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館賣的貔貅真的假的
現在網上有很多打著開光的旗號說是開光貔貅的 但是一定要能分辨出真假開光
現在通過幾個觀點來告訴緣主們為何為假開光。
1. 生辰八字是屬於易經的一個范疇,就是我們俗稱是卜卦、算命等。佛教開光儀式上面根本就是跟易經的八字是完全的沒有關系。佛教的開光儀式都是一樣的,如果一尊新的佛像落成,給佛像開光的話,是不會需要八字的。
2. 單獨開光更是錯誤的。正規寺院也都是有生活規律的,每天都有早課、過堂、勞作、晚課的,主要是以修行為主,不是職業的開光公司,每個月都是有特定的時間去為信眾開光,並不是隨時隨地就可以為某些公司吉祥物開光的。
吉照堂每次開光法會都是在一個半小時以上,每天有幾十位緣主奉請開光吉祥物,如果按照生辰八字吉時去單獨開光的話,那一個寺院每天不停的開光幾十次完全是不可能的,所謂的單獨開光、八字開光只是一些公司的噱頭和騙人的把戲。
很多緣主都已經認可吉照堂開光貔貅 是正宗的開光貔貅專賣店 招財旺運辟邪化煞 寺院開光之後更具有靈性。
Ⅱ 嘴媽祖文化館怎麼樣
過金山嘴老街漁民老宅,西向小巷內有座新建不久的媽祖文化館,到金山嘴漁村游覽不能錯過。媽祖(天後)是漁民的守護神,沿海各地都有媽祖廟,港澳地區尤甚,香港有天後廟50餘座,而澳門的英文名(Macau)更是來自媽祖閣。上海現有供奉浦江媽祖神靈的廟宇僅見松江方塔園內(從市區遷來)的清代天妃宮、三山會館內天後宮和下海廟內媽祖殿。幾乎沒有遺存的文物,全館均以文字及圖片來展示我國媽祖文化的悠久歷史。第一部分介紹媽祖生平與文化傳播,有元、明、清代的媽祖像、媽祖信仰在世界上的傳播、媽祖故事、習俗與傳承、靈播四海等內容。第二部分介紹上海媽祖文化,有上海媽祖廟起源、老城廂小東門天後宮從繁盛到消失、蘇州河天後宮興衰變遷、脫穎而出的松江方塔園天妃宮、虹口下海廟媽祖殿香火旺盛、長江邊上的崇明天後宮娘娘殿、黃浦江三山會館新添漢白玉媽祖像等內容。第三部分金山嘴漁村媽祖文化,有金山嘴漁村媽祖、金山嘴漁村媽祖祭祀、金山嘴漁村媽祖廟被毀、媽祖文化傳承、金山嘴漁村媽祖文化園構想等部分。看了三部分介紹,對照之前參觀過的眾多媽祖廟(天妃宮),對媽祖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全新的感受。展館的後門通老街木棧道,接著又一個景點。
Ⅲ 北海必去的五大景點
北海必去的五大景點:
1、北海銀灘
北海銀灘1992年被列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享有「天下第一灘」的美譽。她東西綿延24公里,以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無污染的特點稱奇於世。
這里空氣清新自然,負氧離子含量是內陸城市的50--100倍,年平均氣溫22.6攝氏度,是康復休養的好環境。
2、北海老街
廣西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中葉。自那時起,一批西洋建築陸續在北海建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
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3、北海潿洲島
潿洲島——中國最大、最年輕火山島。位於廣西北海市東南面北部灣海域中,南望海南島,北靠北海市,東鄰雷州半島,西近越南,距北海市區近30海里,北面距離首批國家旅遊度假區——北海銀灘20.2海里,西北距離國家森林公園——北海冠頭嶺36海里,是廣西第一大島。
潿洲島由多次火山噴發堆凝而成。潿洲島海蝕、海積及溶岩景觀奇特,為中國獨絕。其沿海海水碧藍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南部海蝕火山港灣奇特優美,沙灘迷人,邊漫步邊拾海螺、撿貝殼。
其龜豕拱碧、滴水丹屏為北海景中二景。島上濃蔭蔽日,四季飄香,擁有中國大陸架品種最多的海底珊瑚群;並有19世紀天主教堂、聖母堂、三婆廟、關帝廟等眾多人文景觀。全島現居民近2萬人,絕大多數為客家人,島民熱情好客,勤勞淳樸,古風可擷。
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遊度假區,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里雜志》「選美中國」特輯評選為「中國十大最美麗海島」,名列第二,並有「南國蓬萊」之稱。
4、北海紅樹林
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合浦縣東南部沙田半島東西兩側,距北海市區115公里,它是國務院1990年9月批准建立的第一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保護區海岸線總長50公里,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和海域各40平方公里。保護區內保護的是海洋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物種。
