的人們又發了戰爭財,變得更加富有,他們把土地全部買下來,以至於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大庄園在羅馬農業中居統治地位。這些大庄園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擁有,由布匿戰爭和馬其頓戰爭後被帶回義大利的無數新奴隸來耕種。事實上,公元前2世紀,羅馬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勞動力經濟轉變成奴隸經濟。這也造成大量的無業遊民湧向城市,大批貧窮、不滿和憤怒的羅馬自由人就集中在羅馬城中。公元前133年,這種情形終於引發了內戰。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會上被選為保民官,提出擁有土地的數額應限制在640英畝,這樣就可以從富豪手中剝奪出大量的土地。羅馬富豪和元老院反對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們發動暴亂,一群元老院貴族乘機刺殺了提比略。十年後,提比略的弟弟蓋約·格拉古也當選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會通過與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為國家的敵人而自殺身亡,成千上萬的追隨者也被殺害或處死。這標志著格拉古兄弟叛亂的結束。
在以後的幾十年裡,羅馬平民和富豪之間的沖突仍連續不斷,主要表現為出身普通家庭的羅馬統帥、執政官蓋尤斯·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門的羅馬統帥、獨裁官科內利烏斯·蘇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間的對立。公元前 88年,雙方的敵對狀態引發了內戰。馬略的軍隊主要募自最貧窮的階層,他承諾將戰利品和土地分給他們作為服役的代價。這樣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軍隊,士兵效忠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統帥。最後蘇拉擊敗了馬略,被元老院賦予統治羅馬事務的全部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裁官。其後幾年,他把權力歸還給元老院,結束了公民大會的權力。
蘇拉的改革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龐培這兩個野心勃勃的人當選為執政官,他們迅速廢除了蘇拉制定的憲法。由於在亞洲打了勝仗,龐培在羅馬大受歡迎,而克拉蘇盡管鎮壓了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卻不受歡迎。龐培與其他有前途且日漸重要的將領結盟,這些將領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才華橫溢的統帥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克拉蘇、龐培和愷撒,這三人達成協議,建立了「前三頭政治」,這標志著共和國開始走向滅亡。愷撒在北部的法國、比利時和大不列顛南部打了大勝仗,但在他返回羅馬之前,「前三頭政治」已經不復存在。克拉蘇在與中東帕提亞人的戰爭中死去,而龐培則轉而對抗愷撒,慫恿元老院反對愷撒,並將愷撒宣布為國家之敵。在強大忠誠的軍隊的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49年攻入義大利,穿過義大利中部的魯比孔河,一場新的內戰開始了。公元前48年,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斯被擊敗,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殺身亡。公元前46年,愷撒回到羅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為可以執政十年的獨裁者。他被授予統治羅馬國家的絕對權力,在任何實際需要時可以不受法律和憲法的約束。兩年後,他被任命為終身獨裁者,集各種權力於一身。愷撒的絕對權力,使他成為絕對統治者、古羅馬皇帝、最高統治者,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君主。一些以羅馬共和國為榮的羅馬貴族,對他的權力極為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蓋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馬庫斯·朱尼烏斯·布魯圖為首的一群陰謀家,刺殺了愷撒。
