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齊家文化的玉琮現在價值幾何 玉質為青玉 素麵 品相基本完好
考古學上的齊家文化,為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因1924年首先發現於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而得名。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內的黃河沿岸及其支流、陝西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寧夏部分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後。此前,學術界公認的文化特徵主要有二,一是有一群獨具特徵的陶器,二是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今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還有一批獨具特色的玉器,其內涵之豐富,品種之繁多,工藝之精美,令人折服。當為齊家文化乃至西北原始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青玉玉琮如果確實是屬於齊家文化,它的收藏意義和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2. 請問這個玉斧多少錢!齊家文化的!
這樣的品種,真品完整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00左右;真品喜歡就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
3. 淘寶網上賣的和田玉的價格真的是高低不等啊,有些手鐲怎麼只有100多啊,還說是昆侖白玉,和和田玉一樣嗎
青海玉是指產自青海省格爾木地區,昆侖山上的玉料,其特點是青海玉水頭好,透度高,更干澀,表面容易出現起層的現象!
和田玉他的透閃石含量在95%以上,在玩的過程中他會脫胎換骨的變,皮色會越變越艷,解理(裂紋)也會癒合,會退青反白,體積增大,他是毛氈狀纖維交織結構,柔度9級,抗擊打12級,永不磨損。
說起青海玉,今天並不陌生。青海玉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一百餘公里處的高原丘陵地區所發現,至今已開採的礦點大約有三處。起初有人用來冒充和田玉,因其價格低廉,品種豐富,以及其中某些品種與和田玉極其相似,讓很多把青海玉當和田玉的購買者損失慘重。青海玉在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中就已出現並使用,可以說也是中國玉文化的一個支脈,青海玉產出地段屬昆侖山脈東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約300餘公里,與且末、若羌等地產出的和田玉在地質構造背景上有著密切的聯系。青海軟玉按其顏色特徵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種。青海軟玉中的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傳統和田玉品種中都是罕見或未見的。青海玉中的白玉是產量最多的品種,一般呈灰色、蠟白色,半透明狀,透明度明顯超過和田白玉,俗稱「冰白玉」,其主要特徵為很多的玉料中含有水線,這在和田玉中是極為罕見的,其顏色可分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白、米湯白等品種。青海白玉質地細潤均勻,塊度大,屬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質感不足,做薄後尤為輕飄。其中青玉和青白玉的品種和和田玉類似,不同的在於:青玉的色澤中灰紫色帶煙灰色,煙灰色中略帶灰色調,半透明,質地細膩滋潤,有人稱其為紫羅蘭、藕荷玉、烏青玉等。在傳統和田玉品種中罕見。因顏色特徵顯著,可以說是青海軟玉的一個標志品種。其中煙青玉和紫青玉為青海玉中最具有特色的玉料,而青玉呈淺翠綠色,其綠色特徵似嫩綠色翡翠,與青玉、碧玉的綠色有明顯的不同。青海玉中也有糖玉,然而其糖色要麼集中形成黑褐色斑點,要麼色太淺,對俏色貢獻不大,對玉質破壞不少,可利用價值較低。
由此可見,青海玉絢麗多彩,堪稱品種豐富,然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因為其材質太透,和中國古玉文化中的溫、肥、厚等特徵不符合。透,難免顯得膚淺,它同樣是透閃石、陽起石組成,和和田玉另外的區別在於結構的排列不同,和田玉的排列呈纖維交織狀——毛氈狀,也就是說和地毯的結構類似,而青海玉是柱狀和葉狀的排列,所以在玉器的韌度上,也就是碾磨硬度上,青海玉和和田玉是無法比擬的,兩種玉料的玉器從同一的高度摔下去,和田玉不容易碎裂,而青海玉則容易碎裂。
拿和田玉和青海玉比較而言,和田玉雖然品質優良,但是因色澤不能勻稱統一,所以很難大規模地作為成批的玉器作品而使用,故青海玉發揮了它應有的不可替代作用。好的青海玉雖然不符合古人以德比玉的儒家思想,但是卻非常吻合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色澤晶瑩、潔白無瑕,玲瓏剔透的感覺為現代人所適用並且接受。如何一眼辨別青海玉和和田玉呢?我們可以用20倍的放大鏡觀察,和田玉表面有類似於人身上的汗毛孔,而青海玉則無。
