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01.二次元文化(cosplay,ACGN,同人文學)
02.街頭文化(滑板、街舞、說唱、塗鴉、DJ等)
11.中世紀文化{正統奇幻(區別於日式奇幻、中式奇幻、劍與魔法、DND)、中世紀音樂等}
12.架空文化(設定黨、架空黨等,詳情移步網路的設定吧或架空世界吧)
13.古風文化(復興漢服、古風歌曲等)
14.網路亞文化(表情包、內涵段子)【 @B JSN 修正】
15.耽美文化(男男文學、男男影視、男男漫畫)【 @B JSN 修正】
16.草根文化(喊麥、社會搖、殺馬特、廣場舞等)
17.BDSM(SM等)【 @B JSN 補充】
18.變裝文化(變裝皇後、異性裝扮愛好者等。PS:不一定是異裝癖)
19.蒸汽朋克
20.賽博朋克
21.牙阝典(非主流電影)
22.飯圈文化(有組織的追星群體)【 @黃鵠 補充】
23.戒賭吧文化(竊·格瓦拉、三五瓶、修車、老哥穩)
24.喪文化(馬男波傑克、悲傷蛙等)【@Sherry 補充】
25、淋文化(本質騎士、130X、恆河水、淋語等)
⑵ 什麼是「次文化」
次文化(subculture)在社會學中,是指在某個較大的母文化中,擁有不同行為和信仰的較小的文化或一群人,亦稱亞文化。次文化和其他社會團體之間的差別,在於他們有意識自己的服裝、音樂或其他興趣是與眾不同的
⑶ 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層次
因為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很難將文化給出一個准確地,清晰的分類標准。因此,這些對文化的劃分,只是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的,它是一種嘗試。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文化還可分為生產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為生活所用,沒有不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
至於對文化的結構,不同的說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為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范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系的准則。
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
心態文化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
⑷ 有哪些亞文化(Subculture)分別有哪些特徵
1、御宅族
資深ACGN愛好者的泛稱,由於ACGN不為主流文化接受,故該族群常為大眾誤解。
御宅族一詞在日本已普遍為各界人士使用而趨於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為御宅族為傲的人。而對於日本以外各國家或地區的御宅族來說,這一詞語所含的褒貶意亦因人而異。
2、火星文
為網民發明的符號字體,用於減省字數及筆劃,本意是提高輸入速度。
在大量的85後,90後,95後,一族中有所使用,在游戲玩家中也屢屢出現火星文的角色名字。另外,在軍事通信領域也用一些所謂的「火星文」。
3、Brony
美國動畫《彩虹小馬》愛好者,一般不屬於ACG范圍內,其分布之廣泛足以形成一種次文化。
文化起源
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受戰後嬰兒潮「Baby Boom「的影響,西方世界青少年到青年期的「Teenage「開始成為重心,也因而促使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時代的到來。同樣的,年輕人的服飾發展,在戰後也較從前更受到重視。
例如,在英國就出現以十多歲為對象,俗稱泰迪男孩「Teddyboys「的次文化團體。從這個群體的服裝款示模式中,不論是發型;外套上衣;領結;緊身長褲;膠鞋,都讓我們看到青少年他們在穿著行為上,表現出自我選擇的主張。
續1960年代,這個階段在西方被喻為是反文化「Counter culture「的年代。 其特質是將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大眾文化「Pop culture「、性自由「Sexual─Freedom「、女權運動「The movement of women's right「四者相互融合。
⑸ 亞文化包括哪些呢
爵士樂、搖滾樂與嘻哈、街舞、極限運動、御宅族、ACG、說唱等。
亞文化是一種文化中的一群人,他們將自己與其所屬的父文化區分開來,通常保持其一些創始原則。亞文化在文化、政治和性方面發展了自己的規范和價值觀。
Gelder 提出了六種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識別亞文化的關鍵方法:
1、 通常與工作有負面關系(如「空閑」、「寄生」、玩耍或休閑等);
2、與階級的消極或矛盾關系(因為亞文化沒有「階級意識」並且不符合傳統的階級定義);
3、 與領土相關聯(「街道」、「引擎蓋」、俱樂部等),而不是財產;
4、 離開家庭,進入非家庭形式的歸屬感(即家庭以外的社會群體);
5、過度和誇張的風格聯系(有一些例外);
6、 拒絕平庸的日常生活和大眾化。
與主流文化的關系
識別某些亞文化可能很困難,因為它們的風格(尤其是服裝和音樂)可能會被大眾文化採用以用於商業目的。
企業經常尋求利用亞文化的顛覆性魅力來尋找酷,這在任何產品的銷售中仍然很有價值。這種文化挪用過程可能經常導致亞文化的消亡或演變,因為其成員採用了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新風格。
