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山坑文化

什麼是山坑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08 16:29:36

Ⅰ 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

往往講到田黃,總要談到其「物質和文化」的雙重屬性。
物質層面,說的自然是它的「市場經濟價值」——總體來說,在於一個「貴」字。
業內有句話,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田黃自清代起身價劇增,清代詩人黃任曾在《壽山石》一詩中寫道:「邇來田石踴高價,居奇不肯輸強豪。豪家意在索必得,牙儈弋獲無遁逃。」
當時的痴「田」者,有泰半是文人,他們手中但凡有些閑錢,拋擲千金攬至寶,是等閑不在話下的。而今天的收藏界,也不斷有「田黃天價成交」的消息傳出,今人對田黃的痴迷程度,可見與古人也是不相上下的。
田黃為什麼有如此高的身價?有人說是資源稀有、礦脈無尋……這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它能夠成為印石之王,登上「文化藝術」之殿堂,其自身蘊含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內涵」必然是相互匹配的。
那麼,是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了田黃的「身價」?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田黃的「文化」。
田黃屬於「田坑石」,它的生成環境極為特殊,要經過「山、水、田」的三重浸潤,因而它有山坑石的柔韌、穩定,也有水坑石的晶瑩、純潔,在色澤和質地上中和了「山坑、水坑、田坑」不同材質特性的美感,散發一種凝膩沉穩、溫凈含蓄的「溫潤」氣質,而這種材質特性,正是田黃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對於田黃肌質的品評,前人在玉之「五德」的基礎上延伸出了「六德」,即「溫、凝、細、結、潤、膩」,田黃溫潤瑩澤、細膩柔和,暗合於中國自古以來尊崇的儒家審美傾向。儒家講求「中庸」思想,其所追求的「穩定、和諧」的審美特質,與田黃的含蓄平和、溫潤內斂的內在精神是天然相通的,這便是田黃材質自身具有的文化屬性。
田黃是十分貴重的材質,歷經數百年的採掘,它的儲量已經日漸稀少。出於「惜材」之意,多數上品田黃,都會請技藝高超精湛的大師來雕刻。這些雕刻家們賦予田黃作品以人文性、文學性、藝術性等豐富的文化內涵,使田黃材質和工藝相互彰顯,自然和人工和諧統一,激發出「天人合一」的藝術魅力~

Ⅱ 壽山石非遺文化從何緣起

中華瑰寶——壽山石(Shoushan Stone),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之一。

Ⅲ 什麼是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仰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發現。仰韶村遺址位於澠池縣仰韶鄉境內,距縣城1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呈緩坡狀,遺址東西兩側各有深溝,北依韶山,東、西、南三面環水。

遺址坐落在縣城北7.5公里飲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溝村北的台地上,南北960米、東西480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遺址向北可達晴山的山峰之一——韶山。仰韶村村名即取諸仰望、崇敬韶山之義。

(3)什麼是山坑文化擴展閱讀:

仰韶文化影響考古學的發展。發現仰韶文化之前,中國還沒有考古學,仰韶文化的發現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仰韶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必將推動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並影響世界考古學的發展。

仰韶文化影響中國歷史的研究。仰韶文化成為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切入點。仰韶文化和此後在黃河流域興起的二里頭文化(夏文化)一脈相承,仰韶文化的研究必將推動和影響中國歷史的研究。

仰韶文化影響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仰韶文化遺址的發現,使世界認識中國有自己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上承舊石器文化下接龍山文化,使中國石器時代有了大致軌跡,也加深了世界對中國是文明古國的認識。從而對中國不同於外國,獨特發展的土著政治、經濟、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Ⅳ 什麼是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

年代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原始社會。居住區有壕溝圍繞,以防野獸侵害。房屋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圓形。居住區中央有長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體活動的場所。多種農具、魚獵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其中最著名的半坡出土單體魚紋陶盆器紋是用人的臉和魚的身體結合而成的人面魚紋盆,賴以為生的魚被看做氏族部落的保護神,人們栽種穀物,只有需要時才捕魚

從陶器上發現二十二種符號,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後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遺址有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著兩個男子和四個女子,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採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緻豐富,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

半坡文化屬於黃河中游的原始文化,顯示出北方地理環境的特色。

Ⅳ 什麼是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5)什麼是山坑文化擴展閱讀:

歷史價值: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Ⅵ 我國傳統的四大名石是

中國的四大名石為: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1、壽山石: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個名叫「壽山」的小山村,壽山石礦脈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間,明朝以後,壽山石開始應用於印章材料。壽山石的特點是,其質潔凈如玉,柔而易攻,備受篆刻家們的賞識。

壽山石,有「石帝」「石後」之稱,彩石具有「細、結、潤、膩、溫、凝」之六德,其石質、石色、石形,石紋豐富多彩,晶瑩滋潤,儲藏品種豐富,硬度為摩爾 2.5 - 2.7 之間,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貴石而賤玉」之說。

2、青田石:浙江省東南部的甌江中下游,有座縣城叫「青田」。因出產青田印石而十分著名 。青田石質地精純,色彩豐富,便於雕琢。為歷代金石書畫家們所青睞。

在青田石的眾多品類中,燈光凍,封門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貴品種。青田石產於浙江省,距青田縣城20里的白羊山上。這里地處甌江中游,括蒼山南麓,青田石因產地而得名。青田石是一種著名的雕刻材料。

3、昌化石:昌化石產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由於古時的該地區隸屬於昌化縣。因此,當地的這種石頭就取名昌化石。昌化石色麗質嫩,適合用於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擺件。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礦石經過硃砂的滲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雞血石」,昌化雞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貴品種。

