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泰國如何宣傳自己的佛教文化

泰國如何宣傳自己的佛教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07 12:18:02

A. 泰國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內涵嗎

當然有了。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文化,不要覺得別人的文化就低人一等。泰國不僅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傳統,甚至他們的很多習俗和我們也有一定的差距。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去泰國旅遊,如果跟團去的話就會知道,泰國的一些寺廟對於行為舉止和穿著都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的。這也是他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還有泰國有很多傳得很神奇的佛牌文化,即使很多人覺得不可信,但是仍然是泰國很有意思的文化。

03、泰國的思想內涵,這是我不曾接觸到的

至於泰國的思想內涵,我想我實在是沒有資格對此作出什麼點評,因為我還沒有去過泰國,關於泰國所有的制式都是聽我去旅遊回來的朋友說的,所以對於泰國社會比較深刻的層面,我沒有什麼了解。泰國其實大力發展旅遊業經濟是不會有什麼倒退的,他們的傳統文化很有意思,但是思想內涵,確實我不敢恭維。

B. 泰國佛教宣揚的教義

泰國佛教是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佛教依據其流傳的區域分成三大流域: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所以南傳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時期之後,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南傳,是從其源流及地理而說,因為這個派系是由印度南傳到斯里蘭卡而後發展起來的。這一系的佛學,近代發展比較快,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的佛學者用各種文字翻譯和研究他們的典籍。
——三大領域的佛教教義基本一致,但形式有所差異,對修行的成果也各有定義。南傳佛教認為佛只有一位,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其餘修行者都只能修到阿羅漢的境界。這是南傳佛教的主要內容。

