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圓桌派》中的馬未都都有哪些讓你「拍案叫絕」的觀點
馬未都作為收藏界的專家,對歷史肯定有一定的研究。「學者」也有狹義廣義之分,廣義上說,馬未都當然不算是歷史學家,但說他是歷史學者,不為過。「」,我認為他那讓人拍案叫絕的觀點是文明一定趨同,文化必須求異。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社會是鍋粥,過了坎還有溝。八卦如同算卦,算卦都是廢話。
㈡ 馬未都的資料
在北京收藏界,提起馬未都,圈內人會豎起大拇指,生在動盪歲月卻不甘人後,不是收藏世家卻以收藏古代瓷器、傢具聞名,開辦私人博物館卻招來國際風險投資商。他是一個時代造就的成功者。 馬未都之一奇 靠文學作品一舉成名 1966年,馬未都11歲,「文革」開始了,和成千上萬同齡人一樣,馬未都的學業戛然而止。但是,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的他卻在20多歲時已然因文成名,他講述青年人情愛的小說《今夜月兒明》被《中國青年報》副刊以整版篇幅發出。後來,馬未都被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成為當時該社最年輕的編輯。用他自己的話說:「恢復高考制度時我已經到了出版社上班,無法再參加高考走進大學。但當我在編輯領域已經做到得心應手時,第一批恢復高考的大學生還沒畢業呢!」 文學領域給馬未都後來醉心收藏搭建了橋梁,他由文學了解文化,由文化了解文物。由於教育斷層,馬未都對知識的渴求極其強烈,「對未知的事物極感興趣,書讀得特別雜」。 馬未都表示自己喜歡上收藏是出於對中國歷史文化未知領域的好奇。「我當時對很多歷史都不太熟悉,就特別想知道。當然,我可以從歷史文獻中獲得知識,但歷史文獻的真實性不能完全保證,而研究文物則不同,它可以被看做是歷史的證據史。」 馬未都之二奇 「撿漏」成就大收藏 據馬未都介紹,他手上的大部分文物都是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地攤上「撿」來的。「我搞收藏是興趣所致,年輕時有機會,幸運地買到了很多廉價的珍品。」 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里,文物的價值沒有被認定,東西極為便宜。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狀態的市場,馬未都經常出入玉淵潭東門、北海後海、朝陽門自發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場。 「到底那時候買了多少文物,我也說不清,大概是目前藏品的80%。」靠做編輯的收入和一些稿費,馬未都收藏了大量自己喜歡的瓷器。除了在地攤中挑寶貝,馬未都還到收破爛的地方淘寶,甚至成了一個收破爛老頭的專業買家。入行比別人早,眼光精準,目標明確,靠「撿漏淘寶」成就了今天的大收藏家。 馬未都之三奇 風投青睞私人博物館 說起自己傾心打造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馬未都表示:「我的館藏內容豐富,品種多、面積大,在私人博物館界我是最認真去做的,是不是第一,觀眾自有公論。」 公開資料顯示,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是1997年成立的,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以古代傢具的收藏為最大亮點,加之細致的管理機制,該博物館獲得了風險投資商的青睞。「目前,很多國際風投致力於低風險、長回報的投資模式。在我的6個館中,以後都會分別被冠名。冠名費將全部用於博物館建設。其中,傢具博物館已經被IDG(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冠名。」 與此同時,在博物館運營過程中,美國風投中的傳奇角色紅杉資本也曾對馬未都表示過合作意向。另外,據馬未都介紹,由他擔當顧問的影像國際集團藝術投資公司也已經獲得IDG和海納兩個風投的資金支持。 馬未都之四奇 取法西方校董制 博物館建立起來後,運營理念是個關鍵問題,如何更好地經營下去,在巨大的開支面前,怎樣更好地籌措資金都是馬未都探索的問題。幾經考察,馬未都決定借鑒西方大學的校董制,將私人博物館改成理事制度,「即使個人不在,但是整個制度還是能使博物館延續下去」。 同時,所需資金也得到了有效保證。「我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3塊,一是來自董事會,由為數不多的幾個成功企業家組成,每年撥一定的款出來;二是來自理事會,這部分人不用承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擁有榮譽頭銜,在國外,能做博物館的理事那是相當高的榮譽,是用錢也買不到的,現在國內也有相當成功的人士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理事對博物館有不定期的贊助;第三,建立了博物館會員制,每年1000元的會費,享受諸多的優惠政策,目前這方面發展得很好。」 馬未都之五奇 建立博物館商業生態圈 在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傳世文物佔了極大部分比重,「出土的東西都是近年在拍賣會等機會中買來的,我的定位就是以傳世文物為主。」當被問及這種收藏比例的原因時,馬未都表示:「我們選擇適合當今大眾審美標準的藏品,所以博物館可看性強,觀眾的評價很高,翻看博物館的流言簿,我每次都很欣慰,覺得能得到認可,做有所值。」 「但更重要的是這么做能普及文物知識,培養大眾審美。今後,我們還要以博物館為核心,建立起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據馬未都介紹,目前,博物館所在朝陽區金盞鄉政府的支持下,准備建立一條長達兩公里的生態街,暫時以小劇場形式做經營。現在已經有不少個人和單位準備參與投資。 