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桑巴是什麼文化圈的

桑巴是什麼文化圈的

發布時間:2022-08-11 18:16:27

⑴ 森巴是什麼

桑巴桑巴(Samba)或譯(森巴)

用S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舞曲歡快熱烈,節奏為2/4拍或4/4拍,每分鍾52~54小節。強拍落在每小節的第二拍或第四拍。每小節完成一個基本舞步。舞步在全腳掌踏地和半腳掌墊步之間交替完成,通過膝蓋上下屈伸彈動,使全身前後搖擺,並沿著舞程線繞場行進,屬"遊走型"舞蹈。特點是流動性大,動律感強,步法搖曳緊湊,風格熱烈奔放。源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巴西一年一度狂歡節的舞蹈。

桑巴是巴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16世紀初,歐洲和非洲文化隨著殖民者的佔領和黑奴的販運進入巴西,與當地印第安文化相結合,產生了新的混合形文化,這種文化的代表即是桑巴。它最初流行在黑奴之中,黑奴在勞動之餘,常用各種可擊打的什物打出節奏,隨之舞蹈以消除疲勞和苦悶。這就是桑巴的雛形,被稱為摩爾人桑巴。19世紀50年代,巴西的職業音樂家和舞蹈家對摩爾人桑巴進行改造和創新,變得更為活潑,動作更加豐富,進而產生了表演性桑巴。這以後,桑巴開始風靡巴西 。1929年傳入美國,此後又傳至各地。 其音樂為2/4或3/4拍子 , 切分音豐富,節奏性強。集體桑巴即興性強,女子主要是扭胯動作,而男子則增加了舞步的變化。表演桑巴有高難度的扭胯、造型和旋轉舞步。巴西每年2月舉行狂歡節 , 幾乎全國上下都跳桑巴,各大城市還派出桑巴隊進行比賽。

⑵ 桑巴舞的起源史是什麼

桑巴(Samba):起源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1929年傳入美國,而後又傳至各地。它是非洲和南美舞蹈文化的綜合產物,最早用吉他演奏,節拍較緩慢,帶有小夜曲式的情調,兼富熱情活潑的氣氛。後來英國舞蹈家專程赴里約熱內盧去觀察搜集當地桑巴舞,回國後將桑巴舞做一番整理,並訂定步法名稱及統一跳法,而成為目前的桑巴舞。它屬於移動性舞蹈(MovingDance),像探戈、華爾茲一樣,須繞著舞池轉。音樂:4/4。

⑶ 能講講桑巴、恰恰、倫巴、拉丁舞、華爾茲的知識嗎

http://www.tywd.com/video.asp?lb=舞蹈教學
http://www.salsachina.com.cn/down.asp
http://ylld17-5.anyp.cn/
華爾茲教程視頻.

桑巴舞是巴西獨特的文化藝術,如其足球運動一樣,在世界上獨領風騷。從16世紀起,起源於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傳到巴西,在吸收了葡萄牙和印第安人舞蹈、音樂的藝術風格之後,演變成巴西的桑巴舞。桑巴舞是巴西音樂的集大成者,其舞蹈緊張、熱烈、歡樂、活潑,舞蹈者的每一塊肌肉都在抖動。現在,巴西的狂歡節已經離不開桑巴舞,桑巴舞也成了巴西狂歡節的代名詞。巴西桑巴舞是融華麗的服飾、激昂的音樂和豐富的表現力、故事性於一體的演出。

恰恰的特殊風情

1、源於墨西哥,4/4音樂,每分鍾30-32小節,4小節前奏,第一拍動胯,第二拍動腳,第四拍完成恰恰;第一拍為重拍,四拍走五步,不可有起伏。

2、特性:音樂有趣,舞態花哨,步法利落緊湊,它的舞步源於爵士,爵士舞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感染力、爆發力,就是因為它更強調主力腿跳舞法。

恰恰恰是拉丁舞中的新秀,是從一種名叫曼波舞的舞蹈發展而來的。緊隨著曼波舞的出現,另一種節奏就繁榮起來,最終風靡全球,它就是恰恰恰。它的音樂比曼波舞稍慢一點,節奏也更簡單明快。恰恰恰帶給人一種快樂,輕松,逗趣,還有點聚會的氛圍。後被簡稱為恰恰。

