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是什麼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8 07:48:05

Ⅰ 有關文化自信的詩句

1.古典詩詞彰顯了哪些文化自信
古典詩詞彰顯中國文化的 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既是人類對自身命運和存在狀態的思考,也是人類意識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識形態,它包括情感和智慧兩種內涵。
華夏民族的情感最初形態就是以詩歌形式記錄下來的。《尚書·堯典》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詩是人類真善美、知情意的綜合情緒,它沒有偏見地記錄著華夏子孫情感歷程的變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情感的核心靈魂是「天真」。
這里所謂的「天真」不是任性,更非懵懂愚鈍,而是真性情,它體現的是「自然」精神與「家園」意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將「自然」、「田園」作為生活的終極追求。
「竹林七賢」的靈魂人物嵇康曾言「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嵇康本人「精光照人,七格凌雲」的人格魅力更成為後人的榜樣。有「自然」必有「田園」,「田園」與「自然」相依相存。
陶淵明的「田園」來自對老莊自然美學的崇拜。陶氏生於凡塵,卻於紅塵之外開辟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田園」世界,欣然捕捉「自然之美,真實志趣」,他超然物外的心性不僅開辟了中國詩歌平淡自然、抱朴守拙的美學境界,而且成就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田園範式。
於是,田園與自然逐漸成為中國士大夫的情感家園。智慧,是某地域內的文化積淀內化於人之後的執行力,也就是人在某種特定文化熏陶之下的思維及其行為。
「智慧」,為「智」與「慧」的集合。智是聰明,聰明與生俱來;慧為慧通,需要勤學精進。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體現出「慧通」之內涵。中國人的「慧通」外顯為「溫柔敦厚」,內置為「圓融貫通」。
無論儒家還是道家,他們的主要觀點都集中在塑造「和合」的人生氣質,這是追求融合與和諧生活志趣的根本方式。在這個熔鑄過程中,詩詞發揮著根本的施教作用。
孔子認為若不詩教,「君子」二字不過徒有其名。因此,就不難理解《詩經》為何成為儒家「格物致知」、「修齊治平」的基礎了。
集體智慧,是華夏文明與自然相處過程中碰撞出的「相合」智慧。漢樂府民歌《江南》看似寫采蓮,其實在歌頌江南風光之餘,想要傳達人的活力,表現在與大自然的關系中,人與人之間那種相互合作、相互愛護、興味盎然的集體主義精神。
個體智慧,考驗的是人在得與失的人生道路上的達觀精神,並彰顯個人的承受能力。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但於此逆境,他並沒有與外界發生沖突,而是選擇接受。
一如他本人所言:「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無論人生如何苦痛,無論多少酸甜苦辣,最終必將風煙俱凈,而永恆存在於人生的,還是我們面對生命起伏時的那份坦然。
「相合」、「和諧」,這些堅韌鐫銘的生命意識,恬淡、合樂、自在。 古典詩詞承載中國文化「風骨」「氣韻」的審美觀照 風骨與氣韻,來自中國古代文論術語,指的是文章內容和文辭方面明朗、剛健的風度。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有「風骨篇」。風骨,彰顯內容的堅韌本質;氣韻,反映文辭的感染力。
氣韻襯托風骨的勁健,風骨支撐氣韻的光華。風骨之氣度,莫過於觀照歲月的能量,中國古典詩詞對歲月的描寫是最具親和力的。
建安「三曹」之曹操慨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初唐王勃誦「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而盛唐王之渙則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宋代李清照嘆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人生,或庄或諧,或愛或恨,或疏或痴,它們在風骨之內,氣度之上,演繹出中國美學精神「蘊藉雋永」的意味。
南宋詞人蔣捷作《虞美人·聽雨》,用觀雨的心境將「少年、壯年、而今」和盤托出,突出了人生——這位高明工匠——雕刻出的歲月力量。歲月如雨,時光亦醉。
痴於「醉」的,莫過於「謫仙人」李白。他的《客中作》,以酒告慰時光。
李白酒入詩腸,狂歌「不知何處是他鄉」。幾百年後,蘇軾作答「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與時光對峙的人生中,詩詞是唯一的安慰。這歲月的「沉著之致」積淀了風骨,凸顯了氣象。
風骨之韻味,莫過於古人對「物」的執著。劉勰言:「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古人寫物,其旨在「物我兩忘」。王國維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草,相對詩詞作者而言也彷彿具有「明心見性」的品質。
南宋詩人陸游,晚年隱居山陰(今紹興)鄉村,寒冬中偶見梅花怒放,興之所致提筆作《卜運算元·詠梅》。他雖沒寫一朵「梅」,沒著一枝「花」,但讀後卻有幽咽的暗香撲鼻。
「物」的淡雅之外,亦有濃郁氣韻彌漫在詩詞世界。「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的牡丹如此;「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李賀的美酒如是,就連柳永的「別恨」也濃得化不開——「楊柳岸,曉風殘月」。
古人觀照「物」、珍視「物」的思想意度,是古人對「詩性」的自解,信手而出,奇崛有致。綜合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與西方哲學飽滿的邏輯思維相反,它始終帶著深深的隱秀色彩,內力雋秀,外顯圓融,這是中國哲學以「道」為核心的「言有盡意無窮」。
而最。
2.有關文化自信的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
4、自信是英雄的本質。——愛默生
5、最野蠻的是輕蔑自己。——蒙田
6、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海倫。凱勒
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愛默生
8、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雨果
9、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罷!——但丁
10、自信與自靠是堅強的柱石。——英國
11、恢xx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12、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愛因斯坦
13、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於自卑。——莎士比亞
14、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貝蒂
15、無論如何,「流言」總不能嚇啞我的。——魯迅
16、信念!有信念的人經得起任何風暴。——奧維德
3.文化自信的名言
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2.愛我中華,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3.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4.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
5.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范。
6.學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財富。
7.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8.破壞古跡,就是破壞你的未來。
9.弘揚傳統美德,繼承傳統文化。
10.培養中國魂,樹立中國心。
11.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12.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絕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
