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埃及有哪些主要文明成就
1、文字:古埃及文字創於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2.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有哪些
尼羅河文明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它地處非洲的北部,美麗的尼羅河由南向北縱貫全境。大約在1萬年以前,最後一次冰河時期過去了,北非逐漸變成了乾旱的地區。很早就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居民,隨著環境、氣候的變遷,陸續遷移到尼羅河兩岸。後來他們在這里創造了銅石並用文化,尼羅河文明由此發端。
尼羅河發源於非洲中部高原,從南至北貫穿埃及全境,它全長65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一長河。每年從6月開始一直到10月,尼羅河洪水泛濫,淹沒沿岸的土地。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給埃及帶來了豐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洪水夾雜著大量的腐殖質灌滿了久旱的農田,當洪水退去後,田地里留下一層幾寸厚的淤泥,而這些淤泥恰恰是農作物生長的極好肥料。所以,古埃及人稱尼羅河是他們的「母親河」。
古埃及王國
尼羅河的泛濫既帶來了生命和繁榮,也促成了奴隸制國家的形成。尼羅河水泛濫時,人們要疏通渠道,排出積水;乾旱少雨季節,人們又要引水灌溉。龐大的工程和繁重的勞動絕非一人一戶所能勝任,因此,埃及較早就出現了聯合。若干氏族聯合為公社,若干公社又以地域關系聯合成更大的聯合體。於是,沿尼羅河一帶就出現了一個個聯合體——「州」,各州都有自己的名稱、方言、圖騰、軍隊和行政機構,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和奴隸,這些小國之間經常交戰。通過戰爭的兼並,在公元前3500年逐漸形成了兩個奴隸制大國:北部稱為下埃及王國,南部稱為上埃及王國。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國。從此,埃及建立起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美尼斯也被認為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古埃及人尊稱國王為「法老」)。從那以後直到公元前332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埃及,整個古代埃及經歷了整整31個王朝。
法老
古王國時期,埃及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國王獨攬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和司法等大權,一切官吏的任免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自稱是神的化身,是太陽神之子,被大家尊稱為法老。
第一王朝的建立
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提尼斯州的統治者美尼斯逐漸強大起來建立起古埃及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提尼斯王朝。從第一王朝開始,古代埃及的歷史進人了一個新的時期,即提尼斯王朝時期。
圖特摩斯三世
圖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新王國第十八王朝法老,也是埃及奴隸制帝國的締造者。他一生征戰,首先擊潰了以卡迭什為首的敘利亞聯軍,然後打敗了米坦尼王國。從而鞏固了埃及在敘利亞的統治。此後他繼續擴大其版圖,使埃及版圖南到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北到敘利亞的埃勃拉城。
拉美西斯二世重建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位時。占據著小亞細亞的赫梯的勢力已經嚴重威脅著埃及的利益。拉美西斯二世調集約3萬軍隊攻打赫梯,赫梯國王率軍迎戰,結果潰敗。若干年後,拉美西斯二世又出兵敘利亞,終於取得對赫梯的勝利。
埃及的太陽歷
在埃及境內,尼羅河每年6月開始漲水,7至10月是泛濫期,這時洪水夾帶著大量腐殖質,灌滿了兩岸龜裂的農田。幾個星期後,當洪水退去時,農田就留下了一層肥沃的淤泥,等於上了一次肥。11月進行播種,第二年的3至4月收獲。尼羅河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漲水基本是定時定量,雖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別不是太大,從沒有洪水滔天淹沒一切的大災。這就為古埃及人最早創建大規模的水利灌溉系統和制定歷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逐漸認識到必須掌握尼羅河泛濫的規律,准確地計算時間,這就需要有一種歷法。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泛濫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他們還發現,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當尼羅河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附近時,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以此為根據,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為365天,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定為一年的起點。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日,這就是埃及的太陽歷。