恰恰恰舞(Cha—Cha—Cha)乃是所有拉丁舞中最受歡迎的舞蹈,音樂很容易辨認,旋律音符通常是短音或是眺音。音樂節拍為4/4拍,有時2/4拍,雖然恰恰恰舞曲經常演奏著每分鍾34小節的節奏,其實最理想的節拍是每分鍾32小節。

恰恰恰舞是古巴的舞蹈,與倫巴舞一樣,古巴舞者以音樂的第二拍開始前進或引導。男士方面,正確的方法是兩腳稍微分開站立,重心置於左腳,第一拍時,以右腳向右側跨一小步(女士相反),然後以左腳前進(女士右腳後退)進行基本動作,節拍數法有:「慢,慢,快快,慢」 、「踏,踏,恰恰恰」和「2,3,4,1」所有的舞步都是這種數法。英國有些舞者在舞廳里仍是以音樂的第一拍開始左腳前進,數為「l,2,恰—恰—恰」 ,這種方法對初學者較易學。不過上述的數法「2,3,4,1」僅用在由舞蹈教師協會所舉辦的考試和競賽。

握持:恰恰恰舞的握持與桑巴舞一樣,開放式握持(0pen Hold)和扇形位置(Pan Position)與倫巴相同。

腳步動作:腳步動作與倫巴相同,以腳底出去,隨即整個腳底著地。不用腳跟引導。

拉丁舞介紹
拉丁舞起源於拉丁美洲,包括:薩爾薩、恰恰、瑪瑞格、倫巴、桑巴、牛仔等。音樂熱情洋溢,生動活潑,以扭動腰、腹、胯為主,加上腳步的動作,自由流暢,尤其展現女性優美的線條,動人入情,有人稱:拉丁舞就是專為女人而誕生的。
拉丁舞最大限度地賦予舞者自由和隨意,動感中充滿了異域風情,配合流行舞曲設計的有氧動作,不僅可以調適現代人緊張的生活心情,提升身體靈活性,長期運動還可以達到修飾臀部及腿部曲線的作用。其次,舞蹈著裝方面更加個性化,無論是裙裝褲裝,誇張飾品,只要你喜歡的,都可盡情地「秀」一番。
拉丁舞簡單易學,不需要固定舞伴,即學即用,具有良好的社交功能。對於追逐時尚、熱衷舞蹈、享受音樂的朋友來說,它的意義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方式,更多的代表了一種生活理念,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拉丁舞是誘人的、是動感的、是充滿期待的......現在,就加入進來吧......

華爾茲又名圓舞, 這是因為華爾茲在整個舞蹈過程中,大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轉。

華爾茲來源於歐洲,是歐洲的一種土風舞,到了18世紀,華爾茲成為極流行的社交舞廳舞。華爾茲有論舞步與樂曲,都和其他舞步有顯著的不同之處,主要區別是華爾茲是3拍子的舞步,所以有人稱之為快三步舞或慢三步。華爾茲舞曲輕快,明朗而動人,舞步也是如此,令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比其他舞步更有詩意,更溫文而雅。這也是華爾茲能流行百年而成為標準的主要原因。

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施特勞斯等音樂大師皆寫下了不少不朽的華爾茲舞曲,特別是施特勞斯,把華爾茲變成的不朽的舞蹈,使它成為舞蹈之王

維也那華爾茲基礎 節拍 3/4 速度60小節/分鍾
特點 在較快的音樂中完成擺盪型舞蹈的各項技法
步法 引導步 右轉 右換步 左轉 左換步 原地左轉 止步 原地右轉
節奏 每拍一步 第一拍略長 二三拍的追步稍快 每二小節六步為一組 男士強拍前進,弱拍後退
升降 前進轉為升起 後退轉為無足步升
傾斜 取決於升降和擺盪的大小(直右右,直左左)
換位 右換左用前進 在舞程線上進行 左換右用後退 可在角落上進行
強調 舞伴換位 內外圈輪流做前進轉和後退轉,不是團團轉,右轉用SWIN(擺盪),左轉用CBM(反身)
華爾茲的基本舞步結構,是由前進(或後退)、橫移、並腳三步構成一個基本旋迴。這樣,第一個旋迴和第二個旋迴,就要出現必然的換腳變化。這是初學者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障礙。在練習中,要逐步養成這樣一種概念:重心是在兩腳之間依次交換的,即使是並腳的舞步,重心落在雙腳上的時間也是極短暫的,它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交換重心的形式而已,這種特殊形式是為了造成「不露痕跡的交換重心的形態」。但主觀上的換腳意圖卻是絲毫也沒有變化的。只要保持這種意圖的連續性發展,就可以很容易的越過這個障礙。