15.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1.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3.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4. 傳統文化的全稱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
5. 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4.關於文化自信的名言警句
1、文化的價值在於它對人類品性的影響。
除非文化能使品性變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於裨益人生,它的目標不是美,而是善。
(毛 姆) 2、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里 德) 3、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
(愛默生) 4、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愚昧無知的一層裱糊紙。(馬洛利) 5、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
(愛默生) 6、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邱吉爾) 7、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
(雅各布.布克哈特) 8、大眾媒體提供的,不是流行的藝術,而是像食物一樣要被消費的娛樂,然後忘記掉,再被新的菜式所替代。(奧 登) 9、新聞流行著,但它主要作為虛構流行。
生活是一個世界,報紙上看到的生活是另外一個世界。(切斯特頓) 10、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這是神。
(拿破崙) 11、一個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聲恥笑或一個呵欠扼殺,可能被一句嘲諷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權威人士皺一下眉便鬱郁而終。(查爾斯·布勞爾) 12、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但只有傻瓜才堅持錯誤。
(西塞羅) 13、鷹比人看得遠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識別東西遠勝於鷹。狗比人具有銳敏得多的嗅覺,但是它不能辨別在人看來是各種東西的特定標志的氣味的百分之一。
(恩格斯) 14、文化是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作為社會一分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與習慣,是人類為使自己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泰 勒) 15、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
(許思園) 16、人與文化是一種共在關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離不開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離不開人的存在。(李金齊) 17、文化作為人最核心的內在因素,決定了人之所以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
佔有文化、支配文化、創造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彰顯著人與人的根本差別。 18、文,錯畫也。
(許 慎) 19、禮,有質有文。質者,本也。
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劉寶楠)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 子) 21、凡禮始乎誦,成乎文,終乎悅極。
(荀 子) 22、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文王) 23、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劉 向) 24、智慧文化即哲學。 (西塞羅) 25、我今說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們,文化是極其實在的東西。
文化之本義,應在經濟、政治,乃至一切無所不包。(梁漱溟)。
5.文化自信的名言
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有哪些?1.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2.愛我中華,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3.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4.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5.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范。
6.學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財富。7.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8.破壞古跡,就是破壞你的未來。9.弘揚傳統美德,繼承傳統文化。
10.培養中國魂,樹立中國心。11.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12.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13.先人神力絕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15.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1.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3.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4. 傳統文化的全稱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
5. 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6.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詩歌
1、春節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爭插新桃換舊符 總把) 2、中秋 《月下獨酌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3、重陽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4、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5端午日賜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 香羅疊雪輕。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元宵節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7.詩經對中國文化自信產生了怎樣影響
《詩經》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詩經》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它對於中國後世的詩歌創作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詩經》奠定了中國詩歌藝術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
《詩經》的創作奠定了中國詩歌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這個傳統就是: ( 1 )抒情詩的傳統。中國是一個抒情詩最為發達的國度,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是以抒情詩為主的。
而正是《詩經》的編輯和成書,奠定了中國抒情詩創作的傳統,並

