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區開展殘疾人主題活動方案
為保證活動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活動的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或者意義。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活動方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社區開展殘疾人主題活動方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為推進社區志願者活動的深入進展,充分發揮志願服務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的作用,提高本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的綜合素質,結合社區實際,特製定社區志願者培訓及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社區主題,以創建文明社區為契機,以滿足居民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服務為宗旨,大力開展社區志願者活動,發展壯大社區志願者隊伍,激發社區居民參與志願者的熱情,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健全社區志願者服務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推進我轄區社區志願者服務事業蓬勃發展。
二、活動內容
(一)圍繞四大關愛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者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活動。
1、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家政培訓及陽光月嫂培訓活動,開展愛心助老志願活動。以社區享受居民養老服務的孤寡空巢老人為主要對象,開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導、家政服務、文化娛樂、權益維護等志願服務,弘揚敬老助老傳統美德,為老年人創造健康優質的生活條件。
2、愛心助殘志願活動。發揚「理解、尊重、關心、幫助」的精神,為殘疾人及家庭開展醫療保健、技術培訓、心理咨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務,創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增強殘疾人自立自強、參與社會、服務社會能力。
3、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展開愛心助困志願活動。針對轄區困難群眾、困難家庭不同情況,開展捐款捐物、結對助學和送醫療、送崗位、送信息、送技術志願服務,建立長期的,實實在在的扶貧對子,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使他們感到社會關懷和溫暖,逐步使困難群體脫貧致富。
4、開展黨員志願者學習培訓,利用社區教師、學生資源,展開愛心愛心助學志願活動。引導社區熱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人士,特別是發揮社區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的作用,開展宣講、輔導、教育、關愛等志願服務,關心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促進健康成長,讓他們享受「同一片藍天」。
(二)圍繞四項工作,開展四項志願行動
1、文明社區志願行動。圍繞創建文明社區,組織社區志願者開展文明禮儀、法律法規、職業技能、衛生知識、營養保健、科普知識等為內容的宣講培訓活動,在社區舉辦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文體活動,不斷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提高和諧文明城區建設水平。
2、共建共享志願行動。定期到小區開展文明勸導活動,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3、文明交通志願行動。集中開展文明交通志願行動和文明路口志願服務競賽活動,宣傳交通知識,協助民警值勤,維護交通秩序,勸導和影響廣大社區居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革除出行陋習,提高個人文明素質,營造有序、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
一、目標任務
建立完善社會化的殘疾人康復工作體系,力爭20xx年使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100得到康復服務,20xx年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二、基本原則
社區康復工作以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需求為出發點,以康復機構為指導,社區為依託,殘疾人家庭為基礎,廣泛開展各種覆蓋面廣、時效性強、殘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復服務。
三、服務形式
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主要有六個方面內容:一是康復醫療服務、二是訓練指導服務、三是心理疏導服務、四是知識普及服務、五是用品用具服務、六是咨詢轉介服務。
四、服務對象
