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天津快板文化怎麼樣

天津快板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6 10:05:05

A. 為何嘻哈文化備受歡迎,而打天津快板卻會被認為土得掉渣

首先,嘻哈文化雖然也是美國的本土文化,也是市民俚語塑造的文化,甚至比起天津快板他還少了很多嚴肅性,因為天津快板都還沒有動輒臟話的,但是嘻哈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世界上很多人都玩,尤其是黑人,本來就是黑人文化嘛,所以嘻哈文化雖然不是主流文化,但是論世界影響力比天津快板響亮的多,因為天津快板我們自己人都不太喜歡聽了。

然後,美國嘻哈文化,是很有活性和張力的,因為他不是主流文化,所以他在一些歌詞上,他可以對一些社會重大事件、人種沖突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甚至通過一些臟話來發泄。

可天津快板不一樣,它是從滿清就出現的一種文化,其實很長一段時間,聽快板、評書和戲劇等東西,是大多數人都喜歡的娛樂方式,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也是社會主流文化之一,但是也因此天津快板更多的是忠君愛國,哪怕到了近現代更多的也是對一些好的東西的宣揚,當然並不是說只說好的有錯,而是全是好的,沒有自己的聲音,甚至很多還緊守著傳統,說一些老一代的東西了,所以肯定很多人不喜歡的。

B. 天津四大文化是什麼

1、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獷、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

天津文學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在某一歷史階段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說」的出現,但置放到一個更為長遠的歷史視域來看,「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不那麼明顯。

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壇是由解放區來的作家、詩人、戲劇家主導的,他們自身也成為天津文壇的主體,如孫犁的《風雲初記》和《津門小集》等,都在這時期誕生。天津作家馮驥才是天津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小說、散文眾多,《挑山工》《珍珠鳥》等多篇文章入選教科書。

C. 快板是中國國粹之一嗎

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屬於中國曲藝韻誦類曲種。早年稱作「數來寶」,也叫稱「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而成。建國後,快板藝術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聞名全國的三大藝術流派,即:高派(高鳳山)、王派(王鳳山)、李派(李潤傑)。

快板表演方式簡單,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表演方式。唱詞合轍押韻自由,一段唱詞可以自由轉韻,稱為「花轍」。表演時演員用竹板或者擊打節拍,一般只表演說理或抒情性較強的短篇節目,快板書藝術形成後,也開始著重創作並表演長篇書目。快板藝術在發展的同時,也在歷史上各個時期受地域環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風格的不同,派生出諸多分支,如:數來寶、蓮花落、竹板書、說鼓子、快板書、御板書、小快板、天津快板、陝西快板、蘭州快板、武安快板、四川金錢板、紹興蓮花落等表演形式。

