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村裡的文化方面需要什麼

村裡的文化方面需要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8 20:28:29

『壹』 我要寫「鄉村文化」,可以寫些什麼內容從那些方面著手

我村有老農民山歌唱的很紅火

『貳』 您認為村文化室需要向群眾提供什麼服務

摘要 村文化室需要向村民提供基本的圖書閱覽,農用技術書,工具書的閱覽,再有就是一些文化設備比如廣場舞的相關設備,廣場舞的教授,經典電影的播放

『叄』 農村居民的教育文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遊觀光等方面。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文化消費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文化消費呈現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眾化、全球化的特徵。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根據農村人口居住情況,以農村社區為節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與權利不變以及社區居民屬地化管理的原則,探索中心村組織機構設置新模式。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不斷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肆』 如何通過活動體現村裡的文化底蘊

在我國的文化建設中,農村文化建設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要讓人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就要堅持創新原則,並且不斷的添加新的元素。積極組織各種活動,例如讀書節、文化節和藝術節等等,面向農民,服務農民,通過多種多樣的文藝活動來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引起了他們的共鳴,才能讓他們對文化活動關心和參與,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享受文化生活帶來的樂趣。農民也能夠通過活動,對自己家鄉的文化底蘊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加深他們對家鄉的熱愛。
1、農村文化生活問題和現狀
近年來,由於建設的需求,政府徵收了大量的居民活動用地,沒有了可以進行文化生活的場地,而且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電腦、手機等以及逐漸取代了農村的秧歌隊、電影隊等,這些行業的從業者也因為收入不佳,轉向了其他工作。沒有專門的人員對農村文化生活的開展進行管理,資金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有才藝的人,開始尋求新的市場,即使有一些留守的藝人,也會因為年齡問題放棄工作。所以,農村的文化生活已經越來越少,而且缺乏趣味,難以維持。
農民的思想、道德、習俗等等方面,都是包含在農村文化之中的,傳統的農村文化主要有以下特點:
在物質生活方面,能夠看到的、有形的物質,例如土地、房屋等等,基本能夠滿足農民對於物質文化的需求。土地是農民最為重要的物質,在土地中收貨的食物,是農民要求的基本物質文化。農村的文化造成了農民行為與城市居民很大的不同,農村社會是以地緣和血緣進行相互聯系的,鄰里之間比較熟悉,小范圍的居民之間一般都有血緣關系,所以,維持農村社會制度的主要因素,是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傳統。
對於農民,有著勤勞朴實的優點,善良並且豁達。農村不夠發達的交通條件也制約了農民對外面的世界的了解,農民主要依靠土地勞作來盈利,沒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對於新事物的態度上,他們非常謹慎,防止新事物給自己的財務帶來影響和破壞,對於新式的農村文化建設方式,不敢輕易的接受。自己的觀察和主觀評價是對待事物的主要態度,經驗才能夠代表一切。
2、如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建議
隨著政府和國家對農村文化的重視程度增加,農村活動場地逐漸增多,「文化廣場」已經在很多鄉鎮出現,人們可以在閑暇時間來到這里放鬆。由於這里是人群的聚集地,所以可以組織一些演出、才藝展示等等,豐富人們茶餘飯後的生活,多組織農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塑造他們新時代農民的形象;在組織活動這個方面,政府和有關部門也要注意資金的投入,有了資金,才能夠購買進行文化活動所需的器材,例如音響和燈光等,也要組織人員進行定期檢查、保養和更換,因為這些器材超過使用年限的話,就不能為農村文化活動的展開提供服務;如果農民自發組織活動的話,對於器材的要求不高,可以將舊設備進行修理,二次使用,不僅能夠節省資金,也能夠讓農民擁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設備。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政府還可以組織「作品下鄉」的活動,這也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好方法,農民群眾可以欣賞高質量的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他們的消費能力是比較低的,所以,「作品下鄉」是能夠使農民負擔最小的文化生活方式。這其中,下鄉作品是非常關鍵的。要使用群眾在平時生活中自己創作的或者發現的作品,能夠反映農村的真實生活。通過這些作品的下鄉,為群眾指明了發展方向,也能引領農村大眾進行良好的農村文化生活,把先進文化作為目標並逐漸努力。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工作中,文化活動種類比較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在政府和社會的推動下,農民進行文化生活頻繁了,但是質量仍然不是很高。隨意在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提倡「創新」和「新穎」,才能讓農民耳目一新,培養農民對農村文化生活的興趣。

