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航海文化繁榮時期代表是什麼
中國航海博物館
2005年是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上海舉辦了「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以此為契機,國家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造了中國航海博物館。旨在構建國際航海交流平台,加強與國際航運界的交往,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同時發揚中國航海精神,普及航海知識,滿足城市文化發展的需要。作為中國第一家國家級航海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於2010年7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航海博物館館址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滴水湖畔,室內展示面積21000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積6000平方米。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綜合性航海博物館,全館展示內容涵蓋航海(包括軍事、民用、商貿、體育、休閑航海)、航海史、航海文化、港口、造船、救撈、海事等,在世界航海大背景下全面展示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歷史,營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文化氛圍。
中國航海博物館整體展示以「航海」為主線、「博物」為基礎,分設航海歷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漁船與捕魚、航海體育與休閑兩個專題展區,並建有天象館、4D影院、兒童活動中心,為觀眾提供多樣化的參觀體驗,全方位、近距離地了解中國航海。
01 航海歷史館
以時間為主線,通過實物或模型展示,輔以多媒體互動裝置,真實再現了中國航海歷史發展歷程;同時還隱含一條技術副線,將原始人類認識浮力、製作渡水工具、認識海洋、將指南針用於航海、近代航海事業由衰微到興起、現代航海全面發展等知識要點貫穿在整個展示中。
02 船舶館
分為船舶結構、船舶設備、船舶製造三個部分, 力圖通過對船舶的分解展示,呈現給觀眾一幅清晰、透明的船舶「圖紙」;而該館的船模展區集中展示了近50艘船模,涵蓋古今中外各類典型民用船舶。
03 航海與港口館
主要展示海洋環境、古今中外船舶航行的技術資料,包括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無線電航海等;同時展示了大量反映港口與航道的文物和實物。
04 海事館與海上安全館
向觀眾展示了中國海事管理的發展和航海保障的各項措施,同時通過實物、模型、人物采訪視頻等、電子地圖,反映「振華四號」成功擊退索馬裏海盜的熱點事件。
05 海員館
主要展示海員工作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實物、文獻。航海模擬器以大型集裝箱船駕駛室為模擬器原型,展示現代化船舶駕駛工作的特色,模擬船舶駕駛的整個過程。
06 軍事航海館
分為中國人民海軍的建設和軍艦知識兩大展示內容,包含反映中國海軍重大歷史事件的文物和文獻,以及各類由海軍專業模型單位製作的大比例軍艦模型。
2. 航海的中國航海日
2005年7月11日是舉世聞名的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家決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航海日」,7月11日成為中國「航海日」的生日。 全國不少地方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在2005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福建省全國政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林嘉馬來提出了《關於設立中國航海節》的提案,建議:以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為契機設立中國航海節,以鄭和下西洋首航紀念日7月11日為中國航海節的法定日,國務院法制辦對福建省全國政協委員林嘉馬來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設立中國航海節》的提案進行了答復:同意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為「航海日」,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
地球上的水域面積佔了三分之二,
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航海事業密不可分。世界上不少海洋國家都有自己的航海節或海洋日,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在其發展歷程中,始終將海洋視為國家繁榮與安全的根本,從獨立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多次發動全球局部戰爭到今天的反恐戰略實施,航運都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為弘揚美國人的航海文化與愛國精神,每年的航海節都要由政府部門牽頭,進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日本的航海節是每年的7月20日,日本政府要求全體國民在這一天反復思考大海航行對於日本的重大意義。英國各地慶祝航海節的日期和名稱各不相同,其中,英國大雅茅斯航海節於每年9月6日至7日在大雅茅斯港舉行,以紀念當年盛極一時的英國航海事業。加拿大的航海節定在每年的6月21日至22日。中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在中國的國際貿易中,90%的貨物通過海運完成。中國是世界航海大國,在眾多的節日中沒有航海的節日是不應該的。
六百年前,明朝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舟師七下西洋,拉開了人類走向遠洋的序幕。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之久、規模之大、航程之遠與抵達國家和地區之多,是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比歐洲航海家哥倫布、達伽馬的遠洋航行時間早了半個多世紀。當代美國史學家路易斯·利瓦塞斯這樣評論:鄭和船隊在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沒有可以與之相匹。英國科技史權威李約瑟博士則寫道:世界上第一個遠洋艦隊由鄭和率領,27800名漢人分乘208艘船艦,駛向三大洋。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還在於把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經濟交往推向了高峰,為東南亞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5年東南亞許多國家都舉行了紀念鄭和的活動,如馬來西亞首度大馬將首度發行以鄭和事跡為題材的紀念郵票,以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及馬中交往六百周年。新加坡旅遊局舉辦的「鄭和文化村」活動三十日開幕。
