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寫錯字的文化有哪些

寫錯字的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8 10:02:35

❶ 搜集因為寫錯漢字,讀錯漢字而發生的笑話或造成不良後果的事例。【最少寫三個】

1、某單位的清潔工阿梅聰明勤快,但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經常會寫些錯別字。
那天,單位衛生大檢查,阿梅用拖把將醫療實驗室的地板拖得乾乾凈凈。因為擔心別人進去給踩臟了,她寫了張紙條貼在門口:請閑人勿進,我脫得很乾凈了,阿梅。
2、學生的作文里寫道:「我的媽媽是一個30多歲的中年婦女。」老師在「中年」兩字下面批道:「多餘的。」後讓學生重抄。學生重抄後此句成了:「我的媽媽是一個30多歲的多餘的中年婦女。」

3、胡主任總是寫錯字,念錯音,笑話百出,卻從不虛心學習。
一次,單位開表彰大會,他把馮建國讀成馬建國,引起鬨堂大笑,他
估計又是念錯了什麼。
秘書提醒道:「還有兩點呢!」
胡主任想糾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說:「大家不要笑了,少
兩點也沒什麼關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這一點兩點的?」

3、老師放學前給學生講話:明天教委來校檢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記住,有事一定要寫假條。小明同學平時不好好學習,總寫大白字。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學了,於是寫了一假條,讓同學捎給老師,老師一看,嚇壞了,但見假條全文如下:「老師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單位給他送終,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學」。還上什麼學啊,人家裡出了這么大的事兒,老師連忙代上幾個班幹部來到他家,以示關懷,附代哀思。到他家一看,啥事沒有,後來得知都是假條若的禍。看官必曉得,送終和送鍾;不可亂用;孝服和校服,豈能等同?!!

4、一個女的報火警。電話里急促的說:「救火,救火!」 「在哪兒?」消防隊員問。 「在我家!」「我是說失火的地點在哪兒?」消防隊員又問。 「在廚房!」 「我知道, 可是我們怎麼走能到你們家?」消防隊員著急得問。「天啊,你們不是有救火車嘛!」

5、一個男孩不想上學,就讓他的寫字好的同學代替家長在假條上簽字。男同學簽好了自己的名字後遞給他。不想上學的男孩說:「你替我直接把假條交給老師吧。」第二天他去上學,老師問:「你的假條誰給你錢的字?」 「老師,是我爸爸簽的!」。 老師把替他交假條的同學叫起來,「你是想告訴我他是你爸爸,是嗎?」
6、小學一年級開學時,老師把作業收上來批改完後想藉此機會認識學生,就讓點到名字的學生上去領作業本,但是當讀到一位同學時沒人領,「黃肚皮,黃肚皮,怎麼搞的,人去哪裡了。」最後老師讓沒點到名字的舉手,一位個子小小的女生舉手了,「你叫什麼名字?」,「我叫黃月坡,老師。」

我覺得,要減少傳媒的語文差錯,《咬文嚼字》的這種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精神值得學習,這種鼓勵讀者「向我開炮」的做法也值得仿效。

❷ 有什麼因為寫錯漢字,讀錯字體發生了很大的笑話或造成不良後果的事例

1、某生愛寫錯別字,老把歇寫成喝。
他有篇日記寫道「班長指揮我們抬大糞,大夥幹得很起勁,誰都不敢喝一喝。後來我們實在有些累,就背著班長偷偷喝了喝。」

2、 某單位的清潔工阿梅聰明勤快,但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經常會寫些錯別字。
那天,單位衛生大檢查,阿梅用拖把將醫療實驗室的地板拖得乾乾凈凈。因為擔心別人進去給踩臟了,她寫了張紙條貼在門口:請閑人勿進,我脫得很乾凈了,阿梅。

差之毫釐 失之百里
江西有位農民從某報上看到一則消息:閩西龍岩市白沙鎮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大豐收,決定到白沙去學習,千里迢迢來到閩西龍岩市新羅區的白沙鎮,下車一問,不想人家告訴他,白沙鎮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沒有大豐收。他一聽「傻」了,連忙拿出報紙問白沙鎮的一位幹部這是怎麼回事?這幹部一看報紙,想想才明白報上登的原來是龍岩市上杭縣的白砂鎮的事,報上因沒有說是新羅區還是上杭縣,更把「砂」誤寫成了「沙」,因而使這位農民找錯了地方。
就媒體上這么一個錯別字,卻讓農民朋友耽誤了一天時間、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多花了錢,你說冤不冤?