4、巴林石: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以北的200公里的巴林右旗,有一座名叫「雅馬圖」的山峰,以出產巴林印石而著稱。該山分為東西兩峰,東峰高聳,印石的礦脈縱橫山腰,產量頗豐。西峰略矮,所產印石質地通靈。色澤瑰麗,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於此處。

(6)什麼是山坑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賞石文化也有著三四千年的歷史了,中國人的賞石文化傳統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正因如此,古時諸多詩人文士擬石比人,相石繪影,心石交流,感情至深。

人類的文明史始於石器時代,用石製作生產工具、裝飾品、工藝品,是當時人們對石的使用價值的崇拜。如紅山文化遺址就有最早的玉龍出土,被史學家稱為「天下第一一龍」。在漢代墓葬中也有卵石造型的「石件擺設」,可謂當時的「石玩」了。

Ⅶ 鳳山村的人文景觀

(1)魚塘:修建於明朝,位於鄉政府大院內,佔地半畝,水質清洌,水冷,塘內魚生長緩慢稱冷水魚,是滋養身體治療頭痛的上乘魚。魚塘用大片清石板雕砌而成,魚塘邊有棵千年桂花樹,樹粗枝茂,花香四溢,神奇的是朝魚塘一邊開黃色桂花,另一開白色桂花,屬金銀樹。後人便於觀魚賞月,在魚塘邊建有觀魚台,觀魚台走廊用13片簾門與前堂相隔。簾門雕刻細致,古色古香,每片簾門的雕刻人物圖案都是出自《三國演義》。
(2)古塔:稱龍天寶塔。聳立於鳳山村頭浙溪旁,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618年),距今有四百年之久。相傳當時山坑(鳳山前稱)多火災,村人甚時恐慌,為此,村中派出德高望重族長到高湖山求問。高湖山一直是徽州有名的藏經講學之地,山中雲集高僧名人眾多,高僧察看了全村地形地貌,建議在村口修建定塔。根據龍的水性和龍鳳呈祥之意,又將寶塔稱為「龍天寶塔」,將山坑更名為鳳山村。寶塔建成後,將火神震住,村內火災消失。塔為磚石結構,高30餘公尺,六面七層,又叫七層塔,是村中制高點。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掛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鈴聲意寓村中平安。塔內有階梯上升,可登高遠眺。
(3)西門井:又稱湧泉井,終年泉水汩汩,水質甘甜,全村人都飲此井水。夏季井水冰涼,冬季井水溫熱,在冬季早上,井口水汽騰騰上涌。因村民常年打水,井口圓形石沿被繩子拉成了很多深溝。要是小孩不慎掉下水井,人不下沉,相安無事。鳳山村文化底蘊深厚,村內古建築、古民居眾多,古建築氣勢恢宏,令人稱奇。
(1)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後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宗祠為康熙三年(1664年)始創祭祀婺源查氏始祖文徵公,當時鄭太宗題名為「孝義祠」,當時規模不大。1892年,查氏後裔查允茲、查仲茲、查啟明等提議擴建查氏宗祠,並得到浙江海寧查氏遷支(金庸之祖)的資助,於1898年建成。在提議擴建宗祠三人中,查啟明財力稍弱,但他變賣了大部分家產、田地,其後人因此窮困潦倒。在他的感召下,全村人人出力,修建而成。宗祠佔地面積2460平方米,坐西朝東,寬22米,直進六層,從外到內有廣場、花園、台門、大天池、大禮堂、後天池、後堂,氣勢相當雄偉。清末民初(1917年),大辦洋學堂,如今廣場、花園、台門、大天池已改建為學校,現保存正廳,後天池及後堂。整個宗祠由近百根2人合抱的木柱構成,宗祠建築宏大,檐柱雕龍畫鳳,橫梁及檐角雕刻著堆花、蟲鳥。
(2)立德堂:建於明末清初,佔地400平方米,堂內天井四層雕刻保存完整,堂前地面用老式三合土方塊鋪設而成。
(3)三斯堂:建於明末清初,佔地560平方米,在門口三步金階,2個前院,屋內清一色石板,72個門口,7個正堂,象徵七品府第。全堂有12個天井。
(4)大夫第:建於清初,佔地580平方米,門樓石雕細膩,石刻大夫第三字保存完整,朝堂花門十餘片雕刻完整,正堂全堂雕刻。屋內清一色石板。此屋居住過百歲老人,百三區區長,院內有百歲坊遺跡。
(5)慎修堂:建於明末清初,佔地280平方米,門樓雕刻完整,堂內有一大石塊,可供擺設十人坐桌凳,有一座宮庭式雕刻木頂床。
(6)德仁公祠:建於明末,佔地700平方米,門樓台門部分完整,清一色石板地。
(7)慎德堂:建於明朝中期,佔地600平方米,堂內兩側擺設二個大魚缸,魚缸之間有一巨大石塊,約90平方米。此屋處在鳳山村中心點位置,與龍天寶塔面對相望,此屋出過百萬公,建房時,在曲尺牆頭九重磚下埋有財寶十萬零八千,意在後代貧困時取用。
(8)益正堂:建於清初,佔地400平方米。門樓磚雕完整。前院花門雕刻豐富,保存完整。
(9)立本堂:建於明末清初,佔地500平方米,門樓磚雕完整,房內主人以前是更夫,後人勤奮努力,捐上監生。民間傳言:三十年前鬥鬥更,三十年後捐監生。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山坑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