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日耳曼,法蘭西,斯拉夫等歐洲主要民族的文化,習俗,信仰,歷史發展
我簡單說一下歷史發展。1.日耳曼:日耳曼民族原先是在羅馬帝國東部居住的「蠻族」,自稱德意志人,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包括西日耳曼和東日耳曼。西日耳曼的民族大多數存留了下來,包括法蘭克人(今天法國人的祖先之一),條頓人(德國人的祖先之一),瓦隆人(比利時人的祖先之一),尼德蘭人(荷蘭人的祖先之一),佛拉芒人(比利時的民族之一)等。東日耳曼的民族大多數都已消亡,包括哥特人,勃艮第人,汪達爾人等。他們的信仰一開始和北歐民族相同,信奉日耳曼多神教,主神是雷神奧丁。後來被羅馬人征服後,多數人改信了基督教。2.法蘭西:就是法國人。法國的歷史和文化可以上網路看。3.斯拉夫:分為東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東斯拉夫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等,南斯拉夫包括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黑山-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等,西斯拉夫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他們的信仰也是從多神教變為基督教。不過不同的是,日耳曼人的信仰多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而斯拉夫人普遍信奉東正教。關於斯拉夫人的文化習俗,網路查俄羅斯人的文化習俗即可。
B. 古代歐洲有哪些民族
歐洲各主要民族的祖先——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邊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條頓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公元前4世紀時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帶。
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條頓人與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支森布里人組成部落聯盟,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侵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揭開了日耳曼人與羅馬人沖突的序幕,這是日耳曼人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此後,條頓人大舉向亞平寧半島北部推進,公元前102年被羅馬軍隊擊潰,條頓人從此淡出了歷史舞台,但日耳曼人卻在繼續發展,在公元4~6世紀的民族大遷移時期,這一時期日耳曼人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擴充領域,他們是現代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支系又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特人、汪達爾人以及勃艮第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族體和語言都融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西支分為三個區域性集團:北海沿岸集團,包括巴塔維人、弗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魯人和朱特人等。前兩者是現代荷蘭人的祖先,後三者融合成盎格魯-撒克遜人;萊茵-威悉河集團,其中的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紀融合成法蘭克人;易北河集團,其主體是斯維比人,斯維比人後演進為施瓦本人,這個集團的馬科曼尼人和誇迪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日爾曼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向各地浸透,幾乎遍及歐洲各地,他們與當地的原居民結合,成為近代德意志、奧地利、盧森堡、荷蘭、英吉利、瑞典、丹麥、挪威等族的祖先。
浪跡天涯的吉普賽人
遍及世界各地的流盪民族,又稱吉卜賽人,據1995年統計,人口有900多萬。自稱羅姆,意為人。「吉普賽」一詞系由「埃及人」一詞訛傳而成,西歐人誤認為其發祥地為埃及,而稱其為埃及人;東歐人和義大利人則稱其為茨岡人(Atzigan),由Athinganoi(意為不可接觸者)一詞演變而成。吉普賽人大部分集中在東歐。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膚色黝黑,發黑而鬈曲,牙齒潔白,動作靈活,面部表情豐富。宗教信仰受所在國周圍民族的影響,但卻保留許多本民族古代信仰。使用吉普賽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吸取了不少希臘語、埃及語、土耳其語詞彙。吉普賽人可分為三大群體:羅姆群,使用羅曼尼語;馬努斯群,使用辛托語;卡洛群,使用卡洛語。