趙生榮,陝西府谷,幹部———
沒有「扶谷縣」
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觀眾收看了電視台有關「陝北歌王」王向榮的話題,都為字幕中多次將「府谷縣」這個民歌之鄉及王向榮的籍貫寫為「扶谷縣」,深感驚異。
近十幾年來,電視、報紙、雜志上的錯別字司空見慣,給當事人和相關單位造成了許多不良後果。這次看了電視之後,一些聽眾寫給王向榮的信就因寫成「扶谷縣」而被郵局以「查無此縣」退回。

李啟績�,湖北江陵,幹部———
書上寫的還會錯?
據報載:前不久,荊州市某區宣傳部副部長問小侄孫:「李時珍是哪裡人?」答:「河北人,書上有記載。」小侄孫還找來一本由董勝主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第1133頁,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條,原文如下:「李時珍是蘄州(今河北蘄春)人。」他一看啼笑皆非,只好給小侄孫指出,李時珍是湖北蘄春人,並非河北人。小侄孫不服:「難道書上寫的還會錯?」

劉曉生,江西樟樹,幹部———
別字連篇
電視台播出的20集電視連續劇《不共戴天》,筆者竟發現字幕中的錯別字連篇,並且幾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復出現錯別字。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出現錯別字之處高達50處之多。尤其不能原諒的是,不少錯別字連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卻在那些大導演、大編劇、大製片的眼皮底下順利通過,最終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例如,劇中將「檢察院」寫成「檢查院」,把「休戚相關」寫成「休息相關」,將「林峰」寫成「林瘋」,把「資不抵債」寫成「姿不抵債」,將「爾虞我詐」寫成「你疑爾詐」,把「舉步維艱」寫成「舉步為艱」,等等。
林永友,浙江舟山,公務員———
一條成語病天下
許多作者把成語「空穴來風」當「無中生有」來用,有人戲稱為「一條成語病天下」。實際上,空穴來風的意思應是有洞穴才會進來風。
宋玉《風賦》有一句:「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中,句(gōu),通「勾」,意為彎曲;空(kǒng),通「孔」,意為洞。這句話用白話來表達就是:枳樹上彎曲的地方才能築巢,有了孔洞才會進風。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種消息或傳言的散布並非毫無緣故。

胡隆佳,湖北陽新,教師———
大學介紹不該有錯別字
因工作之便,筆者今年接觸到大量高等院校的招生廣告和「致新生的一封信」。在這些廣告和公開信(包括一部分郵寄入學通知書的信封)中,幾乎都有一段介紹學校基本情況的文字。而在介紹學校所處位置時,又基本上有「坐落在(於)……」這樣一句話。遺憾的是,很多學校把「坐落」誤寫成「座落」。根據筆者手中的資料統計,寫「坐落」的院校只有22個,而寫「座落」的院校則高達42個,正誤之比接近於一比二。這還是大學說明嗎?

屠林明,上海,教師———
鼓勵讀者找錯
上海有本《咬文嚼字》月刊,以語言文字規范化為己任,是一本專門糾正語病的刊物。然而,它可不是手電筒光照別人,光找別人的茬兒。它有一個專欄,名曰「向我開炮」,經常刊登讀者為該刊指出語文差錯的信稿,在每年的合訂本上,有時還集中刊出熱心為該刊提意見的讀者名錄,授予「榮譽校對」稱號,以鼓勵讀者給刊物「挑刺」。
我覺得,要減少傳媒的語文差錯,《咬文嚼字》的這種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精神值得學習,這種鼓勵讀者「向我開炮」的做法也值得仿效。

