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文化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
唐文化的繁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有容乃大」的文化氣派:
一、寬松的文化政策使唐文化兼收並蓄
1.在政治上。實行「開明專制」
2.在文化政策上,積極鼓勵文藝創作的多樣化
3.在意識形態上,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4.以博大的胸襟廣為吸收外域文化
二、風采輝煌的藝術成就
唐代文化顯示出一種階段性集大成式的燦爛風采,其輝煌的成就在中國傳統社會中達到了顛峰狀態。
1.中國的文學首唱是詩,而中國詩的輝煌巔峰則在唐朝;
2.與中國詩的歷程幾乎一致,中國書法在魏晉六朝開始走向美的自覺,在唐代也達到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篆書圓勁,草書飛動,行書縱逸,楷書端整。
3.唐代是詩歌與書法的黃金時代,也是繪畫的極盛時期,出現了畫聖吳道子等。
4.唐代的散文也有豐碩成果,其領袖人物便是韓語、柳宗元,他們所發起的古文運動,對以後幾個世紀的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唐文化的特點
1.全面繁榮: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學、史學、教育、文學、藝術方面全面繁榮。
2.兼收並蓄:統治階級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創造了有利於文化的發展氛圍。內外交通發達、國內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為中華文化增強了剛勁、豪爽、熱烈、活潑的多民族色彩。中國與亞洲、歐洲以至非洲都有頻繁往來。文化上得以吸收外來優秀成分,比較突出表現在宗教和藝術方面。
3.世界領先:隋唐時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葯,僧一行開始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唐本草》、趙州橋等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4.影響深遠:隋唐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高峰,也是當時世界文化的高峰,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世界文明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世界地位:唐文化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唐文化影響深遠,不僅影響到亞洲的文明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❷ 什麼是漢唐文化
說白了,不管是文化發展、軍事武備、經濟交流不管創造了多麼龐大的帝國,都離不開一個核心:人。所以漢唐文化說實在點,就是漢唐精神,就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這種文化、這種影響力、這種創造力。離開人的因素去談文化、軍事、經濟,都是白談。漢唐精神就是鍥而不舍、剛健勇猛、昂揚向上的一種奮發精神
❸ 什麼是唐型文化
所謂的唐型文化,是一種相對開放,外傾,色調熱烈的文化類型,李白的詩,張旭的狂草,吳道子的畫,無不噴涌奔騰著昂揚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壯建偉,神采飛揚的「八駿」,透漏出大氣盤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則是一種相對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文化類型。這一時期的各種文化樣式無論是哲學,文學,藝術還是社會風氣,都在不同程度上侵潤著孫興文化的特有風格。
❹ 唐文化主要內容
宗教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唐朝時可謂最高。唐朝時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凈土宗和禪宗。天台宗奉《法華經》,故又稱為法華宗。華嚴宗奉《華嚴經》,參與政治較多。凈土宗則易於入門。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創立者是神秀,他主張漸悟說。南宗創立者是慧能,他主張頓悟說。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禪宗南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又相傳其為老子之後,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會也很流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還在科舉考試中增設道舉。除了佛道二教外,當時還有伊斯蘭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等外來宗教。但影響力較小。
