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該怎麼建立立家庭規矩
1.溫暖的,鼓勵的養育方式,避免採取心理控制的方法管束我們的孩子。
2.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減少使用直接的命令
3.重復提醒規則
4.家長要首先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
5.不要用孩子的行為來評價孩子自身
6.家長和孩子都是規則的執行者,家長不要擺出一副家長是規則的制定者,只有孩子需要遵守規則。
7.懲罰是在規則范圍內執行的,比如沒有丟進臟衣籃的衣服爸媽不要洗,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警示,切勿進一步懲罰孩子。
8.在規律的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制定規則,保證規則的共同可長期執行性和可靠效率性。也就是在制定規則前,家長首先想的是「我能堅持嗎?」「這個規則的意義是什麼?」「這個規則符合孩子現階段的心智嗎?有沒有強求和為難?」
9.規則明示。比如可以把規則寫下來,貼在家裡的角落,也起到重復的作用,比如放臟衣籃的位置貼上便簽「吃掉臟衣服的大嘴獸」,在寶寶的玩具收納箱貼上「小動物的家」,鼓勵寶寶玩完讓玩具們也「回家休息」。可以採用這種別出心裁的方法給孩子做引導和重復。
② 家文化理念有哪些
家文化理念有:
1、以和諧為中心,建立和睦溫馨的家庭。
2、尊老愛幼,相互扶持。
3、孝順長輩,教育好子女。
4、夫妻和睦,婚姻美滿。
6、傴僂提攜,其樂融融。
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相處之道方法有:
1、制定共同規則
針對原則問題,制定規則,雙方一起遵守。這和夫妻相處是一個道理,你得和父母彼此攤出自己的底牌,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該做。比方說,老人不要在夫妻吵架時隨意插足,實在看不下去的話,就等雙方火氣都消下去以後,再提自己的意見。
2、溝通和陪伴
父母天天在家幫我們洗衣,做飯,帶孩子,難免會忍不住嘮叨。這時候呢,多和父母聊聊天,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要知道精神慰藉遠比物質給予好得多。放了假就盡量能帶父母出去走走,一家人散散心,還能趁機把彼此的矛盾聊清楚,雙方的抱怨就更容易隨風而散了。
3、為人父母,盡量謙和
如果你是父母,對孩子的事情要睜隻眼閉隻眼,不要過多插手。比如:帶小孩的原則問題,老人千萬不能自己掌控,不能認為「自己是過來人,照顧孩子有經驗」就萬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畢竟你不是孫子孫女的父母,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還是尊重孩子的父母吧。
4、身為孩子,要學會理解包容
所謂老小老小,老人就是個孩子,我們不能對他們太苛刻,要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忍讓他們偶爾的任性和不講理。畢竟父母不是洪水猛獸,他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
倘若有條件,可選擇和父母做鄰居,或者離父母比較近的地方,這是最好的選擇。倘若條件不允許,學會和父母的相處之道,避免矛盾,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③ 怎樣建設家庭文化
親子文化,學習氛圍,照片牆。
④ 怎樣建設家庭文化
一 講故事:把家族以往出現的事選取有意義有影響的變成故事講給家人聽以及後代,就是編制家族的傳奇或者教訓,讓家人有榮譽感或參考價值。
二 儀式:文化的外化表現之一就是儀式。舉個例子,比如吃飯前的儀式先感恩,每逢節日供奉先祖,晚輩碰到前輩問好等等等等。
三 固化的傳承:把對家族有紀念意義的東西當傳家寶傳承下去,如一副字畫,一塊懷表,一本書等等。
四 制定家規以及獎懲措施 這個你可以參考山西祁縣喬家的家規,這個很有名。
五 制定家訓,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校訓,因此每個學校出來的學生氣質都不一樣,家庭也是這樣。
六 建立家族集體榮譽感,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⑤ 如何營造家文化
老師要是真的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沒有歧視,沒有偏見,沒有冷漠,關愛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學生
⑥ 怎樣打造家庭文化
家庭的文化建立在家庭的背景或環境下,比如三口之家就比較和諧,在和諧的基礎上多多提倡祖國的十榮十恥,遵守道德理念,對於孩子多元話教育,那就行成了書香門第
⑦ 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
如何營造良好家風⑧ 結合自己談如何樹立良好家風
何謂家風,
家風」亦即「門風」。簡而言之,是一個家庭的傳統習慣、生活中風等。我的理解應該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被家庭、家庭成員認可並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想作風、審美觀點、價值取向、精神最求等方面的總和,稱之為「家風」或者「門風」。
「家風」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跟家庭、家族的貧窮與富有、社會地位沒有關系。不論貧窮與富有,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貴賤,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風。有的家庭、家族的家風用文字記載了下來,即所謂的《家訓》、《家范》,絕大多數家庭、家族的家風則是通過口耳相傳延續下來。
「家風」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屬於意識形態范疇,還可稱之為 「家庭文化」。作為「文化」現象,「家風」跟生物一樣,是可以遺傳的,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間斷的傳遞、延續,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特定的風俗、習慣、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使家人朝積極的方向發展,不良的家風會引導家人走向歧路。家風對於家庭、家族成員發展和家庭、家族的社會形象意義十分重大
家風」好不好,對外還決定一個家庭樹立什麼樣的社會形象,決定能不能獲得積極的社會評價、社會威望和社會的尊重,也就是能不能贏得積極的口碑和廣泛的人脈,預示著家庭、家族未來的興衰,事關重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是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家庭雖然是比較封閉的社會組織形式,但家庭不是孤立於社會之外的,家庭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通。家風好壞不單純是家庭的私事,也直接關繫到是會風氣的建設。家風好,會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發揮積極的作用,而家風不好,會給社會風氣造成污染。
做父母的不要總指望掌握幾個「絕招」就可以把孩子培養教育好,不要把家庭教育簡單化、庸俗化。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一定要重視家風建設。
「家風」看起來很抽象,實際是很具體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風應該是全家人共同創建,也應該是全家人共同遵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相對穩定的家庭習俗、風尚、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