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午茶到底是什麼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西元1840年,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時刻就意興闌珊、百無無聊,心想此時距離穿著正式、禮節繁復的晚餐Party還有段時間,又感覺肚子有點餓了; 就請女僕准備幾片烤麵包、奶油以及茶。
後來安娜女士邀請幾位知心好友伴隨著茶與精緻的點心,同享輕松愜意的午後時光,沒想到一時之間,在當時貴族社交圈內蔚為風尚,名媛仕女趨之若鶩;一直到今天,已儼然形成一種優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為正統的「英國紅茶文化」,這也是所謂的《維多 利亞下午茶》的由來。
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級、優雅的茶具來享用茶,後來漸漸的演變成招待友人歡聚的社交茶會,進而衍生出各種禮節,但現在形式已簡化不少。雖然下午茶現在已經簡單化,但是茶正確的沖泡方式、喝茶的擺設要優雅、豐盛的茶點,這三點則被視為吃茶的傳統而繼續流傳下來。
② 下午茶背後代表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下午茶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簡朴卻不寒酸,華麗卻不庸俗…雖然喝茶的時間與吃的東西(指純英式點心)是正統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磁器、音樂、甚至好心情,則喝下午茶就顯得美中不足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茶類的種類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樣多,選擇也多,如果利用一個午後,和親密的朋友來段午後之約,何嘗不是件賞心悅目的事。
③ 下午茶的來由,
下午茶的由來
從飲茶文化的發源來講,最早於下午喝茶的民族,理應是一向以茶文化著稱的古代中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下午茶發展為一種既定習俗的文化方式,則是英國人。
下午茶起源於17世紀。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早餐都很豐盛,午餐較為簡便,而社交晚餐則一直到晚上八時左右才開始,人們便習慣在下午四時左右吃些點心、喝杯茶。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名叫安娜瑪麗亞,每天下午她都會差遣女僕為她准備一壺紅茶和點心,她覺得這種感覺真好,便邀請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國上流社會流行起來。
紅茶傳進歐洲時,由於是遙遠東方來的珍品,「喝茶」還只是上流社會的專屬享受。後來紅茶在倫敦的咖啡屋、紅茶庭園開始流行。咖啡屋是名流聚集交流、飲茶的場所。紅茶庭園則出現於倫敦郊區,大多數英國人藉此才開始接觸紅茶。18世紀中期以後,茶才真正進入一般平民的生活。英國貴婦人之間風行的時尚便逐漸平民化,下午茶風俗開始盛行於飯店和百貨公司之間。
英國貴族賦予紅茶以優雅的形象及豐富華美的品飲方式。下午茶更被視為社交的入門,時尚的象徵,是英國人招待朋友開辦沙龍的最佳形式。享用下午茶時,英國人喜歡選擇極品紅茶,配以中國瓷器或銀制茶具,擺放在鋪有純白蕾絲花邊桌巾的茶桌上,並且用小推車推出各種各樣的精製茶點。至於音樂和鮮花更是必不可少,並且以古典為美,曲必悠揚典雅,花必清芬馥郁。
英國人最喜愛的下午茶時間,多集中在下午3時到5時半之間,在優雅的氛圍里往往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心靈的祥和與家庭式的溫暖,從而舒解一天的疲勞。
據說遠在維多利亞時代,下午茶的時光並非如此美妙。那時候,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們利用午後的閑暇時光,在茶香的掩映之中,有些興奮、有些嫉妒地談論著別人的私生活。幸好,社會的發展解脫了對女人的束縛,生活空間的擴展使得女人們不再局限於狹小的天地,輕松的下午茶時光,真的變成了享受。
