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名篇有哪些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名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0 06:07:19

Ⅰ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詩文有哪些

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是明代名臣於謙所作,「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初讀時,便深深感嘆於詩人的骨氣與氣魄:「千錘萬鑿出深山」是開采礦石時的場景,其實更寫的是於謙自己的不易;「烈火焚燒若等閑」使人感受到當詩人面臨困難與挑戰時的不折不撓;後兩句,便是詩人直抒情懷,寧願失去生命,也不願意同流合污,一定要做純潔清白之人。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春天,杜甫拜謁了成都武侯祠,寫下《蜀相》一詩。詩歌以「蜀相」作為題目,說明丞相這個身份在詩人心中有著異乎尋常的意義。登上丞相之位是古代以兼濟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杜甫一生就懷抱「致君堯舜上」的夢想,故杜甫主要是藉此詩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心願。來源: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19年05期)

Ⅱ 中國傳統經典名篇

中國傳統經典名篇
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2.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世說新語·言語》

3.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說苑·雜言》

4.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廣賢文·上集》

5.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6.天不再與,時不久留,能不兩工,事在當之。——《呂氏春秋·覽·孝行覽》

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記·蘇秦列傳》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篇》

9.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史記·貨殖列傳》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道經·第十二章》

11.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世說新語·惑溺》

12.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小窗幽記·集醒篇》

13.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說林上》

14.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1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6.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篇》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德經·第四十二章》

18.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19.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德經·第七十二章》

20.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六韜·武韜·發啟》

2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篇》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篇》

2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篇》

24.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晉紀十八》

25.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2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遊記·第七十四回》

27.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資治通鑒·魏紀·魏紀三》

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三節》

30.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商書·仲虺之誥》

Ⅲ 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有哪些

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非常多,例如:

1、諸子百家:道家(老子、莊子、列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南華經》《道德經》 《管子》。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法家(李悝,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2、琴棋書畫:笛子、二胡、古箏、蕭笛、鼓、古琴、琵琶。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中國象棋、中國圍棋,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國畫、山水畫、太極圖。

3、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5、醫葯醫學: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

Ⅳ 傳統文化名著名篇有哪些

傳統文化名著有:
《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外史》《聊齋志異》《金瓶梅》《世說新語》等

Ⅳ 中國傳統文化名著有哪些

  1. 《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樣的詩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極其凄美的畫面。我們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經感受到了,也都替我們描繪出來了。而這一切的源頭,是這本略顯古奧的《詩經》。

  2. 《楚辭》屈原、宋玉等著
    《楚辭》代表了中國文人文學最早的輝煌成就,對於中國美學及中國文人的思想有持續的巨大的影響。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文義詩人,其《天問》中的反復追問,對於我們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3.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季羨林說:「二十一世紀是儒家思想的世紀」。不管怎麼說,它是一部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不讀它就永遠無法了解中國古代生活。

  4. 《老子》李聃著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機,滲透了無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傾向。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哲學著作。據說,當代學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說」時,他們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學依據。

  5. 《莊子》莊周著
    這是我全文抄錄和誦讀過的為數不多的書之一。先不說其生死達觀的思想,光是那汪洋恣肆、豐瞻華美的文字,就值得我們擊節叩賞。每當我背誦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逍遙游)這樣的語句,我彷彿觸摸到了中國散文的源頭。

Ⅵ 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名著

1.「四書五經」

是中國的「聖經」。「四書五經」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四書)及《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經)的總稱。這是一部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理想與治國之道,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書里許多語言,如「當仁不讓」、「名正言順」、「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鑠今。老子是中國第一個純粹的哲學家,老子的思想成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傾向。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幾乎對每一個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有重要影響。《老子》文字簡約,說理透徹,含義深邃,富有辯證精神,特別能啟發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別艱深,歷代注家又多,選一種較好的版本當能有助於閱讀理解。

3.《莊子》

繼承發揚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一起合稱「老莊」,成為道家的經典。莊子對生死的態度十分達觀,「鼓盆而歌」成為莊子的典型畫像。《莊子》文字上汪洋恣肆、豐瞻華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對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寓言來說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4.《韓非子》

