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大古國古老燦爛的文明有哪些
古代中國
一、遠古時代
元謀人 雲南元謀 距今約170萬年,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北京猿人 距今約70~20萬年。評價:1,用天然火;2,製造工具。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前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評價:1,人工取火;2,進入氏族公社。 河姆渡氏族 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距今約7000年
母系氏族。評價:1,使用陶器,食物剩餘;2,栽種水稻。 半坡氏族 陝西西安半坡村。評價:1,工具先進;2,種聚;3,原始文字。
文明的發生
--埃及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它經歷了自己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邊緣的梅里姆達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薩-巴達里文化等)都是農牧業混合型的文化。雖然埃及的農業起源於何時何地尚有爭論,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農業文化已相當發達,並已使用銅器,這為其文明的較早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其後的埃及前王朝Ⅰ時期,即涅伽達文化Ⅰ時期(又稱阿姆拉特時期,約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關系的萌芽。在屬於這個時期的一些墓穴里發現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號;各個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統一符號,這大概是其私有權的記號。在這個時期之末,涅伽達地方1610號墓中的一個黑頂陶罐上,發現了作為王權標志之一的紅冠形象(以眼鏡蛇作為其標志)。在屬於涅伽達文化I時期與涅伽達文化Ⅱ時期之交的一個墓中(涅伽達1540號墓)發現的一塊陶片上,畫著一個象徵王銜符號的荷魯斯鷹神的形象(這也是王權的標志之一)。這說明王權也已萌芽。在狄奧斯波里•帕爾弗,還發現一段城牆的模型,這表明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長,甚至戰爭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時期,即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又稱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確立,階級逐漸形成。從這時的墓葬情況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階級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達和希拉康波里兩地,發現了與普通人的十分簡陋的墓極不相同的畫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畫墓,用磚坯砌成,在墓牆上有繪畫,其內容是有關戰爭(水陸戰)的場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學者們認為可能是國王)生前的某些活動。從格伯林發現的一塊紡織品殘片上的繪畫,也反映了階級分化的情況。這塊紡織品上畫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劃槳,還有一人端坐於其上,此人顯系貴族。在蠍王權標頭上,國王頭戴象徵王權的白冠(以鷹為其標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這時留下來的象牙板上有被捆著雙手的戰俘的形象,這些戰俘將淪為奴隸。在蠍王權標頭上,還有奴隸勞動的情景。此權標頭上
埃及金字塔的旗幟上吊著的田鳧,學者們認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號。在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出現了文字,不過還很原始。
在涅伽達文化Ⅱ後期,隨著私有制的確立和階級的形成,在埃及出現了國家。這時的國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稱這種小國家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元號為
,表示一塊灌溉渠道交織的土地。在當時的埃及,這樣的小國家有若干個。在這些小國家裡,有一個以政府機關、王宮、神廟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元號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牆圍護起來,成為一個要塞。反映這個時期存在戰爭的雕刻和繪畫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畫墓中的水陸戰圖外,還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陸戰圖、戰場調色板等。這時,王權已經形成,象蠍王權標頭上的蠍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腦,又是軍事首領,並兼任祭司長,主持祭祀,領導農業,興修水利。不過,這時埃及國家剛剛形成,貴族的勢力必定還很強大,國王的權力大概還要受到貴族的約束,國王還不是專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發現了前王朝末期兩個國王蠍王和卡王的文物。關於蠍王,在北方今開羅附近的圖拉也發現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結合蠍王權標頭上的圖刻內容,學者們推測,他可能對北方進行過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這個地區,這是最早的有關埃及統一的證據。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學者們對前王朝時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據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書繪制。見該書第16頁。 早王朝時期
據曼涅托(生活於公元前4—3世紀之交的一個埃及祭司)記載,古代埃及國王美尼斯創建了第一王朝,此後,埃及經歷了31個王朝(到希臘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學家又將古代埃及歷史劃分為若干時期,每個時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其中早王朝時期包括第1—2王朝,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2686年。