C. 佛教在亞歐:佛教在泰國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現在泰國流行的小乘佛教是十三世紀才正式為泰國所接受的。那麼十三世紀以前,泰國宗教的情況又如何呢?由於史料缺乏,我們只知道一個大概的輪廓。 泰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公元後最初的幾個世紀里,在目前泰國境內,就出現了不少獨立的國家。到四世紀末,在馬來半島中部,狼牙修國的北面,存在著一個盤盤國,這個國家有許多來自印度的婆羅門僧侶,他們深受國王的尊重,國人誦讀婆羅門的書,篤信佛教。七至八世紀間就已經存在的孟人國家墮羅缽底,是以捐南何下游地區為中心的,這個國家的佛教十分昌盛。公元一世紀末,在馬來半島中部,從西岸吉打到東岸北大年的地帶,有過一個狼牙修國,有證據說明這個國家一直延續到七世紀。這是建立在目前的泰、馬邊境地帶的一個古國,這個國家也信奉佛教。 這些國家都處於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的中部,接近印度,地處東西交通要道,自然容易接受印度的文化和宗教的影響,由於它們的媒介,婆羅門教、大乘佛教,對當時泰人社會曾發生過影響。 途經上述諸國,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也傳入到柬埔寨古國扶南和真臘,並且在那裡異乎尋常地興盛起來。扶南建國於一世紀末、二世紀初,三世紀至六世紀中葉是繁榮時期。六世紀中葉,地處扶南北部的真臘,擺脫扶南屬國的地位,取得了獨立,七世紀中葉又進而滅了扶南,八世紀初分裂成: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九世紀初真臘重獲統一,十二世紀上半期起走向鼎盛時期。扶南、真臘興旺時期的疆域,都曾達到泥南河流域和馬來半島,在它們統治時期的泰人社會中,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都是很有勢力的宗教。 由此可見,無論從曾經建立在泰國境內的獨立小王國的情況以及這些國家對泰人社會的影響來看,還是從扶南和真臘對泰人社會的影響來看,從公元最初幾世紀,直至公元十三世紀以前,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都應是泰國境內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公元1238年前後,隨著真臘國的勢力日趨衰落,泰人以素可泰為中心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小乘佛教也經由緬甸蒲甘王朝傳入到泰國。待到十三世紀末,三世王拉瑪甘亨(蘭甘亨)在位時(約公元1275-1299年),素可泰王朝的疆域已南至泥南河下游,東瀕循公河,西及緬甸東南,還伸展到馬來半島北半部。這樣泰國人統治者不僅可以通過緬甸,而且可以直接經過海路從錫蘭吸收小乘佛教。拉瑪甘亨王的後繼者仍然熱衷於引進小乘佛教,曾經以派遣王族等方式,開創了與錫蘭更為密切的交往時期。小乘佛教便在泰國逐步確立了優勢地位。 素可泰王朝所面臨的歷史使命是擺脫真臘的統治和影響,實現泰民族的社會和文化的獨立。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作為扶南、真臘古典文化的核心,泰人視之為舊統治者的思想文化體系,他們努力從錫蘭吸取經過改革的小乘佛教,作為新的思想文化,與舊的傳統體系相抗衡,這是一次文化革新運動,是泰民族創造自己獨立的社會、文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素可泰王朝接受小乘佛教,與二百年後,十五世紀中葉馬六甲王國為了擺脫南方的麻諾八歇控制,抵禦北方的猶地亞王朝威脅而崇奉伊斯蘭教,有著十分相似的歷史背景。 小乘佛教,這種新的宗教很快地受到中南半島各國群眾的歡迎,它在十三世紀末和十四世紀經素可泰王朝傳入到北部的蘭那王國(中國史籍稱八百媳婦國),傳入了寮國和柬埔寨。小乘佛教在中南半島發展的過程,正是真臘王國不斷衰落和泰族國家漸趨興旺的過程。 十四世紀中葉興起的泰國猶地亞王朝,其歷代君主繼承了素可泰王朝君主的態度,保護和獎勵錫蘭小乘佛教。這種宗教在北部泰人各土侯中廣為傳布的結果是,巴利文的地區編年史便陸續在各地出現。公元1516年蘭那王國僧侶所撰寫的《清那迎羅摩里》便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就其內容而言,可以說是印度、錫蘭以及泰人居住地方的佛教史。猶地亞王朝以後的吞武里王朝以及傳至今日的曼谷王朝也都大力提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在傳入泰國以後,保持了七、八百年相沿不衰的歷史,成為泰國的「傳統宗教」。 這里必須指出,由於習慣勢力的影響,由於各種宗教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泰國的小乘佛教中明顯地摻入了不少婆羅門教,大乘佛教、印度教以及萬物有靈等原始宗教的成份。它們交融凝合在一起,使泰國廣大的小乘佛教崇拜者也難於分辨。在泰國佛寺中,往往供奉著濕婆和毗瑟擎神,泰國的佛教徒信奉多種神和信奉精靈等等,便是多種信仰混雜的反映。 從十九世紀中葉起,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在效法西方文明、實行社會改革的同時,也進行了宗教改革,他創辦了培養僧侶的巴利文學校,推行僧侶考試制度,這是泰國近代宗教史上值得提起的一件大事。由於這一宗教改革,直接導致了十九世紀末,泰國小乘佛教僧團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國王支持的革新派,稱為法宗派(泰文音譯:坦馬尤特派),另一派稱為大宗派(泰文音譯:瑪哈派)。 法宗派崇奉巴利文《三藏經》,即「經藏」、「律藏」、「論藏」,堅持錫蘭小乘佛教的傳統,戒律多而嚴格,企圖摒棄泰國小乘佛教中摻雜的大乘佛教、婆羅門教、印度教和萬物有靈等成份。產生這種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是十九世紀後半期起,西方哲學和科學思想對泰國知識界的影響逐漸增大。他們拒絕接受超自然物、鬼神信仰等觀念,而希望恢復佛教創始時期的傳統,認為佛陀是人,不是神,他只是一個「覺者」。法宗派僧侶致力於宣傳釋迦牟尼的生平和活動。在因果報應說上,主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用等到來世,今生即可兌現。 目前法宗派與大宗派兩大教團,在泰國佛教僧侶中的比例大約為1:16,法宗派雖然人數不多,但在佛教界卻享有比大宗派更高的聲望。

D. 泰國佛教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佛山深遠佛說佛光普度人離塵土。。。。。佛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有精神遺留!
人需既有內修修為以顯出自身的光,才能銜接上。
法!唯一的道路。
萬象源於法!
宗教的意義是提倡向上向善!宗教的意義不應拘於形式上,而是真正的理解它的精神與教義,並實踐與生活中。
這就是所謂的宗教生活化,而非生活宗教化。