❸ 街頭錯別字

一、不是故意寫錯的(引號中為錯別字)
1、飯店門口:「抄」飯
2、修車店門口:補胎「沖」氣
3、零售店鋪門口:「另」售
4、傢具店門口:家「俱」
5、裝潢店門口:裝「璜」
6、失物廣告:失物「啟示」
7、安裝公司門口:「按」裝
8、洗車店門口:洗車打「臘」
9、飯店門口:「合」飯
10、水果店門口:「波」蘿
11、飯店菜單:雞「旦」
12、五金店標牌:「扦」座
13、體育用品店標牌:「蘭」球
14、快餐店門口:大排「擋」
15、農貿市場標牌:「蕃」茄
16、停車場招牌:「仃」車收費
17、嚴打宣傳標語:嚴「歷」打擊
18、某機場橫幅:年「青」
19、某交通宣傳標語:超限超載「殆」害無窮
20、某食堂菜牌:魚「園」
二、故意寫錯的(引號中為錯別字)
1、葯品廣告:「咳」不容緩
2、山地車廣告:「騎」樂無窮
3、補品廣告:「鱉」來無恙
4、眼鏡廣告:一「明」驚人
5、驅蚊器廣告:默默無「蚊」
6、透明膠帶廣告:無可替「帶」
7、網吧廣告:一「網」情深
8、鋼琴廣告:「琴」有獨鍾、一見鍾「琴」
9、熱水器廣告:隨心所「浴」
10、空調廣告:終生無「汗」
11、服裝店廣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廣告:「衣衣」不舍
13、某房產公司廣告:萬「室」俱備
14、某蛋糕廣告:步步「糕」升
15、胃葯廣告:一「不」到「胃」
16、賽馬廣告:樂在「騎」中
17、電熨斗廣告:百「衣」百順
18、快餐店廣告:「燒」勝一籌
19、洗衣機廣告:「閑」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廣告:以「帽」取人
21、治結石病廣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列印機廣告:百聞不如一「鍵」
23、塗料廣告:好色之塗
24、冰箱廣告:製冷鮮鋒
25、治痔瘡葯廣告:有痔無恐
26、花園公寓廣告:隨寓而安
27、跳舞機廣告:聞「機」起舞
28、海鮮廣告:領「鮮」一步
29、口腔門診廣告:「快治」人口
30、禮品店廣告:「禮」所當然

傢具店把廣告打成「傢俱」
一飯店招牌上則寫了「十三太飽」
一房地產廣告的「十面埋富」十分顯眼
醫葯商家打出「下斑莫逗留」之類諧音取義的廣告語
「停」字寫成「仃」,快餐寫成餐字的左上部,雞蛋寫成「雞旦」,各種啤酒寫成「各種啤灑」

-- 2002年中國十大失敗廣告語
1、柒牌西服 讓女人心動的男人

2、送禮就送腦白金

3、九鑫蟎婷香皂:看,你把蟎蟲傳染給了女兒

4、天之嬌子 笑看風雲淡

5、當頭發愛上肥料 好的出乎意料

6、達諾日夜片 你的新選擇

7、陳小春之鴻星爾克鞋

8、來來往往 喝杯枝江

9、張衛健之喜之郎

10、斯達舒之胃你好嗎篇
昨天上街買點小東西,遠遠聽到一輛宣傳車的高音喇叭在重復播報著什麼。車到近處,恍然大悟——廣告車,廣告牌上赫然寫著:滬杭羊毛衫大減價,並且用特別醒目的字體和顏色表白「拆屋賣瓦湊路費」。我不驚啞然失笑!
實事求是地說,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年以來,我國廣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媒體不乏令人記憶猶新的廣告精品。但似我昨日所見也並非個別現象。「跳樓價」、「忍痛大放血」、「驚天動地大減價」之類低劣廣告語屢見不鮮。
這至少說明了幾個問題:一是廣告從業人員良莠不齊,二是刻意誇大、誠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態使然。希望「拆屋賣瓦湊路費」之類的蹩腳廣告早日消失。
門店的牌匾、店名是顧客記住店內特色的標志符。如今,島城店鋪遍地開花,人們越來越講求「視覺沖擊」,各種個性化的店名成了商家製造看點賣點的第一招。一些普通而熟悉的名詞被新奇的名稱替代,成了門店誘人眼球、招攬生意的字型大小招牌。
門店的牌匾店名不僅僅是一個標志符號,還可從中窺其文化品位、志趣格調和思想境界。一個新奇好記、響亮上口的店名,可以讓顧客過目不忘,印象深刻。像川菜館「愛情麻辣燙」、「食為天」等因影視劇的熱播而一夜成名,叫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走過路過怎能不讓人有進店瞧瞧的慾望?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認定「傍」店名就能「以假亂真」,於是,「東來順」火了,街頭又出現了各種「來順」;「張大媽」出名了,「李大嬸」、「王大爺」也「出門」了。還有一些為求奇特而不惜藉助「邪招牌」另外,一些使用諧音字做為招牌的更是比比皆是,如服裝店叫做「衣衣不舍」。