埃赫那吞改革
埃及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國王所進行的一次社會改革。在埃赫那吞即位前,阿蒙神廟的僧侶不僅擁有雄厚的物質財富,而且常常干預政事。埃赫那吞為了打擊僧侶集團勢力和世襲權貴,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依靠中小奴隸主和新興的軍事貴族,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他禁止崇拜傳統的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閉阿蒙神廟,沒收其廟產,抹掉一切紀念物上阿蒙的名字,樹立阿吞神為全國崇拜的唯一的太陽神,在各地大建阿吞神廟。埃赫那吞統治的第六年,遷都至尼羅河東岸的新都阿馬納,取名為埃赫太吞(意為阿吞之境界)。提拔新人改革政府官吏的成分,並在新都大力興建阿吞神廟字,雕塑阿吞神像。在藝術上,追求樸素優美的現實主義,出現了許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但改革是短命的。埃赫那吞死後不久,改革徹底被廢除。
神秘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呈正方形,每個側面都呈三角形。它從下到上一層比一層小,就似一座塔,看上去很像漢字中的「金」字,因此,中國人把它叫做「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它是古代埃及法老為自己建造的陵墓。在古埃及早期,法老的權利還不是很強大,因此,他們的墳墓和貴族一樣,都是「馬斯塔巴」(阿拉伯語,願意是「凳子」),一種形似長方形石凳的墳墓。到了第三王朝的第二個法老喬塞爾在位時,法老的權利大大加強,他認為馬斯塔巴不能體現法老的尊貴地位,於是讓多才多藝的伊姆荷太普為自己修建一個高大而不朽的王陵。於是,第一座金字塔便誕生了,它高61米,周圍還建有高大的祭祀殿堂和圍牆。這座金字塔位於今日埃及的薩卡拉。
此後,大約在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期間(公元前2686—前2181年),統治者們競相建造金字塔,以顯示自己永久無上的權利,使金字塔達到鼎盛,有「金字塔時代」之稱。
木乃伊
古埃及給我留下了許多神秘的疑團,但最讓人著迷的還是那被保存得和真人的遺體一樣的木乃伊。如今的電影也將木乃伊搬上了鏡頭。像大家熟知的《木乃伊歸來》、《盧浮魅影》等。為什麼古埃及要把死去的人製作成木乃伊呢?原來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能夠繼續生活,但必須有完整的軀體。因此,為了防止屍體被出沒在沙漠中的野獸和強盜所破壞。法老們將自己的金字塔陵墓建造的越來越龐大。為了使自己的軀體永遠不會腐爛,死後的法老屍體都被做成了「木乃伊」。這些「木乃伊」里的屍體甚至保存到現在都還完好無損。
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是第四王朝國王哈夫拉金字塔群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坐落在哈夫拉金字塔的東側。斯芬克司是一種想像中的動物,具有國王的臉和獅子的身體。它是為了守護金字塔而建造的,因為信仰太陽神,所以它的臉總是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斯芬克司具有國王的臉和獅子的身體,它高約20米,長為57米,如果加上它匍匐在地的前爪在內,共有73.5米長。與金字塔不同的是,它是直接鑿刻石灰岩小山而修建起來的。千百年來,這半人半獸的怪物不斷引起人們的遐想。
3. 古代埃及有哪些文化成就啊
第一, 象形文字。
約形成於公元前35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紀。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最初的使用者主要是僧侶。通常被刻在神廟的牆壁和宗教紀念物上,因而古希臘人稱之為「聖書」。在使用期間演化出三種形式:第一中間期時演變為祭司體;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演變出世俗體;公元前後演化為科普特文字。這三種書體雖然日趨簡化,但其內部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象形文字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部首符號(或稱限定符號)。它有24個單輔音符號,但無母音,也一直未發展成字母。由於象形文字體系過於復雜,不易為一般人所掌握和使用,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後來成為一種死文字,直到1822年才最終被破譯。象形文字對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產生發生過重要的影響。
第二,文學成就。