如今的女性們越來越注意生活的質量與情趣,那麼,在周末的午後舉行一次小小的下午茶聚會,招待二三知己,既有氣氛又有面子,多好的事啊。英式下午茶一般在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半進行
④ 介紹英國人下午茶文化
國的下午茶,源起於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因此也稱維多利亞下午茶。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最為強盛的時代,在全球各地佔據著很多殖民地和附屬國,自詡為「日不落帝國」。國家的強大和富足,促使人們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別是一些豪門貴族更是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希望追求新的刺激,來填補生活的空虛和無聊。在1840年的下午,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睡醒了午覺,覺得心無寄託,百無聊賴,卻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大約在4點鍾,忽然覺得有點餓的感覺,就讓女僕到廚房給她找點吃食。女僕到廚房一看沒有合適的食物,就索性給夫人烤了幾片點心,沏了壺紅茶端了過來。貝德芙公爵夫人吃著新烤的麵包,喝著紅茶,覺得很受用。幾天後,貝德芙公爵夫人的幾位好友造訪,公爵夫人就命女僕,用點心和紅茶招待好友。不料這些好友異口同聲地贊美,回去後紛紛造訪,並逐漸擴大延展,就形成了流行於英倫三島的下午茶。
⑤ 下午茶是什麼啊
下午茶可以追溯到英國17世紀時期,綿延至今,漸變成現代人休閑習慣。一邊吃著西式糕點一邊喝茶。下午茶在中國逐漸流行,隨著各地餐飲文化的融合,悄然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下午茶主要分為low tea和high tea兩種,這兩種下午茶分類是狹義和廣義下午茶的另一種表述。 悠閑的貴族或上層社會一般食用low tea,low tea一般指午飯後、離午飯時間不遠的下午茶,茶點一般是三明治、小煎餅;而勞工階層多食用high tea。high tea一般指晚飯前的茶點 ,多以肉食為主。
⑥ 什麼是下午茶
下午茶的定義
下午茶是餐飲方式之一,現在多指享負盛名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 下午茶是英國17世紀時期的產物,綿延至今,正逐漸變成現代人休閑的一種習慣。在高樓之上或是隔著玻璃幕牆,一邊就著西式糕點喝茶,一邊看著午後街頭的匆匆腳步,或是悄然獨坐,或是一二好友閑談,如夢浮生中不免增添些許溫暖,這就頗得源自遙遠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下午茶的真義。
[編輯本段]下午茶發展歷史
下午茶的由來
從飲茶文化的發源來講,最早於下午喝茶的民族,理應是一向以茶文化著稱的古代中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下午茶發展為一種既定習俗的文化方式,則是英國人。
下午茶起源於17世紀。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早餐都很豐盛,午餐較為簡便,而社交晚餐則一直到晚上八時左右才開始,人們便習慣在下午四時左右吃些點心、喝杯茶。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名叫安娜瑪麗亞,每天下午她都會差遣女僕為她准備一壺紅茶和點心,她覺得這種感覺真好,便邀請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國上流社會流行起來。
紅茶傳進歐洲時,由於是遙遠東方來的珍品,「喝茶」還只是上流社會的專屬享受。後來紅茶在倫敦的咖啡屋、紅茶庭園開始流行。咖啡屋是名流聚集交流、飲茶的場所。紅茶庭園則出現於倫敦郊區,大多數英國人藉此才開始接觸紅茶。18世紀中期以後,茶才真正進入一般平民的生活。英國貴婦人之間風行的時尚便逐漸平民化,下午茶風俗開始盛行於飯店和百貨公司之間。
英國貴族賦予紅茶以優雅的形象及豐富華美的品飲方式。下午茶更被視為社交的入門,時尚的象徵,是英國人招待朋友開辦沙龍的最佳形式。享用下午茶時,英國人喜歡選擇極品紅茶,配以中國瓷器或銀制茶具,擺放在鋪有純白蕾絲花邊桌巾的茶桌上,並且用小推車推出各種各樣的精製茶點。至於音樂和鮮花更是必不可少,並且以古典為美,曲必悠揚典雅,花必清芬馥郁。