一些亞文化拒絕或修改風格的重要性,通過採用一種可能更能抵抗商業剝削的意識形態來強調成員身份。一旦亞文化成為媒體興趣,大眾市場時尚公司就採用了朋克亞文化獨特的服裝風格。
⑹ 次文化的相關理論提出
1950年大衛·雷斯曼(David Riesman)提出大眾和次文化的差別,並且將次文化詮釋為具有顛覆精神。大眾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的人,而次文化則「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在當時為熱爵士樂)」。於是「聽眾……操控了產品(因此也操控了生產者),就如同產品操控了聽眾一般」(Riesman 1950: 361)。
因此,當一個次文化成員「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人在場,也會聆聽某種音樂時,他是在一種想像『他人』在場的脈絡下聆聽音樂的——他聆聽音樂常常是為了要去和那些『他人』建立起關系。他對大眾媒體的觀感受到他所隸屬的同儕團體所形塑。這些團體不只是在為音樂分高低而已,他們是以一種更細膩的方式(ibid: 366)」
⑺ 文化包括哪幾個方面
文化是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和發展而存在的,因此,文化的發展成果也會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隨之增加。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可以分化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主文化、亞文化和反文化
主文化是在一個社會中處於支配地位的正統文化,也可以稱之為主流文化。比如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儒家文化就是那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統治者依靠儒家文化的傳播來統一民眾的思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一個社會的主文化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亞文化則是在一個社會中處於次要地位的一種文化。就像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占人口比例大多數的漢族的文化就是主流文化,而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就是所謂的亞文化。
通常,在一個社會中除了主文化和亞文化以外,還有一種文化叫做反文化。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反文化也是亞文化的一種,但是,反文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當一個社會的主流文化已經走向畸形或者衰落的時候,反文化所帶來的沖擊往往可以使這個社會的文化重新振興。就像當年的新文化運動一樣,它雖然是一種反文化,但它的興起與發展為當時被封建腐朽文化所籠罩的中國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二)民族文化、區域文化和階層文化
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各個不同的民族在其各自的發展歷程中所創造出來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類型。可以說,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該民族歷史傳承的紐帶。
區域文化主要是偏向於地理環境特徵而言,由於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的差異,因而不同的地區所形成的文化也會因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而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了特定的區域文化。
由於各社會階層所從事的職業和社會分工的不同,因而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動也會因為各自的社會地位的不同而產生各種各樣的階層文化。
(三)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以及創造物質產品的技術。物質文化來源於技術並與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直接相關。它通過經濟、社會、金融和市場的基礎設施顯示出來。物質文化是人類發明創造的技術和物質產品的顯示存在和組合,不同物質文化狀況反映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水平。物質文化不單指「物質」,更重要的是強調一種文化或文明狀態。
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它是人類各種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精神文化的優越性在於一是具人類文化基因的繼承性,還有在實踐當中可以不斷豐富完善的待完成性。這也是人類文化精神不斷推進物質文化的內在動力。
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實體功能是人類為滿足自身需求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生產活動,而文化的根本功能則是實現作為主體的人的擴大再生產。
(一)生理需求功能
