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涿鹿縣都有什麼山水文化

涿鹿縣都有什麼山水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09 20:11:27

⑴ 南旺鎮的文化遺產

南旺是運河文化、始祖文化、佛教文化的融集地,境內有遠古時代的蚩尤墓、皇林魯九公墓、分水龍王廟、蜀山寺等眾多的文化古跡和古建築群,自古以來就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厚的文化積淀而聞名遐邇,是古代著名的交通文化重鎮。南旺鎮地處京航大運河中段,素有大運河水脊之稱,當地古代著名的農民水利專家白英,為根治運河水運在南旺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分水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其科學價值和藝術水平均可與都江堰相媲美,明清兩代為紀念白英的豐功偉績,在南旺陸續修建了以分水龍王廟為代表的頗為壯觀的建築群,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為該建築群留詩駐詞,無數文人騷客留下墨跡。毛澤東主席在了解南旺分水工程時留下了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千古贊嘆。蚩尤墓、魯九公墓目前正在重修整建中,分水龍王廟等古建築群作為搶救性文物納入了國家十一五建設規劃,古運河分水工程的保護、整建和開發有望列入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中。
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南旺輝煌的現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涌現出一大批令豪放的南旺人為之驕傲的優秀兒女,聞名全國的好軍嫂韓素雲,春蠶到死絲方盡累死講台的好教師顧繼芹,為民致富操碎了心以身殉職的村主任劉咸江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歷史悠久的南旺鎮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古代的蚩尤冢、周朝姬家皇林、魯九公墓、分水龍王廟等都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蚩尤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與黃帝、炎帝同時代的部落首領、民族領袖。《據汶地理志》:其墓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南旺鎮),冢高五丈,秦汶之際。史料載,蚩尤城於涿鹿,宅於淮岱,遷徙往來,號令天下。《史記?二十八卷》載:「蚩尤在東平陸闞鄉齊之西境地」。東平陸,即今汶上縣;闞鄉,即今南旺鎮。蚩尤冢現存兩幢石碑,石碑高2.3米,寬1.5米,厚30厘米,屹立於蚩尤冢前,石碑的下面刻有文字「蚩尤冢,為清代所刻。「蚩尤祠」碑刻存放在縣博物館內。
蚩尤冢的發現已經引起國內外有關學者的關注。2000年5月以來,已有日本歷史學博士、韓國有關學者專家多次來蚩尤冢尋根訪祖、實地考察,現韓國有關人士已准備募捐修復蚩尤冢。 汶上南旺是運河水脊之地,古籍載:南高於沽頭(今江蘇沛縣城西)38.7米,北高於臨清30米,經常出現斷流,歷來為運河險阻之地,船隻往往擱淺,影響漕運。明政權遷都北京後,政治中心北移,京師用糧增加,治理運河列入了朝廷政務。永樂九年(1411年),宋禮受命治理運河。宋禮採納汶上人白英「引汶濟運」建議,並通過水閘、水櫃配合使用來控制水流,調節漕運,比較科學地解決了運河航運史上的難題,使明清兩代航運暢通無阻。後人為紀念治河功臣,在南旺分水處建分水龍王廟,附以禹王殿、宋公祠、觀音閣等建築群體。
龍王廟古建築群座落在今汶上縣南旺鎮汶水入運河處,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群呈扁方形,佔地面積561OO平方米,其中建築物佔地9338平方米。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後相繼擴建,至清朝逐漸形成現規模。包括龍王大殿、戲樓、水明樓、禹王殿、宋公祠(宋禮祠)、白公祠(白英祠)、潘公祠、莫公祠、文公祠、觀音閣、關帝廟、螞蚱神廟以及和尚禪室等建築,共十餘院落,每個院落都有小門相通。建築群布局協調,院落錯綜,迂迴路轉,松柏參天,綠蔭蔽日,碑碣林立,廟宇巍峨,使人既感宏偉壯觀,又覺古林優雅。文化沉澱豐富,為運河文化主要集中地。
