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的一種較早的文化。在遺跡中發現了「干欄」式建築遺跡,樑柱間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當成熟的木構技術。
器物有石斧、石鑿、骨耜、骨鏃等。陶器為黑陶,主要有釜、缽、罐、盆、盤五種,其上廣泛應用了繩紋和刻畫動植物形象的花紋。同時發現了大量稻穀遺跡,說明農業已成為當時生產的主要部門。還飼養了豬、狗和水牛等家畜。
文化意義
這是一種和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類型。其年代相當古老,據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四千八百多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這一遺址的發現,證明從很早的時候起,祖先已經學會種植水稻,到現在已有七千年歷史,並且證明,祖先不僅在黃河流域,同時也在長江流域中創造出了燦爛的原始文化。
B. 河姆渡遺址位於什麼流域
長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現於(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
C.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國什麼江河流域
長江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河姆渡原始農耕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動展現了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D. 河姆渡人生活在什麼流域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建造房屋,用船、筏載人荷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羊、鹿、猴子等牲畜。在河姆渡並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其陶器製作有一定的水準,估計最高燒成溫度達1000攝氏度。
E. 河姆渡文化在哪一個地方。
你好!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F. 河姆渡的遺址位於哪兒 黃河還是長江
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寧波餘姚市河姆渡鎮,在長江下游的長江口。
河姆渡遺址(Hemu Site )是中國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寧波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是中國採用榫卯技術構築木結構房屋的實例。
1983年,國務院公布河姆渡遺址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6月,入選浙江省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6)河姆渡文化在我國哪個流域擴展閱讀:
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坐標范圍東經120至121度,北緯29至30度,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9′、北緯30°30′。
遺址公園開放時間:
4月-10月: 8:30-17:00(16:30起停止進場)
講解服務時間:8:30-11:00,13:30-16:00
11月-3月:8:30-16:30(16:00起停止進場)
講解服務時間:8:30-11:00,13:00-15:50
門票價格:免票。
G. 河姆渡遺址為什麼屬於長江流域
劉光強正 河姆渡遺址「是長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個典型」。現行教科書幾乎都是這樣敘述的。然而,把河姆渡氏族公社遺址劃為長江流從常識是不正確的。河姆渡文化和長江流域文化是一致的,但遺址卻在甬江流域(說錢塘江也不為過)。所以沒有人說河姆渡遺址屬於長江流域,只有說河姆渡文化屬於長江流域。
H. 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分別位於什麼大河流域
河姆渡遺址位於長江流域,半坡遺址位於黃河流域。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1976年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前6000年。
半坡遺址,有6000-6700多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滻河東岸,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滻河所屬水系是黃河支流渭河支流灞河的支流。
1、長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
全長6300餘公里,比黃河長8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孫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2、黃河
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