但是,反叛者企圖和平回歸共和制的夢想卻在現實中變成了另外一場長達十三年的殘酷的內戰。愷撒的追隨者們建立了「後三頭政治」,他們與那些陰謀反叛者斗爭並在希臘菲力皮獲勝。「後三頭政治」由愷撒收養的甥孫馬可·屋大維(自稱卡尤 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以及愷撒的部下馬可·安東尼和馬可·艾米利烏斯·李必達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維不久就與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奧帕特拉支持的馬可·安東尼發生了分裂。雙方的戰爭於公元前31年結束,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奧帕特拉在海戰中失敗,兩人於次年在亞歷山大城自殺。
戰爭的結束也標志著羅馬共和國的滅亡。屋大維奪取了愷撒曾經擁有的所有權力,只是在形式上沒有作任何關於共和國制度的改變。他確定自己為絕對的統治者,最初他自稱為「元首」(羅馬的首席公民,這個詞就是現代詞彙prince的由來),後來稱為「奧古斯都」(威嚴或最高的)。在遺言中,他自詡完成了恢復帝國和平與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農田裡,使第二次布匿戰爭以來平等擁有土地的夢想幾乎變為現實。他將羅馬軍隊由志願軍變成了常備隊。這些軍隊遍及帝國大地,他們把羅馬語言和羅馬文化傳播到歐洲和地中海地區。最後,奧古斯都開始了一個巨大的建築計劃,並充任藝術的保護人,從而使羅馬文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傑出的作家得到元首本人和其助手梅塞內斯的資助,這些人包括著名的維吉爾(公元前70年—前19年)、賀拉斯(公元前65年—前8年)和奧維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他們在意識形態上進一步推動了奧古斯都的政治改革,其中維吉爾創作的羅馬文學巨著《埃涅阿斯紀》是關於英雄埃涅阿斯創建羅馬文明的史詩。奧古斯都還以贊助文學的熱情同樣慷慨贊助藝術和雕塑。他實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羅神廟和其他各種神廟以及羅馬廣場等許多大型建築項目。
公元14年奧古斯都死後, 羅馬經歷了一系列的深刻變革。從奧古斯都到圖拉真時代(公元98年—117年),羅馬統治了北非更多的領土、不列顛的大部分、德國的局部、東歐瀕臨黑海地區,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地區,帝國變得更加強大。在本土,羅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統治制度。奧古斯都宣稱自己為「羅馬的首席公民」,他的繼任者們則揭掉了虛偽的面紗,直接稱自己為「愷撒」,用以表明他們的皇族血統。奧古斯都死後,羅馬的政體更像君主制。盡管奧古斯都由元老院選舉出來的做法依舊保持著,但事實上掌權的皇帝在死前就選好了自己的繼承人。
早期羅馬的皇帝全都是愷撒的家族。奧古斯都的繼承者是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其後的繼承者是蓋尤斯,史稱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其後是克勞狄(公元41年—54年在位)和尼祿(公元54年—68年在位)。提比略和後來卡利古拉的統治證明了皇帝的專橫霸道。尤其是卡利古拉,其殘暴和瘋狂的統治在整個羅馬歷史上臭名昭著。公元41年卡利古拉被刺殺後,克勞狄被羅馬禁衛軍擁戴為皇帝,所有共和國統治的痕跡已經盪然無存。當軍隊可以使皇帝的統治合法化時,那些野心勃勃的將軍們就利用他們的軍隊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在尼祿這位朱里亞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統治時期,羅馬人開始迫害並處死傳自東方的新的神秘宗教-基督教的成員。基督教的創始人是一個猶太人傳教士拿撒勒的耶穌,他生活在奧古斯都和提比略統治時期,後被羅馬人處死,另外兩名創始人傳教士彼得和保羅也被處死。後者用畢生的心血將基督教從一個猶太人的信仰轉變成為希臘和羅馬人可以接受的宗教。
公元68年,駐扎在高盧的軍隊發動暴亂,尼祿被趕下台。次年,至少有四位皇帝登基,每位都有強大的軍隊作後盾。羅馬進入混亂狀態,但將軍提圖斯·弗拉維·韋斯巴薌(公元69年—79年在位)成功地獲得了長久的統治,創立了自己的王朝— 弗拉維王朝。在他之後,他的兒子提圖斯(公元79年—81年在位)繼位,之後是圖密善(公元81年—96年在位),他開始掀起第二次迫害基督教徒的浪潮。
公元96年,圖密善被謀殺。由於他沒有立嗣,元老院推選出自己信賴的涅爾瓦做皇帝。這是被後世羅馬史學家稱道的五個好皇帝時期的開始,這五個皇帝是:涅爾瓦(公元96年—98年在位)、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哈德良(公元117年—138年在位)、安東尼·庇護(公元138年—161年在位) 以及馬可·奧勒留(公元161年—180年在位)。政權順利地從一個皇帝傳遞到另一位皇帝手中,而且每個皇帝都由前任選出和收養,並得到元老院的首肯。這個時期是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統治最穩定的時期。當馬可·奧勒留選擇自己的兒子康茂德(公元180年—192年在位)作為繼承人時,這一局面才宣告終結。