龍王大殿是建築群的主體建築,明洪武初年(1368年)敕建,天順年間重修。大殿7楹5間,2檐9脊歇山頂,飛檐挑角,彩繪斗拱。上下檐3斗4昂,斗拱交錯。頂覆綠瓦脊獸,姿態驚人。4個挑角尖端上各立武士一尊塑像,角下掛有風鈴。重梁起架,雕梁畫棟,20根大紅圓柱豎立殿內。正中神龕兩旁大紅柱上塑有青、火二龍護衛盤繞對峙。正中上懸「廣濟分流」,下掛「輸流利運」兩匾,字為鎦金,筆法嫻熟,雄渾有力。殿內塑有神像22尊,正中神龕內是龍王坐像,高約3米,像前左右有兩尊站像,一持「印璽」,一持「聖旨」,再前有一木刻站像。左邊靠後牆塑有漳漕河督大王,金龍大王兩尊坐像。右邊靠後牆為宴公、蕭公兩尊坐像。殿內山牆兩側,各塑風、雷、雨、閃、雹等神站像,持有不同法器,服飾有別,神態各異。大殿正門檐下懸掛「劈流神勇」等10塊大匾。前面是20扇屏隔扇,外圍木柵護欄,門前三層青石台階,三面大紅圍牆,非常壯觀。
龍王殿前戲樓與大門建築始為一體。大門三間門樓是化妝室,出門便是舞台。戲樓全為木柱扎架而起,頂覆灰瓦,亦是重梁起架,斜山挑角,角下掛有風鈴。舞台後背和兩邊窗戶是精工巧制的木質花欞。舞台正中上懸有「大舞成池」四字匾額,匾下方是木製月窗,呈六棱形,雕刻細微玲瓏。舞台前場三面均有木質花欄桿。戲樓兩旁,左右有鍾、鼓樓各一座。
禹王殿位於龍王大殿左側,建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硬山式建築,屋脊蟠龍如生,瓦為黃綠色。殿門前建有月台,庄嚴壯觀,殿內塑有禹王像,穆如清風。今殿已殘舊。水明樓面對汶運交匯口,與禹王殿建於同時。底部為拱型大門,上部平台木柱擎立,前後兩壁均設花欞屏門,兩山砌八棱月窗。周圍是磚砌圍牆。樓之正中上懸「水明樓」匾額。樓體結構嚴謹,造型玲瓏優雅。
宋公祠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磚瓦木石結構,有走廊。祠內有宋禮塑像,內外碑碣眾多,至今尚藏有8塊壁碑,均是明清兩代官員來此瞻仰拜謁而作文賦詩,頌揚功德者。祠兩旁建有水利家潘叔正,白英二公配享殿。白大王廟即白英祠,建於宋公祠同時,有瓦屋3間,廟內有白英泥塑像,並建有大門院牆。莫公祠建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共三間,磚瓦木石結構。
碑亭建於清乾隆年間,在水明樓下一側,假山旁邊。亭中有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登臨拜謁龍王廟時的賦詩御制碑。今碑已移置於縣城博物館中,碑亭已毀。
龍王廟大門為3個圓門組成,紅漆大門上釘著排列整齊的大釘。正門楣上鑲嵌著石刻「分水龍王廟」五字壁匾。靠大門牆立有兩層樓木質大牌坊,綠瓦斜山,飛檐挑角,4個大石座鑲嵌4根木柱支撐著牌坊。中間兩根突出坊頂約10米,上頂盆大錫帽,晴空映日,光芒閃爍。坊正頂懸掛「左右逢源」四字匾額。左右兩邊門上懸掛「海晏」「河清」兩塊匾額,筆法圓潤渾厚,雄健有力。
石剝岸建在龍王廟前,運河西岸,長約230米,與龍王廟建於同時。每塊石重約七、八百斤,稜角分明,從河底砌到岸上,河底有木樁。每兩塊石之間有「鐵扒口」。「鐵扒口」上鑄有「分水石剝岸」字樣。石剝岸對大門處砌有石階,3個石階兩旁雕成6個水獸,體卧面積約1平方米。身有麟,足有爪,兩耳鼓豎,兩眼突出,令人望而生畏。沿岸豎有13根石樁,供來往船隻挽纜之用。 汶運交匯的南旺鎮東面,是面積近二千頃的蜀山湖,湖面蒼天闊水,物產豐富,蜀山和蜀山寺屹立在碧波盪漾的湖中,具有神奇色彩。
傳說中蜀山為古代三大山之一,狀如蘑菇,佔地20畝,山上百花爭妍、蒼松翠柏、曲經通幽、柳底蔦轉、花間蝶飛、山水相映、千古風雅萬種情。
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燦爛文化吸引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商賈遊人。
蜀山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傳說是有南方一富家舉子進京應試,自恃才情出眾,離家前曾向同窗誇下海口,不料三榜出示,名落孫山,無顏返鄉,見蜀山清靜宜人,把所帶銀票兌出銀兩,在此建寺出家。
顏體鎦金的「蜀山寺」,匾額高懸在門樓上,面南而立,朱漆圓釘大門,虎頭門環,兩塊漢白玉門枕玲瓏剔透,雕刻精細。寺院內翠竹亭立,柳暗花明。主建築為三十殿堂「聖母殿、釋迦牟尼殿、宗魯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蜀山雖小,但由於其屹立在風光優美的蜀山湖中,又有香火盛旺的蜀山寺和名聲廣遠的蜀山會,宛如海市蜃樓,勝過世外桃源,故而久負盛名。 位於蜀山寺聖母殿前靈觀正南不遠處,是明代吏部尚書吳岳辭官還鄉後給弟子講習、游樂之地。樓上刻有乾隆皇帝游「蜀山寺」時題寫的「清心鏡境」迴文壁碑。吳岳,明南旺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任南京吏部尚書。任滿後辭官返鄉。留有《望湖》詩稿一卷。