英國人最喜愛的下午茶時間,多集中在下午3時到5時半之間,在優雅的氛圍里往往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心靈的祥和與家庭式的溫暖,從而舒解一天的疲勞。
據說遠在維多利亞時代,下午茶的時光並非如此美妙。那時候,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們利用午後的閑暇時光,在茶香的掩映之中,有些興奮、有些嫉妒地談論著別人的私生活。幸好,社會的發展解脫了對女人的束縛,生活空間的擴展使得女人們不再局限於狹小的天地,輕松的下午茶時光,真的變成了享受。
如今的女性們越來越注意生活的質量與情趣,那麼,在周末的午後舉行一次小小的下午茶聚會,招待二三知己,既有氣氛又有面子,多好的事啊。
[編輯本段]下午茶禮儀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基本禮儀
(一)喝下午茶的最正統時間是下午四點鍾(就是一般俗稱的Low Tea)
(二)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是著燕尾服,女士則著長袍。現在每年在白金漢宮的正式下午茶會,男性來賓則仍著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傘;女性則穿白天洋裝,且一定要戴帽子。
(三)通常是由女主人著正式服裝親自為客人服務。非不得以…才請女傭協助以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一般來講,下午茶的專用茶 中國的祁門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紅茶、火葯綠茶、傳統口味純味茶,若是喝奶茶,則是先加牛奶再加茶。在早期,他們的下午茶都以來自中國的祁門紅茶為主,因為中國運輸茶品至歐洲路途遙遠,價格昂貴,後來慢慢地在印度及斯里蘭卡種植紅茶,並開始由印度及斯里蘭卡輸入紅茶。但作為遙遠東方的中國紅茶,依然是他們的最愛。
(四)正統的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是用三層點心瓷盤裝盛,第一層放三明治、第二層放傳統英式點心Scone、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開回吃。至於Scone的吃法是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下一口。
這是一種紳士淑女風范的禮儀,最重要是當時因茶幾乎仰賴中國的輸入,英國人對茶品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與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過程難免流露出嚴謹的態度。甚至,為了預防茶葉被偷,還有一種上了鎖的茶櫃,每當下午茶時間到了,才委由女傭取鑰匙開櫃取茶。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標准配備器具
瓷器茶壺(兩人壺、四人壺或六人壺..視招待客人的數量而定);濾匙及放篩檢程式的小碟子;杯具組;糖罐;奶盅瓶;三層點心盤;茶匙(茶匙正確的擺法是與杯子成45度角);七吋個人點心盤;茶刀(塗奶油及果醬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一盆鮮花;保溫罩;木頭拖盤(端茶品用)。另蕾絲手工刺綉桌巾或托盤墊是維多利亞下午茶很重要的的配備,因為象徵著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生活的重要家飾物。
一種流行的傳說認為,在1840年兩位英國上流社會的女士: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在下午時分因百無聊賴,讓女僕准備了少量的烤麵包片、奶油和紅茶。這種簡便的飲食方式很快就成為了英國貴族們打發下午時光的一種絕佳方式。
不過下午茶的發展也受到了當地文化的影響,在以嚴謹的禮儀要求著稱的英國,下午茶逐漸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禮節要求與習慣。並成為英國上流社會中每日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日式下午茶的禮儀