第二個問題是腳跟、腳掌、腳尖的運動程序及其方法的問題。前面已經介紹了基本運步方法,現在遇到的是在升降中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問題。無論前進還是後退,在第一步重心轉移完成後,都應把重心點移向前腳掌。盡管此時膝部還未伸直,但腳跟卻應微微離地。向第二步發展的動力,就是由腳距離地而產生的腳掌推力引發的。第二步的橫移,是運步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先落腳跟,也不是先落腳尖,而是近似於全腳的前掌落地,並伴隨著反向的傾斜(即左橫移時右傾斜,右橫移時左傾斜)。此外還應注意,並腳動作井非從第三拍才開始,而是在第二拍的後半拍就伴隨著身體的上挺和傾斜。開始向並腳發展(靠攏)。此時的重心完全處在橫移腳的前半腳掌上。第三拍的並腳是在完全沒有重心的狀態下到位的,而且直到第三拍的前半拍,重心都還在橫移腳的前掌上上升,直至極限狀態,並攏的腳掌才開始不露痕跡地支撐重心。這種雙腳重心狀態只不過是一剎那的表現。從第三拍的後半拍開始,腳跟開始下降,而下降的重心,則主要由並攏那隻腳的腳掌支撐。換言之,橫移腳的腳掌完成著推動腳跟上升的重心支撐任務,而腳掌下降的重心則落在並攏腳的腳掌上。上升和下降的轉折點,就是重心不露痕跡地交換時間。這些要求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太困難了。但假如你想跳出優美的舞步,這第二個障礙也是必須越過的。

第三個障礙是側身與傾斜。傾斜乃是通過側身動作的延伸,也就是肩部引導來實現的。再進一步深入地說,這一系列的上身動作,都產生於腰部的力量,而不是某一個局部的單獨運動。這雖然是最高層次的要求,但卻必須從一開始就引起注意。否則一旦形成局部性用力的毛病改起來就不容易了。上述三個障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基礎較差的初學者,可以在練習基本步的時候,一個一個的解決;有一定基礎的交誼舞愛好者,則可以用這些規范來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假如你是一個急於求成的自娛性交誼舞跳怯的愛好者,懶得在這方面花費時間和精力,也可在越過第一個障礙後,完全可以將後兩個問題置之不理,而不會影響你往下學習。不過當你的舞技進展到相當的程度後,肯定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的,那時候再來從頭練習也無妨礙。
問題補充:】(Waltz)又稱「華爾茲」,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蹈。圓舞曲分快、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旋轉。十七、十八世紀流行於維也納宮廷後,速度漸快,並始用於城市社交舞會。十九世紀起風行於歐洲各國。現在通行的圓舞曲,大多是維也納式的圓舞曲,速度為小快板,其特點為節秦明快,旋律流暢;伴奏中每小節常用一個和弦,第一拍重音較突出,著名的圓舞曲有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淄河》、韋伯的《邀舞》等.
【波爾卡】(Polka)捷克的一種民間舞曲,以男女對舞為主,其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組成,一般為二拍子.