⑵ 河北的古今名人及其典型事例,及河北的名勝古跡

1. 黃帝,我們現在知道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總稱.史傳黃帝部落由甘肅的姬水遷入今河北省中北部.並與當時來自山東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華民族的一系列戰爭,最終三部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前身。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從甘肅遷入河北並完成一系列戰爭並最終融合,決不是一個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過程,很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則從甘肅遷入河北到一系列戰爭的完成,可能已經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照現在的觀點,完成這一系列偉大戰爭的黃帝(部落聯盟)是河北人。
2. 堯,三皇五帝之一,史傳是河北人。
3. 商王朝發跡於河北、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則商王朝開國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6. 趙奢,戰國名將,戰國中後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7.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
8. 樂毅,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9. 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0. 荀子, 今邯鄲一帶人,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孫龍, 戰國時哲學家,名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戰國名士,「毛遂自薦」從此成中華美談.
13. 高漸離,戰國俠士.
14. 趙陀,河北正定人,越南開國始皇帝,至今越南將其列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華烈女,千古流傳.
16. 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可憐那群東渡的河北兒女,或許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變,留下後來的一批孽種)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書,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評說.
18. 趙飛燕,環肥燕瘦.
19. 東漢名臣群,劉秀起兵於河北,當時一大批河北名臣,記不清了,有興趣者翻書看去.
20. 祖沖之,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
21. 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2. 扁鵲,中華名醫.
23. 李春,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
24. 張角,漢末農民起義領袖.
25. 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 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7. 趙雲,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8. 張頜,河北河間人,三國名將.
29. 程普,三國名將.
30. 祖狄,東晉北伐名將,中華英雄,從此「聞雞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閔,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2. 高昂,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3. 李淵,唐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國趙郡(河北趙縣)人.
34. 竇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 劉黑闥,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 花木蘭,拓拔魏河北人,中華女豪傑,千古美名傳.
37. 魏徵,唐初名相,中華鐵膽直臣.
38. 盧照齡,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39. 高適,著名邊塞詩人.
40. 盧綸,著名邊塞詩人.
41.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
42. 安祿山,燕趙胡人.
43. 史思明,燕趙胡人.
44. 河朔四鎮,讀讀唐史,強!
45.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46. 五代燕趙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有興趣翻翻書去.
47. 柴榮,河北邢台人,北周開國皇帝.
48. 趙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開國黃帝.
49. 趙普,宋朝開國名臣.
50.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51. 穆桂英,北宋女將.
52. 盧俊義,河北大名縣人.
53. 燕青,河北大名縣人.
54. 柴進,河北滄州人.
55. 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56. 丘處機,宋末元初道學家.
57. 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58. 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9. 張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60. 劉春霖,中國最後一個文狀元.
61. 河北武狀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來的武狀元名單,河北一省約佔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塵莫及.啥叫尚武之鄉!
62. 曹雪芹,漢籍旗人,祖籍河北,文學大家.
63. 霍元甲,天津靜海縣人,燕趙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趙人,如果連燕趙人也不是,則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靜海本屬滄州,建國後才劃入天津,且靜海講滄州話,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話.)
64. 趙三多,河北衡水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65. 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趙豪傑,京城俠士.
66. 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7. 李大釗,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8. 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9. 張勛,大軍閥,鞭子軍首領,長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70. 王士珍,北洋三傑之龍,河北正定人.
71. 馮國章,北洋三傑之狗,河北河間人.
72. 馮玉祥,祖籍安徽,生長於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73. 佟麟閣,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74. 張愛齡,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5. 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76. 狼牙山五壯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7. 董存瑞,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8. 馬本齋,河北滄州人, 回民,中華抗//日英雄.
79.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
80. 小兵張嘎,少年抗//日英雄.
關漢卿,河北安國人,元朝著名劇作家,寫出了《竇娥冤》等名作。

祖沖之,河北淶水人,南北朝時著名數學家,是世界上首位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曹雪芹,河北豐潤人,清代文學家,著有《紅樓夢》。

李大釗,河北樂亭人,我國現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董存瑞,河北懷來人,解放戰爭中戰斗英雄,革命烈士,捨身炸碉堡,用生命為解放隆化鋪平道路。

河北位於北京、天津兩市的外圍,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為清代皇室的「郊遊」場所,河北省東北部的承德是我國最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中國最大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清代皇家游獵的場所——木蘭圍場。河北是中國的文物大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名列全國第三位,著名的還有邯鄲趙王城遺址、涉縣媧皇宮、響堂山石窟,衡水景州塔(景縣舍利塔)、北齊高氏墓群,保定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清西陵、滿城漢墓、定州塔,唐山清東陵、滄州鐵獅子、趙州橋、正定隆興寺、邢台大開元寺、邢台唐帝陵、邢台殷商遺址、內邱扁鵲廟、沙河宋璟碑、崆山白雲洞、天河山、邢台峽谷群、南和白雀庵等。在悠悠歷史古跡的背後,河北省也不乏擁有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北戴河、秦皇島南戴河和唐山沿海的天然海濱風光,優美旖旎的邢台南太行自然風光,遼闊壯美的壩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淶水野三坡,險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種景緻相映相成,為「燕趙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部分地區古屬冀州,故簡稱冀。

趙邯鄲故城 在邯鄲市。歷經8王,共158年,邯鄲一直是趙國的都城;漢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鄲故城是由趙王城及大北城兩部分組成。趙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趙都的宮城遺址,分東、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北臨渚河,地處太行山余脈,土築殘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氣勢雄偉。城內地面上有布局嚴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龍台、北將台、南將台等,地下有面積寬廣的夯土基址。龍台最大,東西寬265米,南北長285米,高19米,是當時主要宮殿基址,顯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市建築的基本面貌。

叢台 在邯鄲市內。相傳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在位)為閱兵與歌舞而建。原名武靈台,登台縱覽古城,樓閣園林,湖光山色,盡收眼簾。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諸榭,以戰國時燕將樂毅號望諸君命名。台北有七賢祠,內有燕趙名人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的塑像。現叢台已擴建為叢台公園。

學步橋 在邯鄲市內,南北橫跨沁河之上。據文獻記載,原為木橋,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橋。全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名出典於《莊子·秋水》篇,謂春秋戰國時期邯鄲人步履優美,燕國壽陵的少年前往學步,不但沒有學會趙國的步法,反而連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記了,弄得不會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左權墓 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南艾鋪十字嶺反掃盪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安葬在涉縣石門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鄲。

響堂寺石窟*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分南北兩窟。窟內石雕精美,聞名遐邇。和村東石窟始建於北齊。當時北齊王朝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鄴都(今臨漳縣),一是晉陽(今太原市)。響堂地處兩都來往必經之地,山青水秀,風景優美。北齊文宣帝高洋於此營造宮苑,鑿窟建寺。後隋、唐、宋、元、明歷代均有增築和修葺。是我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繪畫藝術的珍貴遺產.