Ⅱ 關於力量的名言名句

1、將知識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加上獻身精神的力量結合起來,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徐冠仁 2、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聖經—— 民諺
3、時間就是知識,時間就是力量,時間就是生命。—— 諺語
4、知識就是力量—— 托霍布斯
5、誰要是有智慧,誰就有力量—— 佚名
6、只有行動才能給生活增添力量—— 讓保里克特
7、希望你們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8、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也會在矛盾無定的迷徑中徒勞無功。—— 佚名
9、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郭沫若
10、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魯迅
11、在自由社會里,報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易卜生
12、勇敢裡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歌德
13、我相信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力量,這種理想主義既要能不使我們驕傲,又能使我們把希望和夢想放得很高。—— 居里夫人
14、不伴隨力量的正義是無效的,不伴隨正義的力量是暴虐—— 法國
15、青年的思想愈被範例的力量所激勵,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 法捷耶夫
16、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巴爾扎克
17、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 莎士比亞
18、科學給予人類最大的禮物是什麼?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 昆布頓
19、虛榮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這種感情在人類天性中是那麼根深蒂固,連最沉痛的悲哀都難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時刻,虛榮心表現為希望顯得傷心不幸或者堅強;我們並不承認這種卑鄙的願望,但是它們從來;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離不開我們,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並非美德和真誠。—— 列夫托爾斯泰
20、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培根

Ⅲ 文化重要性的名言

文化重要性的名言
1、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6、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
7、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追求和美與光明的**。
10、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12、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
13、中國的長斯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1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5、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16、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7、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
18、人必先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後人敬諸。
19、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
20、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
2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2、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2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2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5、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2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7、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0、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
3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2、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33、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
34、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5、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
3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8、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
39、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Ⅳ 文化的重要性名言警句

1.知己可遇不可求,有些人習慣把別人鎖定在一定距離之外,親近容易,要想更親近就難了,對於這樣的人,你投入再多熱情也沒用,只會讓自己郁悶。不如保持距離,適可而止。
2.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養的人。――羅斯金
3.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培根
4.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藉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黑格爾
5.寂寞空虛無聊的時候看點雜志,聽聽音樂,沒事給自己找事干,可以無益,但不能有害。
6.要自信,絕對自信,無條件自信,時刻自信,即使在做錯的時候。
7.上課跟上老師的思維,能坐第一排就做第一排。
8.要評判美,就要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康德
9.承認自己的不聰明,不勇敢,這樣在面對別人的優秀時,可以坦然,並給予發自內心贊美。
10.不要想太多,尤其是負面的想法,定時清除消極思想。
11.貧而無謅,富而無驕。——子貢
12.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13.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14.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6.嘗試讓別人去讀懂你,好過挖空心思去讀懂別人。因為你讀懂別人,你感到那人很熟悉,而那人卻感到你很陌生。好比暖手碰尖刀,找傷。
17.重視預習和復習,學會自學。不錯,考前突擊可以使你取得高分,但速成的知識也是脆弱的。我不想我畢業後發現自己什麼都沒記住,大腦空空如也。
18.這種落於俗套的高貴和風雅是再平庸低劣不過的。——雨果
19.古老的種子,沱生命的胚芽蘊藏於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里播種。——泰戈爾
20.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
21.假如傳統或「世代相傳」的意義僅是盲目地或一絲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風格,那麼傳統就一無可取。——艾略特
22.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23.朋友要全面撒網,重點培養(談戀愛,男女朋友例外。
24.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張居正
25.若要好,問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26.不要跟偏執狂做事極端的人談戀愛。
27.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里德
28.學會忘記一些東西,那些痛苦的尷尬的懊悔的記憶,為陽光的記憶騰出空間。
29.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盧梭
30.無論哪裡,原則的基礎就是傳統。——美國
31.學會說不,不要讓友情成為一種負擔。
32.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系。——森谷正規
33.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34.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煩惱痛苦不過夜。每天早晨以樂觀熱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即使昨天被人扇了一個大嘴巴。
3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36.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37.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毛澤東
38.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楊雄《法言·學行》。
39.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馬大·安諾德
40.道德文化有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

Ⅳ 文化的四個層次是什麼

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1、物態文化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它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范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

3、行為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4、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5)不伴隨力量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台。

Ⅵ 丘吉爾的這句話「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有英文原句嗎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
>> Without the culture of power, the culture of extinction will become extinct tomorrow.

Ⅶ 丘吉爾的'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被滅絕的文化'出自哪裡

獲諾獎的時候吧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二戰英國首相,政治家,作家,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丘吉爾

Ⅷ 文化是什麼意思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網路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8)不伴隨力量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不同理解

1、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2、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3、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識形態,也不是絕對排他的。對葛蘭西來說,文化霸權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赤裸裸的壓迫和被壓迫關系。

「統治集團的支配權並不是通過操縱群眾來取得的,……統治階級必須與對立的社會集團、階級以及他們的價值觀進行談判,這種談判的結果是一種真正的調停。……這就使得意識形態中任何簡單的對立,都被這一過程消解了。」它成為一種從不同階級錨地取來的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動態的聯合。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閱讀全文

與不伴隨力量的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