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廣西什麼時候文化改革

廣西什麼時候文化改革

發布時間:2022-08-06 14:18:32

1. 廣西壯族自治區巨大變化是什麼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經濟發展

(一)經濟增長持續加快,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初步預計,全區生產總值5865億元,增長14.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3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363元。財政收入703.86億元,增長23.7%,年度增量首次超過100億元,達1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達到260億元左右,增長40%左右。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
全部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2000億元,達到2001億元,增長2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8.5%。農副食品加工、電力、冶金、化工、汽車、機械、建材等支柱行業合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30%左右,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6%。主營業務收入超30億元的企業比上年增加2家,達到16家。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9.9%。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總產量1551.6萬噸,增長0.82%;糖料蔗產量增長15.6%;鮮蠶繭增長14.7%;水果增長13.1%。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3億元,增長6.5%。重點龍頭企業直接帶動農戶300多萬戶,輻射帶動約190萬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273億元,增長14.3%。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噸,達到6300萬噸,增長27.3%;全社會貨運周轉量1517億噸公里,增長16.8%。全區旅遊總收入430億元,增長17%。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1.6:39.7:38.7,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比重34.1%,提高1.1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城鎮化水平由上年的34.6%提高到36.2%。
(三)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重點建設加快推進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56億元,增長31.5%。其中,城鎮投資完成2630億元,增長31.7%。投資繼續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技改投資增長41.8%;工業投資增長32.5%;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社會投資快速增長,其中民間投資1468億元,增長43%。桂林至興安高速公路等96個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實現新開工。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累計完成投資82億元。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項目民心工程全面實施。大石山區五縣基礎設施大會戰項目全部開工。龍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欽州、防城港、貴港火電廠,南寧至百色高速公路,華銀氧化鋁一期等69個續建項目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北海林漿紙、防城港鋼鐵、湘桂鐵路擴能改造、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
(四)開放合作成效顯著,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九大論壇、第二屆泛北部灣合作論壇成功舉辦,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由共識走向實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經濟區開放開發生機勃勃,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7%以上。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實際到位突破1000億元,增長74.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9.2%,其中出口增長42.3%。
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和電子監察系統建立並運行。企業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改制708家。「鄉財縣管」改革范圍擴大到41個縣(市、區)。廣西北部灣銀行、鐵路投資集團、交通投資集團等投融資平台抓緊組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合理制定水資源費收費標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扎實開展。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金融保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糧食流通、科技、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五)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生態環保建設加強
自治區成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全區節能減排實施方案,在全區范圍開展節能減排「百日行動」。全年關停小火電機組39台共計裝機容量63萬千瓦,淘汰煉鐵產能41.4萬噸、煉鋼504.9萬噸、鐵合金29.53萬噸、水泥258.8萬噸、造紙37.3萬噸。10個行業40家重點耗能企業在全國率先開展能效對標考評;新建建築設計階段節能強制性標准執行率達到97%;全國第一個非糧燃料乙醇項目建成投產,車用燃料乙醇汽油試點工作扎實推進。重點二氧化硫治理工程項目全部按期開工,全區近50家製糖企業實施治污工程。11大節能環保生態項目按計劃開工,生態工程加快建設。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成效顯著。
(六)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群眾生活不斷改善
第三輪創新計劃全面完成。「兩基」攻堅戰勝利告捷,全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6萬人;普通高校招生15.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88個縣(市、區),農民參合率達77.35%。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等項目建設繼續加強。第十一屆全區運動會成功舉辦。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長23.2%;農民人均純收入3224元,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8億元,增長18.6%。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4.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4.88萬人次;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25.35萬、339.31萬和223.75萬。新建五保村388個,累計建成6521個。農村未解決溫飽貧困人口減少11萬人左右,低收入貧困人口減少25萬人以上。自治區為民辦10件實事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2003年以來的五年,廣西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7%;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2%;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年均增長48.8%。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色效益農業快速發展。第二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接近40%,成為第一大產業;與2002年相比,工業比重提高6.4個百分點,非公經濟比重提高9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7.9個百分點。發展後勁大大增強。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9223億元,年均增長28.8%;300多個重大項目投產或部分投產。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05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844萬噸,電力裝機容量1239萬千瓦。改革開放深化拓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廣西區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及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新突破,對外貿易總額年均增長30.7%,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5.9%。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9%,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5.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0萬人次。扶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大石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和諧社會建設呈現新局面。
當前廣西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二是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市場需求約束較大、煤炭輸入困難較多、主要原材料供應趨緊價格上升、部分工業品價格在供求變化中波動較大,工業持續快速增長難度加大。三是融資渠道和手段單一,項目前期工作滯後,保持相應的投資規模難度加大。四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五是居民消費價格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2. 廣西高考改革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1、從2022年起,高考科目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高考成績由語數外和3門選考科目
成績構成,3門選考科目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任意選擇,高考總分
750分;