據考證,吉普賽人的發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認為,他們由於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可能於10世紀自印度遷出。遷移路線大致有兩條:一條經波斯、土耳其進入南歐;另一條經亞美尼亞、俄羅斯到達東歐。他們出現於西歐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4世紀。吉普賽人自流浪以來,備受歧視和壓迫,處於社會底層。從15世紀後半葉起,有關國家開始對他們採取限制措施,迫害他們的法令和條例層出不窮,僅在德意志和奧地利就有68條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吉普賽人約有1/10死於納粹集中營。從20世紀60年代起,吉普賽人的組織相繼出現,影響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羅姆人國際委員會和芬蘭的羅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賽人通過這些組織開展斗爭,迫使所在國政府承認其政治經濟權利,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吉普賽人的傳統社會以血緣為紐帶,長期保持部落組織。部落由類似氏族組織的克里斯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職能,由酋長掌握司法大權。酋長之上有大酋長,負責同所在國政府聯系。吉普賽人有其固有的婚喪習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與外族通婚。婦女多從事占卜和巫術,能歌善舞。男子職業多為鐵匠、販馬人、樂手等。有一部分人後來定居務農。據統計,定居者已佔總數的3/4。定居後大多受當地文化影響,社會、經濟、語言均已發生變化,通用所在國語言,有的甚至已與異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賽人雖然力圖保持其傳統生活方式,但也在發生變化,如有的已用汽車代替大篷車。
創造燦爛文明的希臘人
希臘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有1 003萬人。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希臘語,屬印歐語系希臘語族。文字分古希臘文和新希臘文。希臘人多數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古希臘人曾在公元前4世紀以前,創造過豐富多彩的古典文化。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有3 000 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公元前5世紀為希臘的鼎盛時期。1832年宣布獨立並成立希臘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國佔領。1944年10月15日全國解放,1974年改為共和國。
希臘人創造的神話、雕刻、哲學和自然科學標炳古今,更被稱為海員國,航海業發達,擁有眾多海員。希臘人熱情好客,非常注重個人之間的友誼,喜愛喝咖啡,飲酒。酒喝得稍醉微熏被認為是社交的風范。
希臘大多數人信奉希臘正教。在希臘教堂里婦女應穿長裙,胳膊不可外露,而且婦女不得站到聖壇後面去。希臘是個大男子主義傳統較深的國家,為避免受到男人騷擾,女性單獨外出時最好乘坐計程車,在外面就餐時最好選擇一些較高檔次的餐館。希臘人喜歡吸煙,商務談判和社交活動中都喜歡吸煙,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吸上幾口香煙。
希臘人對其古代多彩多姿的歷史、古跡、哲學、藝術、政治深以為榮,因此對於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深有好感,但是談話的話題應避免談及希臘目前的國內政治以及希臘和塞普勒斯的關系,以免使自己陷入失言的困境。
愛好藝術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是歐洲南部義大利全國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總共為5 637萬人。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和地中海類型。使用義大利語,為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大多數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曾是義大利的國教,1927年政教分開後,天主教的影響在年輕人中逐漸減弱。除天主教外,還有基督教,猶太教等。羅馬境內梵蒂岡為教廷所在地。
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中部拉丁部落興起,建立羅馬城。後融入威尼斯人、利古里亞人、伊特拉斯坎人等,形成了義大利民族。5~13世紀,義大利人又同化了東哥特人、拜占廷人、倫巴德人、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諾曼人,形成了統一的標准語——義大利語。
義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義大利俱樂部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非常藝術化,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義大利是世界文明古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文化獨具特色,文學藝術、刑事法典、建築技術、雕塑繪畫、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 阿利格里(1265~1321年)的《神曲》,喬萬尼 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日談》、達 芬奇(1452~1519年)的《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