在這一時期,羅馬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廣泛的傳播。羅馬人在帝國范圍內(尤其在那些還沒有城市文化的地區)積極建設大型城市居住區,並賦予這些城市與羅馬人同樣的權力。上層階級統治著這些城市,他們因此更加效忠於皇帝。帝國成為羅馬官僚控制下的唯一中央集權政府。在文化方面,這一時期與奧古斯都時期同樣具有創造力。尼祿時期,生活著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他信奉古希臘斯多葛派的學說。一個世紀以後,皇帝馬可·奧勒留本人也是一個斯多葛派的哲學家。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公元60年—140年)和佩爾西烏斯通過挖掘日常生活、城市墮落和人口膨脹問題,創作出反映羅馬文化中道德敗壞的諷刺詩篇。塔西佗(公元55年—117年)則可能是最偉大的羅馬歷史學家。

㈥ 如何概括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神

「光輝的希臘,偉大的羅馬」,這是人們對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特點的高度概括。 一、古希臘文化及其文化特徵 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地位。愛琴海文明雖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伯來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遲,但其影響卻更為巨大。換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於歷史長河之中,而古希臘文化精神卻未被湮沒,足可見其文化內涵的深刻性。希臘是城聯邦,各城即是獨立的奴隸制國家,沒有統一的政體。所謂的希臘文明是個包羅萬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達文明等等。比較注重文學、哲學、數學、天文學等科學,總得來說都是比較先進。 我們從古希臘的文學和哲學這兩方面來談一下。古希臘文學是指古代希臘世界的文學。廣義的古希臘文學涵蓋了從氏族制希臘社會到希臘化時代的文學,持續時間近1000年,它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也是歐洲文學的第一個高峰。古希臘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實生活,特別體現了古代世界的人們對戰爭與和平、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古希臘時代顯赫的英雄行為和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都在文學作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這些文學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人們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較有代表性的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世界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如《荷馬史詩》。古典希臘哲學,或稱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主要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 古希臘文化的特徵主要有四方面:1、理想主義。古希臘的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和諧是美。古希臘人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並運用於繪畫雕刻。畢達哥拉斯學派哲學觀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數」的關系和原則構成的,因此是最和諧的`最具有數的規律性。文學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發達的肌肉。女性則有驚世的容貌,誘人的胴體。神其實與人一樣擁有情感`缺點,只是他們擁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換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2、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決不偶然。古希臘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舉例。神同人一樣,追求女色,爭強好勝。3、理性主義。希臘人是奔放的,擁有所謂的「酒神情緒」。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還是比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陽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臘人對神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追求嚮往。