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橋文化的介紹
中國是橋文化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古代漢民族的橋梁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2. 關於橋文化
橋是光明的象徵。橋是彼岸的代名詞。橋是希望的曙光。
橋是路的延伸。橋是路的未來,不能想像,路沒有了橋,還能有多長。
3. 烏鎮有哪些橋文化
烏鎮古橋大多為石橋,不僅歷史久遠,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類型多樣,造型美觀,風格各異。有簡便的石平橋,古樸的石拱橋,精巧的磚石橋等,其中以石拱橋居多。石拱橋源於東漢時期,因為拱橋主要承重構件的外形是曲的,因此在古代也被稱為曲橋。曲拱的形狀有半圓、圓弧、蛋形、馬蹄形等,烏鎮石拱橋的拱形,以半圓、圓弧為常見。
在一些石橋上還有建有古色古香的亭閣,如昭明書院西側的雨讀橋,上建橋閣,遮陽避雨,橋側設有美人靠護欄,可供遊人在此休憩,憑欄觀賞水上風光。不少橋的望柱、欄板上雕有精細的圖案花紋,有蓮花圖案、六道輪回圖案、萬字圖案等,這些圖紋不僅美觀,給古橋增添了不少韻致,而且也蘊涵了古鎮人們的宗教習俗以及祈禱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
X
南塘橋
位於西柵大街西端,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北面與白蓮街相連,南面則與水上劇場相通,與仁濟橋隔河相望。南塘橋是一座五孔石板平橋,全長 28.2米,橋上用長條石聯結成橋欄,南北兩側橋耳上刻有蓮花、萬字、道教太極圖等圖紋,象徵著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
橋面中央刻有一個「六道輪回」的圖案。「輪回」是佛教用語,也叫「生死輪回」、「輪轉」,意思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