E. 如何理解泰國佛教文化

探尋泰國佛教文化與國民素質間的關系
2015年09月14日 13:43
來源:鳳凰佛教綜合 作者:吳建華
在陽光分外燦爛的午後,我去訪問泰國文化專家黃玉發先生,我想知道佛教文化與國民素質之間的關系。
從前,我不敢想像這是怎樣的一片微笑的國土,現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昨天一下飛機,就看見跪成一排整齊的泰妹。她們身穿泰國風情服裝,是藍底白花而工藝細致的那種,其上又披著角狀的紅色肩飾,肩飾上同樣綉著白色的藤紋和花朵,是那麼素凈而安祥。泰妹們的眼珠又黑又大,目光炯炯。她們的跪姿不是裝裝樣子的,而是和靄可親地微笑著,讓你真真切切地感到她們真誠的跪拜禮節,然後才起身給你獻上一串紫紅色的鮮花,那鮮花朵是用線繩串成的一個花環,她那麼熱情的、大方的和虔誠地給你戴在了脖子上。就在這一霎間,有人給你拍下了泰妹獻花的儀式照片,等你下榻不久,就會有人給你送上門來,是那瞬間即永恆的你與泰妹的合影照,並且裝置在一個有漆花的圓盤上,他聲明只需要一百泰珠,你如果看不上照片,完全可以拒付,絲毫沒有強收強賣的意思。我的那張裝在漆花盤上的合影照,至今還保留在書房的博古架上。
在泰國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身穿黃袍的僧人,金碧燦爛的寺廟,精美玲瓏的佛龕,以及千姿百態的佛像。舉目四望,真是無處不寺廟,戶戶是佛家,人人是佛徒。我問黃先生,佛教在泰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黃先生本來在寒喧之後,已經寬松地坐下,但一說起佛教,他就先去凈了面手,然後站著向我介紹說:佛教是我們國家的精神支柱,是每個社會團體和家庭的道德規范准則,佛教認為生命是循環不斷的,一個人的一生不是以生為始,以死為終的,而生死只是人生輪回中的一個環節,每個人都有前世及來生。使人聯想到自己貪欲的結果只能招致痛苦,相反,憐憫與關愛別人會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只有戒除慾望才能得到心靈上的平靜,經由涅而至臻圓滿,這種教義,自西元前三世紀傳入就非常符合泰國人的本性。
現在泰國約有4萬余座寺廟,50多萬僧人。並且和尚十分受人尊敬,連國王見了也要合十膜拜,但和尚只是受拜而不還禮。他們的生活靠「化緣」,曼谷平均500人養活一個和尚。
黃先生扳著指頭數著,生怕我忘了似的,說僧侶們只有八件必需品,這八項是外面雙層的袈裟,上身的袈裟,下身的袈裟,化齋的缽,縫補袈裟的針和線,束袈裟的腰帶,剃刀和出遊時間的濾水器。
我說他們托缽化緣是不是有乞討之嫌?
黃先生瞪大眼睛,搖頭道:他向誰化緣就是給誰植福或積功德,怎麼是乞討呢?
我說我想知道佛教寺廟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先生當下就很興奮,有點如數家珍的樣子,說寺廟不光是佛門之地,它充當著鄉村宿舍、職業介紹、學校、醫院診所和民眾聯絡中心,當然還有旅遊的效益價值。而僧侶總是忙忙碌碌承擔學習教義、潛心修行,並傳播教義。泰國人熱情、寬厚、善良的本性是與自己的宗教信仰分不開的。教育追求「自凈其意」,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別做壞事,多做好事,這跟你們中國人的宋明理學「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說法一樣,主張善惡的問題,人心總是自有分辨能力的。
黃先生居住在湄南河水上人家旁邊的一坐紅色的小樓上,透過臨水的窗口,可以盡覽寬闊的湄南河上往來的各種大小船隻,和船隻上各種不同膚色的遊客,他們從泰妹的手中買到各種喂魚的麵包,像拋球似的扔了出去,立即就能看見數尺長的大魚像足球運動員頂球似的從水中躍起,張大嘴巴在空中接個正著。還有同時躍起數條魚來的動作,讓遊客只感到手中的東西遠遠不夠豐富。可是遊客太多,喂魚的總量總是不會少的。
黃先生見我看得入神,便說這些魚是萬萬不可捕捉的,因為這里靠近寺廟和王宮,魚的身上就有了一定的靈性,在這里喂魚是對自然生命的尊重,更是對泰國文化的敬重。
我笑著說:這里的魚真是太幸福了。
黃先生也笑著說:這是佛教文化的力量。
他在說話之後,就去給家中佛像上香。黃先生敬的是四季佛,燒的是平安香,空氣里彌漫著印度檀香的香氣,使我陶醉在佛教王國美好的境界之中。
在以後的訪問中,我逐漸發現泰國的大象也活得非常幸福,一問才知道,大象是泰國的國寶,無論什麼人只要捕了大象,都要交給國王來定級,並且可以獲得一份大獎。
我在巴他耶看見一群馴化後的大象,它能分辨出遊人給它的錢是泰幣,還是外幣。如果是外幣,它就用鼻子接過交給了背上的主人,如果是泰幣,它就送到水果攤上去買來香蕉吃。我還看見一頭小象,它會打籃球,如果投中了籃框,會興高采烈地搖頭擺尾。使人不由地想到佛教文化對萬物生命的珍惜和敬重。連同街頭上大大小小的石雕像,木雕像,統統都沒有因為它是公共場所的公有財產而被人為的亂畫亂寫,甚至打亂和推倒。
由於佛星高照,泰國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總是充溢著生命的和諧美,真是一片微笑的土地,其笑容總是自然而真誠的,就連收取許多服務性的小費,只要過得去,他們決不計較。我在以後的日子,每每想起這段生活的情景,腦子里總是彌漫著一種撲鼻的檀香的味道。