D. 天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1、天津時調: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2、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
3、京東大鼓: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E.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名的藝術形式有:相聲、天津時調、天津快書、話劇、跨鼓中幡、高蹺、耍獅子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獷、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
天津時調
天津時調是天津獨有的曲種,它產生於清末明初,1900年時已有專業藝人演唱。這個曲種唱腔包括靠山調、鴛鴦調、膠皮調等民間小調。專業藝人出現後,對這些民間小調進行了加工改造和創新,使之成為反映時代風貌、社會生活,並深受人們喜愛的一個曲種,定名為天津時調。
京東大鼓起源於京東香河、寶坻一帶,演唱簡單,所唱段子多為"蔓子活"(連台本)。後經劉文彬在天津演唱,很快興盛起來。劉文彬嗓音粗獷寬亮,吐字真切,表白清楚,表演純朴,引人入勝。劉文彬之子劉少彬繼承其藝。今天津曲藝團郝德寶,女藝人王韞秋,業余演員董湘昆,都深得劉之神髓,演唱惟妙惟肖,深得觀眾喜愛。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傳入天津較早,由於西河大鼓所唱多為"蔓子活"
,如"楊家將"
、"施公案"等,因此很吸引觀眾,二、三十年代在東興市場、河北鳥市、地道外、新大路等地都有固定觀眾捧場。其中女藝人馬增芬於1936年所唱的"繞口令"一曲,風靡津沽。
相聲
相聲是一種歷史較久、流傳較廣、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盡管相聲藝人供奉的祖師是漢代的東方朔,但這個曲種的真正形成和發展起來卻是在清同光年間。早年北京有窮不怕(朱少文)、萬人迷、李德錫等人在天橋鬻藝,為相聲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天津話劇
在中國話劇歷史上,天津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早期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第一個演《茶花女》的李叔同,就是天津人。第一個到外國學習現代戲劇藝術,並把西方寫實劇首先介紹到中國來的,就是張伯苓的九弟張彭春。
單弦
單弦,清乾隆年間起源於北京,因演唱時用八角鼓擊節,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東北各地。單弦為聯曲體,早期常在岔曲頭和岔曲尾之間夾以數唱和若干曲牌,現通常結構為岔曲頭和若干曲牌。早期單弦演員來自北京。建國前,三大流派的創始人榮劍塵、常澍田、謝芮芝常年活躍在天津的曲藝舞台上。40年代,天津單弦演員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獨特風格的演唱藝術。
西城板
83歲的馬雲山在演唱西城板《送崔通》。西城板是誕生於天津老城廂西城根而得名的地方曲種,吐字發音完全是天津話,說唱都極富鄉土氣息,是天津土生土長的曲種,其吐自發音完全是天津話,不論說與唱都極富鄉土氣息。西城板唱腔慷慨悲壯激昂,唱法和曲調接近語言,內容較鮮明地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感情,因此深受津沽民眾喜愛。當年在茶樓演出時,常座無虛席。民國初年,天津城北門臉有寶和軒茶社和海銳茶社,是專演西城板的地方。現在這個曲種已基本無人會唱,近於失傳,殊為可惜。

F. 如何評價天津快板

天津的快板是很源遠流長的而且繼承的非常好很多相聲演員就是一邊講相聲一邊打快板。

G.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市是歷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明弘治4年(1491年)有官吏上書朝廷:「天津之地,水陸咽喉,所系甚重」。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為歷朝畿輔首邑和我國連接海內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天津地區在特有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歷史條件下,祖先們創造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兒文化特色。在天津眾多的民間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楊柳青木版年畫這一民間藝術瑰寶。她創始於明末,鼎盛於清朝,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是維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紐帶。

中國南北水陸交通命脈的京杭大運河開通和天津漕運的興起,使楊柳青成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經濟日益繁榮,加之鎮外盛產杜梨木,非常適宜雕刻畫版,楊柳青木版年畫即隨之興起,並日益走向興盛。曾於此時全鎮及周邊村莊呈現出「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盛況。

由於歷史原因,楊柳青年畫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時期損失慘重,瀕臨滅絕。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經過多次的搶救、搜集、挖掘、整理,使之枯木逢春。

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加之採用刻繪結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繪制細膩、色彩絢麗,被公推為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首。更以其歷史積淀厚重和文化連續性的特徵而揚名海內外,是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的一種綜合的集精神與實用、歷史和現世的物化成果,具有歷史進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歷史時代風貌的「網路全書」。挖掘、搶救、保護楊柳青木版年畫,對研究天津地區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畫,乃至中國美術史等方面均體現出重要價值。她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市楊柳青木版年畫於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專業性試點項目。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津京劇 京劇是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由徽調、漢調、崑曲、梆子等藝術形式相互交流、融合而萌發,形成於北京,具有獨特風格的,很快遍及全國的一個戲曲劇種。初始時,並沒有「京劇」這個確切的名字,曾出現過「二黃」、「平戲」和「京戲」的稱謂。在它孕育、形成時期,(約在清朝的道光初年),京劇首先傳入了京都的門戶——天津。同治中期,皮黃又由天津傳至上海。

天津雖不是京劇的發源地,但就其對京劇的傳播、張揚、促進,乃至於光大方面來講,是呈顯著之勢的。究其原因是,天津有著適宜於京劇發展的地理環境(地處陸路、水路的南北交通要道)與人文環境(有著愛戲、懂戲的觀眾)。