神話傳說:以太陽神拉和冥王奧西里斯為首形成了兩大神系。其中奧西里斯的故事最著名。現代埃及學家認為,該傳說中王位由兄終弟及轉為子承父位,反映了母權制被父權制所取代。
短篇小說:題材眾多,《辛努海的故事》、《船舶遇難記》、《一個能言善辯的農夫》和《佔領尤巴城》等都非常著名。
詩歌:主要有世俗詩和宗教詩。世俗詩主要是一些民謠,如勞動歌謠、情歌,包括《莊稼人的歌謠》、《打穀人的歌謠》、《搬穀人的歌謠》等,多流露了奴隸或勞動者對沉重勞役的不滿。大部分詩歌是對太陽神、尼羅河和法老的頌詩,如《阿吞頌歌》《尼羅河頌》等。
戰記作品:最有名的如《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它記述了圖特摩斯三世第一次遠征西亞時在作戰會議上討論如何攻打該地美吉多城的戰術。這是我們所知最早的有關戰術方面的記載。
箴言文學或教訓文學:內容十分豐富,在古代文學史上獨具一格。它們通常出自帝王或官僚貴族之手,如美利卡拉王的教訓等。但也有普通人的長輩對晚輩的教訓流傳下來,如《杜阿烏夫之子赫琪給其子拍比的教訓》。內容涉及倫理道德規范、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或社會風尚等方面的內容,如《阿美涅穆赫特一世的教訓》。
第三,科學成就
天文:埃及人很早就繪制了星象圖,到新王國時期,已經認識了43個星座。在天文觀察的基礎上產生了埃及人的歷法——太陽歷。他們根據天狼星和尼羅河的泛濫時期,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三季(泛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季四個月,共12個月。每月 30天,餘5天在歲末為節日,比現在的陽歷僅誤差 1/4天。後來羅馬共和國晚期凱撒根據太陽歷制定了朱里亞歷,是現代歷法的基礎 。此外,埃及人還發明了圭表、日晷以及觀測星象的天文儀器——麥開特。
醫學:古埃及人外科醫術特別發達,最古老的醫學文獻《史密斯醫學紙草》,其內容就是關於外科方面的醫術。發現於底比斯的《艾貝爾斯紙草》(因買得此紙草的德國人而得名),是古埃及人的一部醫學網路全書,包含900多個醫治各種疾病的處方。醫師們使用的醫療器械有刀、剪刀、鉤子等。此外古埃及的解剖學也十分發達。
數學:古埃及人創造了自己的計數體制和數字元號。他們採用十進制,但是沒有位置制。保存下來若干數學紙草文獻:莫斯科數學紙草、林德紙草、阿那斯塔西紙草等,從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在數學方面的知識已包括算術、代數和幾何三大類。代數已能解一次方程;算術主要是迭加法,乘除法也化做迭加法的步驟來解;幾何方面已經會計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其圓周率為3.16。在莫斯科紙草中還有求截頭角錐體、半球的面積的答案。
第四,建築和藝術成就。
古埃及人在建築方面成就輝煌。大金字塔、亞歷山大里亞港的法洛士燈塔是古代世界的奇跡。在底比斯修建的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爾神廟都是古代建築的典範。這兩大神廟均以眾多巨大的圓柱著稱於世,在神廟的柱子和牆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的銘文。
古埃及遺留的藝術品也十分豐富,主要有雕刻和繪畫。雕刻有浮雕和圓雕,主要刻在木、石、象牙等材料上,其中石雕最多。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研究古埃及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化資料。
尼羅河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金字塔代表古代燦爛的文化和高超的工藝水平,法老制是政教合一統治方式的代表
4. 古代埃及文明有哪些文化成就
古埃及的燦爛文明包括農業,歷法及象形文字 。 埃及是擁有6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第一王朝時期,尼羅河流域就已經有了輝煌燦爛的文化。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國王谷、木乃伊等大批埃及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令人不能不驚嘆古埃及人的智慧。近年來,埃及在進行國家與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斷努力加大對本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力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長期以來,埃及眾多風格迥異的各類博物館把埃及豐富的人文和歷史古跡展現給世界。完善和擴大博物館建設是埃及近年來加強保護文化與文物遺產的重要措施。新世紀以來,埃及陸續在全國實施20項國家與地區博物館的新建、擴建、改造工程。其中新建項目有中東與非洲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宏偉和最現代化的「大埃及博物館」以及「亞歷山大皇家珍寶館新展館」、「西奈沙姆沙伊赫博物館」、「蘇伊士博物館」、「塞得港博物館」、「盧克索博物館新館」等。擴建和改造的有著名的「埃及國家博物館」、「亞歷山大希臘羅馬藝術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埃及科普特博物館」等。