鄭和下西洋在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在這種環境下,把鄭和下西洋的起航日7月11日定為「中國航海節」,意義非常重大,有利於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有利於增強海洋意識和海洋國土觀念,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港口航運事業發展的氛圍,推動海洋文化、科技和經濟發展;中國港口與世界360多個港口之間開辟有遠洋班輪航線,但是,我國民眾對航海科技知識的了解不多,航海事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們可以通過舉辦「航海日」活動,普及航海科學知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航海事業發展的氛圍,形成大力開展航海科研活動的良好風氣。有利於向海外宣傳中華民族正義、和平、睦鄰、友好的優良傳統,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鄭和七下西洋,從未佔領他國一寸土地、掠奪他國一分財產,旨在傳播友誼,促進經濟貿易,增加友好交流,堪稱是與世界各國交往的典範。鄭和的行為,展現了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偉大民族。 「航海日」,這個為社會各界呼喚多年的節日終於正式為國家確立,是民意向,是發展所需,是所有的包括航海、海洋、造船、漁業等有關行業及其從業人員和海軍官兵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一件大事。值得人們慶祝紀念。
3. 《鄭和下西洋》都在哪裡拍攝過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國掀起了紀念鄭和下西洋的熱潮。 鄭和是我國舉世聞名的航海家。6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宏偉業績為世界航海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鄭和下西洋所體現的愛國奉獻、開放交流、和平友好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對於今天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中央於2001年決定成立由交通部牽頭、有17個部門和單位參加的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以「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為主題,隆重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 據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姚明德介紹,4年多來,在籌備領導小組和各主辦、承辦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紀念活動的籌備工作順利進行。江蘇、福建、雲南、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和民間組織,交通、海洋、造船、文化、教育、體育等行業的有關單位,共青團、僑聯和海員建設工會等社會團體,都積極組織和參與了相應的紀念活動;南京、太倉、長樂、昆明等地整修或擴建了有關鄭和下西洋的遺址、遺跡;我國有關駐外機構、有關國家、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對紀念活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 隨著7月11日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和我國首屆航海日的臨近,社會各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動掀起高潮。 中央確定的六項紀念活動按照計劃順利舉行。由文化部主辦,國家博物館承辦的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展覽7月6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鄭和下西洋大型專題紀念展;大型電視專題片《1405—鄭和下西洋》已完成拍攝,拍攝地點遍及10多個國家和省份,幾十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接受了采訪,從宏觀全景角度展現了600年前那場不朽的海上史詩,多層次、多角度反映了鄭和下西洋的空前壯舉和偉大功績;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7月4日在南京舉辦,這是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鄭和下西洋國際學術會議,各方面的領導、海內外專家、學者等約500人出席,提交論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有230餘人,共收到論文200多篇; 由上海市、交通部、國防科工委、海洋局共同主辦的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7月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展出一周,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航海和海洋方面的綜合性博覽會,境內外大型航運、海洋、港口和造船企業,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等幾百家單位參展。博覽會由鄭和七下西洋史及中國航海史展覽會、航海展覽會、海洋展覽會、船舶展覽會、港口展覽會五部分組成,展出面積25000平方米,全面反映了中國和世界航海、海洋、造船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歷史和新技術、新成就,許多展品是首次展出。 與此同時,上海、江蘇、雲南、福建等地政府和航海、海洋等行業,有關企業、科研院校和民間組織等社會各界,以及港、澳、台地區和有關國家、海外華人華僑也將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鄭和的家鄉雲南省自籌資金,舉辦了10多項紀念活動;上海市決定投巨資建設亞洲最大的「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海事大學自籌100萬元,正在排演紀念鄭和下西洋的大型音樂舞蹈節目。南京市、長樂市、昆明市都整修或擴建了鄭和下西洋的遺址、遺跡。江蘇太倉市成功舉辦了兩屆太倉航海節,現正准備第三屆太倉航海節,並重建「鄭和紀念館」。江蘇省委宣傳部出版了《偉大航海家鄭和》高中、初中、小學普及讀物。 文化部策劃了在我國駐外使館和海外文化中心,舉行「來自中國的和平使者」——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文化外宣活動;國家體育總局等五個單位正在全國開展青少年鄭和航海船模比賽。 中遠集團開展了航海人物的宣傳和「沿著鄭和船隊的航跡」系列采訪宣傳活動。中國僑聯在福建舉辦了「鄭和下西洋與華人華僑」系列紀念活動。中科院、北京大學、青島海洋大學、雲南大學等院校和各地鄭和研究會舉辦了多次鄭和下西洋的學術交流活動。美國和東南亞華人華僑以及港、澳、台地區已經或者正在組織一系列紀念活動。
