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清代秀才屬現在什麼文化程度

清代秀才屬現在什麼文化程度

發布時間:2022-08-06 19:03:04

A.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古代有錢人會把年幼的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也就是私塾上學,學生的年紀一般是5歲-20歲左右。私塾老師大多是落第秀才或者老童生擔任,教學生學習“方塊字”,等教會了1000個字再來教《三字經》這類淺顯易懂的啟蒙讀物,之後才正式步入學習階段,教“四書五經”,學生們要將5萬字左右的私塾全部背完。

有的老師還要求學生連書里的註解都背會,並寫得一手好字。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學生需要經過科舉最低級一級的“童生試”,一共有縣試、府試、院試3場測試,考上了前兩場的不管年紀大小都是“童生”,如果最後一場院試也考上了就是“秀才”。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科舉是沒有背景的古人唯一的出路,因此國人把教育看得很重要,如蒲松齡70幾歲還在考科舉,現在卻有的人有書不讀,實在浪費教育資源,等他們走入社會才知道讀書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道路,卻是一生中最容易的捷徑。

B.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論地位的話,秀才相當於高考考上大學的,舉人感覺就是大學畢業後考了碩士,並且考了公務員的,進士可就是博士級別了,進國家大學當老師,培養新一代人才,或者進入國家重要機關,當國家領導人。

在古代中了進士,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庶吉士出身的人升遷很快,英宗以後,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大概率註定了你這輩子的結局是實權省部級到副國級幹部,如果成績好的話(一甲或者二甲前幾名),基本可以確定出閣拜相,實權國級幹部了。

劉墉(宰相劉羅鍋)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 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不能拿現代的學歷來衡量,若非要來衡量的話,從秀才、舉人、進士的地位和官位來說至少都是相當於現在本科以上學歷。就個人能力,官位逐漸上升。

C. 古代時期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秀才,原意是指才之秀者,最早出現關於秀才記載的書籍是《管子.小匡》「農之子常為農,樸野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最早擁有秀才這個稱謂的人是春秋時期的賈誼,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之所以說古代的秀才無法與我們現在的學歷相類比,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古代如果能夠考中秀才,就相當於你進入了士大夫階層,從此之後,你得到的不只是一個學歷,而是一種身份,可以擁有一定的特權,能夠免除差徭,到縣衙見到縣令可以不跪,並且不能隨意對擁有秀才身份的人動刑。

在現代社會,恐怕沒有哪一種學歷能夠讓人有這樣身份的提高,所以說如果一定要說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的話,只能說在考試難度上看,至少相當於考上了985、211的大學,而從社會名聲上來看,無異於考上了985、211大學的研究生。

D. 秀才 舉人 進士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古時候的功名。

古時候的功名的劃分為5個階段,第1個是童生,然後是生員,接著是舉人,之後是貢士,最後是進士。其中的生員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秀才。

秀才呢只能算是一個最基礎的公民,他沒有做官的資格,但是呢,他可以見官不跪,如果按照現在的來說呢,它應該相當於本科學歷。

接著就是舉人,提到舉人的話,大家應該會想起來,范進中舉,當初就是中了舉人,一旦中了舉人之後是包分類工作的,分配什麼工作呢?通常都是在縣里邊擔任一個部門領導。

之後就是進士,進士這個官那可就更大了。考中進士之後,最起碼可以去做一個縣官老爺如果說運氣好能力好的話,那麼去省里甚至留在中央,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E. 秀才是現在什麼學歷

秀才相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大、中專學歷。秀才是古代公民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等級,很難直接與現代的學歷制度相等同。而古代的秀才才是一種公民,這就是有了其政治地位,雖然沒有通過科舉得到官職,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夠自身學生,且不用下跪。

F. 古代的秀才,放到現在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起碼相當於現在的碩士或者博士,古代的秀才錄取率非常低,大約只有不到10%的比率,這個比率比現在考研的錄取率低多了,雖然古代的秀才在科舉制度中屬於墊底的存在,但因為古代讀書人本來就不多,如果一個鄉鎮能出一個秀才,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在明清時期想要成為秀才,也必須要通過三次考試,一個是縣試,府試和院試,而在考了縣試,府試之後,院試還沒有考之前,則都會被統一稱呼為“童生”,但是院試非常的難考,錄取的幾率而且又非常的低,因此有許多讀書人讀到老也只是考了一個秀才。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金榜題名高中狀元那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一場美夢,因此歷代出現的狀元郎都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可以稱呼為不世之才了。


G.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為何我們都被古裝劇騙了

在古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相對較高,普通民眾都非常尊崇讀書人,就連打家劫舍的劫匪都不會輕易得罪讀書人,在唐朝時期人才選拔嚴格,每年當選秀才之人僅一二人,因此要想當上秀才尤其困難,「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范進中舉》中,范進雖中了秀才,但還常被岳父嫌棄,後來范進中了舉人,鄰里間紛紛前來奉承,拿什麼的都有,岳父也不敢再隨意打罵范進,通過范進前後身份的變化,周圍人態度的改變,也可以得出結論,明清兩朝時期,秀才比不上現今的博士,現在的博士生還是非常受重視的,

參考文獻:

《管子》

《史記·賈生傳》

H.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秀才的才智相當於一本到研究生之間,文憑相當於現在的大專,謀生能力大概相當於當今社會的大、中專學歷。

秀才是古代功名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等級,很難直接與現代的學歷制度相等同。具體從以下方面參考:

一、謀生能力相當於當今社會的中、大專學歷

古代秀才如果考不上舉人,通常便可以蒙學為生,就是說可以在鄉村地方找一處小屋子教育小學生,這稱為蒙學。而當今做小學教師,至少也得中專到大專文憑,而社會上的補課班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則更高。由此可以大致知道,秀才謀生能力大概相當於當今社會的大、中專學歷。

二、政治與社會地位方面,相當於本科學歷

古代秀才是一種功名,這就有了其政治地位了。雖然沒有通過科舉得到官職,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夠自稱學生且不用下跪。這就好比今天的人,進了大學,讀了本科或碩士研究生,具備了與主流社會進行有效的交流與領悟的基礎,卻很難勝通過公務員考試取得官職。

古代的秀才還不夠授予官職的資格,而今天考一個公務員,或者找一好一點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見,秀才在政治與社會地位方面,相當於本科學歷。

三、智力水平大致相當於當今社會的一本到研究生學歷

秀才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產生的最低一級的知識分子,而科舉是當時國家最重要的人才選拔考試,相當於現在的高考。高等教育最低級別文化程度為大專,故現今的大專文憑可與秀才相提並論。

但是古代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比較低,尤其是一般落後地區,往往一個村只有一個老秀才能夠主持一個村級行政單位的文化活動,比如初級教育,文化活動等,而當今社會學歷泛濫成災,學生學智較差。

從人口比例和綜合素質上講,古代能夠考上秀才的人的智力水平大致相當於當今社會的一本到研究生之間的水平。

(8)清代秀才屬現在什麼文化程度擴展閱讀

古代科舉等級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制度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榜眼」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

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現代也比喻知識量豐富的人。

閱讀全文

與清代秀才屬現在什麼文化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