從大量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從京劇的萌芽開始,幾乎所有的京劇名家精英都曾魚貫津門獻出他們最拿手的,或新創作的劇目。如在聲腔曲調和舞台語言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而最早成名的京劇演員、「京劇老生前三傑」之一的餘三勝,「後三傑」譚鑫培、南派京劇創始人之一王鴻壽,李桂春、蓋叫天、楊小樓、周信芳以及後來的「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著名表演藝術家來津演出了他們的拿手好戲。而天津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名丑第一人劉趕三、「後三傑」之一的孫菊仙,創立了武生「黃派」的黃月山、「尚派」的尚和玉以及李吉瑞、王克琴、趙美英等京劇名伶,將眾多的劇目呈現在天津京劇舞台上。天津「票房」的實力也非常強大:竇硯峰、王君直、王庾生、袁寒雲、王頌臣等名票不僅自己能唱,還教出了不少弟子,也有不少問藝於他們的京劇名家,如余叔岩、孟小冬等。而嚴范孫、林墨青等近代著名教育家,不僅素好京劇,而且還積極倡導戲曲改良,親自組織演員創編新劇目,從而成為清末民初天津戲曲改良運動的中堅力量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為中國北方「澤國水鄉」水路交通運輸主要靠擺渡浮橋和陸續建的可開啟的鋼橋。中國革命著名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就是在金湯橋會師的。
人生禮儀紛繁復雜,多姿多彩。雖為工商大都會,但思想仍有較濃厚的封建小農經濟意識,崇尚封建孝道和倫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業大,子孫滿堂,以養育5男2女為理想生育模式。求子育子諸禮莫不以祈求福壽安康為目的。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彩禮重聘。無論娶媳聘女皆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奢靡至極在所不惜。喪葬之禮更為奢華,縟節俗例兒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殯,重棺槨,重壽衣,事死如事生。舊時,祝壽講究宴請賓朋,請戲班唱堂會,並有男不過10(逢10),女不過9(逢9)之風俗,尤對66歲生日格外重視,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之俗諺。
津人為公好義,受元代漕運及居民多為明代屯兵後裔人口雜處五方影響,碼頭習氣、行武之遺風尚存,民眾多聚義互助,熱心公益,不僅有水會、杠子房、小大院等社會公益職能組織,還因其商貿發達,成立了許多相對具有約束力的民間職業社團組織及客商寓居津門所建的會館、鄉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鄰里之情,但攀比之風頗重,好散財「買臉」。
長期漂泊無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團聚、好熱鬧,鍾情年節時令的慶賀活動。尤其對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以火爆、喜慶,盡力渲染和營造年節氣氛,並形成諸如「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賺」的春節期間特定的傳統食俗慣例。
民間信仰廣泛龐雜,清中葉以前,共有各類廟宇500餘座,儒、釋、道及民間或地方崇拜諸神無所不有,廟宇之多,全國罕見。自然物崇拜、動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間雜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風水等活動極為盛行,特別是對神靈的信仰目的性極強,多隻祈求保佑現世生人,功利色彩較重。
在諸多民間信仰中尤以對海神天後崇拜頂禮至極,並將其與天津本土文化緊密結合,成為護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護神。津門歷史也多與天後文化緊密相連,不僅有「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衛」的歷史佳話,而且對天津經濟、文化、風俗習尚等諸多方面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天津民間工藝美術種類繁多,受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及世俗欣賞需求影響,地域特色濃郁。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刻磚、麵塑、木雕、石雕、根雕、楊柳青年畫、塘沽版畫、剪紙、彩燈、地毯等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被稱為民間藝術之絕品,名揚海內外。
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相聲、時調、大鼓、快板等大眾化戲劇和曲藝在津十分興盛,這些戲曲雖大都起源於他鄉農村或城市社會下層,但最終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藝術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紅」,從而使天津成為中國主要戲曲藝術產生的搖籃。特別是名角兒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紅叫響就難以走向全國,過「天津關」是演員能否成名的標准,因而天津也是培養戲曲名家的搖籃。戲曲的繁榮也使茶園、戲園業大興,成為舊時民眾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民間音樂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演出團體多以老會、聖會呼之。法鼓、大樂、十番、杠箱、高蹺、秧歌等傳統樂舞十分普及,各會所在社區居民均以公益事業視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平日自娛自樂,為茶餘飯後消遣樂事。逢年過節或重大廟會活動出會表演,為本社區爭光添彩。聞名於世的天津皇會,在舉辦期間,曾是民間各道樂舞老會、聖會大顯身手,爭妍斗艷之大好機會,故每逢皇會舉辦之時,全民熱情參與,最多時有110多道會的表演,近5000餘位演員。《天津天後宮皇會行會圖》中就有於此的詳細記載。這一調動全民情結,達到萬人空巷的民間盛會終成為當時「全國各省唯一的神話盛事」。這些民間音樂舞蹈已被今各道民間花會所繼承。
民間游藝競技項目十分豐富,民喜運動,除放風箏、抖悶葫蘆、踢毽等全民性普及競技游藝項目外,部分群體以玩鳥、玩鷹、斗蛐蛐等為樂事,少年兒童尤其是男童的游藝競技項目則多室外追逐內容
租界社區僑民則多以舞會、音樂會、賽馬會、擊劍、草地網球、水上快艇、板球、馬球、回力球等為消閑方式,這些項目也影響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生活。
為了更好地突出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獨特風韻,本網站圍繞天津地區漢民族民俗進行描述,並以記敘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民俗事項為主。同時以「舊時」一詞作為斷代時間標志,將天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范展現在世人面前。