下班後的時間和假日,你都是怎樣替自己安排節目,讓壓抑許久的神經可以舒緩些呢?是慢跑、游泳、網球、有氧舞蹈、高爾夫等,或是相約幾個好友小聚喝茶、聊天。
目前,深圳有很多日式餐廳經營日式下午茶。日式下午茶,並不是和台灣的烏龍茶、泡沫紅茶的喝法一樣。日本的下午茶文化是仿製歐洲的禮儀,再加上日本多禮文化下的合成。歐洲人喝下午茶通常是較休閑的,而日本人喝下午茶卻是端莊、優雅,所以在喝法與意境上會有些的不同。
較高級的銀座、涉谷、青山咖啡館里,進出的客人都會有一定的水準,在穿著上需要整齊、清潔,也不能太高聲暢談。通常進入這些地方時,會被四周優雅、高級的氣氛帶動下,自然而然的在坐的姿勢上,會使自己挺起腰、豎起背,展現出自己優雅的氣質來。每一家日式餐廳里,都會有特別為客戶精心調配的咖啡、紅茶或其他飲品,所以在挑選飲品時,不妨可以請教服務人員,推薦其店內的特色或是代表飲品。
[編輯本段]列舉典型喝下午茶的國家
◆英國
英國人喝下午茶的方式豐儉由人,由高貴的正式茶聚(tea party),到可以不喝茶只吃點心的餐飲(high tea),都可以稱為下午茶。
隨著時代發展,英國婦女逐漸擁有自己的事業,部分人視傳統的下午茶為過時的習俗。現在不是所有英國人都一定要喝下午茶的。
時下的英式下午茶一般在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半進行。英式下午茶的專用紅茶為產自英屬殖民地印度的大吉嶺紅茶與伯爵茶、或錫蘭高地紅茶。除此之外英國也有在下午茶時喝奶茶的習慣。隨茶而來的還有切成薄片的檸檬及奶罐。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在早期上不得檯面的加味茶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這令下午茶在普通民眾中流傳更為廣泛。
然而喝茶並不是主要的環節,品嘗蛋糕、三文治等各種點心,反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正式的下午茶點心一般被壘成「三層架」的形式:第一層放置各種口味的三文治(tea sandwich),第二層是英國的傳統點心松餅(scone),第三層則是小蛋糕和水果塔。這個三層架點心應先從下往上吃。除了這種必不可少的三層點心,一些牛角麵包、葡萄乾、魚子醬等食品也會被擺上來,來迎合賓客的口味。
◆德國
在德國,下午茶被稱為Kaffee(咖啡)。
▲世界各地
隨著英國在19世紀末的強盛,下午茶文化從英國本土帶入歐洲和它的殖民地。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標志之一。幾乎在每一家西式餐廳,下午都會有下午茶供應。下午茶業在推廣的時候有了不同的品嘗方式與名稱,如英國下午茶又被香港人習慣稱作Hightea,更昭顯了下午茶文化在世界中的廣泛影響。
另外,在紐西蘭,他們的 Tea time 習慣在早上而非下午,所以他們把「小息」稱作「morning tea time」。
[編輯本段]喝下午茶的功用
喝下午茶增強記憶力
中國和英國都是世界上以飲茶而聞名的國家,但在喝什麼茶及怎麼喝上,二者卻有著很大的區別。英式下午茶通常在下午4~5點鍾時進行,並且要搭配一定的甜點。營養學家告訴我們,這對補充人體能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下午茶及時補充能量
經典的英式下午茶由點心和茶組成。點心一般裝在一個三層的銀色托盤里,從下到上分別為三明治、英式小松餅、芝士蛋糕和水果塔。吃時的順序一般是由下到上、由咸到甜。據說,這和正餐中從主菜到甜食的順序是一樣的。
面對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快節奏,上班族的午餐常常吃得太少或者過於匆忙。一頓營養均衡的下午茶不僅能趕走下午的瞌睡蟲,還有助於恢復體力,還可以幫助人們保持精力直到黃昏,進而使晚餐比較清淡,養成最完美的飲食習慣。
此外,實驗證明,下午茶還可以增強記憶力和應變力。有喝下午茶習慣的人在記憶力和應變力上,比其他人的平均分值高出15%~20%。
常喝茶避免骨質疏鬆
下午茶中,「茶」對於人體健康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紅茶品性溫和、香味醇厚,首先有助於強健骨骼。茶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可減少婦女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