粥天粥地,有各式各樣的粥,看的人眼花繚亂,用上海話讀起來,是作天作地!浦東大道上一家服裝店,名叫衣依布舍,當時坐在公交車上,看看窗外地風景,就對這個店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創意來自依依不捨。十全街與烏鵲橋路四岔路口有一家美發店,店名叫「頂剪」。一位顧客這樣理解這個店名:「頂剪」是「頂尖」的諧音,意為「技術一流」;「剪」是「剪刀」,代表了美發行業;「頂」又可理解為「頭頂」,表明服務對象是「頭發」―――二個字的店名表達了三重意思。 一些店鋪的名字十分出彩,起到了招攬顧客進門的作用。一家雜貨店,店名叫「雜七雜八」;一家專賣大尺碼服裝的店叫「胖子沒煩惱」,店名把市場定位、效果表達得清清楚楚;有家男子內褲專賣店,名叫「內酷坊」,「內酷」為「內褲」的諧音,「酷」意為「時尚」。碧鳳坊有家服裝店,名叫「穿幫」,意為「幫你穿衣」,替你打扮,店主是三位女青年,都擅長服裝搭配。「穿幫」在蘇州話中是「露餡」的意思,貶義褒用,哪料反響很好,不少顧客就是沖著這個店名進門的。
「衣客隆」董事長夏薇很重視店名,自己開的服裝店名字都很別致,分別叫「武裝」「風度」「邊緣」等。她說,顧客首先看到的是店名,而不是商品,店名起得好,會激起顧客了解這家店及其店內商品的願望。好的店名就是招攬顧客的高招之一。
我認為,好的店名應該易懂好記,有廣泛的認知度,富有親切感,方便傳播,最好從使用頻率最高的日常用語中去尋找;別具一格,能夠吸引顧客眼球,表達豐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雅俗共賞;如果能夠把市場定位、行業特徵包含在店名中則更屬上乘。但有關人士認為,起好的店名雖然能夠帶來生意,但商家也不能抱「一俊遮百丑」的想法,經營業績好壞還是取決於商品、服務質量和品種等基礎要素。門店的招牌要搶眼不僅靠獵奇,即便用諧音也要「諧」得有譜,尊重文化傳統和社會的價值取向。可是,除了把店名叫響,包裝門店的整體形象以及賦予商品服務一定的特色,才能真正抓住顧客的心,讓店名變成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
還有,關於不規范用字,一是使用繁體字(注冊商標定型字除外),主要有名人題字和注冊商標繁體字未打上「R」標志;二是單獨使用外國語言文字或中外文並用時未以規范漢字為主、外國文字為輔,存在英文巨大、中文特小的廣告用字現象;三是使用錯字、別字;四是廣告使用成語不符合規定,引起誤導;五是保健品宣傳、廣告用語不規范。「PK」近來時常出現在報紙上。雖然有一些人可能知道這兩個字母縮寫代表的意思,但這樣的片語用法違反了國家規定。報紙如果一定需要引用,對「PK」應加雙引號,同時要加註漢語譯文,如:「PK」(比試)。
還有很多的「隱形炸彈」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廣告上的「默默無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車的「騎樂無窮」等,會誤倒許多人的,產生對語文的誤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種嚴重的「病毒」已經流入了我國,這種病毒就叫做錯別字。街頭上、報刊上、影視上,錯別字處處可見。

❹ 漢字的歷史。因寫錯字、讀錯字而發生的笑話

「再往後!」縣官叫道,犯人就往後走了一步。「再往後!」犯人又退了一步。「再往後!本官問你為何不答!」「回大人,小的名叫冉住俊,再退後就要出了公堂了。」
2、)三個犯人站在縣官面前,縣官對第一個犯人說道:「你!翻斤斗!」第一個犯人愕然,只得翻了個斤斗,縣官大怒,吩咐左右打其15大板;這時師爺小聲說道:老爺,他的名字是叫潘斛科。縣官又叫第2個女犯人道:你!也氏!女犯人無奈,也翻了個斤斗,縣官又生氣的打了她15 大辦板,師爺又說:老爺,應該是叫乜氏。縣官道:早說嘛!呵呵。他剛准備問第3個犯人時,師爺說道:老爺,此犯人名叫新釜。縣官道:哈哈,幸虧你提醒,我剛才差點把他叫做親爹了呢!