嚴謹的英格蘭人
英格蘭人是在英國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共有4 594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3%。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威爾士,少數分布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英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其成員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也有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3 000~2 000年左右,在不列顛島上居住著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巨石文化著稱。公元前6~1世紀,大批克爾特部落從今法國和比利時沿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其中主要有不列顛人,還有別爾格人。他們同化了原島上的土著居民,成為英格蘭民族的最早基礎。公元5世紀初,來自日德蘭半島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萊茵河口沿海一帶的盎格魯人和撒克森人,另外還有朱特人和弗里斯人相互結合,共同形成盎格魯—撒克森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稱作「英格蘭」,11世紀諾曼底人征服英格蘭後,英格蘭民族基本形成。其語言以盎格魯—撒克森語為基礎並吸收大量法語、拉丁語成分,形成中古英語,成為現代英語的前身。
英格蘭人是工業發達的民族,農業人口很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牛,其次養豬、羊及家禽;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穀物,城郊多種果木和蔬菜。17~19世紀,大量英格蘭人向海外移居,成為美利堅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
英格蘭人做事認真嚴謹,崇尚循規蹈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保守,但在人際交往上又很幽默詼諧。
引領時尚的法蘭西人
法蘭西民族是法國的主體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4 80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2%。屬歐羅巴人種。主要由高盧人的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含有阿基坦人、諾曼人等成分。在今天的法國地域內,最初的居民是克爾特人部落,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高盧人被羅馬人征服後,逐漸與羅馬移民形成了高盧羅馬人。羅馬統治時期,是法蘭西民族形成的重要階段。
高盧人在羅馬社會影響下,改用拉丁語,形成古法語基礎。後來,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漸被高盧羅馬人同化,構成現代法蘭西人的基礎。9世紀中葉,進入法國西北的諾曼人也被同化,成為法蘭西民族中的一員。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萊茵河以西的羅曼語地區大部分劃歸西法蘭克王國統轄,並開始成為「法蘭西」。這是第一次在語言和地域上把法蘭西和德意志分開。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現代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法蘭西人用拉丁字母拼寫文字,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法蘭西人是文化極為發達的民族,他們擁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偉大的雨果、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羅丹等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蘭西人的建築很富有藝術性,著名的凡爾賽宮是一座藝術宮殿,埃菲爾鐵塔也舉世聞名。法蘭西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民族,時裝、香水、化妝品等蜚聲世界,一直引領世界時尚潮流。
勤勞樸素的波蘭人