具有本區戶籍的各類殘障人。
五、組織管理
按照《xxx市區域衛生規范三年行動計劃(xx年-xx年)》的要求,本區應在三年內完成全部鎮、街道、園區衛生院達市級社區衛生服務組織標准建設。各鎮、街道、園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殘聯應結合此項工作的開展將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納入到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之中。
在推進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中,各鎮、街道、園區殘聯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不僅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職,而且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抓出實效。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配備相應的康復醫生進行康復服務和技術指導,殘聯應做好社區康復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督促工作,並依託社區殘疾人協會做好康復需求調查工作,同時根據需求在康復器材、業務經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助和配置。
六、康復站(點)建設標准
1、殘疾人康復站(點)建設時,應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室處設置醒目銘牌,名稱為「某某鎮(街道)殘疾人康復站」或「某某村(居委會)殘疾人康復點」殘疾人康復站站長由各鎮、街道、園區殘聯幹部擔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關人員參與康復站工作。
2、各鎮、街道、園區殘聯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本社區殘疾人康復站(點)的康復服務內容、工作職責、工作制度、服務公約,並在康復站(點)內公布。
3、開展康復醫生培訓,提高康復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1-2名經培訓合格持證上崗的兼職康復醫生;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有1-2名經培訓考核合格的兼職康復醫生。
4、社區殘疾人康復站的康復用房原則上不少於30-50平方米,購置康復器材不少於10件(套)。殘疾人康復點康復用房原則上不少於20-30平方米,購置康復器材不少於5件(套)。
5、各鎮、街道、園區殘聯及康復站(點)要做好本轄區殘疾人調查摸底建檔立卡工作,分三個年齡段0-7歲、8-14歲、15歲以上,摸清底數,填寫《康復需求登記表》;對在殘疾人康復站(點)中得到康復訓練的重點康復對象(三癱一截),必須建立並填寫康復訓練檔案;對在殘疾人康復站(點)得到康復服務的殘障人,必須填寫《康復服務記錄表》。同時,做好新發生殘障人的康復需求登記工作。
6、各基層殘疾人康復站每年5月31日、10月31日前將《殘疾人康復服務匯總表》、《殘疾人康復訓練登記表》,11月15日前將重點康復對象(三癱一截)的康復訓練檔案報區殘聯xx科。
七、考核評估
殘疾人康復服務考核標准
1、康復需求數應達到持證殘疾人數的60,但康復需求人員可以是有康復需求的殘障人。
2、康復服務率應達到康復需求數的100。
3、康復站、康復點各類資料必須齊全,服務內容真實。
區殘聯、區衛生局將共同制定考核標准,每年年終對殘疾人康復站(點)進行目標考核,並根據考核情況給予適當獎勵。
八、經費投入標准
為保證工作的開展,市殘康辦按建成一個殘疾人康復站投入1萬元,建立一個殘疾人康復點投入2千元的標准下撥經費。區殘聯將按照1:1標准匹配經費,此項經費原則上用於殘疾人康復站(點)的康復器材配備。
九、申報方法
按「建成一個、申報一個」的原則,各鎮、街道、園區根據殘疾人康復站(點)建設標準的要求,建成一個中心康復站、2-3個康復點後向區殘聯和區衛生局申報。由市、區殘康辦考核後,下撥給基層殘聯建站(點)經費。
各鎮、街道、園區殘聯要以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工作要求,不斷開拓創新,貼近殘疾人需求,讓殘疾人能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復訓練服務,為殘疾人康復地回歸社會、融入社會創造有利的條件。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愛殘疾人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會議精神,切實推動「關愛殘疾人志願服務活動」扎實開展、長期堅持並不斷深入,特製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了更好的建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結合本社區殘疾人的特點,組織開展「關愛殘疾人志願服務」行動。
二、活動主題
志願助殘陽光行動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月至12月,春節、聾兒節、盲人節、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中秋節,國慶節等重大節假日集中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
四、活動內容
1、了解社區殘疾人家庭情況,為其排憂解難。勉勵他們要自強自立,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2、開展上門服務。開展上門走訪殘疾人活動,了解需求,關愛殘疾人,做到送政策上門,送服務上門。