位於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的「埃及國家博物館」是埃及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它建於1902年,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6世紀的歷史文物16萬件。最著名的有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掘」的古埃及第18王朝18歲夭折的法老圖坦卡蒙墓的大量珍寶,在位67年、享年91歲的埃及第19王朝鼎盛時期法老拉姆西斯二世木乃伊等。其中,用450磅純金製成的圖坦卡蒙金棺及金面具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精緻、最偉大的金製品。埃及國家博物館還收藏著成千上萬的記載著古埃及文學、歷史、法律、科學、社會生活等內容的紙莎草紙文獻。埃及國家博物館近年來面臨展廳陳舊、空間不夠、改善珍藏文物保護等嚴峻挑戰。目前已經達到「極限」的展廳僅能容納8萬件文物展品,其餘8萬件文物長期「沉睡」在非常擁擠的儲藏室內。於是,埃及計劃興建一個全新的國家級「大埃及博物館」。
2002年在埃及國家博物館迎來100周年誕辰之際,埃及政府宣布:計劃在首都開羅附近著名的吉薩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珍藏埃及古文明文物的現代化「大埃及博物館」,並公開向海內外徵集設計方案。埃及希望「大埃及博物館」成為埃及文化的永恆象徵,展示燦爛豐富的古埃及文明。2003年,代表愛爾蘭參選的華裔建築師謝福林提交的設計方案以其簡潔明快、寓傳統於現代的設計理念獲得金獎。2005年,「大埃及博物館」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大埃及博物館」位於吉薩大金字塔西北3公里的沙漠高地,佔地117費丹(1費丹約1。038英畝),總投資5。5億美元,由埃及政府撥款和國際銀行、阿拉伯發展基金等國際機構及一些國家提供長期優惠貸款,預計4-5年建成。它可科學地陳列展出15萬件文物,使埃及很多珍貴文物有了妥善保護的新家,還使原來長期「不見天日」的珍貴藏品得以展示。預計「大埃及博物館」開放後每年至少接待300萬遊客,10年內可實現收支持平。「大埃及博物館」還將充分運用電腦和網路技術,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虛擬博物館和多功能文化教育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以建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製造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還發明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東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5. 古代埃及有哪些文明成就
1、象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最早它用鳥獸等的象形符號表示地名以及國王的名字,它是類似漢字那樣的方塊字,一個字可以由很多偏旁組成,一個字代表一個意思。
今天我們看到最多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大多刻畫在墓穴和廟宇中,這是著名的聖書體,這種書寫格式一直維持到古埃及文明滅亡,主要用於神聖的場合。
另一種簡化的書寫格式是僧侶體,多用於書寫於紙草上,相當於漢字的行書或草書。希臘人佔領埃及後,外來人在埃及逐漸增多,古埃及文字發展出更為簡便的世俗體。
古埃及文字影響了後來的諸多文字,如:腓尼基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有意思的是一些古埃及文字如「日、月、山、水」和漢字古體極其相似。
而且古埃及文字書寫格式和古代中文類似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書寫。公元一世紀科普特人逐漸占據埃及,他們用科普特字母(一種類似希臘字母的文字)從作為補充到逐漸代替了古埃及文世俗體。
據記載,直到公元四世紀改信基督教的羅馬皇帝下令關閉所有非基督教的神廟後,能閱讀古埃及文字的祭司從此就消失了,古埃及文字從此無人能閱讀。
2、度量衡
古埃及最重要的長度單位是欽定的腕尺,長度是從肘至中指尖的長,約合20.62英寸。在象形文字中用前臂和手錶示,讀作邁赫(meh)。腕尺又被分成7掌或28指,每掌等於4指。
邊長為一腕尺的正方形,它對角線(長29.16英寸)的一半,叫做雷曼(remen),可分成20指,是第二個長度單位,也是丈量土地的主要單位。還有一種腕尺,只有17.72英寸,分為6掌。
腕尺乘以100的積,叫哈特(khat),是丈量土地的基本單位。這一長度的平方,即10000平方腕尺,也是一個耕地面積的單位。
古埃及人主要的容量單位是哈努(henu),合29.0±0.3立方英寸,10哈努為一哈加特(heqet)。以此為基礎再進行各種倍加,形成更大的穀物容量單位。
另一容量單位是哈爾(khar),等於一立方腕尺的2/3,或相當於一個直徑為9掌,深為一腕尺的容器容量。容量與水存在某種近似關系,因為一哈努的水重5德本(deben)。
看來,容量單位乃源於水的重量單位。德本是一種同名的踝飾的重量,它的1/10叫加德特(qedet),即戒指的重量。
3、木乃伊
木乃伊是經過特殊處理而完好保存下來的屍體。前後三千多年期內,古埃及人將屍體製成木乃伊的方法有不少改變。不過多數學者專家認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發展至巔峰。
