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男朋友說我是山溝溝的是什麼意思啊可是我不是山溝溝的啊
他的意思是說你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這種人趁早離開吧
② 夏天避暑的好地方,湖北武漢錦里溝,有土家文化嗎
在湖北武漢有一個小眾旅遊景點-錦里溝,夏天絕對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錦里溝是武漢市唯一的土家文化風情旅遊區,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區。獨具土家風情的詩畫山水圖,也是周末市郊遊的絕佳之地。清明小長假去的話,相比起人多的景區,這里應該還好,有些人,但不擁擠。自駕過去,中間有好一段是穿過村莊的縣道村道的感覺,路比較窄,需要小心些。沿途一路的油菜花田和遠處的山巒,景色還不錯。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寨王文化:
白天的行程可以說是很充實了,感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晚上該感受下土家族苗族阿哥阿妹的人文情懷了,篝火晚會7點半正式開始,首先是土家族文藝盛宴,阿哥阿妹能歌善舞精彩絕倫,看的我們如痴如醉,現場氣氛非常熱烈,有土家歌有背簍舞,還有竹竿舞,表現出苗族阿哥阿妹真摯的情感和對自由戀愛的追求和理想,民族文化確實多姿多彩,萬花齊放,震撼至極。
比起其他熱門景區來,這里的商業氛圍還不是那麼濃,這也是給我們留下美好印象的一個重要原因。錦里溝景區一般遊客都是從山底沿著錦里溝自然景觀道上山到達忠孝王府,看過表演以後再下山回家,而我們是住在接近山頂的地方,所以遊玩是從中間開始的。錦里溝是武漢周邊一處比較別致的自然風景區,離市區比較近且身處大山中,對於身處都市的人們來說,這里是只有靜心才能感悟到的美。
春暖花開之季,在武漢春遊一趟,放下城市的喧囂,帶著喜悅的心情,與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山水一起陶醉,好好的感受一下萬物復甦之後大自然賦予我們萬物生的神奇美,在感受萬物生的同時,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能夠有一個新的起點。
③ 火燒溝文化遺址的火燒溝遺址
火燒溝文化遺址是甘肅省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是火燒溝文化的主體,屬於新石器時代後期,距今約3700年。該遺址位於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范圍約20平方公里,中心面積0.2平方公里,距玉門市區20公里。197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在遺址中心邊緣發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陶器、銅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銀器。因其遺址內有紅土山溝,土色紅似火燒,被考古界稱為火燒溝文化。遺址以墓葬為主,已發掘清理出的古墓有312座,出土文物中彩陶、石器與金銀器、銅器共存。最為突出的當推大量的陶器,它們大多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其中不少屬於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魚型陶塤、鷹嘴壺、三狗方鼎等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出土的20多隻陶塤是遠古時代的一種吹奏樂器,是國內已經出土的古代樂器中年代較為久遠的古樂器之一,極富特色。鷹嘴壺、三狗方鼎等造型優美,製作細膩,形象逼真,表現了遠古時期的火燒溝人高超的智慧和審美能力。火燒溝出土的陶罐有98種,質地繁多,圖案花紋各異,極具藝術性,富有觀賞價值。
1981年9月10日,火燒溝文化遺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自1976年發掘以來,甘肅省文物考古所對該遺址出土文物進行了長達23年的研究,認定其價值極高,與著名的齊家文化、四壩文化、馬家窯文化等齊名,而且由於該遺址中心部分尚未發掘,面紗未全部揭開,研究結果未完全出來,其歷史文化價值遠不止於此,完全可以達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檔次。
④ 大別山精神是什麼
大別山精神指的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大別山區這一特定范圍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在大別山地區的共產黨領導下,為了民族解放、人民獨立在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長期革命斗爭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動、革命品質的革命精神總和。
大別山精神的核心是對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對中國革命必然成功信念的執著追求。在戰爭年代,正是因為靠著大別山精神,大別山區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第四支隊、新四軍第五師和大別山游擊隊,還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歷史傳奇。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發掘大別山精神內涵,弘揚大別山精神,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彰顯其與時俱進的價值,指導大別山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成為大別山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文化名片。
(4)山溝里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
1、追求理想、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人民堅持革命斗爭,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犧牲。從1921年至1949年,大別山區為革命犧牲近百萬人,僅在冊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謂「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
大別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90歲生日的詩作《九十初度》中寫道:「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這是大別山人堅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撓斗爭的最好註解。
2、胸懷全局、勇挑重擔的奉獻精神
大別山的黨組織和革命群眾對黨和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在革命斗爭中始終能夠以革命大局為重,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擔,犧牲小我,無私奉獻。
3、依靠人民、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