2、外語考試可參加兩次,取成績好的一次計入高考總分;

3、高校分專業(類)確定選考科目,最多不超過3門。考生選考科目滿足任何1門,即可報名。 4、考生志願由「學校+專業」組成,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平行投檔。
2022年廣西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試科目由現行的3+文綜、理綜,改為
「3+3」。高考科目為:語、數、外(必考),政、史、地、物、化、生(六選三);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包括語
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體育與健康、音
樂、美術等14個科目。從2019年起,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等級性考試和合格性考試,其中思想政治、
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個科目設等級性考試。

2022年起廣西統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實行「3+3」考試模式,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
科,外語科目(含聽力)同年有兩次考試機會;選考科目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個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科目之中任選擇3科。高校招生錄取實行「考生總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
方式。這就意味著從2019年秋季學期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開始,需要適應新的高考模式。

考試模式改變了,總成績由3個統考科目成績和3個選考科目成績組成,前者每科滿分為150分,後
者每科滿分為100分,考生總成績滿分為750分。其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經轉換後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
績,因此復習備考的重點時段仍然是高中三年級。考生如何選擇選考科目呢?高校分專業(類)確定選考科
目范圍,不會超過3個科目,且會提前兩年向社會公布。學生只需有1個選考科目與高校設置的選考科目
相同,就符合該專業(類)的報考條件。沒有明確選考科目范圍的,學生報考時不受科目限制,學生志願由
「學校+專業」組成。

3. 廣西高考改革什麼時候開始

1、廣西高考改革方案已經公布了,是2019年開始高一新生不分文理科, 2022年高考實行3+3模式。

2、從2022年起,廣西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3個統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

3、統一高考科目每科滿分為150分,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每科滿分為100分。考生總成績滿分為750分。

4. 論加快廣西民族文化與精神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推進文化改革發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途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和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准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5. 廣西有什麼變化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在經濟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國民經濟的兩位數快速增長,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水平有很大提高,廣西對外開放的力度逐年加大,已連續舉辦了 10 年東盟博覽會。

由於廣西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社會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廣西的面貌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二、三產業比例趨向合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正在加快,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交通網路和信息網路建設日趨完善,為廣西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廣西的區位具有很大優勢,無論在發展與境外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還是在發展國內各省區的合作方面都具有許多有利條件。

廣西和東盟各國在地理上有特殊區域優勢,廣西在南寧舉辦的東盟博覽會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廣西在有色金屬、建材、輕工、中葯、農業機械、重型礦山設備、水泥和製糖成套設備以及特色種植業和旅遊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在和東盟各國的商務貿易、技術開放、旅遊文化等方面都有良好寬廣的發展前景,來勢很好。

廣西的經濟發展:

2018年,廣西實現生產總值(GDP)20352.5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4%。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4.8%、39.7%和45.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1%、25.4%和61.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489元,比上年增長5.8%。

2018年,廣西財政收入2790.3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1.4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122.0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6.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10.89億元,民生重點領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0.5%。全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1.3%,營業利潤增長6.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西