在石家莊市的就有趙縣的趙州橋、正定的大佛寺、平山的中山國遺址、藁城的台西商遺址、新樂的伏羲台、元氏的封龍山、開發嶺南的趙坨先人墓。 以上是在石家莊市的文化古跡。關於名勝, 在石家莊市境內的有全國四大懸空寺之一的蒼岩山橋樓殿、全國三大地貌之一的嶂石岩地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迴音壁--嶂石岩迴音壁。還有石家莊是趙雲的故里、魏徵的故里、蘇軾的祖籍所在地。

⑶ 沙城旅遊景點有什麼

沙城旅遊景點有:官廳水庫,卧牛山旅遊區,天漠公園,天皇山,文化公園等。

1、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是中國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庫。在中國河北省懷來縣,距北京105公里。永定河為海河水系主要幹流之一,大部流經黃土地區,含沙量大(最大達32.2%),有「小黃河」之稱。下游受到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常泛濫成災。為了根治永定河,1951年10月開始興修官廳水庫,1954年5月5日建成。

2、卧牛山旅遊區

卧牛山旅遊區於1996年被核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該區的自然形態頗似一頭巨牛伏於水面,山背形成了牛背,山腳形似牛頭,微風吹來水波作響,彷彿神牛汲水傳聲。山坡上綠樹掩映中幾十幢木屋別墅風格各異,細探究觀音廟、碧霞祠、千年古塔神秘幽靜,眼望8萬畝湖面水光瀲灧煙波浩淼。

3、天漠公園

「天漠」位於懷來縣小南辛堡鎮西南部的龍寶山,距北京90公里,與八達嶺長城、康西草原一線貫通,由群山、戈壁、沙漠、湖泊構成。

「天漠」面積只有1300畝的袖珍版的微型「沙漠」,在河北懷來縣官廳水庫西南側。沙漠的四周,是普通農田。

4、天皇山自然風景

天皇山自然風景區亦稱「五道壺石窟」旅遊區,屬河北省懷來縣.南邊是有著塞上明珠之稱的官廳水庫.東距八達嶺長城30公里,距延慶縣古崖居1公里,總面積5平方公里。景區內有五道壺、清泉寺、霧雲洞、轉佛石、功德碑、古松榆、飛來石、一線天、古輾、造錢爐、龜蛇朝拜等數十處景觀。

5、文化公園

園內共有展覽館8個,展出面積達7000平方米。其中水產館、花卉館為常設展館,其餘為輪設展館,舉辦有關文教、科技、政治、經濟等展覽活動。最熱鬧的是每年一度的中秋菊展和春節燈展。這里火樹銀花,群芳爭妍,瑞氣襲人。

⑷ 河北名山有哪些

1、小五台山

小五台山河北省蔚縣與涿鹿縣交界處小五台山是太行山的主峰,也是主脈之上的最高峰。小五台山有5處制高點,分別為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處台頂的海拔高度均超過2500米,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東台最為著名。

⑸ 青要山的簡介

青要山,山勢險峻,谷壑奧幽,林茂花繁,溪秀譚請。自古以來,就以神秘莫測和山水之勝聞名於世,我國古代奇書《山海經》和後來的《水經注》中,都有關於此山的記載,置身其幽靜的自然環境之中,使人頓生超然塵外之感;諸多名勝又與美麗的神話傳說相關聯,更豐富了這片錦綉山水的文化內涵。
1988年,縣環保局在此建立娃娃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更得到細心保護,成為使人流連忘返的旅遊勝地。
這里的奇峰秀水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神話傳說,更為這座皇帝的「密都」增添了秘不可測的神奇色彩,這些被人們在田間地頭、窗前燈下百說不厭,二一代代流傳下來

的故事,不但可以依稀窺探到遠古時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影子,更可以使我們從中辨識出炎黃子孫認祖歸宗的歷史軌跡。
說上古時代,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幾十個氏族部落,為爭奪生存空間,經常發生戰爭。六七千年前,黃帝先在孤泉戰敗炎帝,接著又在河北涿鹿與蚩尤大戰。據古籍記載:頭有角,身上長刺,兇悍無比。兩軍大戰,直殺得天昏地暗,屍橫遍野,最後蚩尤戰敗被殺。 勇猛剽悍的蚩尤余部退守青要山據險抗爭,青要山的土著居民中、要人部落里有位本領高強的武羅姑娘,施展以柔克剛之術,幫助黃帝將蚩尤余部收伏;並促使各部落之間相互通婚,和睦共處。 炎黃蚩尤百戰和,中化民族三條根。三位祖先通過連年戰爭,最後和解,並在青要山結盟,形成了中化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

⑹ 祖國有哪些大好河山名字

1、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遊資源的總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范圍很廣,項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其境內的山水風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2、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

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3、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

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

4、五台山

五台山(Mount Wutai),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0'—39°05'、東經113°29'—113°44'之間,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5、黃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⑺ 涿鹿古戰場現在的樣子

