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成都文化之根在哪裡

成都文化之根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10 10:41:17

Ⅰ 成都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成都歷史文化遺產有蜀綉、金沙遺址、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等。

1、蜀綉是中國的傳統工藝,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2、金沙遺址是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蜀綉

蜀綉又名「川綉」,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刺綉傳承時間最長的綉種之一,蜀綉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綉之首。

蜀綉歷史悠久,東晉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蜀綉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

蜀綉綉法靈活,適應力強。一般綉品都採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並根據綉物的需要,製作程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蜀綉常用暈針來表現綉物的質感,體現綉物的光、色、形,把綉 物綉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等。

它還採用「線條綉」,在潔白的軟緞面料上運用暈、紗、滾、藏、切等技法,以針代筆,以線作墨,綉出來的花紋線條流暢、色調柔和。不僅增添了筆墨的濕潤感,還具有光潔透明的質感。

Ⅱ 成都文化氣息最濃郁的地方是哪裡

呵呵~! 錦里 還不錯,不過氣氛過於浮躁!~(個人感覺)
其實 寬窄巷子 真得不錯,現在都修得有點變味了!~但仍然很有文化味道的~
另外 文殊坊還不錯哈!~雖然是新修的,但是總體還不錯!
成都周邊,洛帶古鎮還是可以哈!~我很喜歡去!
黃龍溪也不錯,成都人都愛去!

Ⅲ 成都著名景點及四川傳統文化介紹

一,成都景點:

1,文殊院

文殊院為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寺內藏有自唐宋以來古今名人書畫500餘件,珍藏各類經書12萬余冊,還有自漢代以來的碑刻、雕、刺綉等實物珍品。

2,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位於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主要建築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辟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4,永陵博物館

永陵博物館座落與成都市青羊區,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稱王建墓,也是中國所知的唯一建築於地面之上和第一個經過正式發掘的帝王陵墓。

5,百花潭公園

百花潭公園位於成都西郊,與青羊宮、杜甫草堂相鄰,佔地約135畝。公園得名於《蜀中名勝記》,詩聖杜甫在此留下了「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的名句。

二,四川傳統文化

1,方言

四川話是流行於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2,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Ⅳ 三星堆文化的介紹

三星堆文化共分四個大的文化期。但有人認為第一期為新石器文化, 與第二、第三、第四期內涵不同,不應列入早蜀文化的范疇。其實, 三星堆是一個地域概念。它既然是遺址的一個文化層,當然屬於三星 堆文化。其所以和第二期差異變化較大,正說明有新的內外因素產生. 從世界歷史觀察,譬如原來的美洲,在歐洲人沒有去探險和發現它以 前,大陸上的土著人過著極其原始的生活, 卻也有自己的文化。它是這塊土地上的文化之根。而歐洲文明的「侵入」,使它很快發生了質的變化,進入了新的時代。這是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的結果。三星堆文化,也有相似之處。今天,我們研究三星堆文化,千萬不能忘記最早在這塊上地上生產生活和創造的居民.

在成都平原這塊土地上,最初的居民是什麼民族?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至為復雜的問題。

人類起源、地球起源、宇宙起源,是三個重大難題。而誰最先在四川這片上地上繁衍,至今也怕並不十分明白.

從各種傳說看,蜀山氏的名稱,始於因提紀:而庖犧氏已是禪通紀,黃帝則到了疏仡紀,晚了兩紀。從九頭紀開始至獲麟,共276萬年(引自<太古帝王表>)。考古學上的「巫山人」,其生存年代距今200萬年, 是迄今為止在我國,乃至亞洲發現的最早的人類祖先。然則蜀人的祖先蜀山氏,正是四川最古老的土著?