6. 廣西經濟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

(一)經濟增長持續加快,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初步預計,全區生產總值5865億元,增長14.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3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363元。財政收入703.86億元,增長23.7%,年度增量首次超過100億元,達1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達到260億元左右,增長40%左右。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
全部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2000億元,達到2001億元,增長21.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8.5%。農副食品加工、電力、冶金、化工、汽車、機械、建材等支柱行業合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30%左右,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6%。主營業務收入超30億元的企業比上年增加2家,達到16家。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9.9%。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總產量1551.6萬噸,增長0.82%;糖料蔗產量增長15.6%;鮮蠶繭增長14.7%;水果增長13.1%。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3億元,增長6.5%。重點龍頭企業直接帶動農戶300多萬戶,輻射帶動約190萬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273億元,增長14.3%。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噸,達到6300萬噸,增長27.3%;全社會貨運周轉量1517億噸公里,增長16.8%。全區旅遊總收入430億元,增長17%。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1.6:39.7:38.7,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比重34.1%,提高1.1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城鎮化水平由上年的34.6%提高到36.2%。
(三)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重點建設加快推進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56億元,增長31.5%。其中,城鎮投資完成2630億元,增長31.7%。投資繼續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技改投資增長41.8%;工業投資增長32.5%;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社會投資快速增長,其中民間投資1468億元,增長43%。桂林至興安高速公路等96個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實現新開工。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累計完成投資82億元。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項目民心工程全面實施。大石山區五縣基礎設施大會戰項目全部開工。龍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欽州、防城港、貴港火電廠,南寧至百色高速公路,華銀氧化鋁一期等69個續建項目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北海林漿紙、防城港鋼鐵、湘桂鐵路擴能改造、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
(四)開放合作成效顯著,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九大論壇、第二屆泛北部灣合作論壇成功舉辦,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由共識走向實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經濟區開放開發生機勃勃,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7%以上。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實際到位突破1000億元,增長74.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9.2%,其中出口增長42.3%。
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和電子監察系統建立並運行。企業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改制708家。「鄉財縣管」改革范圍擴大到41個縣(市、區)。廣西北部灣銀行、鐵路投資集團、交通投資集團等投融資平台抓緊組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合理制定水資源費收費標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扎實開展。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金融保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糧食流通、科技、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五)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生態環保建設加強
自治區成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全區節能減排實施方案,在全區范圍開展節能減排「百日行動」。全年關停小火電機組39台共計裝機容量63萬千瓦,淘汰煉鐵產能41.4萬噸、煉鋼504.9萬噸、鐵合金29.53萬噸、水泥258.8萬噸、造紙37.3萬噸。10個行業40家重點耗能企業在全國率先開展能效對標考評;新建建築設計階段節能強制性標准執行率達到97%;全國第一個非糧燃料乙醇項目建成投產,車用燃料乙醇汽油試點工作扎實推進。重點二氧化硫治理工程項目全部按期開工,全區近50家製糖企業實施治污工程。11大節能環保生態項目按計劃開工,生態工程加快建設。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成效顯著。
(六)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群眾生活不斷改善
第三輪創新計劃全面完成。「兩基」攻堅戰勝利告捷,全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0%;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6萬人;普通高校招生15.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88個縣(市、區),農民參合率達77.35%。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等項目建設繼續加強。第十一屆全區運動會成功舉辦。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長23.2%;農民人均純收入3224元,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8億元,增長18.6%。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4.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4.88萬人次;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25.35萬、339.31萬和223.75萬。新建五保村388個,累計建成6521個。農村未解決溫飽貧困人口減少11萬人左右,低收入貧困人口減少25萬人以上。自治區為民辦10件實事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2003年以來的五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7%;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2%;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年均增長48.8%。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特色效益農業快速發展。第二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接近40%,成為第一大產業;與2002年相比,工業比重提高6.4個百分點,非公經濟比重提高9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7.9個百分點。發展後勁大大增強。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9223億元,年均增長28.8%;300多個重大項目投產或部分投產。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05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844萬噸,電力裝機容量1239萬千瓦。改革開放深化拓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我區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及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新突破,對外貿易總額年均增長30.7%,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5.9%。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9%,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5.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0萬人次。扶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大石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和諧社會建設呈現新局面。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二是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市場需求約束較大、煤炭輸入困難較多、主要原材料供應趨緊價格上升、部分工業品價格在供求變化中波動較大,工業持續快速增長難度加大。三是融資渠道和手段單一,項目前期工作滯後,保持相應的投資規模難度加大。四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五是居民消費價格過快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7. 廣西什麼時候高考改革

