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一代文化學者為什麼落谷底

一代文化學者為什麼落谷底

發布時間:2022-08-10 11:27:40

1. 垮掉的一代..美國文學

垮掉的一代/或稱疲憊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於美國的一群鬆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這一名稱最早是由作家傑克·克魯亞克於1948年前後提出的。在英語中,形容詞「beat」一詞有「疲憊」或「潦倒」之意,而克魯亞克賦予其新的含義「歡騰」或「幸福」,和音樂中「節拍」的概念聯結在一起。此後,「垮掉的一代」的稱謂才藉助各種媒體流傳開去。「垮掉的一代」實際上是「迷惘的一代」的對照。海明威在小說《太陽依舊升起》中塑造了「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這個稱謂來自美國著名作家斯泰因為《太陽依舊升起》題的一句辭——「你們是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包括海明威在內),他們之所以對生活失去信念是由於戰爭的創傷,但他們並未因此而失去對人性的渴望。「垮掉的一代」則不同,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喪失了對人性的最基本的理解,用「垮掉的一代」作為稱謂也表達了公眾對他們的失望和不滿。
之所以將這樣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學生、騙徒以及吸毒者當作「一代」,是因為這個人群對二戰之後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西方文學領域,「垮掉的一代」被視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美國文學歷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垮掉的一代」的成員們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盪公子,他們篤信自由主義理念。他們的文學創作理念往往是自發的,有時甚至非常混亂。「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創作的作品通常廣受爭議,原因是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傳統創作的常規,結構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
「垮掉的一代」對後世的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文化研究學者們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後現代「亞文化」。
「垮掉的一代」的重要文學作品包括傑克·克魯亞克(1922年-1969年)的《在路上》、艾倫·金斯堡(1926年-1997年)的《嚎叫》和威廉·博羅斯(1914年-1997年)的《裸體午餐》等。後兩部作品由於內容「猥褻」而引起法庭的注意,但也為此類文學作品在美國出版的合法化進程做出了貢獻

2.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你同意嗎

很多人喜歡國學,於丹老師和蒙曼老師,都是宣傳國學的,他們在一些文化類節目中出彩,讓大家記住了她們,但是,她們在一些場合中有不一樣的見解,讓大家覺得她們名不符實。最終,她們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一、從紅極一時到形象崩塌

懂文化,學知識,是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是為了讓自己的精神境界更高。而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也不是為了當文化小丑,大家覺得呢?

3. 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影響

「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創作的作品通常廣受爭議,原因是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傳統創作的常規,結構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
「垮掉的一代」對後世的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文化研究學者們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後現代「亞文化」。
盡管「垮掉的一派」基本上是一個純粹的文學流派,但這一流派對整個西方文化的影響卻是強大而深遠,其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幾個作家或作品上。
從很多角度上看,「垮掉的一代」都可被視為美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支「亞文化」。「垮掉派」文人是二戰之後質疑和否定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力量,他們對主流文化的態度和觀點影響了後世的人們對文化的理解。
「垮掉派」文人對體驗各種極端的生活方式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放縱的性愛和吸毒等)。他們也是美國知識階層中權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戰者。許多「垮掉派」文人對東方文明充滿興趣,他們在西方傳播了關於禪宗和佛教的種種知識。
中國讀者最早接觸到「垮掉的一代」,應該是詩歌界,尤其是80年代的中國地下詩歌運動——無論莽漢主義,還是口語派,多少都受過金斯伯格《嚎叫》的影響。1990年華東師大的研究生陶躍慶、何曉麗譯出《在路上》,1996年,李斯的《垮掉的一代》問世,1998年文楚安譯的《在路上》和其後陸續出版的《金斯伯格詩選》、《垮掉的一代及其他》等相繼在中國文藝青年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當年,凱魯亞克從東方的禪宗中學習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而今,中國的青年更感興趣的則是其反抗的姿態和不顧一切的無所謂的決絕。
阿米里·巴拉卡曾說過:「所謂『垮掉的一代』是指一群來自不同國籍的人,這些人得出結論,以為社會這個東西很扯淡。」而這一點,就是戶籍制度開放、允許人員自由流動後的中國90年代的文藝青年的第一感受。由此,中國70年代出生的作家與藝術家在學習西方藝術與文學的營養時,和早年的「先鋒派」完全照搬某個作家、某種風格不同,他們更多地吸收了多個作家不同的營養,並創立出自己的寫作風格——雖然雜亂,不夠純粹,但卻足夠驚世駭俗。

4. 儒學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符合了歷代統治者的需求,幫助統治者統治人民,所以被推崇。