『伍』 如何豐富新農村文化生活

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較為薄弱,特別是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進展緩慢,農民文化生活單一枯燥,給發展繁榮農村文化帶來了一定困難的現實問題,賓縣縣委宣傳部利用一個月時間,專門組織開展了調研工作。通過現場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等多種形式,深入到賓縣鄉鎮農村地區,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利用陣地開展活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等進行了全方位了解,結合現實的成功經驗,探索一些能夠加強和改善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有效措施。 農村文億陣地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賓縣經濟社會發展迅猛,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繁榮,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有力地促進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1、公益性文化陣地不斷完善 賓縣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滿分局史跡陳列館一處;爭取哈爾濱市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0萬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縣文化館多功能展廳,功能及配套設施齊全,並對外開放;建有圖書館一處,露天體育場一處。同時,重點在全縣部分鄉鎮開展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農村體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來新建了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的賓西綜合文化站和建築面積460平方米的新甸綜合文化站兩處。全縣新建農民黨校和新型農民學校(綜合活動室)10餘所,年培訓人數近萬人次。投資近20萬元在休閑廣場建文化長廊一處,便民閱報欄兩處。 2、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不斷加強 通過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全縣農村環境衛生有了新改善、社會風氣有了新變化、文化陣地建設有了新突破。除了傳統的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等陣地外,又增加了有線廣播電視、新型農民學校、農家書屋、閱報欄和科技文化中心戶等,其中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96%,活動室和示範戶創建率分別達到76%和78%,到2008年農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創建達46個,建閱報欄46個,新添置圖書4萬多冊、乒乓球桌等設備;自2006年以來,分別在全縣各鄉鎮建設了農村體育健身工程。該工程項目主要包括:標准化籃球場地一處,標准化籃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徑一套。2007年在賓西鎮、平坊鎮、民和鄉、滿井鎮等4個鄉鎮分別建設了城市路徑工程。該工程項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徑一套。這些農村文化陣地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條件,為繁榮農村文化夯實了基礎,為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創造了機會,利用率較高,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 3、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深化 多年來,賓縣自上而下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以現有文化場所和設施為陣地,以各鄉鎮文藝骨幹為核心,以村級文化中心戶為主體,以縣級專業文藝人員為保障,建成三級文化網路,自編自演以歌頌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為主題,宣傳黨的好政策和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績,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眾參與性、藝術欣賞性,又有地方特色、鄉村特色和群眾特色的各種貼近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極大地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同時,開展「三下鄉」、送電影下鄉、廣場文藝匯演、文化大篷車下鄉等活動不斷,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全縣共舉辦各類群眾性廣場文藝活動130多場。僅2008年就有大型文藝活動13項近30場,小型文藝活動近50場,觀眾達20餘萬人次。節慶活動有聲有色,重大活動主題鮮明。2008年開展了「迎奧運、迎大冬」為主題的系列文體活動,掀起農民體育運動新高潮,群眾性體育活動在全縣農村和民間得到推廣。此外,基層各地組織建起了籃球隊、乒乓球隊、巧手編織隊、讀書小組、書畫小組、文藝演出隊、鄉間樂隊等隊伍。群眾性廣場文藝活動逐步形成了組織網路規范化、內容特色多元化、參與對象社會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鄉鄉有活動,村村有歌聲」,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讓公民道德行為走進千家萬戶。創建失地農民培訓學校,根據農民自身和企業的需求,對失地農民開展技能培訓。2008年對全縣就業年齡段的失地農民基本上輪訓一遍,引導農民「洗腳上崗」、「洗腦進城」,至今已有多批農民從學校結業走上了致富之路。為做好服務「三農」這篇文章,縣電視台開設了集政策性、知識性、服務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專題節目《這方熱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鍾,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目前農村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也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一些村裡無文化活動場所,無文娛活動設施,更談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圍;農村文化的滯後,導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沒落的黃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復燃;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精神生活空虛。具體表現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現象: 1、文化場所少,陣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個鄉鎮共有7個村、56個自然屯、23000口人、農家書屋3個、文化活動室2處、村級休閑活動場所2處,活動室有的就是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和幾張報紙,圖書類型比較單一,很多內容都已經過時陳舊,適合當代農民閱讀的書刊極少,因此文化活動很少,許多場所長年處於閑置狀態,農村文化陣地的使用率極低。 2、資金投入少,資源利用率低。由於基礎相對薄弱,鄉村兩極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資金發展農村文化事業,造成鄉村文化事業經費嚴重短缺,活動室無力充實,圖書室的藏書更是有減無增,正常的文化活動無法開展。與此同時,現有文化資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來,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陣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設施,但是,這些建設都是各自為陣,缺乏統一管理,致使農村有限的文化資源過於分散,難於發揮作用。以圖書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結果是除少數圖書室使用效率較好,大多數圖書長年無人問津,利用率極低,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形式創新少,活動吸引力低。隨著農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文化消費結構、消費觀念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他們對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長,但目前農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較單調、乏味,農忙時幹活農閑時打麻將、看牌,還是許多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目前大多數農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為:看電視、打牌、閑聊、參加文體活動。