波蘭人是東歐波蘭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移民集團之一。有人口3 763萬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和中歐類型。使用波蘭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波蘭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教會對其社會生活、文化發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波蘭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1858年首批波蘭人就定居在加拿大的馬達瓦斯卡河流域,形成第一次移民浪潮。早期波蘭人由於受歧視和感到寂寞,對宗教比較虔誠。他們到達加拿大之後,往往先建立宗教組織,然後才建立非宗教組織。最早的波蘭人教區於1872年建立於安大略省。波蘭人的組織都曾為維護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起過重大的作用。他們通過學校、出版物、劇院、舞蹈隊、體育活動、圖書館、合唱隊和展覽會來保持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近幾年來,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有被同化的可能。因為80%以上的波蘭人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生活中主要使用英語和法語交往,所以使用波蘭語的人數正在減少。目前僅有20%的家庭經常講波蘭語,並且這些家庭主要是居住在農村的家庭。目前波蘭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已進入加拿大社會的各個階層。無論是高階層的經濟職務、行政管理、教授、白領工人,還是藍領工人,服務行業和農業都有波蘭人。他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加拿大的各行各業中做出新貢獻。
精明的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是中歐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國。據1995年統計,約有7 762萬人,此外,尚有700多萬人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前蘇聯和巴西等國。大多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書面語言以高地德語為標准。德意志人是由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等日爾曼人互相混合而成的,並吸收有科爾特人、西斯拉夫人、普魯士人等成分。9世紀屬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德意志作為族名開始出現,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一般社交場合上,他們總樂於在打招呼時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他們在與朋友相見或告別時,總習慣互相把手握了又握,似乎這樣他們的心情會更高興的。他們在握手時慣於坦然注視對方,以示友好。他們與熟人、親朋好友相見時,一般慣施擁抱禮;情侶和夫妻間見面慣施擁抱禮和親吻禮。德意志人不注重時裝的花哨時髦和衣冠楚楚,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即使是觀看文藝演出,男的也要穿禮服,女的也要穿長裙。德意志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羅馬天主教,另有少數人信奉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如「13」與「星期五」在同一日,就更為不吉利,恐怕那就要大難臨頭了。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準極高的民族,對歐洲和世界文化有著重要影響。馬丁 路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歐洲的「思想家」之稱。萊辛、歌德、海涅的文學作品也享譽全球。
講究穿著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是歐洲東部俄羅斯主要民族。「俄羅斯」一詞源於古代斯拉夫部落名。約12 300萬人(1995),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人種屬歐羅巴東歐類型。使用俄羅斯語,分南北兩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為標准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採用斯拉夫字母為文字。東正教影響很大,但也存有精靈崇拜、祖先崇拜和巫術等傳統信仰。
良好的文化素質使俄羅斯人非常重視人的儀表,舉止。在社交生活中,俄羅斯人總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立時保持身體正直,等候人不論時間長短,都不蹲在地上,也不席地而坐。同時,他們在社交場合還忌諱剔牙等不良動作。俄羅斯人的姓名,通常由本名,父名,姓氏三節構成。在社交場合,一般以握手禮最為普遍。握手時應脫掉手套,站直或上體微前傾,保持一步左右距離。若是許多人同時互相握手,切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親吻也是俄羅斯人常用的重要禮節。在比較隆重的場合,男人要彎腰親吻女子的右手背。俄羅斯人是非常講究穿著的。服裝不一定華麗高檔,最重要的是干凈整潔。在公共場所,除了極少見的醉鬼,找不到穿著臟衣服,鞋也不擦的人。樸素的衣服一經熨燙,再加上俄羅斯人昂首挺胸的氣質,也倍顯風采。對穿著的重視反映了莫斯科人維護自我形象和潔身自好的個性。出門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細塵。