製作木乃伊的全過程費用昂貴,除需要各種葯品、香料、辟邪物、護身符等外,僅包裹一個屍體,有時就要用1000多米的優質亞麻布。
因此,只有國王、王親國戚、貴族富豪才花銷得起,窮人只能從簡,甚至草草了事。希羅多德談到過另外兩種比較便宜的木乃伊製作方法,雖很難保證屍體的完好。
但多少可以給窮人以心靈上的安慰,而且,也許正是由於這些便宜的製作方法,製作木乃伊的傳統才得以傳播和延續。
直到基督教在埃及占據主導地位的公元4世紀以後,製作木乃伊的習俗才被廢止。古埃及專門有一批人以製作木乃伊為職業,他們掌握技術,代代相傳。
在古埃及,製作木乃伊,生產與此有關的必需品,無疑形成了相當重要。規模又頗大的行業系統。這一行業的存在,表明古埃及人已掌握了物理、化學、醫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他們用作乾燥劑的氧化鈉,經現代科學分析,乃是碳酸鈉、碳酸氫鈉、鹽和硫化鈉的混合物,可見這些物質的化學作用,當時已為人所知。
4、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吉薩南郊8公里處利比亞沙漠中的3座尤為著名,稱吉薩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於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高146.5米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
底邊各長230米,由230萬塊重約2.5噸的大石塊疊成,佔地53,900平方米。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全部工程歷時30餘年。
塔東南有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哈佛啦國王的陵墓前)。埃及胡夫金字塔(規模最為龐大)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國王)的陵墓。
5、天文學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稱「Sopdet」,是動詞「使尖銳」的陰性名詞形式)的運行制定歷法,即科普特歷。
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古埃及使用太陽歷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歷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
6.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什麼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製造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還發明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東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古埃及文字創於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古埃及人於約公元前2600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紙莎草製成的紙。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區興建。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稱「Sopdet」,是動詞「使尖銳」的陰性名詞形式)的運行制定歷法,即科普特歷。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耗費了國家的人力和財力,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削弱了君主專制的實力。希羅多德和狄奧多拉都記載說,人民對修建金字塔滿懷憤怒,甚至可能爆發過人民起義。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義後建立起來的,無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賴神權勢力來維護其統治。
隨著美尼斯統一埃及全境,法老開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稱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國時期主神是鷹神荷魯斯,後來改為太陽神拉,中王國時期則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國時期拉和阿蒙相結合,形成主神阿蒙拉。在國家統一崇拜主神的同時,各個地方(諾姆,相當於省)仍然崇拜原來地方的神。
古埃及文明形成於前3150年,從那爾邁國王統一了上下埃及開始共經歷了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期埃及時期7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見「年表概述」一節)。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時(前15世紀)達到鼎盛,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在的蘇丹到衣索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