F. 簡要分析佛教對泰國文化的影響

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日下緬甸之卑謬或泰國中部之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興廢交替,以南傳上座部勢力較大。西元七世紀末,下緬甸、泰國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蘇門答臘則在婆羅門教支配下。十二世紀,錫蘭大力改革佛教,統歸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後二百年,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均弘揚以錫蘭為傳承之上座部佛教。唯有越南自古受中國文化薰陶,受傳大乘佛教。至於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則始終婆羅門教、大乘、小乘佛教並行,迄十三世紀,阿拉伯回教文化傳入後,傳統宗教亦隨之覆滅。
素可泰王朝初期的佛教兼揚上座部與大乘,第五代的立泰王精通內外典,著作《三界論》,詳細論述佛教的宇宙觀與人生觀,又領導鑄造佛像,就是現今供奉在彭世洛府大舍利寺的清那叻銅佛,與曼谷善見寺的大銅佛。十四世紀中葉,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王朝,曾興建佛陀最勝寺、巴考寺;怛萊洛迦王更將舊王宮改為佛寺,命名為最勝遍知寺;拉瑪鐵波底二世更敕造十六公尺高的大佛;頌曇王少年時曾出家,法名凈法,曾下令在1767年,皇室傾軋,內亂頻仍,緬甸乘機入侵,後由漢人鄭信光復,建立吞武里王朝,但只維持了十五年就發生叛亂,鄭信的部將昭披耶查克里,乘機殺害鄭信,開創曼谷王朝。昭披耶查克里就是現今泰國王室之祖拉瑪一世(1782年―1809年在位)。拉馬一世曾校訂三藏,改革僧團;拉瑪三世(1824年一1851年在位)諭令翻譯三藏及特別論典為泰文;他的弟弟是四世1851至一1868年在位),曾出家二十七年,法號金剛智,提倡嚴格持戒,創立法宗派,原有的眾多僧侶就稱為大宗派,泰國僧團自此分成兩派,流傳至今;五世朱拉隆功王(1868年一1910年在位)以泰文刊行巴利語聖典,創建大舍利寺學院為高級巴利文研究中心,皇冕學院為高級佛學研究中心,並發行《法眼雜志》迄今,是泰國佛教流通最久的刊物;拉瑪六世(1910年―1925年在位)著有《佛陀覺悟什麼》、《東方猶太》等書;拉瑪七世(1925年―1934年在位)改編巴利三藏,成為泰國現行最完備、最新編的巴利三藏;拉瑪八世(1934年一1946年在位)時,佛教僧伽組織曾仿照國會形式,僧王為最高領袖,下設僧伽部長、僧伽議會、僧伽法庭。拉瑪四世到六世期間所修建的佛統大塔,高約120餘公尺,周圍240公尺,為泰國最大的佛塔。
佛教是泰國代代相承的傳統宗教,也是泰國人的生活重心。在四千七百萬人口中,佛教徒佔了百分之九十五。泰國9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據說全國有3萬多所寺廟;而「天使之城」的首都曼谷便有「佛廟之都」之稱。由於泰國歷代國王都護持佛教,所以佛教成為泰國國教,僧侶備受敬重,在社會各階層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王室儀式、國民教育及生活種種,都以佛教作為規范,而且規定男子結婚前,必須要出家,一般為一周至一個月,每天清晨出外托缽、過午不食。大部分青年僧侶是學生,泰國約有九千所教授巴利文和佛學的佛學院,另有兩所佛教大學,只教授佛學,長老比丘指導靜坐及修行,或致力於布教、教會行政和心理咨詢。在泰國,寺廟是主要的社會教育和慈善機構,所以它有很多的社會功能,如供奉僧侶、信徒朝拜、擺設歷史文物、接待外賓和遊客,甚至還收受社會上無法生活的鰥寡孤獨等窮人養老等。

與泰國如何宣傳自己的佛教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