人甚至敢開神的玩笑。這種理性主義使得蘇格拉底可以為真理喝下毒酒。希臘人將這運用到哲學,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討悖論的邏輯;運用到科學,研究杠桿`滑輪`浮力,發現數的奧秘。4、悲劇性。自身的追求與命運的矛盾,就形成悲劇。嚴格說,每個民族都有悲劇性,但希臘最濃,似乎只有日本與其向近。荷馬史詩就是悲劇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爾是兩種典型的悲劇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與命運矛盾,後者是自身思想與國家使命矛盾。這里不祥加介紹。5、雄偉性。這點是上面一點的延續。悲劇不是側重寫悲,而是寫悲壯雄偉。希臘的史詩戲劇大多體現英雄主義色彩,抒情性較強。語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臘建築帕特農神廟高大壯觀,雕塑《擲石餅者》形象健美,都體現這一點。 二、古羅馬文化及其文化特徵 羅馬文明更為復雜,一般我們說的古羅馬文明好象說的是羅馬第一帝國以及此前的羅馬共和國。羅馬從政體上看是統一的,實行聯邦民主制度。較早地開創和實踐了民主的概念。政體上很像現在的美國。與希臘文明相比較,羅馬是個強大的國家,但文明遠落後與希臘。因此羅馬的文明是從希臘繼承來的。這點與我國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處。古羅馬受斯巴達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種潛在的唯心哲學的雛形。另外,羅馬的疆土的廣大,使得羅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包括繼承吸收了希臘文明、迦太基文明、緋尼基文明、日爾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典型的強式文化,影響力大、多樣、開放。在哲學、文學、建築等方面,為全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下面我主要來講一下古羅馬的哲學文化。從公元前2世紀上半葉羅馬打敗馬其頓,吞並古希臘各城邦,直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便是歷史上的「古羅馬時期」。古羅馬時期的大多數哲學家都是通過注釋前輩們的著作來闡發自己的思想,雖說不乏真知灼見,但從總體上說,不過是對以往哲學以不同形式加以綜合而已,缺乏獨創性。這一時期的重要哲學流派是懷疑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斯多噶學派和新柏拉圖學派,其中都包含有一定的心理學思想。我們著重來了解懷疑學派。這個學派的創立者是皮浪(約公元前365—前275)。古希臘早期哲學所孕育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提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探求真理的途經,或者相信內部固有的理性,或者依靠外在感性的經驗。然而,皮浪則認為理性也好,感覺也好,都不能提供真實的知識。因此,人對一切事物最好都採取懷疑的態度,保持沉默,不要輕易下斷語。這樣,在思想上默於不可知,安於不知,就可以達到心神恬靜了。追求心神恬靜是人生的目的。皮浪代表早期的懷疑主義,後來古羅馬的愛那西德謨(約公元前1世紀)代表晚期的新懷疑主義。 古希臘和古羅馬這兩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是世界文化史上兩座永恆的豐碑,是西方人所津津樂道的光輝時代。勤勞的古希臘和羅馬人民用他們的智慧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留給我們一個無論是文化史上還是藝術史上的維以超越的高度。羅馬文化的特點 古代羅馬興起於義大利半島,與希臘毗鄰。公元前5世紀希臘古典文化高度繁榮之時,羅馬還是一個剛剛步入文明的城邦。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羅馬文化也影響越來越大。羅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希臘文化有著千扮萬縷的歷史聯系。無論在建築、宗教、科學、折學,還是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和印記,是對希臘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但它在這些方面的成就卻又比希臘更勝一籌。 羅馬人早期是一個農業民族,在很長的時間內,他們一直保持著一種渾厚質朴、勤懇務實的民風。共和早期的羅馬人生活節價、不事奢華,人們衣著樸素、飲食簡單。在羅馬民族精神的影響下,質朴務實成為羅馬文化最重要的特徵。如:羅馬藝術更傾向於實用,在形式上追求宏偉壯觀,在人物表現上強調個性。羅馬藝術的突出成就表現在建築和雕刻上。