不能說我們沒有開展文化活動,而是我們對農民文化需求的特點研究滯後,文化活動從形式到內容都沒有多少創新,給農民提供的活動缺乏時代性和吸引力。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響。有些鄉鎮相對閉塞,經濟上並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村文化建設,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2、受認識因素影響。一些基層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還不到位,思想上重視不夠,農村文化建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軟」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體因素影響。由於各種因素,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留守鄉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婦女和小孩群體,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使農村文化建設難有更大進步。 4、受載體因素影響。當前,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現多樣性,但一些文化幹部對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夠,不善於運用新手段、創建新載體,組織活動過於簡單和老套,對群眾缺乏吸引力,社會效益不佳。 加強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 1、思想促動,把握群眾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進文化引導農村文化。要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與教育,在社會倫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觀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徵,在社會價值觀體繫上突出個體發展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從滿足農民需求出發建設農村文化。當前,農民的文化需要出現了「求富、求知、求樂」的特點,探索農村文化發展的新思路,我們就必須尊重和適應農民文化需求的新變化,綜合運用各種文化手段,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動,建立多元化的籌資體系。經費投入問題,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持國家、社會一起辦的方針。實踐證明,在政府財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由政府包辦農村文化建設,既不現實,也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而由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農村文化建設,不僅有巨大的潛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漲的積極性。為此,必須建立以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投資的多元化籌資渠道。一方面,當地政府要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將農村文化建設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優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證農村文化陣地的設備更新、圖書資料訂閱、活動開展等必要的經費開支;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和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為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或通過集體、個人聯建、聯辦等形式,共同發展,共同受益。 3、隊伍帶動,建立健全長效運行機制。目前農村文化建設最困難的問題不是陣地如何建起來,而是如何確保陣地的永續利用。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覆蓋面廣、牽涉領域多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運行機制,才能擺脫「一年轟轟烈烈,兩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滅」的窘境。首先,要穩定和充實文化工作隊伍,各鄉鎮文化站要保證有一名專職文化幹部,同時要配齊各文化場所的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並保證他們的各種待遇。其次,要著力培養文化人才,積極扶植農村專業和業余文化隊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一支業余文藝隊伍,同時特別要充分發揮老人協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和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等的余熱,動員他們積極參與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門要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培訓,為農村培養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獎勵機制,對文化工作開展得好的鄉鎮、村予以獎勵,對長期在農村工作並做出一定貢獻的文化工作專業人員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最後,要建立內部規章制度,根據農村文化陣地的特點,及時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規范管理,使農村文化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管理軌道。 4、管理驅動,發揮現有文化資源的作用。農村文化建設,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投入,建好陣地,完善設施,另一方面還要注重現有文化資源作用的發揮。一是要充分發揮現有陣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陣地紅紅火火,搞活動冷冷清清」的怪圈,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把廣大農民群眾從廟堂里、從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陣地里來。可以借鑒居仁鎮三合村把文化陣地交給老年協會管理、使用的做法,將鄉村文化陣地與老年協會、教師、婦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動比較活躍的群體聯合使用與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發揮政府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對圖書、音像製品進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圖書室」或「文化超市」將全鄉鎮的圖書、音像製品全部集中起來,並建立「流動文化服務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開展圖書借詞、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務,使有限的文化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5、創新推動,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農村文化要做到持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不斷創新。要注意研究新時期農民文化需求的新特點,設計一些符合農村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來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創新文化陣地建設。根據目前農村的實際,要重點抓好以農家書屋、農村活動室、農村休閑廣場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文化陣地工程建設,特別是要注重將互聯網引入鄉村文化陣地,添置一些電腦。免費讓群眾在網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農民群眾同樣可以享受免費的上崗服務。同時,管理人員還可定期將在網上獲得的有關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欄」中發布。二要創新文化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催化劑」,要摒棄過去那種「地點老在集鎮,節目吹拉彈唱,時間都在晚上,觀眾政府組織,領導上台講話,群眾遠遠觀望」的陳舊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師、老幹部、老藝人組成的文藝小分隊,開展村頭文化、田頭文化、庭院文化活動。同時。要抓好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將當地流傳的傳統文化搬上舞台,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對村民最具有召喚力,可以極大地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