馬未都之六奇 擲萬金只為精神享受 「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物質能帶給人的享受是短暫的,但徜徉在精神世界裡,我覺得很幸福。」為收藏文物,馬未都一擲萬金,博物館不僅帶給他個人的精神充實,也承擔著向大眾普及文物知識、豐富大眾心靈、追尋失落傳統文化的重大社會責任。 馬未都認為,文物是人類文明的坐標,對文物的認知程度和對文化的重視程度標志著一個民族發展的水平。 「過去,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忽略甚至破壞傳統文化,而今,國人在逐步了解自己文化的燦爛之處,對文化的尊重也在加深。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在全世界面前,都展示著中國文化的魅力。雖然『地球是平的』,地球村的概念在逐漸擴大,但是對從小看方塊字張大的中國人來說,也許很難駕馭西方文化,也很難深入理解,我們就是要立足本民族,放眼世界。當面對祖先璀璨的文化遺珍時,應該感到心靈的富足與安慰。」
㈢ 馬未都的主要作品
馬未都先生於2008年1月1日起做客央視《百家講壇》,先後播出52講。分別為《馬未都說傢具收藏》(共10講)、《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共23講)、《馬未都說玉器收藏》(共8講)、《馬未都說漆器收藏》(共3講)和《馬未都說收藏雜項》(共7講),以及《薪火相傳說收藏》。
【播出目錄】
2008年:
1月01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一)中國收藏
1月04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四)正襟危坐
1月05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五)拍案驚奇
1月06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六)箱櫃傳奇
1月12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七)小傢具大境界
1月13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八)軟硬兼用
1月19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九)去偽存真
1月20日播出 馬未都說傢具收藏(十)大器晚成
1月26日播出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一)曙光初現
1月27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二)變土為金
2月02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三)稀世珍瓷
2月03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
2月16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五)五彩珍瓷
2月17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六)民窯傳奇(上)
2月23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七)民窯傳奇(下)
2月24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八)瓷中神話:元青花
3月24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九)永宣青花
3月25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成弘青花
3月26日播出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一)嘉萬青花
3月27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二)明亡清興話青花
3月28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三)雍乾青花
3月29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四)晚清青花
7月07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五)瓷中珍品釉里紅
7月08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六)顏色釉傳奇(上)
7月09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七)顏色釉傳奇(下)
7月10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八)光彩奪目說五彩
7月11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十九)爭雄斗艷說鬥彩
7月14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二十)皇家專用瓷琺琅彩
7月15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二十一)艷壓群芳話粉彩
7月16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二十二)外銷瓷的神話
7月17日播出 馬未都說陶瓷收藏(二十三)陶瓷的收藏與辯偽
8月25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一)神秘的玉器童年