3、結合本社區部實際,開展主題活動。以「倡導助殘風尚,構建和諧社會」、「我身邊的殘疾人故事」等為主題,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使學生自發、自願地關心、幫助身邊的殘疾人。
4、社會公益服務。為各類殘疾人的文化體育活動提供志願服務;為殘聯組織的各種活動提供志願服務。開展慰問、義務勞動、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五、具體實施
3月1日至12月31日為活動實施階段,關愛殘疾人學雷鋒志願服務領導小組,依託各級殘聯組織要結合社區實際情況,適時召開活動啟動儀式,結合「全國助殘日」等重大節日統一組織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其他時間自行安排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關愛殘疾人學雷鋒志願服務小組成員每月一次入戶或電話走訪殘疾人。隨時根據殘疾人實際需求,為殘疾人提供多方面和個性化的志願服務,提供有特色的志願服務。
六、活動組織單位及分工
活動組織單位為爽秋路社區居委會,其他單位看活動內容及社會單位的具體情況而定。主要分工如下:
組長:xx(負責全面工作)
副組長:xx(負責聯系社會單位參與,殘疾人及志願者通知)
組員:xx(負責具體事項實施)。
七、注意事項
1、在志願服務活動中要積極收集服務對象的服務需求,為下一步的志願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2、領導小組組長需對小組工作效果進行監督,並定期進行評審。
3、做好服務對象的檔案管理工作,做到「三及時」,即及時收集、及時整理、及時總結。
2. 中國殘疾人有多少人口
中國殘疾人有8500多萬人口。中國殘聯康復部主任胡向陽表示,中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6點34,平均每16個人中就有一名殘疾人,殘疾預防形勢十分緊迫。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由來
中國殘疾人事業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殘疾人問題,是人類社會的固有問題。但是在解放前,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奴役,由於經濟文化落後,殘疾人處於社會最底層,過著沿街乞討、朝不保夕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建立殘疾人組織,開展生產自救,殘疾人工作逐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3. 殘疾人之家是做什麼的
殘疾人之家是幫助殘疾人,保障殘疾人權益的一個組織。主要負責康復、培訓、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日間照料和輔助性就業服務。殘疾人之家的服務對象以勞動年齡段的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殘疾人為主。
殘疾人之家有完善的服務功能,能夠提供中餐和午休服務及康復醫療、娛樂健身、工(農)療等服務,並根據場地條件和殘疾人需求,組織參與社會活動,開展志願者服務等。
殘疾人之家等級劃分。
1、4A級(AAAA級)「殘疾人之家」為承擔全市以「寄宿制托養、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服務為主的殘疾人綜合性服務機構;
2、3A級(AAA級)「殘疾人之家」為承擔所屬鄉鎮(街道)以「寄宿制托養、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服務為主的殘疾人綜合性服務機構;
3、2A級(AA級)「殘疾人之家」為承擔所屬村(社區)以「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服務為主的殘疾人服務機構;
4、1A級(A級)「殘疾人之家」為區域面積較大的鄉鎮(街道)在有需求的村(社區)設立的以「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服務為主的殘疾人服務機構,一般由社會組織、殘疾人專職委員和殘疾人親屬興辦、領辦。
以上內容參考普陀區政府——關於推進「殘疾人之家」規范化建設的實施辦法
4. 西寧市城中區的歷史沿革
1949年屬西寧市一、二區。1954年分屬城東、城西區,1956年設立城中區(區級),1960年撤城中區並入城東、城西區,次年兩區合並成立城區,1963年建縣級城中區。
2000年,城中區轄6個街道。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4852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飲馬街街道 26346 南灘街道 33008 倉門街街道 18792 禮讓街街道 30818 人民街街道 15077 南川東路街道 24480
2001年底,城中區轄飲馬街、倉門街、人民街、禮讓街、南灘、南川東路6個街道,31個社區、4個村(牧)委會。
人民街街道:駐人民街,轄4個社區(南關街、人民街、水井巷、民主街)
禮讓街街道:駐禮讓街,轄5個社區(長江路、七一路西、禮讓街西、禮讓街東、解放路南)
倉門街街道:駐生產巷,轄5個社區(莫家街、石坡街、宏園、前營街、健康巷)
南灘街道:駐農建街,轄6個社區(灘東、南山東、南山、南灘西、南山西、新青)
飲馬街街道:駐文化街,轄5個社區(上濱河路、七一路、飲馬街、東大街、法院街)
南川東路街道:駐南川東路,轄6個社區(南川東路二機社區、南川東路龍泰社區、南川東路瑞馳社區、南川東路興旺社區)、4個村委會(南園、紅光、水磨、南酉山)
2003年底,城中區轄飲馬街、倉門街、人民街、禮讓街、南灘、南川東路6個街道,31個社區、4個村(牧)委會。人口150499人。
人民街街道:駐人民街,轄4個社區(南關街、人民街、水井巷、民主街)
禮讓街街道:駐禮讓街,轄5個社區(長江路、七一路西、禮讓街西、禮讓街東、解放路南)