7. 古埃及的文化成就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以建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製造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還發明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東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文字創於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來源請求]。
1799年,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羅塞塔(Rosetta,今日稱為el-Rashid)發現了「羅塞塔石碑」[來源請求]。石上刻有三種文字,分別是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歷史學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聖書體」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國學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個理解到,一直被認為是用形表義的埃及象形文,原來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這重大發現之後成為解讀所有埃及象形文的關鍵線索。
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區興建。從公元前2700 - 1800年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了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 - 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獅身人面像」。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古埃及數學
古埃及人是最先懂得用手掌和前臂來量度距離的人群之一。最初,他們利用手指來計算數目,其後又創造了一種數字:
|=1
||=2
|||=3
||=4
||
|||=5
||
|||=6
|||
||||=7
|||
||||=8
||||
|||=9
|||
|||
天文學和歷法
古埃及歷法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稱「索卜烏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運行制定歷法,即科普特歷。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古埃及使用太陽歷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歷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為3個季節,每季4個月,他們還發明了水鍾及日晷(即以太陽的倒影來計時)這兩種計時器,把每天分為24小時。考古學發現古埃及人了解許多星座,如天鵝座、牧夫座、仙後座、獵戶座、天蠍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團等。另外,古埃及人還把黃道恆星和星座分為36組,在歷法中加入旬星,一旬為10天,這與中國農歷的旬的概念類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
由於古埃及文化有顯著的星神崇拜[2],天文學觀測和記錄由祭司負責。每年夏天,當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因此古埃及人認為天狼星是掌管聖河尼羅河的神只,因此他們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另外也有人認為金字塔是用來觀測天狼星而建造的。通過對天狼星准確的觀測,埃及人確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種恆星年)的長度為365.25天,與現在的計算長度相當接近。[69]古埃及人賦予太陽濃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陽的神只就有數種,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頓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頓的代表來統治埃及。
木乃伊
它是指長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屍體,這些屍體能保存數千年是因為它們經過特別的處理。首先,古埃及人清除屍體的內臟,然後用特製的葯物浸制這些內臟,再把鹽和香料塗在屍首上,以吸干屍體上的水份;最後用長布條把屍體包裹起來,屍體便不會腐爛。製造木乃伊的人是古埃及的祭司,祭司除了把屍體製成木乃伊外,還需祭祀神明及為法老在墓穴、紀念碑和廟宇的牆上刻上「神碑體」。古埃及人喜歡把木乃伊放入人形的棺木內,而這個藏有木乃伊的棺木僧被埋葬在墓穴中。考古學家在現今的埃及各地發掘出很多木乃伊。這些發現有助我們認識古埃及人的面貌及文明,亦能幫助我們研究古埃及人保存屍體的方法。
紙草
