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學校如何融入理念文化

學校如何融入理念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04 13:19:14

① 大學生如何踐行校園文化理念

大學生要多學習校園文化,在學校里多去了解學校的文化,多看看學校校史和學校的優秀事跡。這樣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文化。

② 如何將學校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當中去

學校文化?神馬文化?如果真要這樣的話,叫企業的人來這個學校上個一學期的課吧,應該差不多了。

③ 如何釐清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之間的邏輯關聯

摘要 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屬於同一層次的概念但各自在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概括地說,辦學理念是核心,學校文化是載體,辦學特色則是表現形態。學校文化蘊含著內容豐富的辦學理念,承載著悠久的辦學傳統,也體現著一所學校獨特的辦學功能,而不同學校因具有不同的學校文化特質,並總是以一種為人們認可的辦學特色所表現出來,因此,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和辦學特色乃是三位一體。

④ 學校教育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
傳統文化存在兩個層面:即精神理念層面和形式載體層面。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的傳承來說,系統的教育應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這里的教育既指由國家和政府主辦的各個水平層級上的國民教育,也指受國家教育部門主管的擔當著基礎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國家和政府主辦的教育。
無論是國家和政府辦的,還是私人團體或個人辦的這類教育,他們都有責任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使學校更好地履行這一教育職責,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出全面規劃,可以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保障無論是政府主辦的還是非政府主辦的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要傳授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
通過系統的教育,可以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觀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義、誠信、愛人、敬業、合和等等倫理價值觀念,滲透進人們的心中,化為人們的血脈,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規范和精神價值追求。
我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吸取世界先進文化之精華,又要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特色,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認同、經濟利益共同體認同、精神文化共同體認同。
(4)學校如何融入理念文化擴展閱讀: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 [1] ,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⑤ 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1、開設更多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系統地對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學校將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列入教學大綱,開設更多的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系統有針對性地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提倡和鼓勵學生組成各種興趣小組,研讀國學名著,提高自身文化修養。

2、精心組織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傳統文化熏陶下思想升華
精心設計和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例如邀請校內和校外專家舉行弘揚傳統文化的系列專題講座;充分利用節慶日和紀念日,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中國傳統文化主題演講比賽、徵文比賽、書畫比賽、歌舞比賽等,讓學生感悟經典、啟迪人生。

3、校領導高度重視,營造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從制度上重視,開展「書香校園工程」,從學習傳統文化入手,構建「德育特色學院」。從措施上重視,真正從根本上凈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道德色彩濃重的校園文化氛圍,消除低俗文化,抑制垃圾文化的傳播;在校園設施建設上,布置具有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教學樓等都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機統一。
置身於這樣的校園文化中,師生員工很容易實現耳濡目染,促進主體人文意識的養成,提升主體平等向善、獨立自信的人文情懷。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發揮其對學校人文底蘊的形成、對主體人文意識養成和主體性調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拓展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意義: 

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全體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中,主體的能動性得以調動,校園文化才能得以創新和發展。因此,必須努力提升校園主體的人文素養。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著豐厚的人文文化積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文明的智慧,包含著反映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觀念,如自強不息、崇尚和諧、重義輕利等。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可以在傳承和弘揚中營造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增強學校的人文底蘊;可以在把握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基礎上,引導校園主體注重個人德性和品行的修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積極健康的校園主流文化,為校園主體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