俄羅斯人的民間創作豐富多彩。雕刻、彩畫、陶瓷、綉花以及金屬或骨製品的藝術加工獨具風格。口頭創作有歌頌英雄的詩歌、歷史題材的民歌、故事、傳說、相聲等。俄羅斯音樂舞蹈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色彩。俄羅斯也是一個音樂家輩出的國度,著名的柴科夫斯基就出生於這里。芭蕾舞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高超的藝術性聞名於天下。
堅忍不拔的芬蘭人
芬蘭人是北歐民族之一。據1995年統計,總共約有474萬人。居住在芬蘭的,約有442.5萬人,其餘則分布在挪威、瑞典、前蘇聯、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屬烏拉爾人種,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芬蘭人使用芬蘭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少數人則信奉東正教。
在芬蘭境內,早在1萬年前便有原始人類居住。據考證,最早的居民為原始拉普人,他們在公元前4 000年紀中葉創造了早期新石器文化。至公元前3 000年紀,又有原始芬蘭人遷入。原始拉普人一部分被迫北遷,一部分逐步被原始芬蘭人同化。稍後,有少數波羅的部落和斯拉夫部落自南方跨海遷至芬蘭南部,也逐漸與原始芬蘭人發生混合。然而,現代芬蘭人的直接祖先,是在公元初期從波羅的海南岸和拉多加湖一帶進入芬蘭境內的。至8世紀他們已分布到芬蘭大部分地區,與原來的居民發生混合,形成3大部落聯盟,即西南地區的蘇奧米人、中部地區的哈梅人和東南地區的卡累利阿人。爾後在此基礎上,於14世紀發展為統一的芬蘭民族。12世紀中葉, 芬蘭人的社會仍處在原始公社制末期,尚未建立統一國家,此時便遭到瑞典人的入侵。1155年,瑞典人以在芬蘭異教徒中傳播基督教為借口,逐步吞並芬蘭領土。1581 年起,芬蘭成為瑞典統治下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瑞戰爭後,又成為俄國統治下的大公國,由沙皇兼任芬蘭大公。至1917年12月始獲獨立。
芬蘭人因長期受瑞典和俄國統治,其經濟文化多受兩國影響,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本民族特點。16世紀中葉創制自己的文字,用以開展初等教育,至19世紀中葉,高等學校也採用芬蘭語文進行教學。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全國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已無文盲。
和藹可親的奧地利人
奧地利人是奧地利的主體民族,約有784萬(1995年)。另有部分散居在義大利、美國、瑞士、英國等國。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國語為德語,口語有多種方言。奧地利人多為天主教徒,少數為基督教徒中的加爾文派。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 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人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善於與人交往。在經濟上工農業都較發達。
剛柔相濟的匈牙利人
自稱「馬扎爾人」,是東歐匈牙利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的移民集團之一。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操匈牙利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烏戈爾語支。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
匈牙利人的先民系來自烏拉爾山和伏爾加河之間的馬扎爾游牧部落,1000年建立封建制匈牙利王國。1526年後分屬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1867年與奧地利組成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解體,兩次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軸心國,1945年獲得解放。1946年建立匈牙利共和國。
匈牙利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據推測,早在公元1000年時,到文蘭探險的成員中就有一名匈牙利人。1885年以後,在冒險家保羅 埃斯特哈茲的影響下,大量的家庭或從美國,或從匈牙利直接移居加拿大。他們有的當農民,有的當礦工,干著最辛苦、最危險、最差的工作。到1914年時,加拿大約有5 000匈牙利人。1921年到1931年,匈牙利人口繼續增加,達到4萬多人,並且人口向艾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擴散。同時,匈牙利人還向城市轉移。1921年時,城市人口只佔11%,到1931年時,城市人口上升到30%,其中蒙特利爾是匈牙利人的生活中心。
匈牙利的男子穿粗麻布做的寬袖窄上衣,白色褲子,長筒皮靴;女子穿寬袖上衣,裙子,長筒皮靴,圍綉花圍裙。匈牙利人以釀制葡萄酒著稱。
溫文而雅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是南歐西班牙的主體民族。操西班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多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16世紀曾大量向海外移民,成為構成拉丁美洲現代民族的族源之一。人口2 740萬人(1995年輕)。