倫巴舞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82 更新時間:2006-8-22 【字體:小 大】

一 概述
倫巴舞在拉丁舞中是一項具有魅力的舞蹈,它的音樂纏綿,舞蹈風格柔媚而抒情,以表達情侶之間的愛情為主題,被稱為拉丁舞之魂。倫巴的音樂是4/4拍,音樂速度為每分鍾27-31小節,倫巴舞是一種四拍走三步的舞蹈,節拍值如下:
拍子 2 3 4&1
或 Q Q S
節奏值 1 1 2
第二拍和第三拍各走一步,第四拍和第一拍共走一步。音樂重音是第一拍,動作上表現為髖部的運動,這是由於在第一拍上屈動力腿的膝關節時,所自然出現的一種橫向臀部扭擺,導致腳在第二拍時才完成行進。除規定步伐外,臀部應始終保持連綿柔和的扭動。
二 倫巴舞握持姿勢
閉式位舞姿——男女相對站立,相距20厘米,身體正直,男士的右手放在女士的左肩胛骨上,女士的左臂輕靠在男士的右臂上,男士的左臂稍彎抬起與眼睛齊,女士的右手手指放在男士拇指和食指之間,雙方的手輕握。

⑷ 桑巴舞的來歷

桑巴舞被稱為巴西的"國舞"。在拉美這個最大的國度,桑巴舞之普及,有這樣的說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時跳,節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達旦地跳。每當激越的音樂聲起,人們總是激情難抑,不禁擺腿扭腰,跳將起來,如醉如痴,欲罷不能,欲休難止。

桑巴舞起源於非洲。"桑巴"一詞據說從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語中的"森巴"演變而來。"森巴"原是一種激昂的肚皮舞。顧名思義,這種舞蹈以上下抖動腹部、搖動臀部為主要特徵。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動作,後來隨著販賣黑奴活動的興起而開始向外傳播。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森巴舞,活動筋骨。這樣,殖民者本想增強黑奴這種特殊商品的競價力的舉動,就把這種流行於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拉丁美洲。

據考證,桑巴舞最早流行於巴西的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一帶。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陸殖民的地方。他們在這里辦有大量種植園和采礦場。被販賣到種植園里和采礦場的黑奴,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以跳這種家鄉舞苦中作樂。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來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後裔同來自歐洲各地的白人接觸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漸融合。這樣,他們的舞蹈也就逐漸吸收了來自歐洲的波希米亞的波爾卡舞、來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當地流行的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漸形成現代的桑巴舞。據記載,20世紀初,是巴伊亞州的婦女們將這種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為主伴奏的樂器,逐漸被裡約熱內盧貧民窟中的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學校"讓人去說閑話"在里約熱內盧建立。1932年,巴西舉行首次情人節桑巴舞遊行觀摩比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好評。從此,現代桑巴舞很快就風靡巴西全國。

桑巴舞是一種集體性的交誼舞蹈,參加者少則幾十人,多則上萬人。這種舞蹈以鼓、鑼等打擊樂伴奏。這種舞蹈的舞步簡單,雙腳前移後退 ,身體側傾,前後搖擺。男女舞者成對原地或繞舞廳相伴而舞,也可分開來各跳各自的舞步。男舞者鍾情於腳下各種靈巧的動作,兩腳飛速移動或旋轉。女舞者則以上身的抖動以及腹部與臀部扭動為主。桑巴舞可在舞廳和舞台上演出,而更多則是在露天的廣場和大街上集體表演。舞者圍成圓圈或排成雙行,邊唱邊舞。舞者狂放不羈,動作幅度很大,節奏強烈,給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覺。而大鼓、銅鼓、手鼓等打擊樂器同時並作,高亢激越,聲浪滾滾,更烘托出一種緊張熾熱、烈火撲面的氣氛。在這種氣氛達到高潮之時,樂聲往往又戛然而止,高難的舞蹈動感一下子冷凝為萬般皆寂的雕塑似的靜態。動與靜的瞬間變化,大起大落的驚人和諧,製造出一種特有的驚喜感與震撼美。

更為桑巴舞增光添彩的,是演員華美絕倫的服飾。演員無論男女,都身著色彩艷麗的服裝。男演員足蹬長靴,穿著歐洲古代騎士一樣的馬甲,或披著非洲大酋長式的長袍。女演員的衣飾則更為講究。她們要麼穿著將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圖案華美的拖地長裙,要麼就只掛上小得再也不能再小的幾近赤身裸體的"三點式",甚至胸部完全裸露,只在乳頭上塗抹一點彩飾。她們的頭飾更為別致,或戴華麗的王冠,或插五彩的鳥羽,或頂一團火似的翎毛。色彩艷麗的衣飾上還綴滿五光十色的珠玉。每當舞曲聲起,現代化的燈光閃亮,服飾即隨舞步飄動,珠玉伴和燈光流轉,似一團團火焰閃爍, 如一個個流星飛轉, 形成一個似夢如幻的世界。置身其中,令人頓生飄飄欲仙、魂魄飛升之感。