涿鹿古戰場記錄了距今4600年前華夏氏族與東夷氏族的一次決戰,——涿鹿之戰,這也是中國史上記載的最早的戰場。
隨著華夏氏族與東夷氏族之間的沖突日益激烈,黃帝與蚩尤決戰於此,最終以蚩尤的失敗收場,從而奠定了黃帝軒轅氏成為中國人文始祖的最後地位。
關於涿鹿編輯
涿鹿,太行山余脈與燕山余脈群山環抱,桑乾河從這塊盆地由東向西流過。在這片古老的土地,歷史上有許多史學家躬親山水,又青燈黃卷從浩繁的史籍中尋找中華始祖的遠古蹤跡。從早期的《逸周書》到《黃帝四經》,從西漢太史公司馬遷親自「北過涿鹿」而著述《史記》,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采寫《水經注》,到清代保安知州楊桂森撰寫《礬山考古記》,史學家們考察後認為:涿鹿是中華民族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針對現代文化學術界「涿鹿究竟在今何處」的地望爭論,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先秦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會聚海峽兩岸的著名專家學者,在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兩度舉行三祖文化學術研討。考古學家、史學家們實地考察了涿鹿縣境內的黃帝城、阪泉、蚩尤城、蚩尤泉、北魏祭黃帝的溫泉行宮等古文化遺址,並鑒賞了黃帝城出土的仰韶文化②彩陶、龍山文化③籃紋灰陶,以及龍山時期扁平穿孔磨光石鉞等禮器。經過論證論辯,得出真實的歷史結論:
其一,涿鹿地望從《史記》確認直至今天,「冀州涿鹿」概指今河北省涿鹿縣。曾發生在此地的「阪泉之戰」、「涿鹿之戰」是為信史。
其二,炎帝、黃帝、蚩尤在涿鹿兵爭、會盟和融合,中華民族從此開始步入文明時代。
其三,「涿鹿之戰」後,黃帝被推舉為天下共主,但黃帝、炎帝、蚩尤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上述學術結論得到我國苗族、彝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的承認。

⑻ 蚩尤故里在哪

蚩尤故里在思游(湖南 安化樂安鎮 蚩尤村)

上個世紀末,我國史學界終於為蚩尤恢復名譽,將其定位為:「和炎黃同為中華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並在涿鹿距黃帝城、蚩尤寨不遠處建起了庄嚴肅穆的「中華三祖堂」蚩尤與炎帝、黃帝平坐於聖殿之中。從此,蚩尤故里之爭方興未艾,河北涿鹿、山西鹽湖,湖南的安化、新化、隆回、新邵等均在之列,都在強勁造勢,而安化思游鄉(現為樂安鎮思游管區),以其豐富的蚩尤遺址,亘古的蚩尤崇拜、罕見的蚩尤民俗、激昂的蚩尤精神向世人昭示——

蚩尤故里在思游

巍巍雪峰山麓,滔滔蚩尤江邊,有個對蚩尤千古崇拜、世代眷戀的思游鄉。

這里蚩尤文化遺存甚多,寺廟祠堂林立,山溪洞穴奇特,既是安化梅山文化的發祥地,又是名副其實的蚩尤文化帶,各種文化現象共系於「思尤」之中。1997年11月,第二次國際梅山文化研討會在此召開;2005年6月,中英喜馬拉雅山探險隊來此考察;最近,湖南省「蚩尤故里行」文學筆會在此舉行。親臨此地的史學界和文學界專家學者無不驚嘆:山水多留蚩尤遺跡,民間盡現思尤風情。不論是箱底房梁間的手抄本二神龕屋頂的老法器,還是男女老幼的口頭禪,甚至生活起居的每一細節,生老病死的每一過程等各種文化符號、文化信息、民風民俗、崇拜信仰……世代情思,萬千氣象,無不魂系蚩尤,彰顯其獨特的人文魅力。

蚩尤、思尤、思游、一脈相承的蚩尤情結

蚩尤,為上古時代東方九黎族首領,據《史記·張守節「正義」》載:「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並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創立兵杖刀戟大弩,威行天下。」蚩尤上識天文,下知地理,故用兵之時,能呼風喚雨,常穩操勝券,曾與黃帝作戰,九戰九勝。後黃帝聯合炎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並請天女魃相助,止風息雨,遂擒殺蚩尤。余部南徙同土著苗蠻雜居融合,自古南方苗裔把蚩尤奉為始祖,後演變為神。武天國著《神仙》這樣描述:「牛頭、牛足、人身、四眼、六臂,耳鬢能倒立,似一柄尖利的劍戟,頭上還長著又長又硬的角,用來斗人,有萬夫莫擋之力。「《周禮·春官·肆師》「表貉」之條:「貉、師祭也。其神蓋蚩尤。」戰神之稱,自古至今,進而化為星宿,載入《史記,天官書》。

思尤,飽含了思念蚩尤老祖的深情厚意。翻開安化從明朝嘉靖(1543年)至新中國以來的八修縣志,思尤地名均有記載,有文字可查歷史已近500年,是我國目前蚩尤文化研究中無與倫比的品牌。在益陽市檔案館現還保存有完整的土改歌謠:「土地改革到了思尤村,哎嗨喲,到了思尤村……土豪地主黑了眼,窮苦農民得翻身。」

思尤村就在蚩尤界上。蚩尤界東接梅城,西臨新化,縱橫20公里,海拔800多米,是歷代漢、苗、瑤聚居之地,現有山民18000多人。界上石多、林密、水奇、洞幽,蚩尤遺存遍布。

蚩尤江發源於田心鄉,流經蚩尤界,過新化游溪橋,到白溪注入資江,全長約50公里。江水終年不斷;頗具神奇色彩的是此江不論山洪暴雨多大,極少泛濫成災。歷代相傳是蚩尤老祖神靈在庇護子民。

蚩尤江上有座蚩尤橋,是下連梅城,上通新化、漣源的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行人路過都要在橋上歇息;當地村民每年都要在橋上擺上三牲,燃起香案祭拜蚩尤,以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

最使人稱奇的是界下有條蚩尤河,相傳為蚩尤開鑿,後裔連通,為戰之用。後代強人勇士常從此出入新化、漣源、梅城。陰河中有天池、龍洞、宮娥、蓬萊、神龜、燕潭等奇洞無數,景色各異,瑰麗多姿。目前已開發的蚩尤洞,高30多米,寬近100米,鍾乳石千姿百態,變化萬千,有頂天立地20多米高的玉樹5根,10多米長的乳石瀑布惟妙惟肖。英國探險家大衛考察後驚呼:陰河之長、洞穴之大、景色之妍,實屬罕見。益陽電視台、長沙電視台、鳳凰衛視多次報道,被譽為神秘的「地下王冠」。