該保護區重點保護著海洋珍稀紅樹林植物十三種,以及海洋浮游植物九十六種,魚、蝦、蟹、貝等海洋動物二百五十九種,鳥類一百零六種,昆蟲二百五十八種。該保護區一九九三年加入中國人口研究保護區,二00一年一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
其生物多樣性對國內外的教學、科研、生態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北海海底世界
北海海底世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同時還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
北海海底世界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海底觀光景區,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分為A、B兩區。A區主要為熱帶珊瑚魚和標本區,B區為海洋生物和表演區,總儲水量近6000噸。
其展示方式、規模和魚類品種在全國海洋館中名列前茅,使遊客可以不出國門,一覽世界第三代海洋館的壯麗海底景觀。在這里,每天都會有多場精彩刺激的水下表演等著您。
(3)歷史文化館怎麼樣擴展閱讀:
北海市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東海岸。北海開放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
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北海旅遊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是享譽海內外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北海擁有「濱海、風光、人文、古跡」四大類旅遊資源和「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珍、海底珊瑚、海洋動物、海上森林、海上航線、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遊特色,集「海、灘、島、湖、山、林」於一體,以濱海自然風光和以南珠文化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兼備。
Ⅳ 進賢縣文化館怎麼樣
簡介:進賢,鍾陵毓秀,人傑地靈。源遠流長的文化,培育了進賢人民勤勞、智慧、開拓的人文品格,催生了事農、尚學、崇商的地方傳統,孕育了董源、晏殊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進賢縣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陽湖南岸,總面積為1971平方公里,全縣轄21個鄉鎮。截止2009年底,總人口80萬人。進賢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湖港交錯,丘陵起伏,氣候溫和,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縣城在省會南昌的東南,相距60公里,實為「東南之藩蔽,閩浙之門戶」,進賢縣文化館就座落於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中。 進賢縣文化館於1950年5月組建成立,始名「進賢縣人民文化館」。
Ⅳ 浙江的荻港漁庄,能感受到怎樣的歷史文化呢
都說人間煙火最治癒人心,在城市喧囂呆慣了的我們,偶爾來到鄉村僻野,尋找普通人濃度最高的地方,感受他們的市井生活,才明白生活本真的意義。此次南潯之旅,我邂逅了傾慕已久的荻港漁庄,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來到荻港漁庄,除了感受味蕾帶來的新體驗,還能享受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在熏陶之餘,感受不一樣的煙火氣息。
Ⅵ 陝西師范大學的博物館有哪些特色
說起師大長安校區的標志性建築,除了圖書館,博物館應該算是一處了吧。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個"神秘之地"。
再者,這個展館分為她的故事、江永女書、生育文化、女紅和中華嫁衣五個主題展。除了我剛剛說的那個,我覺得中華嫁衣是真的美,當時看到了一個紅色的那個,真的是感覺雍容大方,很符合中國的古典美。而且,不得不說的是裡面的"剪紙文化",如果說刺綉是秀女的巧奪天工。那麼,剪紙更是一項鬼斧神工的技藝。
所以有時間的話,大家一定要親身去體驗一下,相信我,只要去過,一定不會後悔噠!!!
