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徽文化是指那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個文化圈組成)。
徽州即今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上饒市)。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與敦煌學和藏學並稱為走向世界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
B. 請問安徽有那那些特色文化
一、戲曲
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影響較大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墜子戲、花鼓燈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吸收了京劇、漢劇、昆劇、越劇、評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辭店》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間,「三慶」、「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代表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
二、文學
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慶府桐城縣人(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等部分地區)故名。
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有1200餘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數以億字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崛起於200餘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間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贊譽。
三、美術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龍城畫派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於龍城(蕭縣的古稱),揮灑於室,活躍於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
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雲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境趨於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四、飲食
徽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黃山地區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揚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發端於南宋年間徽州歙縣,徽州因處於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千種。
C. 你覺得安徽人,有什麼特別的生活習慣有什麼特別的文化
你好!
安徽在生活上既有南方人的特點,也有北方人的特點。比如,他們的菜品講究咸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習慣用香菜佐味和配色。在文化方面,安徽文化主要由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等組成。其中新安文化,隋朝設立新安郡,明代為徽州府,明清之際經濟文化發達,因而產生徽學。
D. 安徽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文化遺產有黃山、皖南古村落、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等等,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構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安徽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E. 安徽省的人文特點是怎樣的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
安徽飲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廬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安徽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於歙縣,績溪的徽幫廚師將它發揚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於世。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代表菜餚有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問政山筍、臭鱖魚、鳳燉牡丹、清蒸石雞、黃山燉鴿、毛豆腐、一品鍋等。沿江菜盛行於蕪湖、安慶及巢湖地區,它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代表菜有「清香砂焐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沿淮菜,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陽、淮北等地地方風味構成,菜品講究咸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習慣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安徽飲料主要是茶和酒兩大類,茶文化集中於皖南地區,名酒主要有口子窖、古井貢酒、迎駕貢酒、文王貢酒、醉三秋、雙輪酒、店小二、皖酒、金不換、金裕皖酒、九華山、金壇、沙河王、宣酒、國口窖等。中國十大名茶安徽佔有3個(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其他著名品牌有蕪湖花茶、太平猴魁、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岳西翠蘭、涇縣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敬亭綠雪、臨渙棒棒茶等。
F. 安徽徽派文化有哪些,這些文化是怎麼分出來的
徽派文化特指的是安徽的文化。這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主要分為戲曲、文學、美術和飲食四個類別。
一、戲曲文化
安徽的戲劇表演歷史悠久,距今流傳下來的現存有30餘種。影響較大的是黃梅戲、徽劇、花鼓燈等。黃梅戲又稱黃梅調,主要流傳在安慶一帶,也是,我國五大劇種之一。它是由山歌、秧歌、茶歌、花鼓調等多種戲曲融合而成。徽劇是一種地方性的戲曲聲腔,從明末清初17流入安徽,後與當地的民間音樂結合形成了四平腔,乾隆年間,有著名的徽班進京。
G. 安徽歷史文化有哪些
安徽歷史文化: 文明源頭:安徽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老、庄故里:安徽省是中國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悠久的歷史產生出對中國傳統主流文化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學派,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學說: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今安徽渦陽縣人)、莊子(今安徽蒙城縣人)創立了道家學說,老於主要著作有《道德經》,莊子主要著作有《莊子》。其主要哲學思想是: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及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以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解釋宇廟萬物的產生。
天文歷法:劉安系漢高祖劉邦之孫,封淮南王。西漢哲學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陰陽二氣"為理論解釋四季變化,並創立了二十四節氣歷法,至今仍指導我國農業耕作。劉安在壽縣八公山練丹求變,研製出中華美食-豆腐,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學學說: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為江西省婺源)。南宋時期思想家、理學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資治通鑒綱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之分為定論闡發理學,完善了"二程"理學,並對孔子儒學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揮。
安徽文學:東漢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創立的建安文學,以其現實主義手法和清新的風格,形成建安學派,並對後世五言詩、七言詩產生深遠影響。清初桐城人方苞、劉大槐、姚鼐主張散文應宣揚儒家思想,倡導唐宋古文傳統,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壇產生重大影響。
黃梅之鄉:安徽是戲曲之鄉,保存著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儺戲"和古老的"目連戲";發源於安徽的徽劇則是京劇的前身之一。 黃梅戲已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安徽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邊流行的花鼓燈最為有名,被譽為"東方芭蕾"。黃梅戲原系皖鄂交界山區民間流行的採茶小調,經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馬》等電影戲劇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進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經新一代藝術家的再創作,並廣泛出訪歐美、東南亞,黃梅戲已成為中外廣受歡迎的大劇種。
名人薈萃:安徽自古人傑地靈,這塊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術的東漢醫學家華倫,西漢天文歷法創始者劉安,中國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現代美籍物理學家楊振寧,中國兩彈元勛、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莊子,漢末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畫派代表人物漸江、查士標、汪之瑞、孫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槐、姚鼐,清代小說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清代戲劇家、徽劇領袖程長庚,現代著名山水畫家黃賓虹,著名學者胡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經濟方面,主要有清代經濟學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等;政治、軍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時期政治家、經濟學家管仲,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時期執法如山、為官清廉、被百姓譽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李鴻章,中國共產黨和新文化運動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等。
H. 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列舉兩個)
安徽的特色文化有很多。但是比較出名的特別有安徽的黃梅戲。還有安徽的宣紙,這都代表安徽特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