⑸ 桑巴舞起源於哪個國家

據考證,桑巴舞最早流行於巴西的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一帶。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陸殖民的地方。他們在這里辦有大量種植園和采礦場。被販賣到種植園里和采礦場的黑奴,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以跳這種家鄉舞苦中作樂。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來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後裔同來自歐洲各地的白人接觸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漸融合。這樣,他們的舞蹈也就逐漸吸收了來自歐洲的波希米亞的波爾卡舞、來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當地流行的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漸形成現代的桑巴舞。據記載,20世紀初,是巴伊亞州的婦女們將這種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為主伴奏的樂器,逐漸被裡約熱內盧貧民窟中的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學校"讓人去說閑話"在里約熱內盧建立。1932年,巴西舉行首次情人節桑巴舞遊行觀摩比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好評。從此,現代桑巴舞很快就風靡巴西全國。

⑹ 桑巴的含義是什麼

桑巴(Samba):起源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1929年傳入美國,而後又傳至各地。它是非洲和南美舞蹈文化的綜合產物,最早用吉他演奏,節拍較緩慢,帶有小夜曲式的情調,兼富熱情活潑的氣氛。

⑺ 巴西的桑巴節

桑巴舞被稱為巴西的「國舞」。在拉美這個最大的國度,桑巴舞之普及,有這樣的說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時跳,節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達旦地跳。每當激越的音樂聲起,人們總是激情難抑,不禁擺腿扭腰,跳將起來,如醉如痴,欲罷不能,欲休難止。

桑巴舞起源於非洲。「桑巴」一詞據說從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語中的「森巴」演變而來。"森巴"原是一種激昂的肚皮舞。顧名思義,這種舞蹈以上下抖動腹部、搖動臀部為主要特徵。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動作,後來隨著販賣黑奴活動的興起而開始向外傳播。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森巴舞,活動筋骨。這樣,殖民者本想增強黑奴這種特殊商品的競價力的舉動,就把這種流行於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拉丁美洲。

據考證,桑巴舞最早流行於巴西的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一帶。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陸殖民的地方。他們在這里辦有大量種植園和采礦場。被販賣到種植園里和采礦場的黑奴,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以跳這種家鄉舞苦中作樂。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來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後裔同來自歐洲各地的白人接觸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漸融合。這樣,他們的舞蹈也就逐漸吸收了來自歐洲的波希米亞的波爾卡舞、來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當地流行的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漸形成現代的桑巴舞。據記載,20世紀初,是巴伊亞州的婦女們將這種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為主伴奏的樂器,逐漸被裡約熱內盧貧民窟中的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學校"讓人去說閑話"在里約熱內盧建立。1932年,巴西舉行首次情人節桑巴舞遊行觀摩比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好評。從此,現代桑巴舞很快就風靡巴西全國。

桑巴舞是一種集體性的交誼舞蹈,參加者少則幾十人,多則上萬人。這種舞蹈以鼓、鑼等打擊樂伴奏。這種舞蹈的舞步簡單,雙腳前移後退 ,身體側傾,前後搖擺。男女舞者成對原地或繞舞廳相伴而舞,也可分開來各跳各自的舞步。男舞者鍾情於腳下各種靈巧的動作,兩腳飛速移動或旋轉。女舞者則以上身的抖動以及腹部與臀部扭動為主。桑巴舞可在舞廳和舞台上演出,而更多則是在露天的廣場和大街上集體表演。舞者圍成圓圈或排成雙行,邊唱邊舞。舞者狂放不羈,動作幅度很大,節奏強烈,給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覺。而大鼓、銅鼓、手鼓等打擊樂器同時並作,高亢激越,聲浪滾滾,更烘托出一種緊張熾熱、烈火撲面的氣氛。在這種氣氛達到高潮之時,樂聲往往又戛然而止,高難的舞蹈動感一下子冷凝為萬般皆寂的雕塑似的靜態。動與靜的瞬間變化,大起大落的驚人和諧,製造出一種特有的驚喜感與震撼美。