倉門街街道:駐生產巷,轄5個社區(莫家街、石坡街、宏園、前營街、健康巷)
南灘街道:駐農建街,轄6個社區(灘東、南山東、南山、南灘西、南山西、新青)
飲馬街街道:駐文化街,轄5個社區(上濱河路、七一路、飲馬街、東大街、法院街)
南川東路街道:駐南川東路,轄4個社區(南川東路二機社區、南川東路龍泰社區、南川東路瑞馳社區、南川東路興旺社區)、4個村委會(南園、紅光、水磨、南酉山)
5. 新城街道的社區介紹
居委會成立於2000年5月,位於黃山區城區北海路以西的平湖路西南側,處於城區中心地帶,面積約1.68平方公里,轄30個居民小區,共有居民4900餘戶,15000餘人。2009年8月成立社區黨委,下設9個黨支部,在冊黨員200名,2012年9—11月社區順利完成第四屆城市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兩委」班子。社區現有工作人員10人,其中社區兩委成員4人,中共黨員7人,大專以上學歷5人。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管理城市」的宗旨,按照精品社區建設要求,建有1000平米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活動室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力爭做到服務周到、居民滿意。
社區先後榮獲「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社區商業示範社區」、 「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區」、「全國減災示範社區」、「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先進單位」、「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示範社區」;「安徽省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文明社區」、「安徽省第一批第二批黨建示範社區」、「安徽省百佳社區」、「安徽省和諧示範社區」、「安徽省商業示範社區」、「安徽省全民健身示範點」、「安徽省零就業家庭」先進所(站)、安徽省婦女專項經費巾幗示範社區項目「婦女之家」建設示範社區;「黃山市第一批文明社區」、「黃山市平安社區」、「黃山市示範社區」、「黃山市商業示範社區」、「黃山市生態文明社區」等表彰。 黃山區甘棠鎮龍北社區居委會成立於2000年5月,位於黃山區城區東北側,轄區范圍:東至鹽業公司,西至北海中路,南至平湖東路,北至海安公司。面積約1.5平方公里,轄龍井市場、中心市場、太平盛市三大市場和龍北、龍南、全華順景苑、龍居山莊等15個住宅小區,有居民3006戶,常住人口9336人。
2009年8月成立社區黨委,2012年9月社區黨委換屆。社區黨委下設10個黨支部,在冊黨員223名。2012年11月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社區居委會,現有工作人員12人,其中黨員5人。
龍北社區結合精品社區建設,以「創人文社區、建美好家園」為活動主題,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以創新實施的黨建特色項目「幸福1+6」工程為平台,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快速推進,成效顯著,先後榮獲:國家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先進單位、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區、省全民健身示範點、省志願服務工作先進集體、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安徽省婦女優秀之家、市第一屆文明社區、市生態文明社區、市級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黃山市第二批「民主法治示範村」、文王杯黃山市全民健身優秀項目示範一等獎、2012年黃山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區級平安社區、區級先進社區、區級文明社區、全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獲稱號。 黃山區甘棠鎮龍西社區位於城區中心西北側,成立於2000年5月。管理與服務區域約1·7平方公里,東至北海北路,南到平湖西路一直向西延伸至鳳凰城,北至仙源西路至消防大隊。轄區常住人口4430戶,12985人。社區有工作人員12名,其中社區「兩委」成員7人。社區黨委下轄14個黨支部,非公企業7家,在冊黨員318名,共駐共建單位29家。實行了網格化管理,按300戶一網格,分15個網格,配有網格員、信息員、警員及協管員各一名,志願者若干名 。
在區委區政府及甘棠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共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龍西社區率先完成精品社區創建工作,建成的龍西社區服務中心擁有集辦公與服務活動面積1000餘平方米,一樓一站式服務大廳配有社區黨務、社區文化、社區警務等14個服務功能窗口,切實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二、三樓建有社區文化活動、學習教育和娛樂健身場所以及為特殊人群服務場所。完成了城市生活e站的建設工程,建有E智空間、家庭生活指導室、心靈花園、健身室、棋牌室和文化活動室,並自2013年5月起對居民實施開放。2013年7月成立了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9月份掛牌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創新開展黨建創新項目「多多服務站」,打造「1(1個便民服務大廳+2(居民黨支部和非公企業兩個固定代理點)+N(流動代理點)模式」創新開展網格化便民服務。 黃山區甘棠鎮平東社區居委會成立於2000年5月,位於黃山區中心城區東南片,轄區面積約2.1平方公里,轄區范圍東至玉河路,西至北海南路,北至平湖東路,南至瑞園小區,轄23個居民小區,轄區共建單位23家,社區居民4315戶10150人,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居民區黨支部和1個非公企業獨立黨支部、1個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有直管黨員67人。