❺ 因為寫錯漢字,讀錯漢字而發生的笑話或造成不良後果的事例

①1930年5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河南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中原大戰,雙方使用了100多萬人的兵力。戰前,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討伐蔣,商定率軍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然後集中兵力一舉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

但是,馮玉祥的一位作戰參謀在擬定命令時,誤把「沁陽」寫成「泌陽」。恰巧河南南部有一個泌陽,該地與沁陽相距數百公里。這樣一來,就使馮玉祥的軍隊誤入泌陽,因而貽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戰機,讓蔣軍爭得了主動權。

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軍隊處處被動挨打,最後導致中原大戰以蔣的勝利、馮玉祥和閻錫山的聯軍失敗而告終結束。

②初到中國海明威踏進飯館開口就將包子說成為「報紙」,服務小姐還真耐心解釋:「馬路對面賣報紙,日報、晚報一應俱全。」 然後他又想想吃餃子,遺憾的是沖口而出的卻是「轎子」,聽得服務小姐如墜雲霧之中。

尤其令服務小姐莫名其妙甚至氣憤的是,他居然要求「紅燒屁股」,並聲稱這是他最喜愛的一道中國名菜。見服務小姐的臉色不悅甚至惱怒起來,海明威急忙將菜單指給她看。女侍者這才明白原來他是想吃「紅燒排骨」。

③相傳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不學無術,大比之年,他去參加鄉試,試卷到手,一個字也答不出來,急中生智,忙在考卷中寫上自己是李鴻章的親戚。無奈「戚」字不會寫,。寫成了「我乃中堂大人之親妻」。主考官看過後在旁批道「所以我不敢取(娶)……

④清末,左宗棠任兩江總督時,有一個原湘軍中的下級軍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戰勇敢,左宗棠舉薦他任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令。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有一次逢縣考,上級發下試題,他為了保密,將之藏在自己的靴筒里。

臨考當天,卻忘記試題藏在哪裡了,到處尋找不著。他手下人說,請老爺回憶一下,或許能想起試題內容來。他想了想說:「我只記得有一個『馬』字」。由於當時考試內容都以《四書》為准,手下人就翻遍《四書》,找出了「至於犬馬」、「百姓聞王車馬之聲」等幾條。

他說不對,「馬」字是最前頭一個字,於是又翻到「馬不進也」,他又說字數不夠。後來有一差役說,請老爺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他才猛然想起藏在靴筒里了,忙找出來,眾人一看,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大家也不敢笑。

⑤民國時期,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聲勢煊赫。他一個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無業,到濟南找到他,想謀個工作養家糊口,他滿口答應,立即寫手令,連同其叔的登記表裝入封袋,命人送交秘書長速辦。

秘書長拆封一看,大吃一驚,立即派人將老頭抓捕關押在軍法處。一個多月後,韓召開軍政會議,坐在主席台上東張西望,問秘書長:「××老太爺怎麼沒來參加會議?」秘書長說:「老太爺關押在軍法處還沒放出來哩。」「混蛋!」韓復榘大發雷霆:「誰把老太爺抓起來的?」

秘書長隨即取出韓的手令,韓一看寫的是「抓軍法處」,便理直氣壯地說:「我這不明明寫的『派軍法處』,讓他當秘書的嗎?你們為什麼抓他?」秘書長小聲說:「『派』字是三點水旁,您這寫的是提手旁,寫成『抓』了。」

韓復榘眼一瞪說:「干什麼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請老太爺來開會!」

❻ 中國歷史上四大著名的錯字,是真寫錯字還是另有原因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錯字,錯的巧,錯的妙,錯的令人拍手叫絕。如今這些著名的錯字都在風景名勝處,有幸游歷至此,不妨留心觀察,既知其理,難免會心一笑,更添趣味。