西班牙的形成情況非常復雜。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9年4月佛朗哥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78年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君主制。
西班牙人在過去大多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地方至今人保持傳統的庄園經營方式。現在,旅遊也非常發達。
西班牙人的鬥牛和弗拉門戈舞舉世聞名。西班牙制式的吉他是很有特色的民間樂器。建築也獨具風格。在文學上,有塞萬提斯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
C. 關於歐洲的民族特色文化
歐洲人的倫理道德和民族心理特點文化
在荷蘭,人與人之間是有相當大距離的。荷蘭人只有在無選擇的情況下才會坐在別人旁邊,連在汽車和火車上都如此。如果是高峰時間車上很擠,他們會收腹,像是在說:「我盡量讓自己少佔地方,別怨我。我真的盡了最大的努力。」任何不注重這種迫不得已的禮儀的人都是自尋煩惱,他們會被看作在公共場合在你身上來回蹭的骯臟的人。
來自人與人之間距離較小的國家的人,如阿拉伯國家的人們,到這里後,很快就會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會發現他們談話的對象總是不斷後退,一直要退到他們之間有了最短的可接受的距離為止。據我的測試,這距離大約是70厘米。
荷蘭人具有執拗和不易接近的名聲。他們交流的方式在他們與生人之間豎起了一道障礙。他們與素不相識者全然不交談。在公共場合中,除非有事,人們不輕易與周圍的人搭腔。如果你問路或問其他非私人性的問題,人們解答得很詳細。在火車上,乘客都保持冷漠的寂靜,要麼是讀報紙,要麼是聽隨身聽,將自己與周圍的人隔開。某處可能時時會傳來談話聲,但那一般是來自朋友或一起工作的同事。
許多荷蘭人相信這種與他人不接觸的傾向還會有上升趨勢。荷蘭人在陌生人——與他們不相關的人——和朋友之間界限劃得很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朋友或交往的圈子越變越小是可能的。有證據表明這現象確實存在。除了在本世紀初大批人遷往荷蘭西部的城市之外,荷蘭人一般是不愛遷移的。人們世世代代居住在同一個村莊或市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的迅猛增長基本為這種現象畫上了句號。我仍記得我父親和他的五個兄弟帶著全家老小,在星期日聚在他父母家中。他們與我們的省城的其他家庭靠一個復雜的關系網聯系起來,這意味著與朋友和親戚交往的圈子總是很大的。如今,我這一代中沒有一個仍生活在那個鎮上。全家分散在各地,我可能已有20年沒見到我表兄弟姐妹中的大多數人了。
廣闊的家庭網路在當代已被摧毀,這使得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的後果更明顯,更容易被孤獨的惡性循環所纏身。老年婦女特別受到其危害。她們的人均壽命是78歲,也像在多數國家一樣,她們一般活得比她們的丈夫長。在她們一塵不染的白色窗簾的後面,她們默默地在愁苦中煎熬,因為她們很難表達自己的情感。荷蘭有無數的組織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但普通老百姓一般不會伸出求援之手。
1.liberté. égalité et fraternité這個大家都明白吧,我就不解釋了,很多朋友都認為此條已過時,本人覺得這是時代的體現,是法國乃至法國人一個時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描述。
2.Un Français parle autant avec ses mains et son corps qu'avec sa langue.法國人說話的時候喜歡動用他的手和身體一起來表達。
3.La France a 36 millions de sujets sans compter les sujets de mécontentement.法國有360萬個話題,還不包括那些悲傷的話題。
4.Ce qui n'est pas clair n'est pas français.不準確的不是法語。(法語的精確是毋庸置疑的)
5.En France, le 1e jour est pour l'engouement, le second pour le critique, le 3e jour pour l'indifférence.法國人對一件事先感興趣,喜歡;然後開始評論,批鬥;最後就愛理不理,沒啥想法,也懶的關注了(這一條CHOEGH解釋的很對,我就用他的解釋了)
6.L'impossible n'est pas français.對法國人來說沒有不可能。
7.Les Français parlent vite et agissent lentement.法國人說的快做的慢。
8.Les Français arrivent tard à tout. Mais enfin, ils arrivent.法國人做事晚成,但最終,他們都做成了。
說起英國人的性格,可以用保守、含蓄、幽默、好賭這幾個詞來形容.比如,在英國,汽車的方向盤在左邊,行車時也靠左,這種與其他國家大相徑庭的做法一直保留至今也沒有改掉,英國人的保守可見一斑.英國人同其他歐美國家的人相比,顯得格外沉默寡言.他們只有在熟人面前才會表現得無拘無束.但是,英國人的語言卻含蓄中不乏幽默.比如,一位英國朋友向你推薦一部極好的電影,他會說"It is not a bad film,you know."其實,句中的notbad(不壞)代表的意思是"極好的、第一流的".英國人特別好賭.在英國各地,人們每年賭馬、賭狗、賭足球投下的賭注往往有幾十億英鎊之多.英國有60個賭馬場,每年有8000多個賽馬日.此外,英國的賽狗場有100多個,聚賭俱樂部有18,000多個.