更為桑巴舞增光添彩的,是演員華美絕倫的服飾。演員無論男女,都身著色彩艷麗的服裝。男演員足蹬長靴,穿著歐洲古代騎士一樣的馬甲,或披著非洲大酋長式的長袍。女演員的衣飾則更為講究。她們要麼穿著將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圖案華美的拖地長裙,要麼就只掛上小得再也不能再小的幾近赤身裸體的"三點式",甚至胸部完全裸露,只在乳頭上塗抹一點彩飾。她們的頭飾更為別致,或戴華麗的王冠,或插五彩的鳥羽,或頂一團火似的翎毛。色彩艷麗的衣飾上還綴滿五光十色的珠玉。每當舞曲聲起,現代化的燈光閃亮,服飾即隨舞步飄動,珠玉伴和燈光流轉,似一團團火焰閃爍, 如一個個流星飛轉, 形成一個似夢如幻的世界。置身其中,令人頓生飄飄欲仙、魂魄飛升之感。

巴西桑巴舞蹈分為兩大類:

①群眾性桑巴:舞蹈動作由舞蹈者隨著節奏即興創作。女舞者主要是小而靈巧的扭胯動作,男舞者除胯部動作外,常以腳下各種靈巧的動作變化來顯示自己的舞技。表演時可圍成圓圈而舞,也可一男邀一女在圈內表演,而其他人仍在原地隨跳,還可由一人領先,其他人在其後排成一行,由後人扶著前人腰,眾人按各種隊形一致做扭胯動作。

②表演性桑巴:女舞者扭胯動作結合大幅度的造型舞姿及各種步法的變化,同時根據舞蹈的人數創造各種隊形,男舞者手執各種打擊樂器邊擊邊跳。

⑻ 為什麼桑巴舞既是巴西民間舞,又是國際標准交際舞中的拉丁舞

桑巴(葡萄牙語:Samba),是源於巴西巴伊亞的一種舞蹈和音樂類型。它最早根源於非洲土著帶有宗教儀式性的舞蹈,通過被販賣到巴西的黑人奴隸帶到巴西,再與流傳至當地的其他文化混合,漸漸演變成今日的桑巴。

20世紀初,是巴伊亞州的婦女們將這種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學校「讓人去說閑話」在里約熱內盧建立。

1932年,巴西舉行首次情人節桑巴舞遊行觀摩比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好評。從此,現代桑巴舞很快就風靡巴西全國。



⑼ 桑巴舞作為巴西的"國舞」,為何起源於非洲土著

因為在殖民的歷史中,葡萄牙人將當時非洲的黑人奴隸販賣到巴西,這些黑人身上的森巴舞變成了巴西的桑巴舞。

在16世紀到19世紀,葡萄牙人一直在往巴西運動黑人奴隸,獲取巨大的利益。據記載,輸送到奴隸數量達到1200萬,已經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這樣看來非洲的文化帶到巴西傳播開來就順理成章了。其運輸黑奴的途中,由於路途遙遠,葡萄牙人害怕船艙里的非洲黑人會因為在船艙上幾十天不活動,看起來病怏怏的,所以要求他們在船艙中跳森巴舞。

在森巴舞到桑巴舞的發展的過程中,其中也有著豐富和改變。不變的就是熱情開放的抖動身體的動作,改變的是一些樂器,聲音,讓舞蹈更加符合巴西人自己的習慣。

⑽ 在韓國桑巴是什麼意思

在韓國桑巴就指桑巴舞,
它是源於巴西巴伊亞的一種舞蹈和音樂類型。它最早根源於非洲土著帶有宗教儀式性的舞蹈,通過被販賣到巴西的黑人奴隸帶到巴西,再與流傳至當地的其他文化混合,漸漸演變成今日的桑巴。桑巴現已被公認為巴西和巴西狂歡節的象徵,是最大眾化的巴西文化表達形式之一。其中,巴伊亞的圓圈桑巴舞(一種里約熱內盧的桑巴)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韓國是音譯過來的。

閱讀全文

與桑巴是什麼文化圈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