天下第一錯字——〝避〞

天下第一錯字乃是由皇帝親筆手書的。在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

可是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首領的重要場所,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原來錯字的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拍手叫絕。

❼ 舉例說明錯別字的危害

當你走在上學的路上,或假日上街時,你也許注意到了這樣的一種現象:許多商店的招牌用的是外國文字或是繁體漢字,許多廣告、招貼之類的錯別字連篇,生造漢字隨處可見。你或許沒有想過:這種用字混亂的現象對社會會造成什麼樣的惡果?對在校學生又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外國遊客又會怎樣看待中華文字?
錯別字在人們不經意中「生根發芽,繁衍後代」,多得數不勝數、不勝枚舉:農技部門無償幫助農戶防治病蟲害開「處方」,農戶按方施葯反受損,罪魁禍首居然是「處方」中出現的一個錯別字。近日,這起「特殊」的葯害索賠糾紛在射陽縣新坍鎮法律服務所達成賠償協議,該鎮農技部門因為誤把「畝」寫成「個」的「一字之差」,向受損農戶賠了一千八百元。「這真是教訓!沒想到一個錯別字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大家別認為錯別字在如今才「生根發芽」,就有錯別字了:古人寫了錯別字,我們看不懂,便給古人寫的錯別字帶上「通假字」的美稱。讀、寫錯別字,自古有之。錯別字的笑話,古人也有編寫:一個粗識文墨的人進京,晚上泊船揚子江邊。這個人上岸後回到船上,急忙叫艄公說:「這里有賊,快泊到別處去罷!」艄公說:「怎的便見得有賊?」這個人說:「那邊高立的石碑上寫的不是江心賊嗎?」艄公笑著說:「莫不是江心賦吧!您怎麼認錯了?」這個人到碑前又看了看,回來說:「賦便賦,有些賊形。」其二說的是,一個貪官被斬,魂到了陰間,被判轉生為狗。他急忙求告說:「願為母狗。」閻王爺問他為什麼願生為母狗,他回答說:「孔夫子教導說,臨利母狗得呀!」(《禮記》:「臨利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在不少名勝古跡中,錯別字也無處不在:在故宮博物館正門廊廳里,《酉陽雜俎》寫成了《西陽雜俎》;故宮順堂內,一塊解說牌上「純潔無瑕」變成了「純潔無暇」;在地壇方澤壇的解說牌上:「琉璃」被寫成了「硫璃」……這些僅僅是世界文明景觀錯別字的一小部分,但這對於外來遊客來說,他們或許不懂得什麼是錯別字,但我們中華兒女難道就沒有一點羞恥之心嗎?
寫錯字或讀錯字,往往是因為字的形式相近而造成的。行體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我們叫它們「形近字」。了解一些「形近字」和「形近字」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的使用漢字。
現代漢字出了兩百多個獨體字外,其餘的都是「合體字」,「合體字」是由兩個以上的部件構成的。聲旁和字的讀音是復雜的。同一個讀音可以用不同的聲旁表示。這就是濫用錯別字的基本原因。
除了上述導致出現錯別字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全社會對錯別字的出現態度
十分冷漠,甚至對錯別字的存在採取默認的態度,而網路、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經常出現錯別字的現象,又為錯別字的泛濫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結晶。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它,正確使用它,充分發揮它的作用,這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門主動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更好地學習各種文化科學知識,至關重要。當前社會上漢字使用混亂的現象,給經濟發展、科學進步、教育普及、文化繁榮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造成損失和障礙以及對於我們在校學生使用漢字也造成干擾和誤導。
2000年10月31日,我國發布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普通話和規範字的的作用。以及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地位,對國家同樣語言文字的使用作出了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於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要消滅錯別字,語言文字管理部門已經引起高度的重視,大力宣傳寫規範文字的重要性和寫錯別字的危害性,引導人們轉變寫錯別字也無所謂的陳舊思想觀念,使人們真正明白錯別字的危害,從而自覺地杜絕錯別字。通過立法來規范人們使用文字的行為,制定文字規范手冊,指導人們正確使用文字。
所以我們應認真貫徹執行:讀准每個字的音、認清每個字的形,把字寫對寫好,不要馬虎潦草;使用規范的簡體字,以1986年國務院批准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為准,不亂造簡化字;加強宣傳和培訓、利用廣播、電視、櫥窗、報刊、傳單等宣傳正確使用文字的知識,提高自己寫規範文字的能力,減少錯別字出現的機會。尤其要重視針對自己的培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從源頭上消滅錯別字。
錯別字的出現,小而言之,表明了個人文化素質不高,影響了個人形象;大而言之,影響文字的嚴肅性,有損國家形象。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錯別字帶來的危害,共同努力,消滅錯別字。寫錯別字是漢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的表現。文字是文化的基石,漢語言是中華民族經歷幾千年風雨依然凝聚和獨立的根本。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可是,我們中華兒女,連漢字都寫不利落,又怎麼奢談發揚傳統文化呢?如果有著扎實的漢語言基本功,准確無誤地認識每一個漢字,那麼,無論用紙筆還是用電腦,都不會產生錯別字。錯別字現象折射出的是對待文字的草率、忽視、游戲以及功利心態,對下一代的教育乃至民族文化事業都是有害無益的。總之,錯別字的現象極為普遍,消滅錯別字需要社會上方方面面的重視和努力。只要我們思想上重視,態度上認真,制度上嚴格,措施上有力,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文字一定會日益正確、純潔和健康。