Ⅶ 連雲港老街的主要景點
這里,誕生了連雲港歷史上第一個市政府辦公樓——原上海大旅社。解放後,被改為了連雲港第三招待所這里,誕生了連雲港國民黨陸軍司令部。這個頗具西式私人別墅,曾於1976年7月25日接待過來連考察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粟裕大將;這里,保存了日軍摧殘中國勞工的血證——十三道房。這是一座人間煉獄,十三排房子,最多的時候擁擠了四五千人,大量的勞工在這里被折磨死。這里,有蜿蜒綿延的盤山公路;這里,有古老斑駁的青石板路;這里,還有你在別處遍訪不到的法國梧桐。 為了讓遊客對老街的歷史與規劃有更為直觀的了解,老街歷史文化館將成為「城市記憶體」,展示連雲港老街的「前世今生」。
連雲港老街歷史文化館作為全方位展示老街的重要場館,反映老街百年的風采,擬集中展示老街印象、老街文化、今昔對比、陽光公示四個專題內容。
老街歷史文化館於2013年9月底完成。老街歷史文化館建設雙管齊下,統籌安排時間進度,一方面加大老街歷史文化館外部改造,一方面加快展品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外部工程於9月完工;老街歷史文化館內部展廳主體布局工程基本完成。為進一步豐富老街歷史文化館的展品,展館組帶著方案走訪老街現有居民、港口老建設者,並通過媒體發布徵集信息。熱心市民向老街贈送了部分反映老街變遷的歷史物品。同時,收集相關歷史老照片,訪問地方知名文人,進一步收集資料和相關實物。 隴海鐵路連雲港歷史博物館位於老連雲火車站的博物館,投資超過1000萬元,2013年9月20日基本建成,10月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分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共有三層,一、二層為史料展示部分,以大量珍貴的歷史老照片並配以實物,展示隴海鐵路歷經滿清、民國,蹣跚起步、分段修築、艱難延伸,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全線貫通的歷程。三層為科普和體驗區,介紹火車誕生、發展的歷史。 室外展區位於博物館東部,將以公園景點的形式呈現, 主要是在老連雲火車站站前廣場展示三個實物火車頭,這三個火車頭分別代表蒸汽機、內燃機、電氣化三個火車發展的不同時代。 新建BRT站台、過街天橋等設施,匯集中國鐵路不同時期、類型及制式的機車車輛。設置火車餐廳用餐,身穿鐵路制服留影,在懷舊的樂曲中眺望繁忙的港口,回想老車站近一個世紀的往事。
博物館的展品徵集工作得到市民的熱烈響應及鐵路部門的大力支持,陸續接收社會各界的大量捐贈展品,有蒸汽火車頭1個、火車貨車廂2節、守車(掛在貨物列車尾部運轉車長乘座的工作車)1節,以及涉及鐵路電務、機務、工務、通信等展品100多件,另有一批珍貴的照片和隴海鐵路債券、大許家車站奠基石、隴海鐵路局長雲台山洞題字、沿途車站速寫等實物。
隴海鐵路連雲港歷史博物館還將兼具科普功能。其中將考慮設置一個4D影院,用現代化的手段模擬乘坐火車的實際感受,開展科普教育。 2013年,連雲港港迎來開港80周年,為此,連雲港市投入6000萬元,建設一座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設計布展面積1400平方米的特色鮮明的港口博物館。
港口博物館選址確定為連雲港老火車站西半部,在展示內容規劃上,以時間為主線、重大事件史實和史料實物展陳為內容,反映世界港口、中國港口的發展歷史及從秦漢時期到現在的連雲港港口的歷史由來。還將運用現代科技,復原歷史場景和模型製作,將港口博物館打造成為集展示、收藏、教育、科技、旅遊、學術研究於一體,傳承港口歷史、港口文化的館藏基地,體現國際性、專業性、互動性、娛樂性的國際國內領先的專題性現代博物館。
港口面向社會通過捐贈、收購、代管、借用等方式徵集與連雲港港建設和發展歷史有關的實物資料。范圍涵蓋反映連雲港港歷史的重要文獻、文件、手稿、信函、照片、音像、書刊、標語、布告、傳單、勛章、徽章、紀念章、印章、獎狀、證章、證書、證件、牌匾、旗幟等實物資料。反映連雲港港建設發展過程中重大事件的實物及圖片、音像資料。連雲港港建設初期,參與港口建設的創業者珍藏或保留的有紀念意義的生產用具、生活用品以及各種票證等實物。反映連雲港開港80年來港口發展變化的實物及照片等以及反映連雲港港歷史沿革、人文歷史及地理變化狀況的實物及照片等。