據曼涅托記載,美尼斯不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國家的建立者和統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區。為了鞏固對北方的統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個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臘人對該城的稱呼),其守護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創造者、藝術和手工業的保護神)。現代考古學未發現有關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證。因此,現代埃及學家常把有文物證據的納爾邁或阿哈與美尼斯視為一人,也有的學者懷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實性。
古印度
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
古印度建築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
印度銅像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神遊文明古國——印度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古代巴比倫
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文明圖片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不是懸掛於空中,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人們把原本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除"懸掛"之外還有"突出"之意)錯誤翻譯成「懸空」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 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王(公元前604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思鄉成疾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的。據說它要由奴隸們轉動機械裝置,從下面的幼發拉底河裡抽上大量的水,來灌溉空中花園里的花草。
巴比倫空中花園構圖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歷史研究者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不可能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坍塌。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Mesopotamian plain)
沒有太多的石塊,因此研究者們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非比尋常,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礫,更有文獻指出: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原本不應該是「空中花園」,由於翻譯錯誤,因此變成「空中花園」。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大約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1792BC,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605BC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538BC,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2. 古代埃及有哪些文化成就啊
第一, 象形文字。
約形成於公元前35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紀。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最初的使用者主要是僧侶。通常被刻在神廟的牆壁和宗教紀念物上,因而古希臘人稱之為「聖書」。在使用期間演化出三種形式:第一中間期時演變為祭司體;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演變出世俗體;公元前後演化為科普特文字。這三種書體雖然日趨簡化,但其內部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象形文字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部首符號(或稱限定符號)。它有24個單輔音符號,但無母音,也一直未發展成字母。由於象形文字體系過於復雜,不易為一般人所掌握和使用,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後來成為一種死文字,直到1822年才最終被破譯。象形文字對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產生發生過重要的影響。
第二,文學成就。
神話傳說:以太陽神拉和冥王奧西里斯為首形成了兩大神系。其中奧西里斯的故事最著名。現代埃及學家認為,該傳說中王位由兄終弟及轉為子承父位,反映了母權制被父權制所取代。
短篇小說:題材眾多,《辛努海的故事》、《船舶遇難記》、《一個能言善辯的農夫》和《佔領尤巴城》等都非常著名。
詩歌:主要有世俗詩和宗教詩。世俗詩主要是一些民謠,如勞動歌謠、情歌,包括《莊稼人的歌謠》、《打穀人的歌謠》、《搬穀人的歌謠》等,多流露了奴隸或勞動者對沉重勞役的不滿。大部分詩歌是對太陽神、尼羅河和法老的頌詩,如《阿吞頌歌》《尼羅河頌》等。
戰記作品:最有名的如《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它記述了圖特摩斯三世第一次遠征西亞時在作戰會議上討論如何攻打該地美吉多城的戰術。這是我們所知最早的有關戰術方面的記載。
箴言文學或教訓文學:內容十分豐富,在古代文學史上獨具一格。它們通常出自帝王或官僚貴族之手,如美利卡拉王的教訓等。但也有普通人的長輩對晚輩的教訓流傳下來,如《杜阿烏夫之子赫琪給其子拍比的教訓》。內容涉及倫理道德規范、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或社會風尚等方面的內容,如《阿美涅穆赫特一世的教訓》。
第三,科學成就
天文:埃及人很早就繪制了星象圖,到新王國時期,已經認識了43個星座。在天文觀察的基礎上產生了埃及人的歷法——太陽歷。他們根據天狼星和尼羅河的泛濫時期,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三季(泛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季四個月,共12個月。每月 30天,餘5天在歲末為節日,比現在的陽歷僅誤差 1/4天。後來羅馬共和國晚期凱撒根據太陽歷制定了朱里亞歷,是現代歷法的基礎 。此外,埃及人還發明了圭表、日晷以及觀測星象的天文儀器——麥開特。
醫學:古埃及人外科醫術特別發達,最古老的醫學文獻《史密斯醫學紙草》,其內容就是關於外科方面的醫術。發現於底比斯的《艾貝爾斯紙草》(因買得此紙草的德國人而得名),是古埃及人的一部醫學網路全書,包含900多個醫治各種疾病的處方。醫師們使用的醫療器械有刀、剪刀、鉤子等。此外古埃及的解剖學也十分發達。