新建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面積1155平方米,按照「辦公場所面積最小化、服務功能面積最大化的要求,中心設有三站(社區議事站、衛生服務站、志願者服務站)、兩欄(宣傳欄、居務公開欄)、一廳(社區事務工作服務大廳)、一校(社區居民學校)、一超市(慈善超市)、一場所(居民戶外活動場所)、多室(黨員電教室、社區警務室、社區調解室、圖書閱覽室、計生服務室、社區文娛室、老年人日間照料室、殘疾人康復室),達到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服務周到、居民滿意。積極實施「11311」工程,即健全一套社區組織;完善一塊社區陣地;提升社區「三化」服務水平;打造一個和諧社區環境;加強一支社區隊伍建設。邁上了「設施完善化、辦事程序化、服務規范化、辦室電子化」的新台階。
平東社區緊緊圍繞「打造溫馨社區、構建和諧平東」為目標,以黨建創新項目「溫馨家園」為載體,以全心服務居民、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為宗旨,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細化、規范化、個性化的服務,社區也因此獲得了「全國婦女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區」、「省全民健身示範點」、「省低碳示範社區」、「黃山市文明社區」和黃山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計劃生育先進社區」、「共駐共建先進單位」、「先進社區」、「文明社區」、 「綠色社區」等榮譽稱號。
6. 一百人裡面有多少是殘疾人
全國現有各類殘疾人總數
約6000萬人
聽力言語殘疾 2057萬人
智力殘疾 1182萬人
肢體殘疾 877萬人
視力殘疾 877萬人
精神殘疾 225萬人
多重及其他殘疾 782萬人
1987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概況
經國務院批准,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並由民政部、國家統計局、國家計委、衛生部、國家教委、公安部、財政部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等部門聯合組成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統一部署和具體落實。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充分准備,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1987年4月1日零時開始全面抽樣調查。在各級政府直接領導下,民政、衛生、統計部門、殘疾人組織通力合作,組織420個調查隊、10815名隊員和3萬余名幹部、陪調員共4萬多人,逐村逐戶認真調查登記,至5月中旬全部完成入戶調查、復查和調查質量的抽查任務。經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手工和機器匯總數據,對調查質量進行綜合審核,證明這次調查是成功的。?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 這次調查採取概率比例抽樣方法,在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抽取424個縣(市、市轄區),再逐級抽取鄉(鎮、街道)和村民(居民)委員會,共3169個調查單位,平均每個調查單位500個左右。
? 全國共調查了369816戶、1579314人,調查總人數佔全國當年總人口數1.50‰。
? 住戶調查員入戶見面153745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97.35%;按照《殘疾人篩查表》篩出可疑殘疾人17688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1.20%。眼科、耳鼻喉科、兒科、骨外科和精神科醫生分別對篩出的可疑殘疾人逐個進行檢查、診斷,並按分類的《殘疾標准》確定殘疾人和劃分殘疾等級。
? 全面調查展開之前,由有關醫學、康復專家依據國際殘疾人分類標准結合我國國情,制定了盲、聾啞、肢殘、智殘、精神殘疾五類殘疾人標准,作為判定依據。
? 二、調查結果
? 這次調查匯總:有殘疾人的家庭66888戶,占調查總戶數的18.10%;確定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精神病五類殘疾和多重殘疾共7734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90%。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各占調查總人數的比例分別是:聽力言語殘疾26516人,佔16.79‰;智力殘疾15233人,佔9.65‰;肢體殘疾11304人,佔7.16‰;視力殘疾11303人,佔7.16‰;精神病殘疾2907人,佔1.84‰,多重殘疾10080人,佔6.38‰。
? 根據調查結果推算總體:
全國各類殘疾人總數
約5164萬人
聽力言語殘疾 1770萬人
智力殘疾 1017萬人
肢體殘疾 755萬人
視力殘疾 755萬人