青海玉經歷從人們不識廬山真面目,以假冒和田產地玉,以及到奧運會獎牌堂皇而出,被命名為「昆侖玉」,可謂經歷了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而其價位也被追捧得越來越高。但是好的青海玉在市面上流通的卻依然不多,更多的還是普品,一般價位也就在二三百元之間,因其產量的豐厚,可以說在全國市場上比比皆是。
4. 齊家文化玉鉞現在值不值錢
齊家文化玉鉞,真品品種十分少見;真品值錢的;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5. 誰知道齊家文化的三聯壁玉市場價格大概是多少
齊家文化的三聯玉璧直徑8cm的約在2萬元左右。
6. 齊家玉的造假內幕 如何鑒定真假齊家玉(組圖)
神人面紋玉杖形器 嵌松石人面紋玉琮魚蛙紋玉璧索紋玉瓶三角齒棱玉鉞 近日,央視在「新聞直播間」和「每周質量報告」欄目中,以兩天三次的播出頻率曝光了齊家玉的造假內幕,讓齊家玉一時成為收藏界的熱議話題。節目里,主編過十五卷本《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的古玉專家古方認為「齊家玉都是素麵器,表面沒有紋飾」;館藏最多齊家玉的甘肅定西眾甫博物館館長劉岐江稱齊家玉「比較簡單、造型古樸、大器型相當少」;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則提到齊家玉出土量也就在千件左右。那麼,這些專家們所談到的觀點是不是完全為學術界所認可呢?齊家玉在紋飾、器型方面是否真正缺乏「創意」?民間齊家玉的分布狀況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國內知名玉器專家展開了探討。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員雷從雲: 大量齊家玉「流落」民間 古方講的齊家玉主要是簡單粗糙的平面片狀器和無紋飾的特點,這是《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五冊甘肅、青海、新疆卷玉器作者的觀點,完全沒有什麼新意。我以為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這種說法是比較符合考古發現實際的。但也並非絕對,其實《中國出土玉器全集》裡面就收錄了一件甘肅靜寧地區出土的青玉弦紋玉琮,弦紋做得非常均勻、精細,拋光也很好,是靜寧某地施工時民工發現的,現在收藏於靜寧縣文管所。我曾經跟人開玩笑:「如果不是因為施工發現並交給了文管所,那現在的考古可能連弦紋玉琮都還沒有見過。」 考古發現為什麼會出現某些「空白」甚至「交白卷」?這是由於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的文物考古就有一條規定,那就是不主動進行考古發掘。為什麼做這樣的規定?主要原因在於當時雖然盜墓的現象不多,但考古工作者光搶救基本建設、土木工程中的出土文物都忙不過來。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不僅全國的各種土木工程量更多、更大,同時盜墓情況空前猖獗,考古隊光去「善後」都來不及。但事實上考古隊所能搶救到的好文物已經所剩無幾了,很多東西都「流落」到民間,甚至流失海外,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齊家玉。 近年來,為了編輯出版《民間收藏玉器全集》,我和其他幾位古玉專家清清楚楚地看到,原來在考古發掘中沒有出現過的東西,許多新的器型,許多不曾見過的形制和紋飾,不僅在民間有,而且數量非常大,品類非常多。但因為它們並非考古發掘品,這些東西都沒有「出生證」;另外,我們有的考古工作者、有的博物館工作者為了守護「個人的陣地」,凡不是考古出土的東西都一概不承認。這種情況不僅落在齊家玉和其他古玉器頭上,在陶瓷界也是如此。我要再次強調,民間收藏的齊家玉,數量、品類、等級不可小視。其中不僅有各種平面片狀器,還有各種圖像、紋飾的齊家玉,有大件器,有立雕的神器、神物,有圓雕人物、動物,如甘肅、青海收藏家協會的一些頭面人物,就收藏了許多齊家玉。以他們所處的環境條件以及對於齊家玉的認知程度,怎麼可能去買一大堆贗品呢? 我在聲明中也說了,我研究齊家玉器超過10年。其間,兩次到甘肅、青海,一次在寧夏考察齊家文化和齊家文化玉器,先後發表關於齊家玉的論文7篇,專著三部,並多次在海內外作齊家玉的專題演講和講座。2006年我還在文章里第一次講到了清宮收藏的齊家文化玉器。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圖錄里,北京故宮博物院出版的《玉器全集》裡面,都分別著錄了幾十件清宮收藏的齊家玉。我在《齊家玉韻》著錄的183件東西,敢說絕大部分都是真品和珍品。因為我一件件看過、搬弄過這些東西,而且當時還不止我一個人看過。這些跟這次「事件」的賣家、買家、制假方做的「齊家玉」,沒有任何關系!我也與他們任何一方的任何人沒有聯系。而節目中無端地將我和「齊家玉」的賣家、買家和制假者牽扯在一起,將我及著作作為反面專家、反面教材,不僅完全是混淆視聽,而且是對我和我的作品的極大侵害,對我聲譽的極大破壞,並對社會相關事業與活動造成惡劣影響。 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姚政: 把民間齊家玉說成贗品是無知 我到蚌埠等地做過調查,很多店裡的東西一看就知道是真古董,但他們硬說是他們自己做的高仿品。你問他圖案誰設計的,為什麼設計這樣圖案,玉料在哪買的,剩下的玉渣在哪裡,他們一個問題都答不上來。景德鎮有些所謂能做高仿瓷的「專家」,也都是拿老東西在包裝自己,他們的窯擺在那裡,卻從沒點過火。