羅馬建築在整體規劃、建築技術結構的復雜、用途的廣泛類型的多樣化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希臘,形成了羅馬風格的建築。大圓柱型和拱券結構是羅馬式建築的顯著特點,同時逐漸形成了羅馬的建築體系與民族風格。無論是神廟、宮殿、劇院、廣場、浴場等,羅馬人都有了超前的開拓創新,況且這些建築本身又蘊含著公共設施的意義,文化建設就更能夠推廣了。羅馬人根據自己民族的特點對吸收回來的建築進行改造,繼承了希臘建築的柱式體系的精華,發展了集合式。如萬神廟在羅馬建築中堪稱一絕。同時羅馬也吸收了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的藝術精華。羅馬建築特色在帝國城市裡普遍的體現了這樣的風格,這是在羅馬文化的一大驕傲,也是建築藝術達到了更大范圍的統一綜合的重要標志。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由於羅馬在政體上的發展和完善,對文化的影響也是十分突出的,羅馬社會先後經歷了王政時代、共和時代和帝國時代三個時代階段。故羅馬人的政治實踐,給西方政治傳統增添了許多新的因素。對國家觀念、統治術、法律、軍事技術和工程等方面有更高的成就;在公民中提倡堅毅、服從、責任感等道德。對羅馬文化的宣傳推廣發展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在社會生活上和習俗上而日益豐富。 羅馬在文字和文學上也有很大的創造。古代羅馬人使用文字較早,而真正的文學作品則產生較晚。公元前 3世紀之前,羅馬已有原始的民間文學,但這些口頭創作的詩歌很少保存下來。羅馬文學的發展是在統一義大利以及向海外擴張過程中大量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移植和改造希臘的詩歌、戲劇等文學形式的基礎上取得的。羅馬文化作品十分的豐厚,如喜劇作品《商人》、《吹牛的軍官》散文就西塞羅作品就留下了57篇的演講稿和800多篇書信。公元前 7世紀,羅馬人在伊特魯里亞字母(改造希臘字母而成)的基礎上創造了拉丁文字母。後經不斷完善,拉丁文字母成為其他許多民族創造自己文字的基礎。這是古羅馬人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之一。 在哲學上也形成了多個不同的派別,不同的派別形成了不同的理論。羅馬的唯物主義哲學對宗教迷信愚弄人民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後期羅馬帝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提出了「太一」是世界的本源,修行的手段是禁慾和苦行,使靈魂得到凈化,達到靈魂與「太一」的合一,實現了向宗教神學的過渡,對基督教神學思想影響巨大,也給人類留下了睿智的智慧。 在自然科學上,羅馬民族有較強的實用科學理性精神,其要表現為兩方面:是將古希臘以來的利學知識加以綜合,乃至集大成為知識體系;二是注重於將科學知識運用於生產實踐,從而創造了古代西方世界最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羅馬人對實用性的重視,使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藝、建築、軍事、醫學、測繪等實用科學技術在羅馬得到了發展,並取得了較大成就。羅馬實用科技的發展在農業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老加圖的濃業志》、《瓦羅的論農業》和《科路美拉的論農業》是羅馬三本著名的農書。它們不僅論述了農業生產技術和經價管理農業的方法,而且也述及社會的經濟關系。在羅馬科學技術黃金時代的百餘年,科技諸門類都有顯著的進展,特別是技術工程等服務於生產而又與重視實用的羅馬精神結合無間的學問, 更是碩果甚豐。 羅馬的文化特點很多,形式多樣,涉及領域多。羅馬人以開拓的精神來發展羅馬文化,豐富了羅馬文化,為全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㈦ 如何看待希臘羅馬的精神財富

古希臘羅馬神話藝術歷經三千多年地歲月洗禮飽經滄桑而魅力不減,體出永恆地精神價值.它給西方藝術提供素材,是西方精神發展地基石,更是進入世界人民地社會生活,成為人類共同地精神財富.進入現代,神話被重新審視,其精神內涵重新進入觀者地內心,神話地現代價值被挖掘.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傳說成為各個時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素材.後人對這些素材地每一次創造性使用,都為古老地神話和傳說注入新地活力,使之散發出絢爛多彩、永不褪色地光芒,體現出永恆地精神價值。
古希臘羅馬神話和傳說是西方藝術地源頭之一,是西方文化史上一個偉大地成就.謝林把神話看成是藝術地必要條件和原始材料,它是藝術作品得以生長地土壤,「神話即是世界,而且可以說,即是土壤,惟有植根於此,藝術作品始可吐葩爭艷、繁茂興盛.」[]後世藝術家根據許多被古代希臘人神化了地英雄傳說和史實演繹出驚心動魄地史詩與悲劇,創作出具有永恆魅力地造型藝術珍品。

閱讀全文

與如何正確對待古希臘羅馬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