數學:古埃及人創造了自己的計數體制和數字元號。他們採用十進制,但是沒有位置制。保存下來若干數學紙草文獻:莫斯科數學紙草、林德紙草、阿那斯塔西紙草等,從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在數學方面的知識已包括算術、代數和幾何三大類。代數已能解一次方程;算術主要是迭加法,乘除法也化做迭加法的步驟來解;幾何方面已經會計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其圓周率為3.16。在莫斯科紙草中還有求截頭角錐體、半球的面積的答案。
第四,建築和藝術成就。
古埃及人在建築方面成就輝煌。大金字塔、亞歷山大里亞港的法洛士燈塔是古代世界的奇跡。在底比斯修建的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爾神廟都是古代建築的典範。這兩大神廟均以眾多巨大的圓柱著稱於世,在神廟的柱子和牆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的銘文。
古埃及遺留的藝術品也十分豐富,主要有雕刻和繪畫。雕刻有浮雕和圓雕,主要刻在木、石、象牙等材料上,其中石雕最多。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研究古埃及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化資料。
尼羅河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金字塔代表古代燦爛的文化和高超的工藝水平,法老制是政教合一統治方式的代表
3. 埃及的燦爛文化
埃及
歷史 埃及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的美尼斯統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這時埃及文化已趨於成熟,開始使用象形文字,開創法老專制政治。歷代王朝陸續建造了一批稱為世界奇跡的金字塔以及獅身人面像和大量雕像。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埃及先後淪為倭馬亞和阿拔斯王朝的一個省。後阿拉伯人雖多次更朝換代,但埃及的被統治地位依舊,且接受了伊斯蘭教。1517年土耳其人入侵,又淪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年法國拿破崙一世入侵,統治了3年。1882年英軍佔領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但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宣布埃及為英的「保護國」。由於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國於1922年2月28日宣布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政權。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M.納吉布出任第一任總統兼總理。1954年11月納賽爾取代納吉布任總統。1956年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挫敗英、法、以聯合軍事干預。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合並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阿聯解體。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總統。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遇刺身死,穆巴拉克當選總統。穆巴拉克對原來的政策逐步調整,強調國內安定,適當開放民主,與反對黨對話,同時加強社會治安,鎮壓製造恐怖活動的極端主義分子;重視發展民族經濟,實行開放性政策,積極吸引外資,堅持國營和私營企業並舉,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在外交方面重點改善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1990年10月12日,議長馬哈古卜遇刺身亡,穆巴拉克當日宣布解散議會,並於11月舉行議會選舉,民族民主黨獲勝,繼續執政。1991年政府提出「把國內穩定放在首位」,有限度開放民主,緩和與反對黨的關系,堅決打擊製造恐怖活動、暴力事件、暗殺等罪行;經濟改革採取穩妥措施,注意照顧社會承受力。
政治 1971年9月11日經公民投票通過的永久憲法,規定埃及是「以勞動人民力量聯盟為基礎的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經濟上「國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種形式並存;總統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統由人民議會提名,公民投票選出。1980年5月22日經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總統可多次連選連任」,並增加了「建立協商會議」的條款。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由普選產生;議長、副議長每年選舉1次。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訂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總政策;批准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國家預算、決算;對政府進行監督。
埃及自1952年革命後,曾宣布解散一切政黨。1976年薩達特宣布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6個:①埃及民族民主黨,執政黨。1978年7月成立。②埃及新華夫脫黨,主要反對黨。1978年2月成立。③埃及社會主義工黨。1978年12月成立。④埃及自由社會主義者工黨。1976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自由社會主義者論壇。⑤埃及民族進步統一集團黨。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民族進步論壇,1976年11月改用現名。⑥烏瑪黨。1983年7月成立。
經濟 1952年納賽爾推翻法魯克王朝後,對原有較大的工商業、銀行、保險業、運輸業和進出口貿易實行國有化。1974年薩達特總統宣布實行「經濟開放」政策,積極爭取外援,大力引進外資,開發自由區和經濟特區,發展私營企業,促進國營企業。1974~1982年,經濟年增長率達8%。穆巴拉克執政後,繼續調整經濟政策,進行財政、經濟和管理改革,實行「生產性開放政策」。在發展國營企業的同時,繼續放寬對私營企業的限制。強調增產節約、提高效率、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經濟困難,經濟有所發展。1991年,由於埃及在海灣戰爭中持反對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立場,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贊賞,先後有20多個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向埃及提供貸款和緊急援助。另外,美國免去埃及所欠軍債,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卡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債務。同年5月,巴黎俱樂部債權國免除埃及約110億美元的債務。埃及經濟困難得到了緩解。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832億美元。1998年匯率:3.39埃鎊兌1美元。