古埃及人除了發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外,還於約公元前2600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蘆葦製成的紙[來源請求]。古埃及人制紙的過程非常簡單,他們首先會在尼羅河邊割下蘆葦,跟著把切成一片片的蘆葦放進水裡,然後將濕透的蘆葦片橫直重疊壓平成一塊塊,風干後便成紙。古埃及人除發現紙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蘆葦的莖來造寫字的筆和用水混合黑煙灰及膠漿來製成墨水的民族。
8. 了不起的古埃及文明,它有哪些主要的文明成就
第一, 象形文字。
約形成於公元前35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紀。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最初的使用者主要是僧侶。通常被刻在神廟的牆壁和宗教紀念物上,因而古希臘人稱之為「聖書」。在使用期間演化出三種形式:第一中間期時演變為祭司體;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演變出世俗體;公元前後演化為科普特文字。這三種書體雖然日趨簡化,但其內部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象形文字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部首符號(或稱限定符號)。它有24個單輔音符號,但無母音,也一直未發展成字母。由於象形文字體系過於復雜,不易為一般人所掌握和使用,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後來成為一種死文字,直到1822年才最終被破譯。象形文字對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產生發生過重要的影響。
第二,文學成就。
神話傳說:以太陽神拉和冥王奧西里斯為首形成了兩大神系。其中奧西里斯的故事最著名。現代埃及學家認為,該傳說中王位由兄終弟及轉為子承父位,反映了母權制被父權制所取代。
短篇小說:題材眾多,《辛努海的故事》、《船舶遇難記》、《一個能言善辯的農夫》和《佔領尤巴城》等都非常著名。
詩歌:主要有世俗詩和宗教詩。世俗詩主要是一些民謠,如勞動歌謠、情歌,包括《莊稼人的歌謠》、《打穀人的歌謠》、《搬穀人的歌謠》等,多流露了奴隸或勞動者對沉重勞役的不滿。大部分詩歌是對太陽神、尼羅河和法老的頌詩,如《阿吞頌歌》《尼羅河頌》等。
戰記作品:最有名的如《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它記述了圖特摩斯三世第一次遠征西亞時在作戰會議上討論如何攻打該地美吉多城的戰術。這是我們所知最早的有關戰術方面的記載。
箴言文學或教訓文學:內容十分豐富,在古代文學史上獨具一格。它們通常出自帝王或官僚貴族之手,如美利卡拉王的教訓等。但也有普通人的長輩對晚輩的教訓流傳下來,如《杜阿烏夫之子赫琪給其子拍比的教訓》。內容涉及倫理道德規范、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或社會風尚等方面的內容,如《阿美涅穆赫特一世的教訓》。
第三,科學成就
天文:埃及人很早就繪制了星象圖,到新王國時期,已經認識了43個星座。在天文觀察的基礎上產生了埃及人的歷法——太陽歷。他們根據天狼星和尼羅河的泛濫時期,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三季(泛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季四個月,共12個月。每月 30天,餘5天在歲末為節日,比現在的陽歷僅誤差 1/4天。後來羅馬共和國晚期凱撒根據太陽歷制定了朱里亞歷,是現代歷法的基礎 。此外,埃及人還發明了圭表、日晷以及觀測星象的天文儀器——麥開特。
醫學:古埃及人外科醫術特別發達,最古老的醫學文獻《史密斯醫學紙草》,其內容就是關於外科方面的醫術。發現於底比斯的《艾貝爾斯紙草》(因買得此紙草的德國人而得名),是古埃及人的一部醫學網路全書,包含900多個醫治各種疾病的處方。醫師們使用的醫療器械有刀、剪刀、鉤子等。此外古埃及的解剖學也十分發達。
數學:古埃及人創造了自己的計數體制和數字元號。他們採用十進制,但是沒有位置制。保存下來若干數學紙草文獻:莫斯科數學紙草、林德紙草、阿那斯塔西紙草等,從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在數學方面的知識已包括算術、代數和幾何三大類。代數已能解一次方程;算術主要是迭加法,乘除法也化做迭加法的步驟來解;幾何方面已經會計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其圓周率為3.16。在莫斯科紙草中還有求截頭角錐體、半球的面積的答案。
第四,建築和藝術成就。
古埃及人在建築方面成就輝煌。大金字塔、亞歷山大里亞港的法洛士燈塔是古代世界的奇跡。在底比斯修建的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爾神廟都是古代建築的典範。這兩大神廟均以眾多巨大的圓柱著稱於世,在神廟的柱子和牆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的銘文。
古埃及遺留的藝術品也十分豐富,主要有雕刻和繪畫。雕刻有浮雕和圓雕,主要刻在木、石、象牙等材料上,其中石雕最多。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研究古埃及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