8月26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二)夏商周的美玉
8月27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三)新奇的德玉文化
8月28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四)鼎盛漢玉
8月29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五)隋唐遼金話美玉
9月01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六)宋元明玉器
9月02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七)巔峰時代
9月03日播出 馬未都說玉器收藏(八)真假美玉
2009年:
2月02日播出 馬未都說漆器收藏(一)早期漆器
2月03日播出 馬未都說漆器收藏(二)唐宋明清的漆器
2月04日播出 馬未都說漆器收藏(三)動刀的漆器
2月05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一)鑲嵌藝術
2月06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二)竹雕傳奇
2月09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三)名貴材料的雕刻
2月10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四)名揚天下宣德爐
2月11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五)東方奇葩景泰藍
2月12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六)掌中乾坤鼻煙壺(上)
2月13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雜項(七)掌中乾坤鼻煙壺(下)
2月14日播出 馬未都說收藏薪火相傳說收藏 傢具篇
自序
第一講盛世收藏——關於收藏
第二講 床前明月——中國的坐具
第三講 一榻清風——中國的床具
第四講 正襟危坐——中國的椅具
第五講 拍案驚奇——中國的承具
第六講 藏器待時——中國的儲具
第七講 別具匠心——中國的屏、幾、架
第八講 魏紫姚黃——中國傢具的用材
第九講 博物洽聞——傢具的辨偽
第十講 隨方制象——中國的明清傢具
後記
陶瓷篇
出版社:中華書局
定價:32元
目錄:
第一講 陶瓷文明 曙光初現——陶器誕生
第二講 變土為金獨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第四講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窯 哥窯
第五講 雲蒸霞蔚 如冰類雪——鈞窯定窯
第六講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宋代北方民窯
第七講 儀態萬方 分庭抗禮——宋代南方民窯
第八講 馬背馳騁 獨樹一幟——遼、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講一統江山君臨天下——元青花
第十講 蘇麻離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講 各領風騷 謀求變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講 火光炸天 四時雷電——明晚期青花
陶瓷篇(下)
出版社:中華書局
定價:32元
目錄:
第十三講 暈染江山 墨分五色——過渡期及清早期
第十四講 規矩方圓 熟能生巧——清中期青花
第十五講 夕陽余暉 晚霞如畫——清中晚期及民國青花
第十六講 旭日初升 漸入佳境——釉里紅
第十七講 日升月恆 皇天後土——顏色釉(上)
第十八講 雨後霽霞 春來江水——顏色釉(下)
第十九講 五色斑斕 多彩絢麗——五彩
第二十講 淡雅宜人 爭雄斗艷——鬥彩
第二十一講 瑰麗奇珍 皇家風范——琺琅彩
第二十二講 疏影暗香 繁花似錦——粉彩
第二十三講 瓷器外銷 東風西漸——外銷瓷
第二十四阱 窯火千年 臻於化境——陶瓷的境界
後記
玉器篇
出版社:中華書局
定價:29元
目錄
第一講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時代玉器
第二講 維天之命 玉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第三講 謙謙君子比德於玉——春秋、戰國玉器
第四講 君子無故 玉不去身——漢代玉器
第五講 隋釵唐銙 異域交流——隋唐玉器
第六講 世俗風情 溫故知新——宋代玉器
第七講 馬背民族 春水秋山——遼、金、元玉器
第八講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第九講 窮極工巧 風華絕代——清代玉器
第十講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後 記
雜項篇
內容簡介
《馬未都說收藏》系根據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所做關於雜項的11期講座內容整理而成,圖文並茂,相得益彰。全書共11章,詳細介紹了漆器、鑲嵌藝術、竹雕藝術、名貴材質雕刻、明清銅器、景泰藍、鼻煙壺,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動實例作為佐證,讀者會在不經意間領略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作者精心選配的近300幅相關圖片,更是起到錦上添花之功,為《馬未都說收藏》增色不少。
目錄
第一講 漆藝之光 曲水流觴——早期漆器
第二講 粉飾生活 千文萬華——唐至清代漆器
第三講 捉刀代筆 科羅曼多——雕刻漆器
第四講 含英咀華 百寶爭輝——鑲嵌藝術