埃及資源豐富,初步探明儲量:石油60億桶,天然氣3284億立方米,磷酸鹽約12億噸,鐵礦1.82億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滑石等。埃及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石油、銅、鐵、電力、化肥、水泥、機械等重工業有較大發展,石油工業發展尤為迅速。
農業在埃及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52%。1998年全國可耕地佔全國面積的3.5%。政府極為重視農業發展和擴大耕地面積。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亞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埃及文化燦爛、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宏偉豐富,具有發展旅遊業的極為優越的條件。主要旅遊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愛資哈爾清真寺、古城堡、希臘羅馬博物館、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宮、盧克索神廟、卡納克神廟、王陵之谷、阿斯旺水壩等。旅遊收入是埃及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運輸十分便利。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鐵路全長7000千米。開羅第一條地鐵全長42.5千米,第一期工程已於1987年9月竣工通車。公路全長4.8萬千米。有海港7個,年吞吐量3050萬噸,主港口有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等。有國際機場5個,開羅機場是連結亞、非、歐的重要國際航空港。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靠石油、僑匯、運河和旅遊四大項收入。
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往來,它的主要貿易對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國。埃及還較多地接受外國援助。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貸款的國家和組織還有德國、日本、英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0年海灣戰爭後,西方和海灣國家減免了埃及的債務共255億美元。此外,埃及還從海灣國家、美國、西歐各國、日本、加拿大以及韓國獲得了10億多美元贈款或緊急援助。
在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制度。另外還對大米、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實行物價補貼。
文化教育 埃及實行普及義務小學教育制度。全國有綜合性大學13所,包括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舍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有大學教師3萬名;中學25000所,教師75萬名。
埃及現有日報7家,期刊70多種,主要為阿拉伯文,有少數為法文和英文。報紙有《金字塔報》、《共和國報》、《晚報》、《消息報》,均為阿拉伯文;較有影響的法文報有《埃及前進報》、《埃及日報》。期刊均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經濟學家》、《最後一點鍾》周刊、《圖畫》周刊、《魯茲•尤素福》周刊。
中東通訊社為國家所辦的惟一通訊社,1956年成立,在倫敦、巴黎、華盛頓、紐約、波恩等地駐有10多名記者。國家廣播電台用30多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每天播出約170小時,另有中東廣播電台和亞歷山大廣播電台。埃及電視台為國營,建於1960年。
對外關系 穆巴拉克執政後,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友好和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主動改善並加強了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1989年5月恢復了阿拉伯聯盟成員國資格。
埃及還強調自身的非洲屬性,要努力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誼和合作,努力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但不結盟。蘇聯解體後,承認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並與其建立外交關系。不斷發展同西歐和日本的關系。埃及已同165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埃及是第一個承認中國並同中國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國家,建交日期為1956年5月30日。
埃及同美國的關系有過曲折。1967年六•五戰爭後,埃及宣布同美國斷交。1974年兩國復交。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簽訂和約,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經援、軍援。在中東和平問題上,埃及重視美國的作用。
埃及同蘇聯的關系也頗為曲折。穆巴拉克執政後,兩國關系逐步改善。蘇聯解體後,埃及與俄羅斯簽訂了貿易協定。
埃及同西歐的關系,自1956年挫敗英法聯軍干預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事件後,一直較冷淡。自1973年10月中東戰爭後,埃及同西歐國家的關系有較大發展。
埃及與敘利亞有特殊關系,1958年2月,兩國曾合並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因敘國內發生政變而解體,兩國間維持一般外交關系。海灣危機時,兩國立場一致。雙方過往甚密,在中東問題上協調行動。
埃及與利比亞曾因邊界等問題斷交。後雙方都表示了改善兩國關系的願望,並採取了一些行動。1991年雙方又致力於兩國一體化進程,雙邊關系在各個領域里全面迅速發展。
埃及同以色列在1948、1956、1967和1973年先後4次爆發戰爭。1978年薩達特總統同以色列總理貝京、美國總統卡特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26日,薩達特和貝京在華盛頓簽署了和平條約,宣布結束兩國間的戰爭狀態。1980年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989年3月15日,以色列撤離塔巴,埃及收回包括塔巴在內的西奈半島全部以佔領土。