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韓非子思想是在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與「四書五經」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為表裡,歷代王朝的統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響。

5.《孫子兵法》

誕生於春秋幾百年戰亂的背景之下,涵蓋了軍事中一切重要問題,被我國歷代軍事家奉為圭臬。它還被譯成多種外文,具有世界影響。《孫子兵法》簡潔的語句中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對當代商業社會中人的行為處事亦頗多啟發。

6.《史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開創了我國紀傳史編纂的先河,成為歷代官修正史的典範。《史記》記述了上古至當時的歷史,其中「書」的部分較難懂,但卻是司馬遷歷史思想集中表述的部分。全書精華在於「世家」與「列傳」,司馬遷為我們描繪了許許多多有個性、有感情的歷史人物形象,他在歷史人物身上傾注了自己的情感。《史記》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還是一部文學著作。

Ⅶ 經典名篇 中國傳統文化

1.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2.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世說新語·言語》

3.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說苑·雜言》

4.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廣賢文·上集》

5.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6.天不再與,時不久留,能不兩工,事在當之。——《呂氏春秋·覽·孝行覽》

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記·蘇秦列傳》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篇》

9.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史記·貨殖列傳》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道經·第十二章》

11.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世說新語·惑溺》

12.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小窗幽記·集醒篇》

13.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說林上》

14.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1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6.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篇》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德經·第四十二章》

18.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

19.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德經·第七十二章》

20.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六韜·武韜·發啟》

2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篇》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篇》

2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篇》

24.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晉紀十八》

25.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2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遊記·第七十四回》

27.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資治通鑒·魏紀·魏紀三》

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十三節》

30.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商書·仲虺之誥》

31.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後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32.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菜根譚·概論》

3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3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篇》

Ⅷ 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詩文有哪些

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詩文:

1、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2、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3、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文:

薄霧彌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4、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暢飲,大醉而歸,寫了這首詞——復有些思念弟弟蘇轍。

怎麼才能知道月亮圓缺的規律呢?我舉杯遙問蒼穹。不知道天宮里,現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著這清風扶搖而上去問問故人,只怕高樓紅牆、層樓疊榭,我經不住那高處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風光又哪裡比得上此刻銀光乍泄下,猶如宮娥起舞的影和這水波微盪的風呢?

流光瞬息,月兒從高樓檐角,又跳入滿是雕花團簇的窗欞,盯著我這樣輾轉反側的外鄉之人看啊看。月兒呀月兒我可有哪裡惹惱了你嗎,不然為什麼要在我與親朋分別的時候格外的圓呢?

哎!其實我也知道自古以來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就與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難以求全。只望遠方的親朋都平安喜樂,哪怕現在隔著萬水千山,沐浴在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們相聚時是一樣的。

5、唐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Ⅸ 中國傳統文化名篇佳作

1、天行健,小人以自強不息。——《周易》

意譯:作為小人,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妥協肉體,努力增強自我修養,完成並開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表現了天的意志,不孤負宇宙給予小人的職責和才幹。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意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由於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關於一些龐大的。卻有益於他人的壞事,不要由於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意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善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分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意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自動承當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他人多體諒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相互仇恨。

5、小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意譯:小人總是從殘酷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動身,一心一意促使他人完成良好的志願和合理的要求,不會用冷漠的目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他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意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越自己的優點和優點,就謙遜討教,仔細學習,想方法趕上他,和他到達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陷或缺乏,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陷或缺乏。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意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他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意譯:遇到應該做的壞事,不能優柔寡斷,即使教員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開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小人慾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意譯:小人不會紙上談兵,做起事來卻矯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意譯:心心相印的人,他們的力氣足以把穩固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宣布分歧的意見,壓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小人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意譯:小人就算有出色的才幹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四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辰把才幹或技藝發揚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意譯:自滿於已取得的效果,將會招來損失和災禍;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缺乏,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小人乎?——《論語》

意譯:假設我有了某些成就,他人並不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冤枉。這不也是一種小人風姿的表現嗎?知緣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意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譽;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意譯:講理想,不憑空猜想;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敏,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齊心協力,共同完成義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意譯:三團體在一同,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教員。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陷和缺乏,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名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