精神殘疾 194萬人
多重殘疾 673萬人
? 通過調查,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狀況、年齡構成、文化構成、性別與婚姻狀況、城鄉分布、致殘原因等方面獲得大量數據,為發展殘疾人事業提供了參考依據。
? 三、調查質量的抽查和評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入戶調查、復查完畢後,按照《登記質量抽樣檢查細則》規定,隨機抽取86個調查單位重新入戶核查。經過10080戶、43228人的核查結果:住戶調查人數的差錯率為1.06‰,殘疾人人數的差錯率為1.16‰,符合設計的質量要求。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精確度在95%以上,超過了原設計的要求。 ... 展開全部>
7. 中國的殘疾人數量近一億,他們的福利狀況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將其立法宗旨明確表述為「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3.殘疾人康復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和社會採取康復措施,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其功能,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康復技術應當從實際出發,將現代康復技術與我國傳統的康復技術相結合。以康復機構為骨幹,社區康復為基礎,殘疾人家庭為依託,以實用、易行、收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並開展康復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為殘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復服務。
4.殘疾人文化生活
我國殘疾人文化生活保障的指導原則是:殘疾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應當面向基層,融於社會公共文化生活,適應各類殘疾人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使殘疾人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採取各類措施,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包括:①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形式,反映殘疾人生活,為殘疾人服務;②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弱智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開辦電視手語節目,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說;③組織和扶持殘疾人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舉辦
8. 幾年前有過精神病現在叫我辦殘疾證是什麼證的
精神病殘疾證。
辦理:
1、殘疾人申請、村(社區)初查:殘疾人本人或法定監護人向當地村委(社區)或殘協申請,村委(社區)或殘協按照殘疾標准進行初查,初查符合的該村(社區)負責人簽署經辦意見、經辦人姓名和日期,加蓋公章。
2、鎮(街道)殘聯初審登記:鎮(街道)殘聯經辦人或負責人嚴格按照殘疾標准進行初審登記並如實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申請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評定表》上的內容(此兩表由縣殘聯提供給各鎮街殘聯,也可自行復印),貼上申請人二寸免冠彩色近照(所填姓名和所貼照片必須與身份證或戶籍上的姓名和人物相同),鎮(街道)殘聯負責人簽署意見、姓名和日期,加蓋公章,並指導殘疾人參加殘情鑒定。
3、縣定點殘疾鑒定醫院鑒定:縣定點殘疾鑒定醫院的評定醫師必須嚴格按照殘疾標准進行認真細致鑒定,並簽署「評定意見、殘疾類別、殘疾等級」等評定結果及其姓名和日期,加蓋該醫院的公章。
4、縣殘聯登記審查、網上報市殘聯審批:縣殘聯在接收到申請表和評定表後進行網上辦證登記並會同鎮(街道)殘聯人員一道錄入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縣殘聯負責人把關簽署姓名和日期,加蓋公章;報市殘聯網上審批,審批合格後列印《殘疾人證》。
5、市殘聯審核批准,加蓋鋼印。
6、證件發放。
殘疾證有什麼用:
1、持有殘疾證的殘疾人可享受低保或持殘疾人貧困證的一級肢體、視力、智力、精神、多重及60周歲以上的一級聽力、語言的重度殘疾人,可享受重度殘疾人生活補助。
2、殘疾人托(安)養方面,一級重度殘疾人(不含聽力、語言、視力殘疾)或18至60周歲二級重度殘疾人(不含聽力、語言、視力殘疾),集中托養:低保戶、貧困戶的對象補助每年補助現金按各地政策規定金額發放。
9. 如果你是一個下肢殘疾人 你照顧自己都覺得費事 父母老了 你還會和父母在一起嗎
湘潭在線12月4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廖艷霞 通訊員 陳舒)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湘潭市首屆「最美殘疾人」、「最美殘疾人貼心人」評選活動日前落下帷幕。湘鄉市新湘路辦事處北正街社區的劉清海因悉心照料癱瘓兒子51年,被評為「最美殘疾人貼心人」。榮譽的背後,劉清海欣慰,歡喜,無奈,擔憂,五味雜陳。表彰活動結束,生活又將歸位,他的擔憂也日益劇增:「我們百年(去世)之後,癱瘓兒子將何去何從?」
劉清海的擔憂,是不少有類似情況家庭普遍要面臨的問題。隨著時間流逝,父母終究會老去,殘疾的孩子該怎麼辦?
