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煌莫高窟的藝術賞析
您好,我是西北旅遊包車姜師傅,莫高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有不同的意義,如下:
洞窟結構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
藝術特色
建築藝術
現存500多個洞窟中保存有繪畫、彩塑的492個,其中不少是現存古建築的傑作。在多個洞窟外存有較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質結構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結構古建築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彩塑藝術
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壁畫藝術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樓閣等建築畫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貴的形象史料。
科技價值
敦煌作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在壁畫上不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動情景,還留下了寶貴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資料。特別是保存了中國為世界交通工具做出獨有貢獻的獨輪車、馬套挽具(胸帶挽具和肩套挽具)、馬蹬、馬蹄釘掌等珍貴的圖像數據。
說明了玻璃器皿是從西亞進口的。壁畫不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藝的特點,還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貿易。
歷史價值
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幫助了解古代經濟生活的狀況。
法華經變、涅盤經變提供了古代軍隊操練、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戰圖,及兵器裝備的寶貴形象資料。敦煌壁畫中保存有屬於體育屬性的資料。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幫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等。
希望可以幫的到您!
2. 敦煌莫高窟的意義和影響是什麼
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北魏至宋代各時期的壁畫、雕塑、文獻,集西域佛教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之大成。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歷史研究、文獻研究、宗教研究價值。由此產生了一門專業學科——敦煌學。
敦煌石窟藝術研究是全世界石窟藝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石窟藝術最初的風格,必然源自印度、貴霜、希臘,古代犍陀羅地區是重要的佛教藝術中心,隨著佛教的東向傳播,石窟藝術漸漸有了西域風格、涼州模式,再後來就是以洛陽和長安為中心的中原風格,與佛教藝術風格東進形成對比的是西向回傳,而諸種風格匯聚的地方,就是敦煌。
敦煌學本身就是國際漢學研究的交叉學科,具有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等性質。歐美諸國的漢學家,無論是從事語言文獻研究的,還是從事繪畫藝術研究的,多與敦煌學有交叉,他們對敦煌學的開拓有貢獻,敦煌學對他們認知東方亦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全世界,敦煌學是國際漢學研究中的「顯學」「絕學」。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誠然,敦煌的文化價值是突出的,敦煌的標本意義是鮮明的,藉助敦煌文化、敦煌藝術、敦煌精神傳播中國聲音,用文化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中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話語權的有效舉措。
3. 為什麼說敦煌莫高窟具有珍貴的藝術、歷史和考古研究價值請舉例說明
因為敦煌莫高窟集中了中國古代絕大多數的佛教器物的精品,是研究古代中國的佛教文化和傳統繪畫和雕刻藝術的寶庫。敦煌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
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的悠久歷史,當地有影響的世族與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系,在歷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敦煌石窟有成千上萬個供養人畫像,其中有一千多條還保存題名結銜。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大都是佛教內容。如彩塑和壁畫的尊像,釋迦牟尼的本生、因緣、佛傳故事畫,各類經變畫,眾多的佛教東傳故事畫,神話人物畫等,每一類都有大量、豐富、系統的材料。
還涉及到印度、西亞、中亞、新疆等地區,可幫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等。
敦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時值中國歷中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統一,臻於大唐之鼎盛,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
在此期間,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序、流派、門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時期,也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後,建立和發展了中國的佛教理論與佛教宗派,佛教美術藝術成為中國美術藝術的重要門類,最終完成了中國化的時期。
敦煌石窟藝術中有十分豐富的建築史資料。敦煌壁畫自十六國至西夏描繪了成千成萬座計的不同類型的建築畫,有佛寺、城垣、宮殿、闕、草庵、穹廬、帳、帷、客棧、酒店、屠房、烽火台、橋梁、監獄、墳塋等等,這些建築有以成院落布局的組群建築,有單體建築。
敦煌作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在壁畫上不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動情景,還留下了寶貴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資料。他們有牛、馬、駝、騾、驢、象、舟、船、車、轎、輿、輦等。
隋至西夏的尊像畫、葯師經變中的佛、菩薩、弟子手中及供桌上繪畫了玻璃器皿,有碗、杯、缽、瓶、盤等器型,呈透明、淺藍、淺綠、淺棕色。
器型、顏色與紋飾表現出西亞薩珊風格或羅馬風格,說明了這些玻璃器皿是從西亞進口的。壁畫不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藝的特點,還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貿易。
(3)莫高窟如何融合文化擴展閱讀: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藏經洞文物發現後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
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4. 被破壞之前的敦煌莫高窟是怎樣的為何說「震撼視覺」
敦煌莫高窟不僅是中國佛教的“瑰寶”,也是世界的“文化遺產”,在這里存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文明,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寶庫。後人說被破壞之前的敦煌莫高窟能給人“視覺震撼”,而這種說法一點也不言過實,下面給大家分析下:
敦煌莫高窟有龐大的建築群,有精妙絕倫的壁畫,有中國的文學藝術瑰寶,更有中國的歷史文化沉澱。但是它在外國侵略者的強取豪奪中失了最初的樣貌,雖然現在的莫高窟像失了手臂的維納斯雕像,但是其藝術價值仍然值得後人稱頌。
5. 敦煌壁畫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它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敦煌的壁畫是在敦煌的莫高窟裡面的,這裡面的壁畫不是一個朝代一個人完成的,而是從南北朝,到隋唐,到宋朝,這十幾個朝代,千年來無數的人在上面繪畫而成的,有龐大的石窟群,有龐大的壁畫群,還有彩塑,可以說莫高窟的壁畫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也最為精美的壁畫了。上面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精髓,因為莫高窟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地點,很多外來商人也是在上面繪畫的。
6. 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和利用
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 盾,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 條件下相互轉化.
遊客增多 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的壓 力,若限制客流會影響利用的效益, 但合理利用和科學保護是能夠相互促 進的.
應堅持「兩點論」和「重 點論」相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實際出發,探索莫高窟文 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的途徑和 方法,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利用,在 合理利用中保護.
7. 敦煌壁畫是一種怎樣的文化你喜歡這樣的文化嗎
引言:敦煌壁畫主要存在於莫高窟當中,千百年來,敦煌壁畫也一直以自己最獨特的方式來釋放出一種震撼人世間的美麗,敦煌壁畫也是敦煌莫高窟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其中敦煌壁畫當中的圖案是一種裝飾也是一種文化符號,其中東航壁畫的圖案品種是非常多的,像有一些常見的,有動植物,還有一些人物形式。除此之外,敦煌壁畫顏色上也是非常美麗的,一般採用的是一些天然礦物植物進行畫的,所以看起來有一些顏色上深淺明暗的細微變化,這些顏色變化是非常好看的,要知道敦煌莫高窟從最開始的開發到形成歷經好幾個時代,每個時代的顏色又有所不同,所以對於後世的人來說,敦煌壁畫是非常美麗的,小編也非常喜歡這種文化,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是值得所有人喜愛的。
總結
最後莫高窟的敦煌壁畫是世界遺產,它所存在的價值並不只是本身意義上的藝術價值而是我國古代文明與佛教文化的一次碰撞和融合。
8.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反映了哪個地區的文化
主要是魏晉南北朝還有隋唐。唐以後就沒了,因為那裡的佛教文化徹底被綠了。描述的內容主要是與佛教文化相關的歷史文化等內容,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可以說是那是西域的歷史。與那個時代的榮光。不過最終還是化為了歷史的塵埃。莫高窟創建於北魏時期,隋唐的創作達到鼎盛。雖經16OO余年的人為和自然侵蝕,如今保留下的492個洞窟成為世界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