H.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楊柳青,木版年畫 ,泥人張彩塑, 天津皇會, 葛沽寶輦會 ,楊柳青民間佛道樂,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北倉「蟲八蠟廟小車會

楊柳青

楊柳青年畫為中國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它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高蹺

天津海下文武高蹺老會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在漕運文化、碼頭文化、鹽業文化等影響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下文武高蹺老會。京津一帶高蹺分為京、衛、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蹺,即指天津衛「海下(舊指從天津衛有一條向東南方向的海大道直達大沽海口)」一帶民間花會中的高蹺(亦指津南區鹹水沽和葛沽一帶)。天津海下文武高蹺在木腿子上有長短之分,武高蹺要比文高蹺矮一些。該會的表演器具有:腿子、行頭、道具、頭棒、腰鼓、鐃鈸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獷、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

I. 天津曲藝有哪些種類

1、鐵片大鼓

鐵片大鼓是中國北方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漢族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該曲種以演唱時敲擊鐵片(實為銅片)而得名。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大鼓藝人王佩臣在天津使之成型的曲種,流行於天津、北京地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脫胎於清代中葉產生於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於京津地區。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調。藝人演唱則多見於拆唱節目中,專演此曲種者很少。最早有鍾萬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寶祿、王子玉等。自金萬昌出,經其加工創新,這一曲種才煥發了新的青春。

3、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發源於河北三河、香河、北京平谷、天津寶坻等京東地區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主要樂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挾銅板,右手擊鼓外,伴奏樂器主要是三弦和揚琴。由於伴奏及曲調簡單。

4、相聲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

5、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是中國曲藝曲種之一。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

河北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制新腔,專唱短篇曲目,稱京韻大鼓,屬於鼓詞類曲藝音樂。

J. 天津傳統文化有哪些

1、天津時調

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天津時調源於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並流傳於天津城區,以天津方言語音演唱。天津時調的表演形式為一人或兩人執節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時調曲調非常豐富,包含許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調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調。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去掉了「大數子」的前兩句「靠山調」慢板,豐富了伴奏音樂。演出時,演員手持節子板數敘,唱調幾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對仗,對尾字的要求押韻即可,全篇既可一轍到底,也可用花轍。自由活潑,頗富韻律。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和揚琴等。

3、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京東大鼓約形成於清代中葉,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有過不同的稱謂,如京東怯大鼓、樂亭調、平谷調大鼓、平谷調等。表演時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擊鼓為節,旁有樂師伴奏。京東大鼓經典劇目主要有《王婆罵雞》《耗子告貓》《大八義》《小八義》等。

(10)天津快板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

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

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閱讀全文

與天津快板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