又有傳說,伏羲的母親華胥姑娘游華陽而生伏羲. 那麼,中國人類的 」再生始祖」,也生活在四川。因為華陽者,秦嶺以南的廣大地區也。而<山晦經>說,伏羲上下天地,正是經過都廣之野建木。還有「女媧之腸」,也是四川。

成都平原的人,是伏羲的子孫? 以後的黃帝、顓頊、大禹,與四川的關系就更多了。不過,仔細想來,蜀山氏既然以「蜀」和「山」為氏,恐怕還是與高山有密切關系。

有許多學者都指出,蜀人是羌人的一支,其理由就不在這里多加轉述了。我訪問過疊溪---古之蠶陵重鎮,竟遇到了蠶叢羌的後裔梁躍華。他給我們講了許多他們祖先的故事。如果時至今日,還有一支羌人叫蠶叢羌。那麼蜀人是羌人的支系,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 也有學者認為蜀人是古彝人的。他們說,是古彝人在四川建立了蜀國(見隴賢君主編的《中國彝族史綱要》)。因此,蜀人應是古彝人的—支:而古彝人長期就與濮人雜居四川盆地。但是,從大涼山的—些古彝文來解讀, 蜀人不儀不是彝族,而且還與之長期不合,現舉例子:

彝語直譯 彝語意譯

濮徘蜀徊 言行錯亂

頭蜀尾氐 怪模怪樣

濮蜀濮蜀 吝嗇小氣

尼語(即彝語)蜀語混 胡說蠻纏

從以上可以看出,古彝人從來看不起蜀人、濮人、氐人、巴人等,說他們是同源似乎不可靠。蜀人是從蜀山(即岷上)上下來的,那四川的土著,應該還有哪些民族呢? 古彝人在四川境內佔有相當的地域,專家們早有述說,不用再嘮叨。除了彝人,還有其他民族嗎?

我面對一本四川詳圖發呆,腦海里搜索著是否有哪篇古文獻提及此事。遺憾的是孤陋的我,讀的東西太少了。然而,我從四川的古地名中,似乎發現了一點什麼。在四川以蒲、郫、彭等命名的地方, 著實不少,這些讀音都與濮人有關.那麼,當時的土著,是否是濮族呢?

據呂思勉先生《中國民族史》有關濮族的論述,《牧誓》所指的唐、微、盧、彭,"盡皆為濮" (詳見<微盧彭濮考>)。「濮族佔地,實跨豫、鄂、湘、川、滇、黔六省也,」濮人直系繁多,墳稱百濮。多伴水而居,、古時的川西平原河溝沼澤不少,正宜其居住. 濮人以夜郎及滇為大宗,但散居四川的不少. 在犍為,《說文》有載,但其活動地不只川南,「北有初襄五姓,居邛部 "(《唐書》)"屑威州者,有唐保、霸二州,因稱保霸蠻」(見呂思勉著《中國民族史》)。50年代初,我曾到涼山金陽一帶. 當地的老彝胞,聽說我們來自成都時曾說,成都原是他們的住地,後來被漢人趕走了.才從低處搬上高山。這傳說,也可能反映某些史實。而三星堆文化的青銅頭像中,有當屬南蒙古利亞小種族之形象者,應是土著濮族系統的人士。

據蒙文通先生考證,古時巴蜀,有許多小國和諸侯存在,其中不少乃是濮人。而巴蜀所謂國君,實盟主而已。據此可知,古蜀國的發生和發展,也是多民族融合的結果.

段渝先生有論:「先秦四川境內的濮人,多為商周時代已在當地定居的民族,……以川東、川南和川西南及成都平原最多,也最為集中」(<四川通史>第一卷). 而羅二虎先生對三星堆居民的族屬也有詳論(見《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屬》)。

那麼,上古和遠古,四川的文化,就是彝濮等土著創造的嗎?其圖景仍然是撲朔迷離。因為,天堂般的都廣之野,它所透露出的信息,著實比我們已知的彝、濮文化要高明得多。

Ⅳ 成都為什麼被稱為「天府之國」當地以什麼特色聞名

成都為什麼被稱為天府之國?當地以什麼為特色聞名?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蘇杭」的美稱。成都的文化氣質具有多重性,古樸典雅的遺風,時尚開放的氣度,更有海納百川的襟懷,這是成都融古典於現代的獨特魅力。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閑適」。
與其它高速前進的城市不同,成都是一個生活節奏偏慢的城市,在這里生活的人們悠閑地逛街、吃飯,在這里生活,一定是很愜意的一件事情。
成都的特色:茶館文化、麻將文化、火鍋文化
成都人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成都的茶館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是在茶館談成的!成都茶館里的故事,猶如「黃河之水,綿綿不絕」;成都茶館里的「龍門陣」那是滋味悠長。
成都人愛麻將,對成都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不受世事煩擾他打一下午的麻將。曾有個段子說,坐飛機,在飛機上都能聽到成都的麻將聲。
火鍋,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成都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成都。
有什麼事情不能用一頓火鍋解決的,那就兩頓嘛!
就連各國外國政要訪問成都,必備一道菜就是成都火鍋,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吃了成都火鍋也是贊不絕口。