思尤之名源遠流長,一直沿襲到新中國成立。1953年界上建鄉,改名「思游」鄉(蚩尤界也跟隨叫思游界),鄉政府就設在思尤村夏錫九屋裡。1995年鄉鎮體制改革時思游鄉並入樂安鄉,2003年撤鄉建鎮,村中心移至大禾凼,村名改稱「大禾村」,並沿用思尤村。名為情所系,蚩尤萬古揚。眾多的蚩尤命名是歷史的見證,蚩尤、思尤、思游,語音相諧、語意相通,凝成了思遊人民一脈相承,矢志不忘的蚩尤情結。

屋場、農冢、楓樹,生息與共的蚩尤故里

羅伯雲在《中國梅山文化簡論》一書中指出,「梅城是蚩尤帝故里」,其根據主要是蚩尤界上有豐富的遺址遺物,蚩尤、思尤、思游千古相承。最近,考古和社會學家又有新發現。蚩尤界的蚩山上有座蚩山庵,歷史上是祭祀蚩尤之寺。雖然未考證毀於何時,但遺址可見。山上地基平坦,面積約5畝,奇異的是此地坐北朝南處有一屋場形狀,村民們說是蚩尤屋場,凡在界上經過的化緣者夜裡都在此安歇,冬不濕衣,夏沒蚊叮。前年有個老農又在屋場不遠處挖出一塊石碑,未看懂上面文字,第二天遨人來抬回去時卻不見了蹤影。有老者說是蚩尤帝收藏於雲霄洞。雲霄洞位於蚩尤江邊,洞深莫測,相傳蚩尤被殺後,九黎遺民將他的刀戟、金銀寶貝藏入洞中,洞門用石板封塞,再在蚩尤江中築了一座石壩,抬高水位,將洞口淹沒,不怕壞人來搶來偷。益陽考古工作者正在研究解開雲霄洞之謎,相信會有意外驚喜。

蚩尤屋場還有個鮮為人知的物象,屋場以上的竹筍全是實心,屋場以下則全部空心,民間相傳蚩尤北上時封敕:我為九黎兄弟求生存,如不實心,山上竹筍必定空心!在思游每家每戶,教育子女的祖訓都是做事為人,實心實意。

蚩尤屋場不遠的下山坡還有一個蚩尤衣冢,又名「蚩尤衣冠冢」,相傳蚩尤被黃帝擒殺後,部下還山將蚩尤的衣物埋於此處,以紀念蚩祖。1972年,村裡發展種「大蔸紅薯」,村民在衣冢上挖土,挖出2隻瓷瓶,不小心被打碎,瓶中有一把戰刀,誰知手一拿,卻已腐銹,成了粉末,真可惜!

思遊人生兒生女,送老歸山都要敬蚩尤,或吹牛角,或敬楓神。楓神之說原為蚩尤被殺:後的木枷丟在蚩尤界上,長出一片楓樹,形成了有30餘畝的楓樹園。聽老祖宗說,大楓樹有多大?一張扮桶(長2.2米,寬1.3米,前後高為0.7、0.5米的穀物人工脫粒用具)放在樹後,不見蹤影,因為楓葉是蚩尤鮮血染紅,楓樹就是蚩尤之神口到楓樹下拜祭就能消災祛病、逢凶化吉。古代楓樹園一直立有禁碑:永禁砍伐。大煉鋼鐵時,楓樹園幾經劫難仍未逃脫厄運,山民哀嘆不已,現村民又在種植楓樹,敬楓神依舊風行。

祭祀石神,在思游更是長盛不衰。團樂村藏龍壩堰塘邊,有一巨石高10多米,猶如一尊頭像,山民心目中認為就是蚩尤之神像。世世代代,山民都來殺雞、燒香、燃紙祭祀,祈禱保佑平安、吉祥。在思游小孩的游戲中,最常見的就是「祭蚩公」,有兩人拍手祭,四人圍坐祭和多人繞圈祭等。

蚩尤風物,不可勝數。歷史文獻有夏振初祖傳下來的《百大家評注史記》,民間各種手抄「本經」幾乎家家都有。黎姓族譜更為翔實地記載了與蚩尤同宗共祖。「黎氏,乃九黎之後」,「黎姓就是蚩尤的後裔」。思游界有黎姓人口200多,在益陽、邵陽、懷化均是少見的黎姓群居地;蚩尤最早發明煉鐵術,思游有鐵山壩,鐵爐沖,且爐匠最多,100人以上,遍及湘中各地。該地還有一種「漿泥巴」,是煉鐵的耐火材料,做溶鐵窩,越燒越出油。此泥外地少有、爐匠出門都要帶幾坨,連長沙的爐匠都要到思游取漿泥巴。界上有位離休老幹部黎曙,年逾86歲,曾任信陽市總工會副主席,離休後毅然選擇回鄉。他說,我是蚩尤子孫,就要回到故里,至今氣宇軒昂,詩意盎然,寫了一大本懷念蚩尤的詩集。更有許多海外蚩尤後裔前來梅山還魂,尋根間祖。