4. 中國航海日:關於航海知多少
每年的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於2005年正式設立,是我國涉海領域唯一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法定節日。也是我國港航領域級別最高、綜合性最強、代表性最廣的一項活動,是我國貫徹「一帶一路」戰略,宣傳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識,增強海防意識,促進社會和諧團結的全民族文化活動。關於「中國航海日」你有了解多少了?下面讓小編帶你一起了解「中國航海日」。
一個國家的興盛與航海事業密不可分。世界上不少海洋國家都有自己的航海節或海洋日,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在其發展歷程中,始終將海洋視為國家繁榮與安全的根本,從獨立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多次發動全球局部戰爭到今天的反恐戰略實施,航運都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為弘揚美國人的航海文化與愛國精神,每年的航海節都要由政府部門牽頭,進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日本的航海節是每年的7月20日,日本政府要求全體國民在這一天反復思考大海航行對於日本的重大意義。英國各地慶祝航海節的日期和名稱各不相同,其中,英國大雅茅斯航海節於每年9月6日至7日在大雅茅斯港舉行,以紀念當年盛極一時的英國航海事業。加拿大的航海節定在每年的6月21日至22日。中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在中國的國際貿易中,90%的貨物通過海運完成。中國是世界航海大國,在眾多的節日中沒有航海的節日是不應該的。
5. 青島國際海洋節的歷屆海洋節回顧
青島海洋節青島海洋節
1999首屆青島海洋節是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旅遊局、市科委、市科協、市體委、青島港務局、市海洋與水產局、市財委、市廣播電視局、市政府調查研究室、青島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市南區政府、嶗山區政府等部門和單位承辦。
舉辦時間為1999年7月10日至25日。
1、主題口號
迎接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海洋——可持續發展。
2、活動內容
(l)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晚會:1999年7月10日晚7:30。
地點:石老人海水浴場。
主辦單位:石老人度假區管委,市旅遊局,市旅遊局,市廣播電視局。
晚會主題:迎接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以海洋文化,海洋歷史主線,以國際性,創造性,高品位為宗旨,展示海洋的久遠,神秘,浩瀚,奔放,歌頌青島美麗的海濱城市,奏響新世紀的藍色暢想曲。
青島海洋節青島海洋節
(2)海洋科技活動:①世紀之交中國海洋經濟創建海洋科技產業城研討會;②中國青島海洋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會;③青島海洋大學海洋科技系列展、海洋科技成果展、海洋科普展、海洋教學成果展、海洋名人成就展、海大投資成就展。④海洋科普:海洋生物林木參觀、海洋科普講座、宣傳活動、海洋知識展、海洋知識競賽。⑤海洋科技市場開業。
(3)各類海洋活動:①首屆中國摩托艇實力公開賽;②海上每日帆板、滑水、摩托艇拖傘表演;③萬人橫渡匯泉灣;④全國沙灘排球賽(青島站);⑤青島橄欖球邀請賽;⑥全國網球巡迴賽、總決賽;⑦海洋美食活動:舉辦海洋美食展銷活動,主要代表青島地方特色的海鮮食品、小吃和名菜為主要品種、舉辦海鮮烹飪技術大賽、評選出99青島十大海鮮名菜;⑧海港與城市專題活動:《港城世紀行》大型文藝演出;《海洋科普》以港興市知識競賽;《青港世紀杯》投影大賽;海洋旅遊活動。 青島海洋節青島海洋節
本屆中國青島海洋節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有關區、市政府等承辦。
舉辦時間:2000年7月12日至31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奏藍色樂章。人類與海洋共生息。
2、主要活動
(1)開幕式:時間2002年7月12日。開幕式儀式承辦:青島市旅遊局,青島市文化局等。地點:青島市體育館
(2)慶賀第二屆青島海洋節、中國青島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開幕文化晚會。地點:青島市體育館。
主辦:青島市旅遊局,青島市文化局。
承辦: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青島浩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3)海洋科技與產業論壇:①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主題:《近海資源與生態環境可持續利用》。②2000青島中國海洋技術暨產品展示交易會(7月29日至8月3日)③2000青島中國海洋腐蝕與控制國際學術研討會。④2000青島中俄海藻多糖及裙帶菜單克隆育菌的研討會。⑤2000青島海洋大學論壇。⑥第二屆全國海珍品養殖研討會。⑦中國青島海洋產業技術市場技術成果項目查詢、洽談、交易系列活動。
(4)海洋科普系列活動:①海洋院士事跡展、海洋科技知識展、海洋科普講座、海洋科學家講座、青少年海洋科普繪畫大賽、海洋科普畫廊。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五十年成就展、海洋生物標本展、參觀科學一號考察船。③青島海洋大學科研成果展、海洋物理實驗室開放。
(5)海洋體育活動:①全國帆板錦標賽、全國青少年帆板錦標賽、亞洲帆板錦標賽。②未來方程式少年摩托艇挑戰賽。③全國帆船精英賽、海上皮艇爭先賽。④全民健身萬人橫渡匯泉灣活動。⑤海邊系列趣味運動全國邀請賽。⑥青島國際釣魚大獎賽。⑦2000年中國青島國際武術錦標賽。⑧青島鐵人三項比賽。
青島海洋節青島海洋節
(6)海洋節系列文化活動:①嶗山郵票首發式及集郵品評選暨頒獎、展覽展銷系列活動。嶗山特種郵票首發式。②第三屆全國最佳集郵品評選頒獎及展銷活動。③山東省集郵展覽暨青島市第五屆集郵展覽。④海洋世紀風——海洋節中心全場每晚專場文藝演出。⑤國際文化交流專場音樂會。⑥青島國際海洋攝影大賽。⑦第二屆中國青島海洋市文化交流交誼舞大賽。⑧第二屆中國青島海洋節歌手大賽。⑨中國萬裏海疆風采攝影展。
(7)海之情旅遊節(市南區)與海濱旅遊活動:①海之情旅遊系列活動(2000年7月8日——15日)。②綵船海上觀光逍遙游。③海濱夏日風情游。
2001年
青島海洋節青島海洋節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支持單位:中國海洋報社。2000年7月14日至23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海洋與奧運!