❽ 關於古籍中的錯字

你說的那個《離騷》版本我不清楚,不知道具體是指哪些錯字,不過古代人的錯字其實是與文字和印刷的歷史有關的。
古籍的錯字有有很多原因:
第一,是前面朋友說的,古代與現代文字意義的變遷和增加,這其實不屬於「錯」的范圍,而是語言發展變化的產物。
第二,古籍在文字統一前是根據不同地域而有不同書寫習慣的,直到秦始皇統一文字才有了後來文化的普及,當時楚地、秦地、乃至齊魯燕趙,都有各自的書體,因此在不同國家傳播時,認讀中出現的錯誤認識和書寫也會延續到後代。
第三,古籍在印刷術發明前,多是以傳抄的方式。因此在抄寫時就會出現「訛」「奪」「衍」「漏」的情況。
「訛」就是上面說的,錯誤認字,而後因錯就錯。
「奪」就是誤認某字為其他的字,或者是串列、串篇、串簡等情況,抄寫時抄錯。這也與古書的裝訂方式有關,一大捧竹簡木牘,如果裝訂繩斷脫,重新整理編排次序可是個大問題。
「衍」就是抄寫時自己添加了字,而後整篇文章就這樣因錯就錯傳給後人。
「漏」是說抄寫時脫漏了原文,丟字拉字。
第四,這些問題在傳抄和整理成底稿時就已經出了不少問題,當刻於金石、木版上,如果刻工不注意,或者偷懶或者手藝差,或者時間緊,也會出現字的變化和脫漏,比如出現很多異體字、簡化字、缺筆字等,如果不及時校對發現,一旦重新拓印成書,就將錯誤形成固定的模式變成正常的了。
第五,古代君主們經常頒布各種時代的避諱字,一旦遇到就需要以同意字代替原文,後代有時不知道,就誤將已代替的當作最早的版本,這樣又形成了新的錯誤。不過明清以後是以缺筆劃來處理避諱字,這在認識和考訂時就方便不少。
第六,古代名人們也經常會出現自造字,如果後人不察,就會誤為錯字。

❾ 古代人也會寫錯字嗎是故意寫錯還是有意為之如何區別古人的真假錯別字

在現實生活中,錯別字並不少見,有些商家的店名更是故意寫錯,為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例如“依依不捨”改為了“衣衣不舍”。在學生時代,錯別字對某些人來說,那簡直是“家常便飯”。有意思的是,寫錯了字,被老師罰抄幾頁的草稿紙的趣事。現代人會寫錯字,那麼,古代人會寫錯字嗎?答案是肯定的。古代的字是繁體的,以我們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文言文,如此繁瑣的形式表達出詞語的現實意義。而在古代,寫錯字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古往今來,人們會寫出錯別字,也會跟隨時代的發展,利用錯別字妙處,去滿足人們書寫審美的需求。

❿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有故事的錯別字:
天下第一錯別字——「避」,「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見圖)。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說法的錯別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原來這里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別字——「流」 錯別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現最多的錯別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別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這兩個「眀」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最令人叫絕的錯別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別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別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別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別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

閱讀全文

與寫錯字的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