祭文、師杖、秤桿,亘古不變的的蚩尤崇拜

「歲歡丙戌,時維孟秋,蚩尤後裔謹以時饈之奠,告我始祖蚩尤之靈。」這是今年秋日思游界大禾村《祭蚩尤文》的開頭語,在思游,這類祭文至少有20多種,最早的出自永樂年間,後有正統、萬曆、嘉慶、同治各種版本。文體風格不一,但內容大致相同:追述蚩尤功績,不辱始祖英名,誠心祭拜,祈求恩澤。結尾都有「伏維尚饗」之句。祭祀的牲品以規模大小而定;雄雞、果品、谷酒必不可少。如有重大活動,如蚩尤進坐三祖堂,則舉界大祭,平時各村小祭,有的農戶過年過節也要家祭。

師杖,又名師棍、祖師棍,是思游師公做法事的重要法器。它一般由楓、梓、樟等堅硬木材做成,長1.5米左右,直徑4厘米。做師杖有嚴格的規矩:上端長三尺三,象徵三十三重天;下尖長一寸八,象徵十八層地獄,鐵尖上的四方鐵砣,象徵四方五向;頂部圓孔中,有酷似蚩尤頭像。師杖的寓意大得嚇人,管天管地;管四向五方,號令神兵,驅邪治怪。因此現在的思游,道土、師公很多,是佛、道、儒、巫的融合和嬗變,但敬奉蚩尤均是法事之首,在慶梅山、沖儺,還堂願等諸多法事之中,「發猖」等尤為驚險。

思游界有秤師2000人以上,是遠近聞名的秤師發派地。制秤的祖師是誰?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但眾口一詞,秤匠是思游發派。女媧娘娘送了秤匠五件寶:一面「蚩尤旗」,就是圍裙;一把「量天尺」,就是兩腳規,是女媧娘娘補天量缺口用過的工具;一個圓磨石,是女媧娘娘補天時剩下的;一個小飽子,是女媧娘娘的小鞋;一把銅絲刀,是女媧娘娘斬將封神的。

秤匠一擔工具箱,前面高箱稱為「南斗」,箱邊插滿秤木桿,謂之「刀槍林立」。高箱前面有二根竹片加橫梁,謂之「二根旗桿」,秤匠圍裙用後,都必須掛在二根旗桿上,謂之「掛起蚩尤旗,走南闖北無禁忌」。相傳皇帝見了要避路,秤匠見了皇帝不下跪。有鬼怪的房子可鎮邪,秤匠放心睡到大天光。後面矮箱謂之「北斗」,裡面裝著工具,也便坐著制秤、修秤。

90歲以上的老秤師說得更神,祖師發明秤桿,就是紀念蚩尤,秤桿完全是蚩尤形象造型。蚩尤是銅頭,秤桿的前頭就包有銅皮;蚩尤是鐵額,秤鉤就是鐵制;蚩尤頭長牛角,吊環就是兩只牛角合攏的造型;蚩尤造刀是戰神,秤桿吊環橫軸,稱為「秤刀」,共有三把,名日:子刀、老刀、邊刀。一個秤砣壓千斤,證明蚩尤力大無窮;蚩尤是星宿,秤桿上刻滿了星星。最前面三顆,豎刻,稱為「定盤星」,就是天王、地王、龍王;接著橫刻,前面六顆是「南斗六星」,中間七顆,是「北斗七星』:後面三顆,是福、祿、壽三星,總共十六顆,合成十六兩,就是一斤(古秤十六兩為一斤)。此種崇拜,何等鮮活、何等虔誠!

牛角、闖耙、魂瓶,天人共尊的蚩尤神祗

中國神祗是個龐大的系統,而思游天人共尊蚩尤卻絕無僅有。「牛角一聲,驚天動地!諸神退位,神煞藏身」。在思游法事中,牛角是請聖招兵的信號,大法神權的象徵。

師公未進法壇,先鳴牛角,一為秉告天地:弟子要行香做法了,二為呼喚隨事兵馬排班護駕。法事過程中,每誦一段經咒,都要長鳴三,聲牛角,意在招神請聖、調動神兵安營紮寨共促法事。法事完畢再鳴三遍,則是正式通告法事結束,諸路神聖兵馬可以打道回營復歸原位。思游幾十個師公齊說,牛角是蚩尤始祖的角,他是統兵將的,吹他的仙角,是呼喚兵馬,調集天將,所以凡請神、安神、祭雨、喜慶等無一不吹牛角。這種信仰符號又催生出牛王節、春節舞春牛、送春牛乃至崇拜放牛郎等本土色彩習俗形成,且相當厚重!

更令人稱道的是思遊民居屋頂,不論是古老的木屋,還是新建的磚房,兩邊都用青瓦砌成兩只彎角,形成牛角,山民都說,中間花心坐的是姜子牙,因為他封神後沒有位子了,自己只好坐在屋頂上,這個位子在民間最高。兩只牛角就是蚩尤神像,與姜子牙並排而坐。因蚩尤太神勇了,姜子牙也奈他不何,只好放讓了。民間有「姜子牙封神、蚩尤安神」之說,可見蚩尤神的地位之高。屋頂上彎牛角只有思游家家如此,界下地域就非常少見了。

闖耙在思游家家戶戶都有,一為防衛野獸壞人,二為強體健身。老輩傳下八戒西行時,用的九齒釘耙,而蚩尤舞的是大斧闖耙。上面一個「山」字,下面一個小圓表示「蟲」,合起來即為「蚩」。玩闖時,發出「嗤嗤悠悠」之聲,有始祖蚩尤與你聲息相通之說。古代成年男子外去都要帶闖耙,現在各家小孩也都會玩耍闖耙,意在紀念蚩尤祖宗走南闖北,橫沖直闖,闖江湖、闖天下,……至今留下人人會唱的《闖耙謠》:「跟著蚩尤大將軍,威風凜凜出山林,弓弩刀戟銅頭頂,雨雪風霜鐵額迎。手執闖耙闖天下,腳踩定盤定乾坤,踏平世間不平路,誅殺人間無道人」。每年正月里,思遊人戶戶耍闖耙,已形成了鄉俗。還有更傳奇的是,大人小孩受了驚,只要對著闖耙作三個揖,確保百無禁忌,非常靈驗。