人類創造出文化,首先是要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生理需求。因此,就這一方面來說,物質文化的出現主要是用來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的。
生理需求是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人類開始進行勞動生產,種植作物,製作禦寒的衣服,建造避風的住所,隨之而來的,便出現了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住宅文化等。可以說,文化在其形成之初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滿足人類生理需求的功能。
(二)心理需求功能
文化的心理需求功能的出現,正是人類在滿足了自己的物質需求之後,為了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和追求精神上的歸宿而創造出的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文化的這種功能可以幫助人們在無助或者是遇到在物質方面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是支撐人類心靈的精神支柱。
(三)社會需求功能
就像人類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一樣,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文化提供相應的幫助來滿足其自身的發展需求。文化的社會需求功能對於維系整個社會的穩定,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整合功能 。文化通過整合,可以協調文化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比如風俗、道德、信仰、制度、生產等,使之形成一個和諧一致又聯系緊密的整體。文化的整合功能還表現在可以規范同一個國家或同一個民族成員的觀念、制度、意識和行為,使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成員能夠對自己的國家或民族有一種共同的歸屬感。通過文化對一個社會的不斷整合,可以出現 「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文化也可以互相融會貫通,從而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2.導向功能。文化在社會中的導向功能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導向,可以使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從懵懂無知到慢慢地開始在家長的教導下掌握語言的能力,從而完成在兒童時期的社會化,可以正常地參與社會生活。
3.規范功能
文化出現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形成各種各樣的制度規范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以保證一個社會能夠進行有序的運轉和穩定的發展。
精神文化_網路
物質文化_網路
文化(廣泛的知識並將之活學活用與根植內心的修養)_網路
⑻ 日本的次文化現象有那些啊
不喜歡日本,但是還是告訴你。
1、跪坐的規矩
相信有不少人都知道日本人跪坐的習慣。而且,這個習慣似乎是日本人的專利。雖然現代日本年輕人從小就過慣椅子或是沙發生活,不過造訪人家時,若是被請進和室(榻榻米房),除非主人關照說可以改為隨意坐式,要不然還是得乖乖跪坐在座墊上。
據說,這種跪坐方式,始於室町時代(1336–1573)末期,在這之前,日本人的坐法跟韓國人相同,男人是盤坐,女人是豎立著單膝半跪坐著。後來茶道茶室被設計為很小一個房間,盤坐會碰到鄰人膝蓋,才改為跪坐方式。另一種說法是,室町末期的女人和服下擺變成直筒式,無法保持豎立單膝的坐法,才改為跪坐的。
造訪日本人家被請進和室時,一般來講得在房外先跪坐著,雙手平貼在膝下,一邊打招呼一邊行個深禮,進房後跪坐到座墊前,也得行個禮道句「失禮」。當然啦,熟悉的親朋好友是不會講究這麼多,不過即使是親朋好友,在進房與退房前,也得行個輕微的禮。而且,腳不能踏在門檻上。這在自己家也是一樣。
其實這是一種日本式境界通行儀式。日本各地鄉村的村境,一定都有地藏菩薩,村人進出時都會在地藏菩薩前合掌祈求旅途平安,或報告已平安回來等事。這種習俗縮小至家或房間的單位,就變成上述那種外國人可能會感到煩冗的禮儀。
不過,這種境界通行儀式,並非只是日本民族才有。阿爾卑斯山或安第斯山脈等全球主要山脈的山頂,都留有許多古代祭奠遺跡。古代希臘的斯巴達王(Sparta),善於打戰,但%
⑼ 文化分類有哪些
聽嬋釋禪先生對「文化」從縱向進行了三個級別類型的分類,其「文化的三大級別類型架構理論」可供參考。
按「級別類型」科學分類的理論方法,將「文化」大致劃分為:一是把原始主義文化、封建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社會共產主義文化和共產主義文化等做為「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其雖然都是「同級別類型 」的文化,但其卻是具有「由低級向高級」運動發展的歷史趨勢和走向。