『陸』 農村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啊

道德文化、精神文明、物質文化、經濟文明

『柒』 鄉村文化建設有哪些措施

新農村建設中有兩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 另一個是如果真的還有人願意關心農村文化發展問題,習慣的做法是把我們認為的城市優秀文化帶到農村去改造農村的愚昧和落後。 中國傳統的農村社區的經濟基礎是土地私有,人們也是從事著一家一戶的分田單干,但是並沒有因此導致散沙狀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人們一直保持著群體的文化生活,這種活動成為在小農狀態下維系農村群體存在的精神紐帶。但是我們改革開放後的分田單干卻成為真正的分家,沒有任何公共財產,沒有任何群體活動存在,沒有公共事務,沒有公共權威,再加上掠奪性的稅收又「打倒」了唯一可以作為公共權力來源的基層政府。於是農村就再也沒有合作的基礎了。但是像中國農村這樣脆弱的經濟基礎,沒有群體合作又怎麼存在和發展?散沙狀態的農村對於權利的侵害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也就必然分崩離析。失去文化基礎的農村社區必然衰敗。所以,今天的文化的恢復與重建已經變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了。 文化重建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1、農村文化具有獨特的動員作用。在農村很難讓大家聚在一起,開個會都成為很難的事情。但是一旦你說要唱戲,來的人就多了,而且來的人也會很高興地參與組織和管理中來。所以我們的經驗是在農村開會一般都會把文藝配合起來。我們一般的思路是:在新開的實驗點,一般都要建起一支農民文藝演出隊。 2、文化建設起到了矛盾和解與社區和諧的作用。各個村社幾十年來都積累了深刻的矛盾,最後導致整個村社的分崩離析。但是,文化活動就給大家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空間,文藝活動無界限,不同姓氏的人,甚至於不同信念,從來不說話的人,只要不是死敵,都可以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慢慢的就造成了一種和解和交流的氛圍。這個作用在那種曾經有過沖突的社區作用非常的明顯。 3、文化生活和經濟組織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文化的匱乏使得農村變得難以協作,沒有合作文化基礎的合作是很難想像的。在建立合作組織實踐過程中,就不斷地有農民問我們搞合作社又不是搞公益組織,我們搞文藝隊干什麼?後來農民自己找到了答案:文藝隊和合作社互相補充。合作社藉助文藝隊給自己提高影響,增強凝聚力;而文藝隊則可以藉助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可持續發展。像合作社這樣的需要高度合作精神和信任感作為基礎的組織,雖然可以在現有的農村村社建立起來,其基礎卻相當的脆弱,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信任和道德維系,只靠金錢和利益的作用,用不了多久就會跨掉。所以,合作社需要形成合作文化作為紐帶。不僅僅是合作社,像婦女協會、老年人協會,文娛活動都是其中必有的內容,沒有文娛活動為內容的組織,發展多半都會出問題。 4、文化建設具有教育、輿論功能,創造了公共空間。用街頭劇、唱歌、快板、戲曲等形式達到教育目的,農民會把法律政策、道德風尚、表揚批評,溶於這些具體的表達形式中,讓農民高高興興的接受。不僅如此,這種娛樂也造成了一種公共空間,並進一步形成了公眾輿論。輿論空間的形成,是農村社區真正形成的開始。在此之上,農村的公共生活才得以恢復,社區的完整性才會體現出來。 5、文化重建是社區再造的一個部分。文化建設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農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農村和城市不同,城市有著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但是農村的文化活動卻相對單調。