大別山區黨和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與群眾建立了血肉相連的黨群、軍民關系,築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銅牆鐵壁。大別山黨和軍民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凝聚起人民戰爭的磅礴偉力,這是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關鍵所在。
4、自強不息、排難創新的進取精神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大別山黨和軍民面對艱難曲折的斗爭形勢,始終能夠保持自立自強、求實創新的寶貴精神,把馬克思主義與大別山斗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山溝溝里的馬克思主義。
⑤ 山溝里的孩子的理想是什麼,金鑰匙指 是什麼
理想是走出大山;金鑰匙就是科學知識。
《山溝里的孩子》(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這篇文章用清新抒情的語言講述了山溝里的孩子披星戴月上學、放學的情景。山溝里的色彩也在孩子們的腳下猶如魔術般變幻,含蓄而深沉地突現了孩子們上學的艱辛,更表現出他們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22個生字,會寫9個字,能夠在閱讀中獨立識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了解山溝里的孩子起早貪黑上學的情景,體會他們上學的艱辛及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
3、放飛想像:在孩子們的努力下未來的山溝是什麼樣的?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山溝里的孩子們起早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遠刻苦學習的精神。
⑥ 岱崮地貌有什麼好玩的知青文化是什麼意思
岱崮地貌是指以岱崮為代表的山峰頂部平展開闊如平原,峰巔周圍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漸平緩山坡的地貌景觀,在地貌學上屬於地貌形態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稱為「方山地貌」。崮是山東獨有的一種特異地貌景觀,中國地理學會依據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全國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現象,將原稱「方山地貌」正式更名為「岱崮地貌」。
中國北方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出現,但發育均不成熟,地貌特徵不明顯。它們主要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域,宏觀層麵包括沂水、蒙陰、沂南、沂源、平邑、費縣和棗庄市山亭區等7個縣、區境內,
較為知名的崮不下百座,形成了風景壯美的沂蒙崮群。微觀層面則主要集中在岱崮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岱崮地貌集群。
「知青文化」
知青,是指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和70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在中學畢業被分配到農村「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初、高中青年學生,是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個特殊現象。期間,城鎮、大、中城市的青年學生,被分配到邊疆各省(區)的生產建設兵團、國營農場和農村。
知青,由於他們多數來自於大、中城市和內地,並具有一定的文化,他們的到來,既為農村帶來先進文化和城市文明,又為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增添了生力軍,還為加強邊疆與內地的聯系與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知青思想活躍,工作勤奮,學習刻苦,思維敏捷,善於吸收知識營養,敢想、敢說、敢幹,充滿了青春活力,與邊疆各族人民以及農墾職工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經過艱苦的磨煉,他們中有一大批在鍛煉中迅速成長,
這一時期,廣大知青在農村期間,以滿腔的青春熱血,寫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創立了帶有特定歷史條件特徵的「知青文化」。
「知青文化」不同時期主流特徵:
1.以「老三屆」為主要代表
2.以回憶錄為主要題材
3.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社會性
4.具有建設性,體現的是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價值
5.溫馨、理性
6.知青後代
⑦ 瀘沽湖有什麼風俗
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與鹽源縣的其他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
瀘沽湖摩梭人仍保留著母權制家庭形式,被稱之為「神秘的女兒國」,母系家庭中母親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摩梭人幾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達巴教」外,還信仰喇嘛教。
(7)山溝里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瀘沽湖畔居住著眾多民族,以蒙古族為主(註: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與四川省鹽源縣左所鄉之間,距寧蒗縣城76公里。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為5685米,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瀘沽湖內,有5個海島,瀘沽湖水美,瀘沽湖岸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山(獅於山)為人們所喜愛。
這座山雄偉高大,狀如雄獅在湖邊蹲伏靜息,獅頭面湖,傾斜的橫嶺似腳,要是細心觀察,還指得出口耳鼻眼,使人越看越覺得維妙維肖。人們常呼它為獅子山。滬沽湖畔村落棋布,當地居民以摩梭人(納西族支系)為主。摩梭人民居建築為方木垛成的井千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
瀘沽湖河畔的神秘「女兒國」被摩梭人稱為「母親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是一個未被污染的湖泊。在現代文明的包圍下,這里一直沿襲母系氏族社會的,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生活,「女兒國」也因此得名。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
⑧ 雲南山溝里的人文化程度都怎麼樣
雲南山溝里的人文化程度都很低。
山區教育水平還是很低的,大家一般很難走出大山,所以學歷也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