2、活動內容:開幕式及文藝晚會(7月14日)。
(1)第三屆中國青島海洋節開幕式暨第九屆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開幕式。地點:石老人海水浴場。
(2)大型舞蹈詩《大海夢幻》晚會。地點:市體育館。
(3)慶祝海洋節開幕焰火表演。地點:浮山灣。
3、2001年中國海洋科技博覽會暨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7月15日一18日)
(1)中國海洋科技博覽會。地點:青島國際會展中心。
(2)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地點:海天大酒店。
4、體育賽事系列(7月13日——23日):①第32屆OP帆船世界棉標賽;②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暨第九屆全運會預選賽;③青島市全民健身萬人橫渡匯泉灣活動;④匯泉灣——青島灣游泳公開賽;⑤第四屆青島(市南)鐵人三項大獎賽;⑥第二屆青島市乒乓球公開賽;⑦青島市中外高爾夫球排名賽;⑧銀海釣魚大獎賽及海上旅遊系列活動⑨旭日晨練。
5、文化系列活動(7月17日——20日)
①第九屆「海之情」旅遊市社區文化活動;②羽泉、斯琴格日樂流行音樂演唱會;③第二屆「青大琴行杯」百名世紀新星音樂大賽;④青島海洋麗人評選活動;⑤拳擊、文藝明星聯袂表演。
6、科技、經貿系列活動(7月15日一20日)
①2001青年海洋科學論壇;②青島海洋節人才交流大會及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洽談會;③第三屆全國海珍品養殖研討會;④.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⑤中國青島海洋產業技術、成果、項目查詢洽談交易系列活動;⑥海洋科普宣傳日;⑦《回顧與展望》大型科普展;⑧海洋科普知識展及教育活動;⑨全國青少年海洋科技夏令營;⑩「保護海洋」萬名青少年簽名活動,「擁抱海洋」系列教育展示活動。
7、海濱旅遊系列活動(7月14日——22日):①海上看青島;②海島之旅;③海港之旅;④中苑海上廣場觀光、度假、休閑活動。
8、海洋美食與購物活動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市南區人民政府牽頭承辦。舉辦時間:2002年7月13日至21日青島海洋節青島海洋節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
2、主要活動
(1)開幕式及文藝晚會。時間:7月13日上午10時;地點:五四廣場及浮山灣海域。
(2)慶申奧成功一周年暨賀海洋節開幕大型文藝晚會。時間:7月13日晚7時30分;地點:頤中體育場。
(3)2002中國國際航海博覽會。時間:7月15日至18日;地點: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內容:①主題展覽會;②中國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③中國國際水上運動器材及水上娛樂休閑設施展覽會暨青島國際水上運動中心項目招商會。
(4)2002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時間:7月14日至16日;地點:海天大酒店。
(5)第四屆全國海珍品養殖研討會。
(6)2008年奧運賽場環境學術研討會。
(7)水上運動賽事:時間:7月14日至21日。①2002年青島國際帆船精英賽;②水上爭先賽;③水上運動表演;④廣場極限運動表演。
(8)青島市全民健身萬人橫渡匯泉灣活動。
(9)全國少年兒童足球邀請賽。
(10)第三屆青島市乒乓球公開賽。
(11)第四屆中國青島國際武術錦標賽。
(12)全國部分城市元老杯檯球邀請賽。
(13)銀海國際釣魚大獎賽及海上旅遊系列活動。
(14)迎奧運海之情廣場文化活動。時間:7月13日至21日
內容:①「奧運之聲」鋼琴王之友音樂會;②「海洋之星」歌手大賽;③「我心中的奧運水上城市」攝影比賽;④迎奧運「世界同唱一首歌」;⑤「情系奧運」穿戴藝術展示。
(15)濱海旅遊系列活動:①游海上都市,看揚帆勝地;②海上看青島;③海島之旅;④海港之旅。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市南區人民政府承辦。舉辦時間:2003年7月6日至13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五環旗下、四海一家」 2、主要活動
(1)開幕式暨海上焰火表演。時間:7月6日晚;地點:第一海水浴場;
(2)海洋科技系列活動:①「海洋特色學校」工作交流會;②走進海洋、走近奧運——海洋生物標本展覽;③「海之情」人才交流大會;④海洋船舶船舵展。
(3)海洋文化系列活動:①「海洋世紀與未來青島」徵文比賽;②「海洋之星」歌手大賽;③第三屆海洋麗人風采大賽;④走進社區——青島人唱青島歌CD首發儀式;⑤島城名家書畫筆會;⑥「海之情」社區系列文化活動;⑦「科海泛舟」文藝專場演出⑧媽祖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覽。
(4)海洋體育系列活動:①沙灘排球表演賽;②全民健身路徑比賽;③「海之情」社區旭日晨練;④青島市門球錦標賽。
(5)海洋旅遊系列活動:①「海情之旅」系列旅遊活動;②銀海格曼「迎奧運」海上系列表演;③夜間海上看青島、黃金海岸公益游;④生態環境一日游、歐洲古典建築一日游、海上看青島垂釣一日游、山裡人家一日游。
(6)閉幕式暨音樂歌舞會。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市南區人民政府承辦。舉辦時間:2004年7月3日至13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
2、活動內容:
(1)中韓『同一首歌』大型開幕式文藝晚會;
(2)海上浪漫婚典活動;
(3)中國青島海洋科技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
(4)中國青島海洋節滿漢全席美食海鮮廚藝大賽;
(5)「迷人的帆船之都」全國攝影大賽;
(6)「帆船之都」奧運形象大使評選活動;
(7)山東省「世正杯」鋼琴大賽;
(8)慶祝「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觀教育論壇;
(9)中國青島海洋節傳統專題系列活動:1、「海之情」系列文化活動;2、「海之情」名家書畫筆會;3、第五屆青島「海之情」乒乓球公開賽。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市南區人民政府、奧帆委、市海洋節辦公室共同承辦。舉辦時間:2005年6月25日至7月13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奧運揚帆青島暢享藍色激情
2、主要活動
(1)第七屆中國青島海洋節、第三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青島)開幕式大型歌舞晚會
(2)紀念奧林匹克日「共築奧運長城」沙雕活動
(3)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動周暨「海大開放月」活動:1、國家「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式2、「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鄭和郵票、郵品、紀念品展3、增強全民族海洋觀念,重塑鄭和輝煌大型海洋觀教育圖片展4、世界華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鄭和」與海洋文化論壇5、「海洋·中國的未來」大型教育圖片展6、海洋文化游——海大文化游
(5)熱愛青島的N個理由頒獎晚會
(6)十四沿海城市汽車博覽會暨車模大賽
(7)「帆船之都」迎奧運形象之星評選活動
(8)「帆船之都」首屆青島迎奧運攝影抓拍大賽
(9)第十四屆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專題系列活動:1、青島優秀建築文博一日游2、「海上看青島」黃金海岸游系列活動3、第十四屆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第六屆乒乓球大賽」4、第十四屆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老年文體展示5、「百事可樂杯球王爭霸」五人制足球賽6、銀海國際遊艇俱樂部遊艇展7、2005年全國大學生首屆沙灘排球賽8、「藍色的愛」社區系列文化活動
(10)人才交流大會
(11)國際沙灘橄欖球邀請賽
(12)閉幕式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市南區人民政府、奧帆委、市海洋節辦公室共同承辦。舉辦時間:2006年6月25日至7月13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
2、主要活動:
(1)開幕式《歡樂中國行—走進青島》大型綜藝晚會;
(2)航運活動專題;
(3)海釣大賽;
(4)海洋知識圖片展;
(5)海上浪漫婚典活動;
(6)第八屆中國青島海洋節「海濱小金」海產品展覽月
(7)第十五屆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專題系列活動;
(8)第八屆中國青島海洋節社區專題綜藝演出;
(9)中國青島國際海洋產業論壇暨海洋產品博覽會;
(10)基爾帆船營;
(11)「帆船之都」迎奧運形象之星評選活動;
(12)閉幕式暨「帆船之都」迎奧運形象之星大賽頒獎晚會 本屆海洋節由國家海洋局、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市南區人民政府、奧帆委、市海洋節辦公室共同承辦。舉辦時間:2006年6月23日至7月15日
1、主題口號:擁抱海洋世紀、共鑄藍色輝煌——人文奧運,微笑青島
2、主要活動:
(1)「心系奧運、揚帆青島」開幕式;
(2)「奧運之聲」大型視聽音樂會、航運活動專題;
(3)《歡樂中國行—走進青島》大型綜藝晚會;
(4)海上浪漫婚典活動;經典音樂會、社區文藝大串
(5)第九屆中國青島海洋節社區專題綜藝演出;
6. 2005-7-11鄭和下西洋幾周年紀念日
2005年7月11日,是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首次下西洋6O0周年紀念日。
探尋鄭和之路」劃上圓滿句號
(2005-7-11 18:23)
名城網訊(記者:周末)歷時五個月的中新社記者「探尋鄭和之路」采訪活動,今天在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紀念日和中國首個航海日里劃上了圓滿的句號,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太倉市政府官員和中新社有關負責人出席了在蘇州「和艦科技」舉行的結束儀式。
中
新社文字記者韓勝寶、攝影記者蔣振江,帶了一百多個題目,在以鄭和艦隊命名的蘇州「和艦科技」的特別支持下,於今年年初從鄭和起錨地江蘇太倉出發,行程數萬公里,沿著鄭和的足跡,探尋鄭和遺址,記敘風土人情,共發新聞通稿一百多篇,新聞圖片一百四十多幅,被海外報刊和網路媒體廣泛刊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探尋期間,他們先後到了鄭和遺跡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地區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在國內到了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江蘇太倉,鄭和七下西洋「大本營」及造船地南京,鄭和出生地雲南晉寧,鄭和下西洋停泊港福建長樂、「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泉州,以及與鄭和有關的福建漳州和山東德州等地,探訪鄭和在海內外的遺跡五十多處,采訪了八十多位海內外鄭和研究專家學者、數百名海外華人華僑和國內相關地點的官員、百姓。