那他們為什麼偏要把老東西說成「今貨」呢?為的就是要掩蓋盜墓的事實,因為盜墓是要判刑的。央視播出的節目里,甘肅那個賣「齊家玉」的店主之所以說他做的是當代仿品,就是這個道理。我跟幾個收藏界的朋友都認為他的店裡放在地上、包了泥土、有陽刻紋的齊家玉應該都是真品。在齊家玉中存在著很多陽刻的紋飾,這是西北地區的特色美學,很難仿造。因為陽刻是凸出來的,需要把邊上的所有材料都一點點地打掉,這叫減地法,才能最後突出這些紋飾。陽刻非常費時費力,一個造假的人不可能花這個心力去造一件才賣幾百塊錢的東西;而且齊家玉的圖案都是非常抽象生動的,沒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是無法設計出來的。 而以齊家文化近千年綿延不斷的發展歷程來說,如果其玉器總量不過千八百件,平均算起來,每年也就製作一件半件,這聽起來就是個大笑話!考古資料上也明明白白地記載了,甘肅武威皇娘娘台一座墓葬出土的玉璧就有83件,更不要說民間藏了多少寶。我始終認定,中國即便算是五千年的歷史,也一定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和古代藝術品。最近就有一位藏家拿了兩件有紋飾的齊家玉到獲得司法部認可的鑒定機構北京瀛方齋做鑒定,無論是四面帶紋飾的小玉琮還是鑲嵌綠松石的玉人,通過微痕檢測都確定是齊家玉無疑。所以,所有不懂的東西,所謂的專家最好不要輕易去否定。假如存世的只有千八百件齊家玉真品,那麼那些「贗品」你敢讓它流出海外嗎?再以另一個角度看,現在流出海外的很多寶貝,是不是就因為我們某些「專家」的無知才流出去的?事實上,現在國外的一些集團,在拚命打壓中國的民間收藏,就是想把這些我們老祖宗留下的財富打壓成贗品後能以低價收購了去。所以我們現在要進行的是一場文化保衛戰、文物保衛戰。 南京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會理事汪遵國:民間齊家玉要鑒定先行據我所知,考古發掘出來的齊家玉,數量不多,品種不多;但民間出土的齊家玉,在數量上是考古發掘的上百倍,在品種上也是大大增加。就我個人看過的齊家玉真品,就有三千多件,但我還不是國內見過齊家玉最多的人。 當然,民間挖出來的東西,脫離了原來的地層,就有了一個鑒別真假的問題,因為現在的古玉造假的確也比較普遍。判斷古玉的真假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首先是看玉料的產地,像齊家玉多數出於甘肅、青海,那就要看這件玉器是否為這一帶出土的;第二,齊家玉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了,這么長的時間肯定經歷了第二次氧化。二次氧化是有一定特徵的,譬如包漿變了,顏色變了,硬度變了,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就可以判斷出絕大部分齊家玉的真偽了。造假的人雖然也有他們的「絕招」,像酸浸把今玉放到硫酸、醋酸或草酸里浸泡,或是烘烤把今玉加溫到五網路或一千度使其變色,但人工色沁的效果,跟天然的二次氧化一定是有差別的。所以我們這些專門研究玉器的專家,如果能夠接觸到大量民間出土的齊家玉,能夠准確地判斷其真偽,就能比考古出土的玉器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信息。因為民間出土的齊家玉比考古發掘的齊家玉,在器型、紋飾方面都更多樣;在做工上,除了切磋、拋光外,還有鑲嵌綠松石的;而且也發現了很多大件的玉器,像玉鼎,比青銅鼎還大的我都見過;另外,民間出土的齊家玉中,有些表面上還出現刻符,這些符號可能是早期的文字,可以和甲骨文、金文相比對相印證,比如說「一」、「日」、「王」,就跟甲骨文、金文基本一致。
7. 齊家文化玉器的價格一般多少錢
齊家文化玉器,為高古玉,屬於國家文物,除持有相關部門特殊批文外,是嚴禁交易的,所以沒有拍賣記錄。
從民間交易的層面來說,確切到代的真貨,一般完整器,十萬起步,殘損器,兩萬起步是大致的行情,交易一般比較隱蔽。
齊家文化玉器,早在上個世紀之初已伴隨著齊家文化的發現而面世了。不過,比起對紅山玉器、良渚玉器乃至石家河玉器、含山玉器來,對齊家文化玉器的認識與重視,似與這發現的歷史和它應有的地位還很不相襯。 其實,齊家文化具有產生大量精美玉器的背景和條件。
齊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玉,還有新疆和田玉,大約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
8. 是石斧還是玉斧呀,朋友說是齊家文化的,請問值多少錢,急,應該是玉斧吧
石斧,屬於文物,有研究價值,經濟價值不大,一般完整的也就百元左右,
9. 齊家文化玉器有哪些種類
齊家文化玉器,與北方的紅山文化玉器和江浙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統稱為我國三大古玉系列。齊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玉,還有新疆和田玉。
玉器中的工具類如斧、錛、鑿等,便主要選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還直接選用接近石質或玉內含有較重石質的材料。禮器類的琮、璧、環、璜、鉞、刀、璋等,選擇玉質滋潤、色澤純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
齊家文化玉器內涵之豐富,品種之繁多,工藝之精美,令人折服,是齊家文化乃至西北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