4. 古埃及有哪些主要文明成就
1、文字:古埃及文字創於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5. 古埃及的燦爛文明包括哪些
古埃及的燦爛文明包括農業,歷法及象形文字 。 埃及是擁有6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第一王朝時期,尼羅河流域就已經有了輝煌燦爛的文化。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國王谷、木乃伊等大批埃及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令人不能不驚嘆古埃及人的智慧。近年來,埃及在進行國家與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斷努力加大對本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力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長期以來,埃及眾多風格迥異的各類博物館把埃及豐富的人文和歷史古跡展現給世界。完善和擴大博物館建設是埃及近年來加強保護文化與文物遺產的重要措施。新世紀以來,埃及陸續在全國實施20項國家與地區博物館的新建、擴建、改造工程。其中新建項目有中東與非洲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宏偉和最現代化的「大埃及博物館」以及「亞歷山大皇家珍寶館新展館」、「西奈沙姆沙伊赫博物館」、「蘇伊士博物館」、「塞得港博物館」、「盧克索博物館新館」等。擴建和改造的有著名的「埃及國家博物館」、「亞歷山大希臘羅馬藝術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埃及科普特博物館」等。 位於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的「埃及國家博物館」是埃及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它建於1902年,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6世紀的歷史文物16萬件。最著名的有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掘」的古埃及第18王朝18歲夭折的法老圖坦卡蒙墓的大量珍寶,在位67年、享年91歲的埃及第19王朝鼎盛時期法老拉姆西斯二世木乃伊等。其中,用450磅純金製成的圖坦卡蒙金棺及金面具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精緻、最偉大的金製品。埃及國家博物館還收藏著成千上萬的記載著古埃及文學、歷史、法律、科學、社會生活等內容的紙莎草紙文獻。埃及國家博物館近年來面臨展廳陳舊、空間不夠、改善珍藏文物保護等嚴峻挑戰。目前已經達到「極限」的展廳僅能容納8萬件文物展品,其餘8萬件文物長期「沉睡」在非常擁擠的儲藏室內。於是,埃及計劃興建一個全新的國家級「大埃及博物館」。 2002年在埃及國家博物館迎來100周年誕辰之際,埃及政府宣布:計劃在首都開羅附近著名的吉薩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珍藏埃及古文明文物的現代化「大埃及博物館」,並公開向海內外徵集設計方案。埃及希望「大埃及博物館」成為埃及文化的永恆象徵,展示燦爛豐富的古埃及文明。2003年,代表愛爾蘭參選的華裔建築師謝福林提交的設計方案以其簡潔明快、寓傳統於現代的設計理念獲得金獎。2005年,「大埃及博物館」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大埃及博物館」位於吉薩大金字塔西北3公里的沙漠高地,佔地117費丹(1費丹約1.038英畝),總投資5.5億美元,由埃及政府撥款和國際銀行、阿拉伯發展基金等國際機構及一些國家提供長期優惠貸款,預計4-5年建成。它可科學地陳列展出15萬件文物,使埃及很多珍貴文物有了妥善保護的新家,還使原來長期「不見天日」的珍貴藏品得以展示。預計「大埃及博物館」開放後每年至少接待300萬遊客,10年內可實現收支持平。「大埃及博物館」還將充分運用電腦和網路技術,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虛擬博物館和多功能文化教育
6. 古埃及燦爛文化的特點
總的看來,古埃及燦爛文化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首先,雖然古埃及尚處在人類歷史發展的童年時代,但與當時尚不發達的生產力水平以及尚不完善、成熟的科學技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古埃及的藝術設計涉及相當廣泛的工藝門類與生活領域。在絕大多數民族尚處在蒙昧中之時,古埃及人便在傢具設計、金屬工藝與首飾設計、玻璃與陶器設計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7. 古埃及有哪些燦爛文明
1、文字
古埃及文字創於前3500年,是一種稱為聖書體的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
2、紙莎紙
古埃及人於約公元前2600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紙莎草製成的紙。古埃及人除發現紙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紙莎草的莖來造寫字的筆和用水混合黑煙灰及膠漿來製成墨水的民族。
3、獅身人面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區興建。
從公元前2700 — 1800年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了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 — 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4、天文學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的運行制定歷法,即科普特歷。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餘5天作為節日。古埃及使用太陽歷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歷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
5、數學
埃及人的數學符號系統不是我們今天所採用的進位制寫法,而是用一個符號代表固定的數值,在寫5時,他們會用5個代表1的符號來書寫,當然排布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再有,當書寫111時,他們會利用1個代表100的符號,1個代表10的符號以及一個代表1的符號來書寫。
6、木乃伊
它是指長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屍體,這些屍體能保存數千年是因為它們經過特別的處理。棺木上大多還畫上了美好的祝願與咒語,祈福死者順利通過陰陽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