除了電視外,就剩下打牌、打麻將、聊天了,所以單調的生活不僅僅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畸形的文化方式,如賭博、******、黃色的泛濫;同時,也使得農村原本順暢的人際關系更加變得冷漠,農村社會生活失去了光彩。如果想重新造就一個和諧農村生活,就必須先造就一個新的農村和諧文化。 農村現實是傳統文化被我們的城市文化淹沒了,其實農村因為缺少城市的物質基礎和生存方式,根本沒有可能「享受」城市的所謂現代文化。在農村盲目推行城市文化的結果是把農村變成了半人半獸的妖怪。類似於我們在一位純情的少女身上重妝塗粉,讓她走貓步,結果是把一個好孩子變成了既不是少女,又不是貴婦那樣的人。 而且這種城市文化對於農村發展而言很有危害:調高了農民的胃口,讓她嚮往城市文明,但是城市又無法接納他們進入,最後就是心在城市身在農村。或者雖然身在農村卻拚命想去獲得城市的奢華,以低微的收入去換取奢華的城市生活,最後必然頭破血流。這是被城市文化入侵造成的怪胎。這些城市文化已經為害農村幾十年了,所以這些文化的入侵要對農村的衰敗承擔相當的責任。用所謂城市的先進文化去摧殘農村,農村的衰敗就幾乎是沒有任何醫治的可能了。這種文化下的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無論如何都是沒有可能達到的。 農村的文化確實不同於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可以依賴於昂貴設備投入和商業化的操作,是物質化的甚至過分商業化的追求。但是農村的文化卻是另一種情境,簡陋、粗放是外表,實質卻是純朴、真誠和簡單。所以伴隨這種文化基礎上的文化活動也就要求自然、簡單、直白和不過分依賴設備。比如唱歌,基本要求是要聲音大、直白,不能過分忸怩,同時色彩要鮮亮等;農民的舞蹈一般也要貼近生活,和生產生活結合起來;農民的學習活動也要求和自己的實際需要結合在一起。 農民一般比較喜歡的娛樂類文化活動形式是唱歌跳舞、秧歌、龍燈、腰鼓等。只是村裡已經很少有類似的活動了,也沒有什麼人來組織這些活動了。合作組織正在改變了這一切。幾乎有合作組織的地方就有文藝活動,有合作組織的地方就有學習,農民的認識是:不學習的合作社是愚蠢的合作社。大學生們入村以後舉辦的「十佳兒媳」 評選、「五好家庭」評選就成了村裡一個很好的文化慶典活動,這種活動具有很好的恢復公共生活和道德傳播的作用。 以倡導合作和奉獻為基本內容的合作文化其實是農民合作組織建立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合作的文化而指望農民的合作組織能夠健康發展是很難想像的。建立農村合作組織的關鍵是能否重新建立農村的合作文化。所以,一個經濟體就應該同時也是一個文化體。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我們可以把文化活動分成兩類:一類是精英型的文化活動,如只有少數人能夠參加的腰鼓隊、龍隊、豫劇團等,這類形式的文化活動一般參與的人較少,技術含量高,只適合少數人參與,而且成本高。另一種是大眾的文化活動,這種活動主要是大眾參與型的,一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也沒有什麼成本,甚至對參與人員也沒有什麼限制。這種活動具有著相當的大眾娛樂性,如秧歌隊、象棋等。農村文化既是大眾的,也是精英的。我們要靠精英的文化給我們提高水平、比賽表演、也作為獲得收益的手段;但是同時也是大眾的,讓大家都能夠參與進來,讓大家都玩的高高興興、開開心心。我們不能為了好看,為了賺錢就把我們的文化變成了精英文化,那樣我們就失去了農村文化活動的目的。 農民們把文化分成三種:灰色的、黃色的、紅色的。灰色的是指古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戲,沒有好處,但是也沒有很大的壞處;黃色的就是色情文化,現在在農村開始泛濫;紅色的文化,就是有利於農村進步和農村文明的文化,這種文化有的是農民自己創造的,有的是經過對灰色的文化改造的。 我們要什麼樣的文化呢?我們要紅色的文化。紅色的文化也應該是進步的文化,應該是合作的文化。這種文化體現出來的特點應該是本土的,進步的,生活化的,真實純朴的,體現群體合作的。本土的要求是為了保持本地文化在時間上和地域上的適應性;而進步性、真實純朴性則是為了和舊文化和物利文化相對抗;它要求返回到本真生活中去,恢復農村的真實生活狀態;而群體合作性則更是體現出今天農村發展現實的要求。