故事1:老劉的煩惱
劉清海今年77歲了,可他沒有像其他的老人那樣享受天倫之樂。
他的兒子劉祖炎手腳蜷縮成一團,動一下都異常艱難,他在椅子上已躺過了51個年頭。抵抗力不好,小病小痛也是常事。
天冷為他添衣,每日三餐得先把他喂飽,還要幫他洗澡、上廁所,抬他上床睡覺。這么多年來,劉清海和老伴一直是這樣過來的。
「以前可以抱著他上下床,現在我們倆一起抬也很費累,但是沒辦法,沒有人幫忙。」劉清海感到一陣心酸,兒子是快周歲時癱瘓的,他們一心寄望將兒子的病治好,沒有再生育,妻子也放棄了工作。可四處求醫,夢想終歸破滅。
如果能這樣陪伴兒子過完一生,劉清海也無牽掛。可是,他一天天在變老。
「我們百年之後,誰來照顧他。」這是困擾劉清海最大的現實問題。
對於老父母,劉祖炎也很愧疚,「他們年紀大了,還有各種老年病,我不能盡孝,還要他們來照顧我。」
故事2:一位單親母親的艱辛
湘潭縣67歲的譚立珍,是一位單親母親,獨自拉扯大26歲的弱智女兒楊谷。早幾天前,她突然尿血,很擔心,怕自己得了癌症。
「住了幾天院。」原來,她患的是腎結石,這讓她鬆了一口氣,也更加引發了她對女兒的擔憂。
「假如我去了,女兒誰來照料?」這是譚立珍藏在心頭多年的擔憂。
她婚結得晚,40多歲才生了女兒,誰料她患有唐氏綜合症。丈夫又早早離世,留下她們母女倆。
「上班都得帶著她,根本丟不下。」如今,退休後,她對女兒更是寸步不離。
為了讓女兒生活快樂,她加入了殘疾人日間照料機構「心橋會所」。
11月26日,在「心橋會所」組織的節目現場,我們見到了這對母女。
楊谷26歲了,理著平頭,看起來像個小學生一樣。她歡快地享受著跳舞的樂趣,不會理解老母親帶著她輾轉參加節目的艱辛,也不能體會母親對她的擔憂。
「即使我住院,她也一點不知道,生活好艱難。」譚立珍感嘆,只有她操心女兒的份。
這次生病,她只得借住到弟弟家。她的兄弟姊妹都住在城正街一帶,她打算把戶口遷過去,希望以後能照顧女兒。
當然,她也知道弟弟有自己的家庭,有他的難處。
社區:只能申請相關救助,多關注多關愛
岳塘區中洲路街道運河社區負責人告訴我們,社區共有108名殘疾人,其中重殘44人,對於兒女因有精神、肢體、智力等殘疾,無法自理的家庭,社區工作人員也只能協商確保他們暫時有監護人,幫他們申請低保、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醫療救助等。
如果是「三無」人員,民政部門還有政策可以安排到六醫院免費入住康復救助,但他們又有父母,不符合條件。
社區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給予關愛。
部門:希望政府在殘疾人托養救助和機構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該怎麼辦呢?市民政局社會救助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目前沒有專門針對這一群體的政策。
湘潭市六醫院接收這類殘疾人士,但需全部自費,2760元/月。
湘潭市福利院也只接受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能源的「三無」老年人、殘疾人。
市殘聯理事長王艷霞介紹,由於政府沒有專門針對這一群體的政策,他們不符合進敬老院的條件,六醫院雖然有醫養結合的老年醫護科,但自費費用昂貴,這一群體本身經濟條件都較為困難,無法承擔高昂的費用。
今年,市殘聯在對全市1200名殘疾人進行「居家托養」每人補助800元/年的基礎上,在有限的經費中又擠出近30萬元,開展了殘疾人日間照料和寄宿制托養服務,對60名日間照料殘疾人每人補助2000元/年,20名寄宿制托養殘疾人市縣兩級補助每人6000元/年。
「按寄宿制托養補助每人6000元一年,每月也只有500元,加上他們的低保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也不足1000元。」王艷霞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這筆錢滿足不了他們入住養老結構的費用,補助的名額也遠遠滿足不了這個群體家庭需求。
讓他們感到為難的是,我市雖然加強了托養機構建設,也有親園培智、心橋會所、先鋒敬老院托殘中心等托養機構,但條件好的托殘機構不多,接收能力也不夠。
此外,人們的觀念也未改變,有些機構提出,在這一群體的父母百年之後,房產由他們委託管理,並負責托養這些殘障子女。但是,父母們也有自己的顧慮和擔心。
她希望政府加大對托養機構建設以及托養救助服務力度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