誰都說德國人循規蹈矩,死板,沒人情味,而我大概是住久了,已經習慣,「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然而,妻子海佩春觀察周圍事物特別敏銳,無形中影響到我。
上流社會的約會
上周某天,我們應邀到一個德國最大船舶公司總裁家裡去晚宴。我們很少參加這種上流社會的活動,為此晚宴應穿什麼衣服,佩春和我討論了好久。請柬上寫著,晚宴時間為晚上7點15分。
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是7點或7點半。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主人要看7點鍾的新聞節目,其次是,請客人務必准時。
當晚7點10分,我們就已經提前到達主人的郊外別墅了,只見大門外停著幾部漂亮的轎車,裡面坐著人,還有車陸續不斷地到來。為什麼都不下車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內。
准7點15分,所有車門都打開了,男男女女一個個穿得時髦筆挺,但毫無珠光寶氣,說明主人所結交的朋友都有品味。我們是第一對進去的,主人夫婦還在花園里,聽到鈴聲才來到大門口迎接,客人魚貫而入。在五分鍾之內,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齊,比開國典禮還准時。令我驚訝的是,除我們倆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幾十年的老朋友。這么老的朋友還需要提前兩個月下請帖,豈不太過分了。不!這就是德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禮節,要有多冷就多冷。
令人哭笑不得的調查
佩春姐夫的母親剛過一百周歲,姐夫組織了盛大的慶祝晚會,當晚他還宣讀了德國總統和漢堡市長寫給她的祝賀信。這並不意味著她有什麼功勛或者私人友誼,而是因為在德國,百歲老人已是人瑞,政府已經掌握了全德百歲老人的名單,由專人負責,到時會寄賀信給他們。這雖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說明對人的一種重視和尊重,與會者都很動情。
可是,可笑的事情發生了。姐夫的母親住在一個豪華的養老院,某晚她不小心從床上滾了下來,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姐夫在床邊加了一個窄木條。百歲生日過後,國家負責社會福利的官員下來關心人瑞,忽然發現這窄木條,認為這是侵犯人權和人身自由,就和百歲老人進行三小時長談。
我們都知道,她年邁有時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可是這官員回去寫了一份幾頁關於侵犯人權的報告書,准備起訴姐夫,還又派來了福利醫生檢查因這窄木條對百歲病人造成的「精神和肉體折磨」,結果又寫了七頁。佩春姐姐姐夫為此感到哭笑不得。
一個朋友解釋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在當前經濟情況不好的情況下,三小時談話,七頁報告,加上兩頁上訴書,都是勞務。他們都是吃國家飯的,總得有所作為。這樣吃國家飯到各地沒事找事乾的人,東德比西德還要多,怪不得國家的行政經費怎麼減也減不下去。
絕對遵守條條框框
我們的一對朋友夫婦都是醫生,開了一個診所,需聘請一個有經驗的助手。最後來了一個51歲的女子,雙方談得都很滿意。按工會和國家規定,這樣熟練的助手,月薪應為2100歐元,但這醫生只能支付她1900歐元,並且雙方已達成默契,她可以上班了。
可是,政府官員介入了,認為這樣做是不遵守國家法律,違法人權,他若不制止,就是失職。於是,這名助手只好繼續領國家的失業金,診療所只得另找他人。
據筆者所知,歐洲各國的法律和官方規定如麻,有的還是19世紀留下來的。目前,德國有一個笑話說,德國人是靠法律活著的,如果沒有法律,他們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
在中國,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律,現在國家有了法律,人們卻不知道如何工作。中國人都會自圓其說,到頭來都圓到一起,交通再亂,也能圓出一個邏輯來。而德國的馬路,如果紅綠燈失靈了,行人可以在馬路前一直等下去,等到修好了再過馬路。信不信由你。
義大利人的性格
義大利國土狹長,象一隻長靴。北面與奧地利、瑞士、法國、克羅埃西亞相接壤,南面跨海遙望非洲大陸。在歷史上,義大利北部曾被奧地利、瑞士、法國等多次佔領,而義大利南部則深受西班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歷史背景迥然不同。1861年義大利實現了全土統一。在此之前,各地分裂為大小不一的獨立都市國家。
短短的100多年無法改變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不僅南北之間差異懸殊,各個地區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習慣、傳統、歷史、飲食文化、語言、及風土人情。因此當地人的性格與氣質也是五花八門。
同處一國之內,地方風情如此千差萬別,這樣的國家是很罕見的。而義大利人又特別以自己家鄉為榮。有一句話說∶「每一條街上的教會鍾聲都值得珍愛。」這句話里透出了對自己家鄉的深情,也表現了與他鄉之間展開的強烈的競爭意識。這從每次足球場上發出的喝倒彩,以及鬧出人命的斗毆中也能看出來。
「沒有愛情,生活則不可想像」——開朗的南方人
正像上面說的那樣,初次與一個義大利人見面,了解他是哪裡人,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對於我們外國人來說是這樣,義大利人之間也認為知道對方是哪裡人,是交往時至關重要的因素。
