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東佛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又稱「禪城」。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2005年底,佛山參與申報的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等6個項目,進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近年來,佛山圍繞建設文化名城目標,推動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開放、兼容和創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辦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第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等在國內外有著重大影響的文藝活動。各類文化設施建設均處於全省、全國先進水平,多層次配套發展的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和廣東粵劇博物館落戶佛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落戶順德。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被評為「中國魅力名鎮」,三水區大旗頭村、順德區碧江社區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專類園。還有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可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國武術、商務會展、產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居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Ⅱ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崑曲、古琴藝術、端午節、中國篆刻、中國書法、中國剪紙、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宣紙製作技藝、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珠算、粵劇等。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
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什麼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
1、粵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中國國粹之一,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Ⅳ 除了狗肉節,三水還有什麼傳統文化節日
在佛山的三水區樂平鎮,當地人吃狗肉已有上百年歷史,甚至還有傳統的村節「狗肉節」,當地的「黃塘狗肉宴」更被列入三水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些當地人在聽說法令將「禁吃貓狗肉」後,擔心傳統將會消亡。有律師指出,建議與正式的立法之間還相差很遠,市民無需過分擔心。
Ⅳ 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粵劇、醒獅等7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羊傳說」等18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山部分、8項)
文化空間:佛山祖廟北帝誕、佛山秋色
民間手工技藝:「石灣公仔」陶塑藝術
戲曲:粵劇(佛山)
曲藝:龍舟說唱(佛山市順德區)
民間舞蹈:廣東醒獅(佛山南海區)
民間美術: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山部分、11項)
民間音樂:佛山十番、八音鑼鼓、
民間舞蹈:杏壇人龍舞(佛山市順德區)、
曲藝:粵曲星腔
民間美術:佛山彩燈、佛山木雕、
傳統手工技藝:佛山獅頭製作技藝、香雲紗染整技藝、
民俗:佛山春節習俗、行通濟、樂安花燈會
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10-27 22:57:39)標簽:嶺南 民間文化 大學堂 廣東省 省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 文化 分類:文化遺產搶救
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共101項)
(註:項目名稱前標有*號的項目,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本批增加了申報地區。)
分類(代碼)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
民間文學(I)
共 3項
1
五羊傳說
廣州市
2
雷州歌
湛江市
3
瀧州歌
雲浮市
民間音樂 (II)
共10項
4
嶺南古琴藝術
廣州市
5
佛山十番
佛山市
6
八音鑼鼓
佛山市
7
九峰山歌
韶關市
8
*客家山歌(石岩客家山歌、鬆口客家山歌)
深圳市、梅州市
9
南塘吹打樂
汕尾市
10
白口蓮山歌
中山市
11
連灘山歌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
12
* 鹹水歌
廣州市、東莞市沙田鎮
13
* 潮州音樂
汕頭市
民間舞蹈(III)
共20項
14
舞貔貅
廣州市
15
鰲魚舞
廣州市番禺區
16
鶴舞
珠海市、中山市沙溪鎮、揭陽市
17
竹馬舞
梅州市五華縣
18
杯花舞
梅州市興寧市
19
儺舞
湛江市
20
雄雞舞
肇慶市德慶縣
21
龍魚舞
肇慶市
22
瑤族長鼓舞
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
23
鬧花燈
清遠市
24
舞馬鹿
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25
瑤族小長鼓舞
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26
鳳舞
清遠市陽山縣
27
禾樓舞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茂名市
28
惠來九鱷舞
揭陽市惠來縣
29
* 麒麟舞
深圳市、中山黃圃鎮
30
* 龍舞(杏壇人龍、龍崗舞龍、荷塘紗龍、花環龍、東莞龍舞、喬林煙花火龍)
佛山市順德區、深圳市龍崗區、
江門市新會區、梅州市大埔縣、
東莞市大朗鎮、揭陽市東山區