『捌』 農村文化建設包括哪些

農村文化建設覆蓋范圍比較廣泛,農村文化必須自己有自己的圖書室,小廣場進行娛樂活動,廣場有健身器材,村裡不定期組織大家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等惠民政策。

『玖』 鄉村文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1、豐富文化活動,培育文化氛圍

要充分發掘本村的文藝、民間藝人,由其指導村民開展相關的文體活動。同時要建立健全吸引文藝骨乾的激勵機制,保障村級組織都有文藝骨幹。

2、建設娛樂體育設施

擴大投入建設農村文化陣地,力爭每個行政村都有圖書室、閱報室、棋牌室、黑板報和老年活動中心以及群眾性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力所能及的組織村民開展文化體育活動,以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

3、確立村文化聯絡員,組織舉行文化活動和比賽

組織協調管理,開展舞蹈教學培訓,不定期地舉行舞蹈比賽,設置名次、獎品,以提高村民的參與熱情。



(9)村裡的文化方面需要什麼擴展閱讀

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鄉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以鄉村文化旅遊為例,旅遊與文化相結合,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

鄉村旅遊中所蘊含的文化,不同於城市旅遊所蘊含的文化,這是鄉村旅遊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旅遊者選擇鄉村旅遊,不是因為其價格便宜,而是享受鄉村旅遊中的文化特色,讓城市旅遊者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鬧,尋求回歸大自然的親切感,展示鄉村豐富的旅遊資源。

因此,鄉村文化發展意義重大。

『拾』 鄉村文化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1、要穩定文化隊伍.
2、因地制宜抓好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基本條件,也是農村文化工作的關鍵。
3、抓好農村文化網路建設。
4、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一是要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農村政策和中心任務及時送進農村的千家萬戶。二是要弘揚主旋律,堅決掃除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結合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把農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讓農民自演自說,在娛樂中得到啟發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設。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力開展家庭文化活動,形成農村講科學、講文明、講道德的新風尚。四是抓好民間文化挖掘。民間文化是村落的源頭,這些文化遺產不僅富有生活氣息,而且對村民最具召喚力和誘惑力,給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閱讀全文

與村裡的文化方面需要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