首先從外表上來看,一般來講,身材高大、皮膚略呈金色、棕色頭發、藍眼睛的人大多是義大利北方人。越往南去人們的個子就越發矮小,肌膚、頭發、眼睛的顏色卻越來越深。我們心目中的豪爽、典型的義大利人其實是義大利南方人。--論壇上哪位能考證一下 托蒂
他們性格開朗、快樂乃至於喋喋不休;他們總是把工作放在其次,最熱衷於喝酒、聚餐、歌舞與戀愛……質朴而熱忱地歡度著人生。對這些南方人來說,如果沒有愛情,生活簡直就不可想像。
這些男人能說會道,常常洋洋自得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過反過來說,他們內心浪漫、一往情深。正因為如此,一旦他們移情別戀,結局令人難以預料,這一點可要多加註意。他們重視傳統風俗,如果你當了他的新娘,他們會在街心廣場邀上兩、三百人擺上兩天兩夜的婚宴。真是一個「教父」的國度。結婚竟然能成為盛大的節日。
南方義大利人表面上嘻嘻哈哈、不拘小節、令人容易墜入情網,可事實上他們也有深沉和細膩的一面。他們重視與家族之間的感情,即使雙方同是義大利人,也會因此感到困難重重。只談戀愛還沒有關系,如果想結良緣,沒有家族之間的充分交流與默契,結婚是難於上青天的。
與此相反,不少北方的義大利人追求上進、野心勃勃,工作勤奮而努力向上。他們不像南方人那樣盡情玩樂、沒有節制,待人也有分寸,比較城市化。北方的職業女性多數抱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米蘭與上海一樣,象一個大熔爐,容納著為了工作而來自各地的義大利人。來自南方的移民到了第二代就變得「北方化」。在米蘭常常還能遇到一些父母親分別出生於南方和北方的「混血兒」。
同是義大利人,卻由於出生地區的不同而導致外表、氣質大相徑庭。這一點實在是既不可思議,又令人趣味盎然。
D. 歐洲的三大民族是
歐洲民族主要有四支而不是三支,分別是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和拉丁人,具體介紹如下:
1、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現今的德意志人、奧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人)、荷蘭人、挪威人、丹麥人、瑞典人、冰島人都是日耳曼人,其中德意志人、奧地利人和瑞士人的語言為德語。
2、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現今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盧森尼亞人、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波斯尼亞人、保加利亞人都是斯拉夫人。
3、凱爾特人
凱爾特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現今的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英格蘭的康沃爾人和法國的布列塔尼人都屬於凱爾特人,其中以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為代表。
4、拉丁人
拉丁人原指古義大利中部拉丁姆地區的古代民族。其對歷史最大的貢獻就是拉丁語。現在泛指受拉丁語和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的操印歐語系-羅曼語族的民族,包括義大利人、法蘭西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羅馬尼亞人。
E. 歐洲有多少民族
歐洲有68個民族,根據語系分類。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盎格羅-撒克遜族、德意志族/奧地利族/列支敦斯登族/瑞士德意志族、荷蘭族/比利時佛拉芒族、丹麥族、挪威族、瑞典族、冰島族、盧森堡族、羅曼語族、法蘭西族/比利時瓦隆族/瑞士法蘭西族/摩納哥族、義大利族/瑞士義大利族、西班牙族、葡萄牙族、羅馬尼亞族/摩爾多瓦族、
羅曼什族、加泰隆族、斯拉夫語族、俄羅斯族、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波蘭族、保加利亞族、捷克族、斯拉伐克族、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族/穆斯林族/黑山族(蒙特內格羅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波羅地語族、立陶宛族、拉脫維亞族、希臘語族、希臘族、阿爾巴尼亞語族、阿爾巴尼亞族、凱爾特語族、蘇格蘭族、愛爾蘭族、威爾士族、伊朗語族、吉普賽族;
芬蘭-烏戈爾:
芬蘭族、馬扎爾族、愛沙尼亞族、拉普族、烏德穆爾特族、馬里族、莫爾多瓦族、卡累利阿族、科米族:
阿爾泰語系:韃靼族、楚瓦什族、巴什基爾族、卡爾梅克族;
亞非語系:馬爾他族、猶太族;
語系不清民族:巴斯克族。
(5)歐洲有哪些民族文化擴展閱讀:
歐洲各民族主要是操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也有從東方遷徙過去的使用芬蘭-烏戈爾語系語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克民族,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爾泰語系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國家劃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國家的操同一語言的人群承認屬於同一民族,但有的不願意承認,只強調自己是那一國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