廣西高考改革方案已經公布了,是2019年開始高一新生不分文理科, 2022年高考實行3+3模式。2、從2022年起,廣西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3個統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3、統一高考科目每科滿分為150分,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每科滿分為100分。考生總成績滿分為750分。

8. 廣西教育廳的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同年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是年,根據當時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的指令,進駐廣西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管會成立文教接管部。
1950年4月,成立廣西省文化教育廳。隨著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形勢的逐步發展,省人民政府決定分設文化、教育工作機構。
1952年11月成立廣西省教育廳。
1958年3月,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省教育廳隨之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8年3月成立自治區教育廳革命領導小組。
1968年8月至1969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內設政治工作組,政治工作組下設文教小組,統管全區文化教育工作。
1969年11月,根據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的決定,原文教小組分設文化小組、教育小組。
1971年4月,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教育小組改為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教育局。
1979年12月,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改為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教育局隨之改為自治區教育局。 1983年9月,自治區教育局改為自治區教育廳。
1988年6月,自治區教育廳改為自治區教育委員會。
1998年4月14日,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在《關於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分委廳機構調整和更名的通知》(桂編〔1998〕33號)中明確:「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應國務院組成部委的部分委廳作相應調整和更名」,「自治區教育委員會更名為自治區教育廳。」 2000年6月27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桂辦發〔2000〕40號),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委員會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以下簡稱自治區教育廳),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自治區高校工委)是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派出機構,與自治區教育廳合署辦公,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標志著廣西教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2007年,「兩基」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廣西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
2009年,廣西有幼兒園5053所,在園人數為112.82萬人,幼兒園專任教師2.91萬人;
小學14290所,在校學生436.78萬人,小學專任教師22.08萬人;
普通初中2019所,在校學生206.55萬人,初中專任教師11.82萬人;
普通高中478所,在校學生75.28萬人,高中專任教師4.15萬人;
中等職業學校392所,在校學生62.89萬人,專任教師2.08萬人;
高等學校75所,包括普通本科院校29所(其中獨立學院9所)、高等專科學校8所、高等職業學院31所、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7所,全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學生69.15萬人,包括研究生1.88萬人、普通本專科生52.83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生14.44萬人,高校專任教師3.10萬人。

9. 廣西近年來出了什麼政策,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發展

1927年夏天,廣西全省汽油告罄,百餘輛汽車停駛。缺油情形持續了半個月之久。柳州工業史上發生了兩件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建設廣西酒精廠和研製木炭車。 1928年廣西大學在梧州創辦 1929年12月11日 百色起義,創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是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的影響和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光輝實踐。 1932年廣西師大創辦,是我國近代早期高等師范學校之一。1932年8月底9月初,新桂系增派近萬兵力對右江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19日凌晨4點多鍾,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執行委員、紅七軍及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韋拔群不幸被叛徒韋昂殺害,時年38歲。 1934年9月紅六軍團長征過廣西 1936年月4月1日9時31分,靈山縣與浦北縣交界處羅陽山脈的西北坡一帶發生6.8級地震。兩廣各地均受波及,有感區域約50萬平方公里。 政治軍事上李宗仁趕走了原來的廣西軍閥陸榮廷,並多次與蔣介石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都有廣西,但結果李宗仁都失敗了。

閱讀全文

與廣西什麼時候文化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