港口歷史博物館共有港口源起(秦漢—1905年)、大港初建(1905年—1948年)、港通天下(1933年—2013年)、跨越未來四個展區,分布於一層、二層、三層。它主要以時間為主線,以重大事件和史料實物展陳為內容,反應世界港口、中國港口歷史脈絡史以及連雲港地區港口的歷史由來,特別是連雲港港開港80年以來的發展道路和歷程。除了上述四個展區之外,連雲港港口歷史博物館還將配套遊客商品服務中心、文化創意展示區以及相關的辦公設施(位於展館一層東側)。
原市第三招待所(又稱上海大旅社),位於勝利社區勝利路。民國22年由上海人馬某建,為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861平方米,中式起脊屋頂,紅瓦鋪頂。內有迴廊,正門額上裝飾有中國傳統的「福、祿、壽」三星浮雕(「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前門兩側為龍盤主。民國34年,連雲市政府曾駐此。市長為張振漢,中將軍銜,是唯一一位跟隨紅軍長征的國民黨中將。1949年初,陳毅同志曾派人在此社辦華東青年幹校。2010年公布為連雲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勝利路中部,為原市政廳遺址,保存有原市政廳建築。現狀為閑置華東石油賓館。由於佔地規模和建築體量相對較大,標志性地位顯著,對市政廳進行文物保護修繕,整體地塊規劃整治為港口文化博鰲論壇綜合體,包括商務會議、文化展示、旅遊服務等復合功能,為連雲港城的重要地標。
創建於1878年的中興煤礦公司,到1936年已成長為擁有3座大型近代化礦井和台棗、台趙、臨棗3條運煤鐵路,兼營中興輪船公司等資產超過千萬元的大型綜合型企業。這塊香氣四溢的「肥肉」,引來日本入侵者垂涎欲滴,並於1938年佔領了中興公司。直到1945年10月25日,鐵道游擊隊受我魯南軍區委派,在津浦路微山湖畔舉行受降儀式,棗庄一帶700餘名日軍低頭繳械投降,棗庄礦區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日軍入侵之前,公司辦事機構已遷往武漢,礦井全部停產。1938年4月,中興公司董事會在漢口作出決議;「絕不與日人合作!」並責令連雲港分廠經理浦禹嶠炸毀碼頭、裝煤機等設備,用中興輪船公司「中興號」、「大寶號」、「蓋蓀號」三艘巨輪沉船封港,以阻止日軍的侵略步伐……1949年10月,周總理親切接見了朱啟鈐和黎紹基,詳細詢問了中興煤礦公司和中興輪船公司的情況後說:「中興公司的資本家是愛國的。」1956年9月28日,中興煤礦公司實現公私合營,改稱為公私合營棗庄煤礦;1958年8月16日改為國營棗庄煤礦。如今,在百年中興這方土地上發展起來的棗庄礦業集團公司已成為跨國界、跨行業的現代綜合性大型業,2012年,產煤達2617萬噸,企業收入達512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全國十大商品煤出口基地。 國民黨連雲港陸軍司令部約建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石木結構。主體建築兩層,面寬五開間,中部開間約4.5米,兩側兩開間約3.3米,左右對稱。入口朝南,北立面臨海,東、西兩山牆建一層帶門廊披屋,每間寬約3米,門廊分別朝東北、西北向,整個建築跨度為12.9米,東西長24.2米,門廊廊柱直徑53公分,有圓形柱礎與柱帽。屋蓋兩坡落水,機制青平瓦,挑檐約50公分。整體建築石牆為整毛石砌築,水泥砂漿勾凸縫。南、北石牆砌築方式為立砌,每層有過牆石,不超過三層高度找平一次,平砌石較少,原則上每一至二層找平一次,為典型的連雲地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建築方式。東、西山牆石牆砌築方式具有東、西洋風味。由於石牆面寬大,考慮石牆面砌築美學組合圖案效果,增加了平砌石、立砌石、方條石、過牆石的組合,既為構造牢固的需要,又增強了圖案的效果,較為美觀。