二是把「管理主義、科技主義、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環保主義」等的幾十種「思想理念」的文化體系、或是叫「文化思想潮流」做為「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是為「最高級別類型」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並也在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各國或是各民族「自身」的「管理主義、科技主義」等的這類「思想理念」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其特點:是不管在怎樣的社會形態里,其做為一種文化思潮都是或隱或現地存在著,有時某個文化思潮還能上升到很顯要的位置,比如:「儒教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類型」的文體化曾經有過的輝煌,但其始終處於「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附屬服務文化地位。 當然,「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也具有指導和指引「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的重要作用。
三是把世界各門各派的所有各種學說、學理、學術、學技、學藝、雜談等的文化,歸類為「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是為「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並也在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各自門派或是思潮自己」的思想理念體系當然,「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也具有指導和指引「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的重要作用。
⑽ 二次元文化有哪些
二次元文化一般指ACG。ACG即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游戲)的縮寫。
ACG一詞為中國台灣省創造,流行於華語文化圈,ACG文化發源於日本,但在日本從不使用這個詞,在英語文化圈裡也並不普及。
起源&發展
1995年,台灣的動漫愛好者AIplus在國立中山大學山抹微雲BBS站開設新版面,使用「ACG_Review板」作為名稱以代動畫、漫畫、游戲,乃為「ACG」一詞之始。由傻呼嚕同盟推廣下,三個字母的順序漸漸固定下來,並流傳至中國大陸、香港等華人社會。
現如今在輕小說改編的動畫、漫畫、游戲越來越多之際,又衍生出「ACGN」,小說。主要指輕小說(Light Novel)。ACG所指內容也涵蓋輕小說,因此雖有人提出使用ACGN作為該詞的演進說法,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場合仍在使用ACG。不過由於近年來輕小說的發展,使用ACGN的人群正逐漸增多。
ACG只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括,只是涵蓋了三種文藝形式,自誕生起從未有過作品產區或風格限定性。
應用范圍
日本不使用ACG這個詞,較常使用的類似概念有MAG(マグ),即Manga(漫畫的日語羅馬音)、Anime(アニメ的羅馬音)、Game(游戲)之縮寫。日本的愛好者間常用二次元來代指一系列的動漫文化(包括輕小說、手辦等)。一般則以オタク文化(otaku/御宅文化)泛指相關領域次文化、オタク產業指相關領域業界。
二次元
在英語社會中,ACG這個詞並不普及,此外在英語社會里一般用"Anime and Manga"(日式動畫和日式漫畫),其中不包括Game(游戲)。
相關用語
御宅族:(日文:おたく、音 otaku)一般以動畫、漫畫、游戲、輕小說的狂熱愛好者為主要的稱呼對象。對於了解「御宅族」涵義的人,通常將作形容詞的「宅」視作「御宅」的簡化,常使用「宅男」、「宅女」、「阿宅」或單獨一個「宅」字及其衍生出的詞彙來指代御宅文化相關事物。
御宅族
二次元:在傳統上,以平面的媒體所表現的虛擬角色,如漫畫或動畫中的人物,因其二維空間的本質,而常被稱為「二次元角色」,以有別於現實(三維空間)的人物。
2.5次元:介於動漫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存在。像上面提到的周邊世界,存在於動漫和現實之間的產物,所存在的圈子,被稱為2.5次元,不過在分類日漸清晰化。目前,2.5次元多用於代指由動漫、游戲原作改編的舞台劇或音樂劇。
三次元:在動漫迷眼中現實世界就是三次元。
腐女: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腐女子(ふじょし)」轉化而來,為喜愛BL的女性自嘲的用語。腐女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葯的意思,而腐女是專門指稱對於男男愛情——BL系作品情有獨鍾的女性,通常是喜歡此類作品的女性之間彼此自嘲的講法。
吐槽:「吐槽」一詞是指從對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而打著吐槽旗號的八卦、抱怨、吐苦水、說三道四都不屬於吐槽。此詞來源於日本漫才(類似於中國的相聲)里的「突っ込み」 ,普通話里相當於相聲的「捧哏」,閩南語中有「吐槽」一詞,所以台灣的翻譯都翻成「吐槽」,然後大陸也開始用了。最接近的詞是「抬扛」、「掀老底」、「拆台」。例如:志村新八(《銀魂》)、澤田綱吉、弗蘭(《家庭教師hitman Reborn》)。
萌:【形容詞、副詞】;在日本動漫中,此字代表剛剛從腦海里一閃而過的不夾帶其餘雜質美好的感情喜愛,欣賞,使人感到愉快等。有被電到的感覺,代表喜歡,激動人心,激發荷爾蒙,可愛等等的含義,指看到令人覺得的極度可愛之人、事、物的形容詞。
御姐:一個和蘿莉相對的詞,單純來說是指相對年紀比較大但又不會是「熟女」程度的女生,一般定義是成年以上(日本成年二十歲),發育良好,性格比較壓人/偏強勢;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御姐一定不是被你叫做「姐姐」的那種普通而溫柔的人……這方面的范圍定義方法接近於蘿莉,而區別於御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