⑥ 如何理解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校園環境職場化,構建新型的校園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層面,主要指師生生活和工作學習的環境。它包含學校整體布局、學校建築、形象標志、藝術景點、文化走廊等。在准企業化管理環境下,學校可以將本校職業化的辦學理念與特色融入校園布局和設計中,創建濃厚的企業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職校要徹底打破普教模式,為學生提供真實或模擬的職場環境。將企業工廠的布置、設施等復制到學校課堂上;在牆上張貼企業核心理念、形象標識等,增強學生的職業感;學生統一著裝、佩戴工號、上課打卡,讓學生每天到學校來上課猶如到企業上班,授課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變為對員工的要求,努力為師生構建職場化的生活和教學環境。
(二)導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完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其理想狀態是最大程度地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和諧、民主、向上的校園精神氛圍,主要通過校風、教風和學風等體現出來,具有積沉性、隱滲性、持久性。好的精神文化會代代相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三)引入優秀企業制度,提升和完善職校制度文化
制度對於學校的師生員工具有強制約束力,天長日久,最後內化為師生員工的心理契約,形成一種制度文化。那麼,在准企業化管理環境下,除了進一步完善與健全學生行為規范、教職員工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外,可以借鑒企業的做法,將ISO9000質量認證運用於教育教學管理之中。依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構建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職校要有選擇性地吸收企業優秀的管理經驗、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等,不斷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學生遵章守紀的習慣以及善於與他人協作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職校還可以安排學生下到與本校合作的企業,讓他們感受企業嚴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職業素養。
(四)結合企業行業的實際需求建設職校課程文化
課程文化是按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課程觀念和活動形態,往往反映了學校對社會需求的定位,集中體現在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實施等層面。學校要成立由骨幹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進行廣泛的市場需求調查。然後,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確定學校的培養計劃。在此基礎上,進行職業崗位分析,明確作為該崗位(群)的職業人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從而確定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再根據這些培養方案進行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安排及教學實施辦法。課程內容是將現有的課程體系和企業行業的需求進行有機整合,同時,將以章節知識點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改變為以項目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項目編寫中融入企業文化,使課程成為企業文化傳播的載體,教學以項目為中心來展開,成為企業文化傳播的手段與方法。
(五)多開展有職業特色的活動,使職校活動文化職業化
職校通常會組織藝術節、歌賽、球賽、運動會、開學儀式、畢業典禮、綠化校園等活動,活動涉及面廣且豐富多彩。那麼,在准企業化管理環境下,職校可以多開展有職業特色的活動,使職校活動文化更職業化。一是以大賽為突破口,實施「走出去」。學校依據學生的興趣及特長,有計劃、有步驟地分組進行強化訓練。在政策上大力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技能比賽。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也培養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這些都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以校企合作為依託,實施「請進來」。定期邀請企業優秀的工程師或技師到學校來做專題報告,將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帶入學校,使班級企業化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另外,還可以將校園文化活動辦到企業里或邀請企業到學校開展企業文化活動,不僅開闊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近距離感受企業的文化內涵、價值理念等。三是以技能節等活動為媒介,搭建校企之間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舉辦技能節,在各個專業全面展開。邀請企業領導和專業人士擔任評委,從職業人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更客觀公正,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校園開放日、校企合作洽談會、先進員工事跡報告會等活動,讓企業文化走入校園,也走入學生心裡。

⑦ 如何將傳統文化將學校文化相結合

優秀傳統文化,指的是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澱的反映民族精神內涵和文化風貌並對民族歷史起積極作用,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稱[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校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也為校園文化