31
* 英歌舞
汕尾市
32
* 獅舞(醒獅、獅藝、高腳獅、席獅、福永醒獅)
東莞市石排鎮、江門市鶴山市、
茂名市、梅州市、深圳市
33
* 鯉魚舞(潮州鯉魚舞、鯉魚燈)
潮州市、梅州市
傳統戲劇(IV)
共4項
34
粵北採茶戲
韶關市
35
貴兒戲
肇慶市
36
木偶戲(單人木偶)
茂名市
37
* 潮劇
揭陽市
曲藝(V)
共2項
38
粵曲星腔
佛山市
39
潮州歌冊
潮州市
雜技與競技藝(VI)共2項
40
蔡李佛拳
江門市
41
詠春拳
江門市
民間美術(VII)
共16項
42
灰塑
廣州市
43
玉雕(廣州玉雕、陽美翡翠玉雕、肇慶市廣寧玉雕、肇慶市四會玉雕)
廣州市、揭陽市陽美村、肇慶市
廣寧縣、肇慶市四會市
44
磚雕
廣州市
45
欖雕
廣州市
46
五華石雕
梅州市五華縣
47
陽春根雕
陽江市陽春市
48
佛山彩燈
佛山市
49
潮州花燈
潮州市
50
抽紗
汕頭市
51
瑤族刺綉
韶關市
52
嵌瓷(大寮嵌瓷、普寧嵌瓷)
汕頭市、揭陽市普寧市
53
吳川泥塑
湛江市吳川市
54
張田餅印
韶關市
55
雲浮石藝
雲浮市
56
瓶內畫
汕頭市
57
* 木雕
揭陽市、佛山市、汕頭市
傳統手工技(VIII)
共9項
58
廣式傢具製作技藝
廣州市
59
香雲紗染整技藝
佛山市順德區
60
龍舟製作技藝
東莞市中堂鎮
61
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
江門市
62
楓溪瓷燒制技藝
潮州市楓溪鎮
63
佛山獅頭製作技藝
佛山市
64
麒麟製作
東莞市清溪鎮
65
莞草編織
東莞市厚街鎮
66
安琪廣式月餅製作技藝
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
傳統醫葯(IX)
共3項
67
潘高壽中葯文化
廣州市
68
陳李濟中葯文化
廣州市
69
平樂郭氏正骨醫術
深圳市
民俗(X)
共32項
70
春節習俗(揭陽春節習俗、
佛山春節習俗)
揭陽市、佛山市
71
乞巧節
廣州市、東莞市望牛墩鎮
72
東坑賣身節
東莞市東坑鎮
73
豆腐節
清遠市佛岡縣
74
畲族招兵節
潮州市
75
迎春花市
廣州市
76
寮步香市
東莞市寮步鎮
77
波羅誕
廣州市
78
康王寶誕
東莞市
79
貞仙誕
肇慶市
80
賽龍舟(禮樂龍舟、賽龍舟、扒龍舟)
江門市、深圳市、廣州市
81
黃氏宗親祭典
深圳市
82
大溪宗祠祭典
揭陽市
83
三山國王祭典
揭陽市揭西縣
84
「辭沙」祭媽祖大典
深圳市
85
疍家婚俗(疍家人婚俗、疍家漁民婚俗)
深圳市、陽江市
86
饒平彩青習俗
潮州市饒平縣
87
忠信吊燈習俗
河源市連平縣
88
舞草龍習俗
深圳市
89
行通濟
佛山市
90
行彩橋
揭陽市
91
燈會(樂安花燈會、泮村燈會)
佛山市、江門市
92
張公廟會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
93
六祖誕廟會
雲浮市
94
鑼鼓標旗巡遊
揭陽市
95
大鵬清醮
深圳市
96
斗門水上婚嫁
珠海市斗門縣
97
潮州工夫茶
潮州市
98
麒麟村爬刀梯
湛江市
99
舞被獅
清遠市佛岡縣
100
東坑地景
汕尾市陸河縣
101
* 飄色
中山南朗鎮、中山市黃圃鎮、
珠海市
Ⅵ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 、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南匯鑼鼓書、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兒」; 納西古樂、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川江號子、古琴、皮影戲、剪紙藝術、儺戲和儺戲面具、楊柳青年畫等等。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是沒有具體實物,比如兵馬俑、長城、洞庭湖這些都是實物,由實物產生的歷史事件,所反映出的文化,就是物質文化。這個物件官方稱呼,就是文物。而非物質文化,並沒有一件聞名海外或者國內的文物。
有以下分類:
民間文學 民間音樂 民間舞蹈 傳統戲劇 曲藝雜技與競技 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 民俗。同樣是只有中國有,或者具備獨特的中國風格,但是歷史上又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或者物件,都叫非物質文化遺產。
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 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一、灘頭年畫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Ⅷ 在廣東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在廣東的文化遺產有廣東醒獅、廣東粵劇、開平碉樓、洪拳、佛山獅頭等,具體介紹如下:
1、廣東醒獅
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
2、廣東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嘉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3、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
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紐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4、洪拳
洪拳屬於中國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關於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另一種說法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洪拳流傳區域甚廣,如兩廣、兩湖及四川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在台灣洪門由鄭成功在台灣創立的「金台山」開始流傳,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2015年,洪拳列入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佛山獅頭
佛山獅頭是廣東省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動傳神,設色鮮艷美觀,製作精巧堅固。
Ⅸ 三水有什麼地方好玩的嗎
三水森林公園位於三水區西南鎮北郊,距三水區中心約有2公里,總面積3366畝,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市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依法設立為三水生態保護區。森林公園以聞名海外的世界第一大卧佛、漢藏佛文化藝 ...