Ⅵ 成都的人文文化

【歷史】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 成都天際線最後的都邑』。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綉」,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2001年出土的金沙遺址,已經將成都建城歷史從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並蜀國(首府成都)、巴國。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有數的大城市(長安、洛陽、越州、成都、太原),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發展僅次國之東門的越州。「蜀綉」為全國三大名綉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

宋朝時期,成都鼎興。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設立成都府,為成都府路治所。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元軍攻佔成都。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成都設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後簡稱「四川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隨後滿洲八旗入川,與張獻忠在成都激戰。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毀於戰火之中,隨後的五六年間竟斷絕人煙,康熙年間,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省會也又遷回成都。

清宣統三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時任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民眾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藝術】
成都在古時被稱為「天府」,是我國西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全國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從有確切得記載,成都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成都是被國務院確定的中國西南部地區金融、商貿、教育中心以及交通、通信樞紐。成都同樣是一個多民族散居的城市,境內除漢族以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古時的成都平原是三國時蜀國的主要統治地區,當時的成都就是蜀國的都城,因此現在的成都人也會對三國時期的故事津津樂道,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里,都可以一邊聽著說書先生的滔滔不絕,一邊品著地道的蜀地茗茶。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於成都平原的西部,都江堰市西面的岷江上面,距成都市區約五十六公里。都江堰始建於公元前256年,由戰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領導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樞紐,是現如今世界上最古老並且依舊在保持工作、造福成都人民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組成,其為在此生活的人們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為了「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蜀綉藝術】

蜀綉又叫做「川綉」,是以現今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多種刺綉的總稱,其主要產於四川的成都和綿陽等地。蜀綉、湘綉、蘇綉、粵綉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綉。成都地區有著的自然地理條件,盛產絲帛,因此蜀綉的製作與生產均「冠絕天下」。 蜀綉有著悠久的歷史,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就有記載,而當時蜀中的刺綉就已經非常有名。蜀綉最初的時候主要在民間流行,分布於成都平原,世代相傳,直到清朝中葉才漸漸形成了產業。蜀綉遍布成都平原,在七十年代末期,幾乎是「家家女紅,戶戶針工」,人數可達數千之多。他們除了在被面、枕套、襯衣、頭巾、手巾、桌布幾十個品種刺綉外,同樣生產用於外貿出口的生紡綉片、綉屏等。

【蜀錦藝術】

蜀錦是指東漢至三國時期蜀郡,即今成都所織造的錦。蜀錦大都以經向的彩條作為基礎起彩,並作彩條添花,使其織紋精細、圖案繁華、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成為了一種最具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的五彩織錦。蜀錦質量堅韌而飽滿,彩紋風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著名的唐代蜀錦圖案有格子花、龜甲花、紋蓮花、聯珠、對獸、對禽等,樣式豐富多彩。成都蜀錦與杭州織錦、南京雲錦、蘇州宋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而其中蜀錦織造工藝有獨樹一幟的整經手法,直到現在,蜀錦的織造仍沿襲傳統的梁色熟絲織造法。目前蜀錦的品種樣式豐富繁多,常見的品種有方方錦、語絲錦、散花錦、鋪地錦、浣花錦、彩暈錦、民族錦等等。

【傳統戲劇】

川劇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歷史久遠,傳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優秀精彩的傳統劇目,以及豐富飽滿的樂曲與技藝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川劇就被冠與「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川劇的劇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得說法。其中耳熟能詳的名戲有《白蛇傳》、《綵樓記》、《玉簪記》、《柳蔭記》等。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