「神不祚非類,民不祀非宗」。魂瓶原為苗瑤亡魂認祖的明器,其祖乃蚩尤。而引導亡魂的祭司只有化身成蚩尤祖神的形象,才能獲得其認同而圓滿完成引領之責。思游師公做法事時,或戴上一面為青、一面為紅象徵蚩尤青面紅發的魚腹巾;或用三疊紙錢插於兩鬢和後腦,以體現「耳鬢如劍戟、頭有角」的蚩尤特徵;或乾脆戴傳為蚩尤相的饕餮紋混元帽;如此等等,都與宋元魂瓶上的土著祭司儺者套戴「蚩尤」假頭的本意相依承。

安化文物考古中挖掘了各種魂瓶20多個,但思游至今沒有出土宋元魂瓶,僅陸續發掘了幾個谷倉(均有遺物存在)。聽老道士說,魂瓶之說上輩有傳,瓶上人俑的頭飾多樣,有的椎髻於頂,有的戴官帽,有的戴「人」字型道冠,有的戴魚腹巾似的頭扎,物以牛角、蛇、犬,飛鳥為多,屬「明器神煞」於一體的綜合體,多為道教徒的隨葬物。因蚩尤祖居思游,不讓煞氣出現,故「魂瓶」盡藏界底,難見天日。而在思遊民間,大人們都喜歡給小孩子一個「護身符」,用花布縫成小袋,內有香草、葯材等,掛在頸上或藏於內衣口袋,期望他們平平安安,健康成長。這個護身符十分重要,必須符不離身。丟了就會失魂棄魄,非得請蚩祖菩薩再賜一個。,這也如同放牛郎成神的民俗信仰現象一樣,在其他地方是難以見到的。

我們還在思游佛道儒巫各種紛繁復雜的神相活動中,有一個驚奇發現,即不論源出何門何派,都離不開奉蚩尤為祖、為尊,是至高無上的神靈。他們都有「蚩尤神咒」,都有各種「皈依禮」、「皈命禮」,但各傳教祖、發派師無不皈附在蚩尤之下,共尊蚩尤為始祖。女口祖居思游的佛教弟子胡浩君等保存下來的;《志心皈命禮》頗有代表性:「奉請始祖蚩尤帝,震天動地大將軍,身披金甲耀日月,手執鉞斧映乾坤。祈晴禱雨剎時間,附體圓光通事意,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邪道盡皈依。兵隨令轉將隨行,百萬雄兵前後衛,屢經百戰立奇勛,今古相傳供戰神。我今啟請望來臨,大賜神功加擁護。」這在目前我國乃至世界宗教融合中,能如此神祗同化共尊一個始祖,實屬罕見,引起了神學界的關注。

傳說、風俗、諺語,代代相傳的蚩尤精神

在思游,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如《蚩尤出山》、《雲霄藏寶》,《蚩山顯靈》等,—個個膾炙人口。豐富的蚩尤資源奠定了蚩尤文化的堅實根基,每個地名都有一段來歷,一個神話,饒有風趣。山山、水水、洞洞、界界、村村、家家都有蚩尤,並隨著雲霄洞的發掘,民間文物的豐富,必將日顯博大。

獨特的蚩尤民俗不斷豐富了蚩尤文化的深厚底蘊,是一幅幅瑰麗多姿的風俗民情畫卷,凝結著思游這方兒女熾熱虔誠的敬仰情感和意識,賦予蚩尤以神奇的靈性和超自然的偉力。一是表現禮俗、祀典、祈求家興人旺。如祭蚩尤、祭祖宗、祭各路神靈、河泊土地,均意在為靈魂寄託處所、蘊涵了庇佑繁衍子孫的強烈願望。二是表現勞動、休閑、抒發對生活的憧憬。發猖、開山、圍獵,氣勢恢宏;吹牛角、戴護身符、施法事、扎茅標、畫雪山水等,除了紀念蚩尤之意,還有驅災祛病、助人為樂的美德遺風。三是表現節令、愛情、寄託對幸福的追求。如牛王節、竹醉日、盤瓠節等,全是表現節日快樂、追求愛情甜蜜、守望幸福永恆……

這些民俗以廣泛的實用價值和深邃的人文價值影響和造福蒼生,滲透到思遊人民的人格品質與精神追求各個方面:不畏強暴、剛正不阿的骨氣,被人譽為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人格象徵;淳樸敦厚、誠實善良的風韻,被人譽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意向。還有眾多包含人文精神與創新價值取向的格言、民謠、山歌、諺語,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蚩孫」,「家有蚩尤神,戶存十斗金」,甚至男女老少口頭禪「蚩你」,即蚩尤保佑你;不論對方說錯做錯什麼,回答都是「合樂」,意為(不要緊,只要你快樂」等等與詩詞歌賦共同凝成腳踏實地、知難而進、勇於開拓、日益創新等精神追求,既是蚩尤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思遊人文精神寫照,更是中華民族新世紀時代精神的升華。

著名作家水運憲在參加思游文學筆會後為大禾村題詞:天下大禾!相信不久的將來,思游必定打造成世界蚩尤子孫尋根問祖、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風水勝地。

⑼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趙家蓬區的文化遺產有哪些急!急!急!

有馬水長城、文玩核桃。

閱讀全文

與涿鹿縣都有什麼山水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