在探尋采訪中,他們從政治、軍事、航海、經貿、文化、科技、外交、宗教等領域,通過文字和圖片全方位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鄭和之謎。鄭和是回教,又是太監,是一個很偉大又很復雜的歷史人物,許多歷史事件因檔案被毀,明史記載又只有寥寥數語,海內外專家學者對不少問題尚有爭議,沒有定論。因此,對探尋鄭和之路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為了完成此次探尋,他們與海內外專家學者廣交朋友,經常保持聯系,虛心討教,閱讀了大量的有關鄭和的資料。
尋訪尚未發現和披露的鄭和遺跡佚事,是他們「探尋鄭和之路」的追求。一路上,他們在「探尋」上下功夫,發了不少獨家新聞,如鄭和到過新加坡「龍牙門」、汶萊首都有一條「王總兵路」、「失蹤」六百年的汶萊第二世蘇丹、中華建築文化登上泰國殿堂、南京凈覺寺是鄭和奏請的唯一皇家清真寺、鄭和下西洋影響海外飲茶風俗、「鄭和堤」上追尋航海家的腳印、雲南晉寧鄭和碑林鐫刻航海偉業、太倉鄭和紀念館為何假座天妃宮內等報道,都是在探尋中挖掘出來,引起了海外報刊和網路媒體的興趣,廣為轉載。尤其是「印尼巴厘島民族村形成受鄭和影響」的獨家報道,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關注,稱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新發現。
「探尋鄭和之路」所到之處,海內外都在開展紀念鄭和活動,不少鄭和遺跡正在修繕,他們都在第一時間及時發出。如海嘯後印尼巴厘島追思鄭和「友好遺跡」、華人引以為豪的印尼爪哇首府三寶壟、馬六甲再現鄭和下西洋雄風、鄭和故里雲南「三寶樓」盡展航海家風采、海外僑領福建長樂追憶先輩出洋、南京鄭和下西洋文化公園先睹記、起錨地來了東非「中國村」女孩等,因采寫鄭和新聞數量多、速度快、立意深,而受到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今年是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為了紀念他對世界航海史的巨大貢獻,有關部門和地方舉辦了各種豐富多採的紀念活動,包括航海展覽、夏令營、航海暨海洋知識競賽、電視片等。他的出生地、開航地、出航地以及他所到過的地方也已經成為旅遊熱點。本版主要介紹鄭和生平,七下西洋的時間、經過,船隊情況及部分主要旅遊線路等。
鄭和其人 鄭和 1371— 1433年 原姓馬名和,字三寶,出生在雲南省昆陽州 今昆明市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一個回族家庭,祖先來自西域布哈拉 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布哈拉 。元初傑出政治家咸陽王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是鄭和的六世祖。鄭家在當地很受人們的尊敬。鄭和19歲時,被挑選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從此追隨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邊,逐漸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 1402年,朱棣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爭奪皇位,進行了「靖難之役」,鄭和立下功勞,幫助朱棣登上皇位。鄭和被提升為內官監太監。1404年,永樂二年正月初一,朱棣為表彰鄭和的功績,親筆賜姓「鄭」,從此更名鄭和,史稱「三寶太監」。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一位傑出人物,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他也被國際上公認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由大小船隻百餘艘,人員27800餘人組成。從明永樂三年 1405年 至宣德八年 1433年 ,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遠航至東南亞、印度洋,最遠到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遍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航程之遠、歷時之久、船舶數量之多、噸位之大、船員之眾多、組織之嚴密、造船和航海技術之先進,均是當時世界之最,為中外航海史之壯舉,遠在歐洲人所謂「地理大發現」的大航海之先。