唐代社會,雖然世族的勢力被削減,但仍然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唐律》中也明訂,人分為「良」「賤」兩大類,賤民只能與賤民結婚;地主殺害部曲最多求刑一年,而部曲殺害地主必處斬。雖然科舉制度實行,但由於世族的生活條件較為優渥,其子弟的文化修養也就跟著較高,不論是否參加科舉,進入仕途都不是非常困難;唐代宰相出身世族者也就不在少數。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在散文方面。六朝以來,文壇盛行駢文這種文體形式,駢文講究聲韻、對偶、典故,辭藻華麗,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組成。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但這種文體到唐朝時顯得形式僵化,內容空洞,故到了天寶年間,古文逐漸興起。古文運動在名義上是要恢復先秦兩漢的問題,實際上是要文章更有內容,也就是「文以載道」。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氣勢磅礴又思想深刻,號稱「文起八代之衰」;不過唐代的古文運動在韓柳去世後就逐漸衰退,唐末駢文又再度興起。傳奇是中國的一種古典小說形式,出現在隋朝,興盛於唐朝。著名的傳奇包括《柳毅傳》、《鶯鶯傳》、《南柯太守傳》、《枕中記》和《長恨傳》等。有的傳奇在後代還被改編為戲劇和白話小說。唐朝變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謂變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侶宣傳佛教講唱佛經的底本。最初變文僅限於佛教經典,後來則開始講唱其他故事,講唱的人也不限於僧侶。變文對傳奇和後世的說唱文學都有很大影響。
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並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有「吳帶當風」之說。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他們的著名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贊嘆。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男楷書字體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柳公權的字體勁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則是草書大家。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唐朝音樂舞蹈發達。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樂,並入原有的九部樂成為十部樂:燕樂、清商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茲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7]。唐高宗以後,十部樂開始衰落,音樂家開始研究新的樂舞。玄宗本人就是音樂家,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種樂器,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等百餘首樂曲;他非常重視音樂事業,將十部樂分為坐部伎、立部伎[8],曾經親選坐部伎三百人,號為「皇帝梨園弟子」,李龜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時的歌唱家。唐朝的舞蹈則是以健舞和軟舞最為出名,著名的舞蹈有「七德舞」、「上元舞」等,舞蹈家則有公孫大娘等。
唐朝史學開創了國家正式開館修史這一風潮。唐初史館奉詔所修的正史有《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六部。加上史家李延壽私撰的《南史》和《北史》,合計廿四史中有八部出在唐朝,占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唐朝還有杜佑撰寫的政書《通典》,劉知幾的修史專著《史通》,李吉甫著的地方誌《元和郡縣圖志》。
唐朝科技亦有明顯進步。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他還與梁令瓚合作,製成水運渾天銅儀。葯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唐朝首都長安城與東都洛陽規劃嚴整,人口都超過了百萬。不僅是當時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也為後世留下了城市規劃的樣板。當時周邊國家的首都,如日本平安京、新羅平壤和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是仿照長安建造。唐朝的木結構建築規模雄渾,氣魄豪邁。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國與印度的造型,顯得千變萬化,多種多樣。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同時期甘蔗熬糖法也從摩揭陀傳入中國[9]。
科舉制度在唐朝進入了發展期。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中央設國子監,下轄六學,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學校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學生稱生徒,人數在兩千以上。地方設立州、縣學,每校有學生十人。學校為科舉考試服務,成績好的學校保送參加科舉考試,主要的講授內容是九經。唐朝的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每年舉辦考試,科目有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此外還有秀才、道舉、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舉的應考舉子有兩個來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鄉貢選拔出來的自學者。應考舉子主要集中在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難度較低。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和政論,難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進身之階。明經科的錄取率約為十分之一二,進士科不過百分之一二。時有諺曰: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制舉則是臨時考試,是為了網羅非常人才,不常舉行。
❺ 什麼是唐文化
簡單給你歸納來,大體是四點:
1。國家強盛,經濟繁榮。
國家強盛不但表現在對外戰爭上,更多應歸在國家內部的穩定。唐朝出現了兩個盛世: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教育上能夠給予各個階層人予以機會,科舉開於隋朝,但明顯得到發揚是在武則天執政之後。對國內及周邊各個民族政策開明,曾遣數萬突厥災民南下抗災。
3。文化交流頻繁。
這個主要表現在與東亞各國、以及南亞、中亞等國。特別像日本,受唐朝的影響極為深刻。
4。繼承傳統文化。並變得多元。
繼承漢朝以來的中國原有文化,並從國外引進多種文化,各種宗教進入,如景教,摩尼教等。唐玄宗李隆基的《羽衣霓裳曲》,即出自印度的《婆羅門》。
❻ 中國文化是唐文化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基礎,唐文化是其中一個階段而已,不能代表所有(整個文化)。中國文化是現代文化人所想要的一種托,追求原始文化。
唐文化的發展是因為外國人只是對那個時候的中國有很多的想法而已
❼ 唐朝的文化
唐朝的文化:
1、雁塔題名
隋代開創了通過考試選撥官員的科舉制度。唐代在隋朝基礎上進一完善。由此,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成為普遍的現象。當時,流傳著雁塔題名的習俗,即科舉考試得中後,把自己的名字題寫在大雁塔上,以示誇耀。
2、吟詩作賦
唐玄宗在位期間,在科舉考試中,增加詩賦內容。因而,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普遍以吟詩作賦為樂事、雅事。唐代詩人眾多,創作數量和質量遠遠超過前代。
3、飲茶之風盛行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茶葉原產於我國南方。唐代時,茶葉開始傳播到全國各地,飲茶的風俗也開始普遍流行起來。飯後飲茶成為當時的風俗。
4、以胖為美
與今天的審美觀念截然不同,唐代是以肥胖為美的,認為肥胖像征著富足。所以,在對事物的審美判斷上,祟尚肥胖寬大。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楊玉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胖美人。
5、騎馬出行
唐代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間交往頻繁,聯系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北方民族騎馬的風俗也傳入到內地,官員騎馬出行的風俗開始流行起來。
❽ 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區別
唐文化和宋文化最主要的區別是一個尚武一個尚文。這源於二者統治階層的意識形態有關。
其次就是詩文化在唐的盛行和詞文化在宋的盛行。為什麼說詞文化呢?而不說詩?詞是用來唱的。他是有曲子的。詞牌名就是詞所用的曲調。而詩是讀的。接下來就是社會風氣的不同,唐朝之前女性地位相對來說比較高,社會存在比較自由。但是,到了宋朝女性地位大不如以前,也變得不自由起來。裹腳就是從宋開始的。在軍事上,唐是有藩鎮軍權的,當然唐的滅亡也是因為這個。宋的軍隊則是歸國家所有。治軍不統軍。將軍是沒有兵權的。這也是宋滅亡的原因。在經濟上唐主要還是自然經濟,但是宋時市場經濟較多。這就是唐宋之間的文化區別。還有什麼要知道的可以追問。
❾ 唐朝文化有哪些
文學
詩: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極盛時期,唐代中國被譽為「詩國」。唐朝有名的詩人數以千計,其中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等。
散文:中國古代散文在這一時期得到重大發展。唐朝發生了一場反對華而不實文體,提倡「文以載道」的「古文運動」。這場文學運動的領導人是韓愈和柳宗元。
小說:唐代開始把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進行創作。唐代的文言小說叫做傳奇。傳奇的故事性強,結構完整,情節曲折,對人物性格進行細致的描寫,對後世文學產生很大的影響。
藝術
書法:唐代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個光輝時期。主要的書體如篆(zhuàn)、隸(lì)、草、行、楷等發展成熟,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代表人物有顏真卿、柳公權、張旭和懷素等。
雕塑:中國古代雕塑和壁畫藝術的發展到了唐代進入全盛期。著名的石窟有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kū)、敦(dūn)煌(huáng)的莫高窟等。唐代陶塑,造型逼真,色彩艷麗,人物神態逼真,馬和駱駝栩栩如生,是享譽中外的藝術傑作。
舞樂:隋唐兩代,少數民族的音樂歌舞,紛紛傳入中原,與漢族的音樂歌舞交相融匯,形成了獨有的風格。如著名的《霓(ní)裳羽衣曲》,便是漢樂與胡樂融合發展的成果。
科技
天文;唐代張遂suì(一行和尚)在奉命改編歷法的過程中,通過實際觀測,發現了恆星移動的現象,比歐洲天文學家哈雷的同樣發現早了一千年。一行和尚又通過測量,實際計算出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對子午線的首次計算。
醫學:唐代實行分科治療,當時已有體療、瘡腫、少小、耳目口齒、婦、針、按摩科等。唐代名醫很多,最著名的是孫思邈(miǎo),他特別重視勞動人民因營養缺乏而引起的病症如腳氣病、夜盲症、大脖子病的預防和治療,醫葯著作有《千金方》、《千金翼方》。
建築:隋唐二代木結構建築技術達到了成熟的境界,產生了不少著名的經典建築作品,如隋代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和唐代長安城等。長安城建築宏偉,設計周密,城內有相當完備的排水系統,是古代城市設計的代表作品。
❿ 同為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期,漢文化和唐文化有何異同
1、漢文化是儒家文化為主,前有叔孫通,後有董仲舒。唐文化是儒道結合,因為皇上姓李。
2、漢文化是漢族中原為主,唐文化兼有西部少數民族文化。大概和開國皇帝的生長環境有關吧。
3、除了元和清,中國的文化基本是一脈相承的,同多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