第五講 雕鏤精湛 妙趣橫生——竹雕藝術
第六講 文玩珍賞 游刃有餘——名貴材質雕刻
第七講 爐火純青 鑄造精湛——明清銅器
第八講 掐絲填彩 繁縟華麗——景泰藍
第九講 方寸之間 別有洞天——鼻煙壺(上)
第十講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煙壺(下)
第十一講 文明積累 受用清福——文化的力量
《馬未都說:枕上篇》
人情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論語》
事理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尚書》
文化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文心雕龍》
雜談
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文賦》
內容簡介:
我是一個對各類事物都感興趣的人,十分願意思考其規律,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大家熟知的文物收藏不過是我的業余愛好。早年喜歡過文學,錯以為文學是一生的事業,後來發現人生有許多事情比文學還絢爛多彩,就勢利地離文學遠去了。走進文物領域,深知此處積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入,故興趣盎然。世上凡能成事的人都要保持這種興奮,持之以恆。王安石所以說:君子不可以不知恆。
《馬未都說:車上篇》
人情:記人之善,忘人之過。——《三國志》
事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文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漢書》
雜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卜居》
內容簡介
寫這套叢書時馬未都五十三歲,自稱此套書是對前半生的一個總結,也是個人生經驗的大匯集。馬曰:如果我的出生是起點,如今算是一站,下半生決沒有等長的時間了。所以古人常常發出哀嘆,人生苦短。其實短長都罷,關鍵是要活得明白。這套小書理應叫「明白集」。
《馬未都說》一套三本,分別用了「枕上篇」、「車上篇」「廁上篇」,每篇都按照人情、事理、文化、雜談四個部分分類,寫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人生的感悟,並用自己半生的經歷和觀察力,撥開紛紜的現象,直接探究事理的本質,而書中提出的一些關於藝術的普及和創新的觀念,無不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擔憂。
《馬未都說:廁上篇》
人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經》
事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文化: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九章》
雜談: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論衡》
《茶當酒集》
讀史如品茶,滌煩療渴,回味綿長,所以第一節為茶;收藏如飲酒,一杯可醉,五斗高談,所以第二節為酒.....
作者: 馬未都著
出 版 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4-1
字數: 230000
頁數: 308
開本: 16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394112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定價:49.80 都嘟
《都嘟》,馬未都戲言「都嘟」二字頗有賣萌嫌疑,其實,「都」為本人,「嘟」是聽他嘟嘟囔囔的意思。先生謙遜幽默如此,但《都嘟》卻實為一檔有態度、講道理的文化脫口秀。
《都嘟》的態度文化,還體現在這是一個可以根據網友的要求來策劃選題的節目,也就是「您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可謂順應民心的誠意之作。故而馬先生為自己的節目賜名《都嘟》,意為無所不談的自說自話,其中亦有自由之意。
節目目錄:
第1期方言文學的魅力
第2期高倉健,半生未娶悼前妻
第3期最牛EMBA導師
第4期中國好賭徒
第5期被玷污的藝術
第6期人在江湖飄
第7期逆天的西瓜
第8期上了鴨子的當
第9期杜甫PK廢話體
第10期文化無節操 娛樂無底線
第11期你為啥還不成功
第12期方言造就首富
第13期新武俠徐克
第14期末代公主擺地攤
第15期方言造就諧星
第16期十億人網上擺地攤
第17期廁所那些事(上)
第18期廁所那些事(下)
第19期我和我的小夥伴之王朔(上)
第20期我和我的小夥伴之王朔(下)
第21期騙你沒商量
第22期我的小夥伴之馮小剛
第23期傳奇背後的歷史(上)
第24期傳奇背後的歷史(下)
第25期欠債就還錢
第26期民國老照片
第27期馬末說馬
第28期開門大吉
第29期北京的廟會
第30期北京的四九城
第31期愛的距離
第32期砍價的秘密
第33期古人都吃啥
第34期吃鹽也上癮
第35期毒品毀一生
第36期博物館驚魂夜(上)
第37期博物館驚魂夜(下)
第38期大衣哥的煩惱
第39期狼與圖騰
第40期清明未解之謎
第41期我的小夥伴之海岩
第42期中國製造怎麼了(上)
第43期中國製造怎麼了(下)
第44期想回家的大佛
第45期奇人安思遠
第46期說文解字
第47期古人都學啥(上)
第48期古人都學啥(下)
第49期喵星人
第50期汪星人
都嘟一夏特別節目
第51期路怒是種病-脫手秀:戰國到西漢時期馬車上的鑾鈴
第52期深海沉船寶藏(上)
第53期深海沉船寶藏(下)
第54期辭職走天下
第55期預言中國
第56期大院文化
第57期高考時節說科舉(一)
第58期高考時節說科舉(二)
第58期抄襲!抄襲!