第一次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 1405年7月11日 ,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鄭和組織船隊下西洋。他與王景弘率領船隊,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江蘇太倉劉家河編隊集結出海,駛向福建長樂縣太平港駐泊,等候東北季風到來。冬天,鄭和率船隊從福建閩江口五虎門出洋遠航,經南中國海域,首先到達占城 今越南歸仁 ,然後到爪哇 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滿刺加 今馬來西亞馬六甲 、舊港、阿魯、蘇門答刺、南巫里 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 。從南巫里進入印度洋到達錫蘭山 今斯里蘭卡 然後到達小葛蘭 今印度奎隆 、柯枝 今印度科欽 、古里 今印度卡利卡特 。鄭和在古里立碑紀念,碑文說 「其國去中國十萬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這是鄭和在國外建立最早的一塊碑。鄭和船隊於永樂五年九月初二 1407年10月2日 回國。
第二次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鄭和回國後,立即進行第二次遠航准備,主要是送外國使節回國。這次出訪所到國家有占城、渤尼 今汶萊 、暹羅 今泰國 真臘 今柬埔寨 、爪哇、滿刺加、錫蘭、柯枝、古里等。到錫蘭時鄭和船隊向有關佛寺布施了金、銀、絲絹、香油等。永樂七年二月初一 1409年2月15日 ,鄭和、王景弘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記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現存科倫坡博物館。鄭和船隊於永樂七年夏 1409年 回國。
第三次 永樂七年九月 1409年10月 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啟航,11月到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同年12月從福建五虎門出洋,順風經過十晝夜到達占城,後派出一支船隊從占城直接駛向暹羅。鄭和船隊離開占城又到真臘,然後順風到了爪哇、淡馬錫 今新加波 、滿刺加。鄭和在滿刺加建造倉庫,下西洋所需的錢糧貨物,都存放在這些倉庫里,以備使用。鄭和船隊去各國的船隻,返航時都在這里聚集,裝點貨物,等候南風開航回國。鄭和船隊從滿刺加開航,經阿魯、蘇門答刺、南巫里到錫蘭。在錫蘭,鄭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隊到加異勒 今印度半島南端東岸 、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鄭和親率船隊去小葛蘭、柯枝,最後抵古里,於永樂九年六月十六日 1411年7月6日 回國。
第四次 永樂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1412年12月18日 朝廷令鄭和進行規模更大的一次遠航。永樂十一年 1413年 冬開航。首先到達占城,後率大船隊駛往爪哇、舊港、滿刺加、阿魯、蘇門答刺。從這里鄭和又派分船隊到溜山 今馬爾地夫群島 。而大船隊從蘇門答刺駛向錫蘭。在錫蘭鄭和再次派分船隊到加異勒,而大船隊駛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魯謨斯 今伊朗波斯灣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島 。這里是東西方之間進行商業往來的重要都會。鄭和船隊由此啟航回國,途經溜山國。後來鄭和船隊把溜山國作為橫渡印度洋前往東非的中途停靠點。鄭和船隊於永樂十三年七月八日 1415年8月12日 回國。這次航行鄭和船隊跨越印度洋到達了波斯灣。
第五次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1416年12月28日 朝廷命鄭和送「十九國」使臣回國。鄭和船隊於永樂十五年五月 1417年 冬遠航,首先到達占城,然後到爪哇、彭亨、舊港、滿刺加、蘇門答刺、南巫里、錫蘭、沙里灣尼 今印度半島南端東海岸 、柯枝、古里。船隊到達錫蘭時鄭和派一支船隊駛向溜山,然後由溜山西行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 今索馬里摩加迪沙 、不刺哇 今索馬里境內 、麻林 今肯亞馬林迪 。大船隊到古里後又分成兩支,一支船隊駛向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阿丹和刺撒 今葉門民主共和國境內 ,一支船隊直達忽魯謨斯。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1419年8月8日 鄭和船隊回國。
第六次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 1421年3月3日 ,明成祖命令鄭和送十六國使臣回國。為趕東北季風,鄭和率船隊很快出發,到達國家及地區有占城、暹羅、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 今索馬里朱巴河 、麻林、古里、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南巫里、蘇門答刺、阿魯、滿刺加、甘巴里、幔八薩 今肯亞的蒙巴薩 。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刺和阿丹等國使節。