⑧ 如何把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

工學結合的本質就在於教育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打造企業文化來塑造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理念和行為方式能否適應未來企業的要求,能否適應企業文化,對他們能否立業成才有著重要影響。作為社會文化的傳播者,高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從新的視角深入探析企業文化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創設新型育人環境,從而實現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 一、從文化視角看現代企業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高職教育是與企業聯系最緊密的教育類型,企業的現實需求應當在高職教育培養目標里得到體現。現在,企業選才、用人乃至整體管理已從更深更廣的文化層面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一系列的課題。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要求畢業生能較快地適應企業環境。迅速適應企業的管理環境,是用人單位的普遍要求。畢業生進入企業不僅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崗位上,以適應崗位的技術要求,更應憑借良好的綜合素質適應企業的管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而嶄露頭角。事實上,一些剛走上社會的畢業生,並非不具備勝任職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而是缺乏對企業管理和人文環境的適應性,才導致自己的專業技能不能很好地發揮甚至被淘汰。我們需要意識到:以往高職學生在接受專業培養的過程中,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掌握知識技能上,他們很少、也很難通過學校的教學和管理行為去了解、領會到企業管理的精神,換言之,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畢業生不能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這是一個值得我們予以正視的問題。 要求畢業生富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員工創新意識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現代企業不斷變革和創新的必要條件。只有構建學習型組織,企業才能應對變革;只有具備繼續學習、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創新精神,畢業生才可適應社會的要求,才能在人才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企業的歡迎。然而,因體制、觀念等因素所限,高職院校學生創新的靈感得不到激發,創新才能得不到培育,畢業生到了重視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企業很難有突出的表現。這與現代企業所崇尚的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 要求畢業生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技巧。當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使企業越來越注重團隊合作。一個富有團隊精神的企業必將能夠增強企業的內聚力,減少內耗、提高效率。但是,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院校對學生強調了競爭教育,卻忽視了合作教育。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不足的狀況亟待通過學校的培養得到改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只有適應企業環境、接受企業文化、形成合作精神、發揮創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業,進而贏得在企業發展的機會。所以,學校再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吸收企業文化的成分,從先進企業的文化理念中吸收有價值的元素,豐富、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使高職院校園文化體現職教特色。也就是說,融入企業文化、促進文化互動已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環節中的一項要務。 二、文化的互相滲透吸納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影響和意義 任何一種主流文化都是在多維變化的過程中,通過辯證、提煉、汲取和揚棄,才形成自己具有核心意義的精神和方向的。同樣,對企業文化的吸納能促進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變革,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創造意識,從而帶動學校整體辦學水準的有效提升。 文化融入有利於學生塑造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樹人為本,德育為先」。在向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過程中,學校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人生追求不明確,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價值選擇上採取雙重標准,在實踐中體現出「知」與「行」的背離。現在我們倡導校企合作辦學,實行工學結合,校企文化在互動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確地引導大學生處理好奉獻與索取、效率與公平、自主與監督、競爭與協作等關系,加深對不同文化和多元社會的認識與理解,糾正他們認知上的偏差。尤其是企業員工的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精益求精等優秀的文化價值理念,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凈化他們的人格品質,使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校企文化互動有助於學生形成綜合職業素養並順利走上工作崗位。高職教育的「高」應當體現在學生較高的綜合素質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上,而這依賴於學校較高的人才培養水平,也依賴於對文化的吸納。現代企業選才的依據決不僅是學生的一紙文憑或技能證書,更看重其職業素養。他們認為學生除了應具備必要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外,更應具有忠於職守、嚴謹負責、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職業道德和精神。實行校企合作,推行工學結合,學生在真實的企業實踐情境中更容易感悟優秀的企業文化,逐步把外在的行為要求內化為校園文化主體自身的內在需求:學生在與企業員工的交流中,學習他們高超的技藝和愛崗敬業的精神,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生通過親眼目睹現實生活中競爭的激烈性,會認識到「市場不相信眼淚」,從而增強競爭、效率和成才意識,煉就不怕艱難,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到企業參加大量的實踐鍛煉有利於高校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開展,學生能在具體的技能訓練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其今後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企業文化可以加快學生的社會角色轉化,促進學生社會心理成熟,培養作為未來職業人的全面的職業綜合素養。 企業的精神文化有利於高職院校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校園精神文化。高職院校學生應懂得:許多成功的公司所倡導的價值觀和制定的行為標准,常常激勵著全體員工,並成為對外界的一種精神象徵。海信集團提出「敬人為先、創新為魂、質量是根,情感管理」的理念,把創新作為「企業之魂」;而奇瑞汽車正是憑借艱苦奮斗的精神、自主創新的意識和「世界一流、造福人類」的大氣魄才實現了迅速崛起並躋身大企業行列的奇跡。現代企業一系列優秀的管理理念和精神不僅激勵員工不斷進取,同時更值得在校企合作中為我所學、為我所用。借鑒與學習這些,有利於學校良好校園學習風氣的形成,也有利於我們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培育人才。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交互滲透,交融,能夠豐富高職校園文化的內涵,並體現出高職院校特有的職業教育文化特色。 透視企業文化對高職校園文化的多維影響,實現企業文化和高職校園文化的互補,應當成為當前構建、創新特色高職校園文化,推動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者有責任設計、培植一種新的復合型文化,形成一種新型育人環境,通過這種環境,去規范、協調、激勵新型人才的行為,促使他們實現「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三、高職院校應如何實現對企業文化的交流與吸納 目前,校企合作已被公認為高職教育辦學的必經之途,而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互相滲透、互相吸納則是校企合作的高層次追求。在兩種文化的吸納融合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大學作為功能獨特的文化機構應具有的獨立品格和價值追求,更應強調教育對社會實踐的適應和融入,從而鑄造一種學術氛圍與實踐氛圍相統一的高職教育文化,為培養合格職業人才創造優良環境。 正確對待文化交流中的差異與碰撞。因為需要面對競爭與淘汰,企業更加註重績效、更加講究實際利益,所以經濟價值才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而學校的職責是教育學生、服務社會、培養人、塑造人,學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更注重社會效益,更具有人文色彩。於是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矛盾在交流過程中日益凸現。其實,碰撞和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將逐漸社會化,只有與社會相互撞擊、相互補充,才能實現相互的交融和促進。我們需要做的是發現兩種文化的相通、相同之處以及文化融合的積極價值,積極思考怎樣把兩種文化的碰撞力,更好地轉變成推進校企合作、促進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的持續動力,同時樹立開放、寬容、理性的文化觀念,構建和諧的動態結構,持續不斷地發揮文化的推動力。 堅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必然選擇,它也為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高職院校必須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以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為載體,搭建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平台,引進企業文化的元素,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現在我們所推行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真實情況,領略到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求與特點,為他們樹立主人翁精神和敬業精神、順利實現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打下基礎。 營造氛圍,將企業文化融入教學與管理全過程。良好的職業素養將大大促進就業進程與成效,而這種職業素養僅僅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無法形成的,它需要通過一定的職業文化氛圍來陶冶,需要我們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對學生作長期的潛移默化。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崗位意識,這既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及校企文化交流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其次,移植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縮短學生適應期。