該建築至今保存完好,現為駐連部隊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粟裕大將來連視察時曾在此居住。 在連雲港老街勝利路邊上,離原國民黨連雲市市政廳,後又叫「上海大旅社」、連雲港市第三招待所不遠,有一幢二層舊樓和部分民房,它就是原國民黨連雲市港口小學舊址(現連雲郵電局東民房),該校址部分還在,它的前身就是現在的連雲港市臨海路小學,該小學從1932年創辦,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它經歷了民國時期(1932-1936年)、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解放戰爭時期(1948-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改革開放時期,從3名教師開始,先後經歷了十九任校長,培養了七十二屆學子,1945-1948年的港口小學校歌,它的詞作者就是當時的校長朱俊林先生,歌詞為「雲台蒼蒼,黃海茫茫,我們的學校,偎依其旁,環境秀麗,港口美風光,在此讀書樂無疆,願各勉勵探討學業莫怠荒,鍛煉身體品行端正,向上向上,莫愧父母和師長,前程萬里浩盪」。據原市八屆政協委員、港口小學二屆畢業生,我的老師朱泗林回憶,解放前的連雲港,有鐵路、公路、碼頭,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歷來為海防軍事要塞。當時原連雲市又是國民黨江蘇省的模範區,統治當局者重視,而共產黨地下工作者也重視。僅在連雲港口小學為數不多的教師中(9名在職教師)就有三位來自山東的丁亞華老師、湖南的劉秋賢老師和江蘇的章家樂老師。他們都是以教師的身份作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當時不知,事後方明)。他們利用課堂內授課的形式,字里行間向學生宣講祖國疆土的遼闊,幅員之廣大、物產之豐富,人民應團結起來捍衛她;利用音樂課教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歌」、「畢業歌」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幾位平易近人的老師,當時和學生的關系,特別是五、六年級學生的關系密切,至今記憶猶新(章家樂老師曾任江蘇淮陰中學校長、書記,丁亞華老師曾任山東省副省長)。
Ⅷ 汕頭市文化館怎麼樣
【二中、十六中、矽谷軟體學院】外馬路149號,最初為德國駐汕領事署。一戰德國戰敗,領事署關閉。1941年,日寇在此興建神社。汕頭光復,這里數易機構,最為市民熟悉的是市圖書館,現已改為文化館。我在後花園看見一尊獸形石雕「狛犬」,正是當年神社為戰犯鎮魂的罪證。如今,一樓後廳里,少兒藝術團的女孩們在練舞。故園新生,良可喜也。昔日侵略者的印記已經被時光洗涮,恥辱留在了書本的歷史課中。從前的圖書館搬遷了,隨著城市中心的東遷,這里再不是從前人來人往的熱鬧場面。幽靜無人,卻更顯出世外桃源的清雅。一樓的前廳和東西兩翼現在作為活動展廳,不時會舉辦展覽,我去的時候剛好是以墨竹為主題的國畫展。後面的小廳里是少兒藝術團排練的地方。二樓有兩側,一側是潮汕工夫茶藝傳習所,去的時候沒開。另一側是汕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如潮劇、英歌舞、木雕、抽紗、剪紙、嵌瓷等。因為是非物質文化遺憾,因此展覽主題為歷史照片和史料,也有部分用具。入門處還有一本挺詳細的小冊子贈送。雖然當天只有我一個人在參觀,但是工作人員態度很好,還是開了燈為我照明。因為後院狛犬的問題,我去請教館長,他的態度也不錯。無論是這里的歷史還是它所舉辦的展覽,都對本土文化的熏陶與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喜歡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