【成都茶藝】

成都人愛喝茶,也會喝茶,因而許多外地人會用「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來形容。「坐茶館」也成為了成都人的一種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鄉鎮城市的各個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館不僅有著歷史悠久,而且數量眾多,並且大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詩詞】

《花間集》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其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人趙崇祚編輯。本書收錄了韋庄、溫庭筠等十八位花間派詞人的經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藝術取向、體貌風格、審美情趣以及藝術成就。

民族
成都市擁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11366447人)。少數民族人口60538人(主要散居成都市建成區,青白江區彌牟鎮,郫縣團結鎮、紅光鎮,彭州市,都江堰市)。

宗教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是我國的著名文化之都,成都文化博大精深,吃文化,休閑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國文化等等在中國人中影響深刻。

傳統戲劇

川劇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早在唐代,川劇就被冠與「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其中耳熟能詳的名戲有《白蛇傳》、《綵樓記》、《玉簪記》等。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

成都茶藝

成都人愛喝茶,也會喝茶,因而許多外地人會用「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來形容。「坐茶館」也成為了成都人的一種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鄉鎮城市的各個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館不僅有著歷史悠久,而且數量眾多,並且大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詩詞】

《花間集》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其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人趙崇祚編輯。本書收錄了韋庄、溫庭筠等十八位花間派詞人的經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藝術取向、體貌風格、審美情趣以及藝術成就。

【節日】
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從1962年起成都恢復春節燈會,會期一個月。燈會期間,公園內有民間曲藝、雜技、雜耍表演;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還有鑄糖人的擔子,賣風車的草把子,每屆燈會遊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

成都花會

成都花會始於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花會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門外的青羊宮。屆時,成都附近的國營、集體花圃及廣大花農,都將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貴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運到青羊宮,搭棚撐帳,擺攤設點,進行展銷。

Ⅶ 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城市文化底蘊評判標准,歷史積淀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城市文化底蘊的排名是公眾對城市文化底蘊評價標準的反映。研究發現,歷史文化積淀等因素仍然是公眾評價城市文化底蘊的主要標准,這也是成都之所以被公認為最具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的重要原因。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應該是包含歷史的、社會的、教育的多重因素的綜合體現,而非某一指標的單獨支撐。成都除在歷史積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外(文物遺跡多、三國古都),還聚集了眾多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發達、文化氣息濃厚。

文化成都更有時尚活力

為了更加深刻、形象地刻畫出城市的文化底蘊,零點咨詢將排行的城市進行了擬人化特徵分析,城市價值觀上的差異在城市擬人化特徵上也有所體現。記者看到在擬人化測評中,成都、北京、西安與上海都會給人留下靚麗、健康、進取、勤奮和幸運的印象,但與北京和西安大方、敦厚感不同,成都顯得更加時尚和現代。這表明成都這個現代化的城市,除了在歷史文化方面的優勢外,更以其優美的城市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緊跟時代發展的現代氣息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並不斷作為其城市文化底蘊沉澱下來。

文化底蘊的內涵是人或人群所秉持的長期積累下來的獨特地域性文化。因此從「底蘊」二字上看,文物古跡、民俗傳統等歷史文化的沉澱必然是城市文化底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從「文化」上看,文化有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之分,那麼歷史文化積淀也就不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全部。所以公眾才會認可上海這樣一個現代文化積累豐厚且對國內現代文化傳播作出重要貢獻的城市,成為國內最具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

Ⅷ 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成都,究竟有何獨特的文化魅力

說起成都,我們應該都聽過之前的一首歌《成都》,這首歌讓它瞬間火遍全國,也讓很多朋友很好奇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城市。成都作為一代古城,有很多古文明的留存,古往今來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往,是一個非常神秘、特別的存在,也被稱為“天府”。天府成都是有很多文化魅力的,比如飲食方面、旅遊方面以及考古文學方面,都是非常有特色、有魅力的文化所在。

除了飲食和旅遊,四川的考古文化也是聞名於耳的。四川有著名的,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等,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源頭,所以有很多的,考古學家去成都這邊去探索以前的奧秘,天府成都因此吸引了很多古學家的目光。

與成都文化之根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