⑨ 學校文化的理念

校園建設規劃的理念創新主要包括規劃理念的轉變,規劃立足點的轉變,投入觀念的轉變以及功能分區理念的轉變等內容。在模式轉化的過程中,十分明顯地產生出兩個「社會化」,即一是部分校園職能的社會化,二是校園內的後勤服務體系的社會化。這樣,與之相應,校園建設規劃的理念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搞「校中校」的規劃與設計,而是要從校園總體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生活區、後勤區的規劃與設計;同時,還要從學校與所在城市兩者的發展高度,從結構優化與功能分區的角度來考慮建設規劃。
以往,在實際的建設規劃中,人們往往強調如何保持和體現出某種設計的流派風格,而如今,從科學發展觀出發,我們則應該在繼承傳統建築風格和校園原有風格的同時,著重強調如何體現出學校的發展目標和辦學特色、教育與教學目標、學科建設規劃和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等諸多元素與環節。應該說,這是一個建設規劃立足點的轉變問題。具體來說,大學校園及其建築的品質,不僅要體現出特定的地域性、歷史性、文化性、藝術性等氛圍,而且它還要體現出人才培養的優化環境。這些體現即是校園規劃建設理念的創新。同時,在校園規劃與建設中,我們還應具有對內、對外的開放意識,突出公眾參與理念、特色理念以及人文關懷理念,突出大學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
知識經濟的技術支撐和物質技術基礎是網路,因此,人們又把知識經濟稱作網路經濟或信息經濟。在這一宏觀背景下,21世紀校園建設規劃的投入應該是重在智能化的投入,應該是主張建設智能化的校園,即通過信息網路的建設和投入,把校園的各個方面整合成一個系統,並和外部世界連成一塊,實現網路管理。實踐證明,這種校園遠比求全求大更有效,因為,它既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運用先進手段,集中學科化優勢,發揮大學最基本的學科的最大作用,同時,又能節約人力、財力和智力資源。
中國近代社會,大學校園的基本特徵是「校園趨向城市化,校園建築趨向一體化,校園功能趨於綜合化氣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校園模式開始由封閉型向分散、開放型轉變。這表現為:學科建設不斷分化、綜合,學科教學用房不便交流向有機開放型轉變:許多高校形成了校園社區化的格局,校園空間內外開放;科界線被打破,交叉融合發展。校園基本特徵的上述轉變,要求在規劃理念上,應該由傳統的機械功能分區轉變為以人為本的區域互動。傳統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與之對應的建設規劃和設計,則把教室、教學樓和教學區作為重點。而當今的教育即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及其實踐能力為目標,既重視課堂教學,又重視課堂外的教育。顯然,與之對應的建設規劃和設計,就應該同時重視教學空間和非教學空間、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聯系,重視校園、校舍自身與社會不可分割的聯系等。

⑩ 專業文化怎樣融入校園文化

專業是職業學校的內核,專業文化是專業的成長環境,也是職業學校履行其使命,發揮其社會職能的隱性背景。因此,我們在進行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時,要緊密結合專業,凸顯特色,以營造專業文化氛圍為手段,弘揚職業精神。創設專業文化專欄,除名人肖像、格言警句外,還應有市場人才需求信息,行業與專業的發展歷史,新工業、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業內成功人士以及能工巧匠、優秀畢業生事跡介紹等與專業相關的因素,讓學生體味職業感受和專業思想。經常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和能工巧匠、工程師作學術報告和創業講座,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打造專業學習與交流平台。學校每年還要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專題報告會,並對新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同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明確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如技能大賽、才藝展示、模擬招聘會、營銷、談判等活動。通過上述工作,進一步體現職教特色,豐富專業內涵,著力營造富有特色的專業文化氛圍。

閱讀全文

與學校如何融入理念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