第60期禁煙令
第61期神奇的兩根棍
第62期金榜題名時
第63期落榜者的別樣人生
第64期盜墓與考古(一)
第65期盜墓與考古(二)
第66期盜墓與考古(三)
第67期盜墓與考古(四)
第68期古代帝王洗澡秘聞
第69期千年不洗的歐洲
第70期日貨的愛與恨
第71期馬未都說中醫(一)
第72期馬未都說中醫(二)
第73期馬未都的人生信條
第74期馬未都游記之義大利
第75期留學生:一代不如一代
第76期古董之調包記
第77期古董之現形記
第78期古董之變身記
第79期龍的演化
第80期馬未都的銷售秘訣
第81期洞房花燭夜
第82期當死亡降臨時
第83期二胎,為什麼要生
㈣ 馬未都談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他想傳遞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馬未都想傳遞的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標准,而是關於民族和風俗精神的總稱。
每當我們提到傳統文化的時候,很多人首先會非常糾結到底什麼是傳統文化,同時也不明白傳統文化的傳遞形式。事實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讓很多人漸漸忘卻了傳統文化,這也意味著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傳統文化的傳遞問題,更應該想方設法去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應該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此沒落。
總的來說,馬未都對於年輕人來講確實比較陌生,但對於90後之前的人來講,很多人從小就在聽關於馬未都所講的各種傳統文化的內容,所以大家也非常期待看到馬未都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所做出的努力,我們也希望能夠共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要讓傳統文化就此遠離大家的視野。
㈤ 怎麼看馬未都先生的「文明一定趨同,文化必須求異」這話
其實就是在說文明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一樣的,即使是在別的國家對於文明這件事情大家都是一樣尊崇的,但是文化是必須要求議的,因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和國外的文化是不相同的。畢竟每個國家對於不同文化來說都是排斥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古時候我們是穿著唐裝漢服,但是國外卻和我們這些服裝是不相同的。這就是文化上所存在的差異,雖然世界文化不停的相互融合吸收,但其實還是始終保留著自己國家特有的傳統,每個民族其實都不希望自己的文化被外來文化去去掉都是在取長補短,這就是文化的不一樣之處。
所以說馬未都先生的這段話是非常的有哲學性的。我們對於文明的想法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對於各國的文化其實還是需要去保護他的。
㈥ 馬未都在直播中希望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我們能從他的直播間學到什麼
我們可以從馬未都的直播中學到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學到很多傳統文化的知識。
在現代社會,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屬於互聯網時代,所以人們接受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接收信息的程度也比較簡單。這個形勢雖然有利於大家傳遞各種信息,但很多人也會認為互聯網時代非常浮躁,所以很多人對老一輩的觀念相對比較陌生,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如此喜歡馬未都的重要原因。
馬未都希望年輕人能夠愛上傳統文化。
在互聯網文化的沖擊之下,很多年輕人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這並非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華,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上的文化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體諒。在馬未都准備開直播之前,馬未都表示將會想辦法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並且進一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