第七次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1430年6月29日 ,明宣宗朱瞻基命鄭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閏十二月初六,船隊從龍灣 今南京下關 啟航,2月3日集結於劉家港。在劉家港,鄭和等立《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績碑》。船隊到達福建長樂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靈應之記》石碑。兩碑都記下了他們六次出航的歷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隊從五虎門出洋。這次遠航經占城、爪哇的蘇魯馬益、蘇門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比克海峽,然後返航。當船隊航行到古里附近時,鄭和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於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鄭和船隊由正使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經蘇門答刺、滿刺加等地,回到太倉劉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鄭和船隊到達南京。
鄭和部下後裔現住肯亞小島
2003-12-03
近日出版的《紐約時報》刊載了該報一位資深記者的專文,破解了過去1000年來人類航海史上最大的謎團:為什麼哥倫布而不是中國明朝的鄭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如果鄭和先哥倫布登陸新大陸,那麼今天的美國可能是炎黃子孫的天下,說不定《紐約時報》已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中文報紙。
《紐約時報》駐東京特派記者紀思道為了尋找答案,於今年2月專程去了15世紀初鄭和到過的東非肯亞沿海的一個原始村落,訪問當地的居民,探聽他們的祖先可曾流傳下來有關中國人的故事,或是他們的祖先根本就是中國人。
史載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曾率艦隊七下南洋,最遠到達東非海岸,宣揚天朝的聲威。這個時間是1405年到1433年,比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早了將近60年。紀思道說,以鄭和當時所率艦隊的威力和先進的航海技術,很容易駛過好望角,與歐洲人建立貿易關系,再奔合恩角,登陸新大陸。但中國人那時認為歐洲人相當落後,對歐洲的毛織品、酒類等物產也無興趣,反倒對非洲的香料、象牙和野生動物更感興趣。
當時鄭和下西洋所率艦只多達300艘、官兵2.8萬人,最大的船長400英尺,寬160英尺,有如足球場一般,而60年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所謂艦隊不過3艘船,最大的船不過85英尺長,根本沒法和鄭和的無敵艦隊相比。鄭和的事跡在近年引發了西方學者研究的興趣,1994年美國女作家雷瓦西出版了《當中國稱霸海上》的鄭和傳,此書說鄭和的探險曾遠達肯亞,並在肯亞發現了鄭和麾下中國水手的後裔。
紀思道尋訪的是肯亞沿海、東非一個叫佩特(Pate)的小島,此地與世隔絕,似乎仍生活在15世紀的鄭和時代。當地有些居民膚色較白,頭發也不似非洲土著的捲曲。據一位自稱已120歲的村老證實,他的祖父告訴過他,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艘中國的船在沿岸觸礁遇難,水手游到一個叫山姆加(Shamga)的村落逃生,當地土人收容了他們,這些水手留了下來,並與土女結婚留下後代。
紀思道遵照村老所提供的信息,遍訪佩特島的村落,在一個叫希丘(Siyu)的村莊,遇到一位皮膚較白、眼睛細斜、40多歲的漁夫,總算真正找到了漢家兒郎的非洲遺子。詢問之下,漁人說他屬法茂族(Famao),目前這一族大概還有50到100人,相傳他們的祖先是中國人。
據紀思道說,山姆加名稱與現在的上海有關聯。紀後來又遇到一位像亞洲人的土著,這位叫宓奇的土人除敘說中國水手遭遇海難外,還透露他的祖先曾送長頸鹿給中國,這與鄭和當年從海外確曾帶回長頸鹿相吻合。
除長相之處,法茂族人還有中國的陶器,當地人編織籃子的方法也與華南的編織手法極為相近。目前唯一沒能發現的是古墓上或其他文件上的中國文字,但不爭的事實是鄭和的艦隊到過非洲肯亞,還播下了大漢天威的種子,帶回中國視為麒麟的長頸鹿。
謝謝投我一票!!!
7. 2020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幾周年
2020年7月11日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15周年紀念日。2005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3月17日」在中國的實施日期。「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全國性的法定活動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漁業、船舶工業、航海科研教育等有關行業及其從業人員和海軍官兵的共同節日,也是宣傳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識,增強海防意識,促進社會和諧團結的全民族文化活動。「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全國性的法定活動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漁業、船舶工業、航海科研教育等有關行業及其從業人員和海軍官兵的共同節日,也是宣傳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識,增強海防意識,促進社會和諧團結的全民族文化活動。
8. 鄭和遠航的資料
要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