5. 對於中國人大體上已經西化的觀點

近代中國社會曾經歷了一個十分復雜的歷史過程。一方面,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社會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淪為半殖民地社會,中華民族在近代歷史上所蒙受的苦難,與國家主權的淪落是密切相關的;另一方面,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社會被動地捲入了現代化的歷史潮流,中國社會從最初傳統、封閉的農業社會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這無疑是社會進步的過程。由近代中國歷史的復雜性所致,中國思想界也始終存在著觀念的沖突,而沖突的焦點之一則是如何看待西方近代文化,或者進一步說,是中國社會應該何處去的問題。
思想文化領域里發生的分歧是與近代中國的歷史過程相伴生的,但是,其影響卻遠遠超出了近代歷史的范圍,在某種意義上,當下人們爭論的中國發展道路問題,與發生在近代中國的東西文化論爭有著某種內在的邏輯聯系。所以,反思近代以來的東西文化論爭的歷史,對於當代中國的改革與開放事業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學、西學之爭:走向近代歷史過程中的觀念沖突
近代中國人遇到了一個無法按照自己對於社會生活的理解來安排社會生活、決定社會發展路向的時代。原因十分簡單,長期在閉關鎖國狀態下生活的人們、對於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沒有任何思想准備,當西方近代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日益加深,社會生活內容也因此而不斷變化的時候,人們一時間必然在觀念上陷入茫然無措的狀態,他們只能是被動地應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至於恰當地理解和把握變化中的社會,對他們來說尚需時日。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向西方學習的歷史,這一歷史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國社會向西方近代文化開放的過程,也是近代中國人認識西方近代文化同時也進一步理解

6. 於丹和蒙曼為何從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

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這個說法我完全同意!當於丹成為國學大師後,為了獲得名譽她已然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此時,於丹的「雞湯式」解說只能忽悠一些對國學了解不深的人,當這套華而不實的說法到了專業的舞台上時,一切就都不攻而破了。

眾人皆知,北京大學是國內一所高等學府,學校里的學子都是知識修養頗高的人,對於國學自然也是無比追崇。一次,於丹受邀參加北京大學的演講,身為一位國學大師她卻是身著較為暴露的裙子上台演出,此外,從她開口的第一句「我代表大家」就使自己的徒有其表顯露無疑。

於丹與蒙曼,從盛極一時的國學大師到成為沽名釣譽的文化小丑,她們經歷了從神壇跌落到底端的大起大落。出身書香世家的於丹和蒙曼卻被一時的名利迷惑了心智,才會急功近利,失了一位國學大師的本心。因此,名譽固然重要,文化底蘊也不可或缺,沒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就成為不了國學大師。

文化是每一個國家的知識底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文化不斷傳承下去。是以,對待國學我們更應該是懷著敬意去解讀,而不是胡亂曲解。學海無涯,人的一生應當是在學習中度過,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最終才能獲得最真的功名!

7. 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說學者所謂沉淪的真正含義中國完全淪落到谷底的標志性事件是

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8. 為什麼說自1949中華文化中斷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我們永遠的告別了過去,而一同告別的,還有文化。其實硬說中華文化從那一天中斷有些不合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華文化的中斷自新文化運動,全民的探索即開始一點點的斬斷了。在中國最內憂外患的時候,中國的飽學之士也在探索著救國之路。他們開始接受國外的思潮,開始尋求創新的方式,希望能找到救國救民的方法。然而那是國將不國之時,人們的一切做法皆為了中國走出困境。他們在學習,被逼著成長與思考。是的,他們找到了,發現了方法。他們一心撲到了救國上,努力地去吸納新的東西。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無法考慮周全。許許多多的東西,也許阻礙了新文化的傳播,或者使得國民能由此而想到更多。。。總之,被拋棄了。就如白話文的誕生,那是劃時代的創舉,卻也使得在中國盛行千年的古言而被頂替,走向了衰落。也許古文並非適於時代的發展,卻也是中華文化,他的衰落亦是文化的一種中斷。當然,這只是中斷的其中一種,還有數不清的文化也被中斷了。有的是因為被共同拋棄,太多的學者致力於新文化,創新救國,沒有一個新舊文化的很好過度,使得這些古老文化驟然丟失,卻也無力顧及,這是悲哀卻也無可奈何的。另有一些卻是為了給未來讓步。並不見得那些文化就不好,卻是適於和平時期而不適於動盪的年代,也許並不是糟粕,卻為了政治而被抹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無奈還是故意為之,在那段動盪不安,尋求出路,奮勇抗爭的時期,我們的確迎來了新生,告別了千年的封建,卻也丟失了太多文化。非常過度時期文化必然遭到了破壞,被逼著成長的學者也不得不無奈棄之。。。。。。。
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文化出現斷層。而說成自1949年,則是新中國成立了,標志著過渡期的結束,而因國家動盪導致的文化的中斷也至此告一段落。所以1949年是一個節點,之前是中斷過程中,至1949中華文化可稱為中斷。

閱讀全文

與一代文化學者為什麼落谷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