佛山祖廟
沒有到過祖廟就沒有到過佛山。 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城區,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廟」。原建築於元代末年被焚毀,明初洪武五年(1372 ...
佛山西樵山
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億萬年的死火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山上有72奇峰和36奇洞及大大小小的湖泊、泉瀑和深潭。由於西樵山林深苔厚,儲存了極為豐富的水資源,因 ...
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從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這里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佛山祖廟與肇慶悅 ...
佛山西樵山風景名勝區
南粵西樵,半山花雨──西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省南海市西南部,距廣州68公里,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山不高卻有72座山峰,挺拔多姿,從山勢看,五嶺逶迤南下,漸漸百里平川,眼看要消失那「騰細浪 ...
佛山南海影視城
南海影視城是中央電視台直屬影視攝制基地,佔地1500餘畝,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南海影視城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廣州、佛山、花都、三水交匯處,距廣州、佛山、南海桂城均為12公里 ...
佛山碧江金樓
從宋代建村開始,繁榮的經濟和深厚的文化為如今的順德區北滘鎮碧江社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碧江金樓古建築群,就包括了七處古建場。 金樓原名賦鶴樓,是碧江蘇氏望? ...
佛山南風古灶
華夏名窯——南風古灶,位於歷史悠久的"南國陶都"石灣鎮,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是一條國內罕見、世界少有的古龍窯。五百年來一直窯火不絕,生產未斷,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灣 ...
佛山順德寶林寺
順德寶林寺座落在順德大良太平山西麓。於明山秀水之中,取"龍躍天門,虎卧鳳閣"的山勢。因此,除了佛教徒經常去朝拜外,也是人們瀏覽的勝地,被譽為"太平瑞氣"。 寶林寺始 ...
佛山石灣陶瓷博物館
石灣陶瓷博物館是廣東首個以陶瓷為主題的行業博物館,它以匯聚、展示石灣民間陶瓷文化為「目標」,並生動地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 ...
佛山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
千百年來,多少人憧憬、追求清靜、自由、幸福的「世外桃園」。其實,距廣州、佛山兩個繁華都市12公里的南海松崗,就有一方令人傾倒的人間樂土——南國桃園。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取意於陶淵明的《桃花源 ...
佛山清暉園
清暉園位於順德大良鎮華蓋里,為我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素有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盛譽,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布局既能吸取蘇州園林藝術精華,又能因地制宜,環境以清幽自然、秀麗典雅見稱。
Ⅹ 佛山有哪些文化遺產
1、佛山獅頭是廣東省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動傳神,設色鮮艷美觀,製作精巧堅固。
2、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
3、粵劇(Cantonese Opera),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4、佛山剪紙是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在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其風格金碧輝煌、蒼勁古拙,結構雄偉奔放,用色誇張富麗,以剪、刻、鑿、印、寫、襯等技藝並用,材料和表現手法巧妙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由於製作方法的差異,大致可分為純色剪紙,銅襯料、例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幾種。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紙上或在特製的銅箔、銀箔上剪、刻而成。
5、佛山彩燈在民間俗稱燈色,是廣東省佛山市的傳統手工藝品。它具有廣東省南方彩燈精巧秀麗的特色,是傳統彩燈藝術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包括大型彩燈和頭牌燈、人物故事組燈、彩龍、燈籠四大門類,彩燈的扎制,全過程都是藝人手工操作。佛山彩燈為中國民間彩燈的代表,是嶺南民間藝術的奇葩,也是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