其次,喝紅茶可以防治流感、心肌梗死、腦中風和皮膚病等。研究發現,經常用紅茶漱口或直接飲用有預防流感的作用;紅茶富含微量元素鉀,沖泡後,70%的鉀溶於茶水內,可增強心臟血液循環,並能減少鈣在體內的消耗。每天喝5杯紅茶的人,腦中風的發病危險比不喝紅茶的人低69%。此外,紅茶中的茶黃素在預防皮膚癌方面比綠茶效果更好。。
⑦ 英國下午茶的文化
茶在英國文學作品中更是頻頻泛起,娓娓道出人物的糊口及場景,在英式下午茶文化的熏陶下,英國文學家不同凡響的明顯特點,就是時常表現出對中國茶的歌頌。 一八世紀英國文壇泰斗塞繆爾·約翰遜(一七0九~一七八四)自稱是「與茶為伴歡娛黃昏,與茶為伴撫慰良宵,與茶為伴迎接晨曦。典型頑固不化的茶鬼」。 他創立的文學俱樂部便曾以茶會友,風靡一時。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初到老外的法國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請去喝下午茶,他喝到第一四杯時腹脹難忍,只不錯求夫人手下留情,不管怎麼樣不能再添了。原來,這位法國人不懂英國人的規矩,每次「乾杯」後,沒有將茶匙放進杯中以示到此為止,不知底細的公爵夫人只不錯不停地續茶。 實在,豈止那位法國人的腸胃受不了,公爵夫人更是萬分痛惜她那寶貴的茶葉。
劇作家皮內羅(一八八五—一九三四)對品茶的精神文明更是贊賞備至:「茶之所在,等於但願之所在。」其他如詩人華茲華斯、作家狄更斯等,無一例外埠對茶文化領贊有加。 《傲慢與偏見》中的眾多主角們,用完餐後必有中國茶會。鍾敲四下, 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英國與中國同為飲茶大國,各具獨特的茶文化,代表著東西方不同的飲茶風格。 然而,歷史上從未種過一片茶葉的英國人,卻用中國的舶來品創造了自己獨特華美的品飲形態,以內涵豐碩、形式優雅的「英式下午茶」享譽天下。 就今天,不管英式紅茶、香草茶仍是生果茶, 世界各地的人們皆對其愛好盎然。「英式下午茶」已成為英式典雅糊口形態的象徵。 一天下午四點多鍾我到大學辦事,只見辦公室大門緊閉,所有人都不翼而飛。 左顧右盼,發現門下角有塊小牌子,上書「Teatime」(飲茶時間)。 此時,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國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說,這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一首英國民謠就是這樣唱的:「當時鍾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
下午三四點是濟濟一堂的高峰時分英國人天天「Teatime」之多,使外來者感覺英國人l/三的人生都消耗在飲茶之中了。清早剛一睜眼,即*在床頭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時再來一杯「早餐茶」;上午公務再繁忙,也得停頓20分鍾綴口「工休茶」;下午放工前又到了喝茶吃甜點的法定時刻;回家後晚餐前再來一次「HighTea」(下午五六點之間、有肉食冷盤的正式茶點);就寢前還少不了「離別茶」。 真恰是以茶開始每一天,以茶結束每一天。英國人天天一絲不苟地重復著茶來茶去的作息規律並樂此不疲。 此外,英國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Party)、花園茶會(Tea in garden)以及周末遠足的野餐茶會(Picnic-Tea),真是花腔百出。
英式下午茶,其來有自開風氣之先帶動英國貴族享受中國茶的元勛,當屬1662年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人稱「飲茶皇後」。 當年她的陪嫁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那個時代紅茶之珍貴堪與銀子匹敵。 新王後高雅的沖泡品飲的表率作用,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品茗風尚迅速風行並成為高貴的象徵。 此後,瑪麗二世以及安妮女王也都熱衷推廣茶文化,舉辦中國茶會時,宮內特地布里得頗具中國情調,以屏風、中國茶具、銀器以及提高前輩的移動式茶幾來點綴。 然而,「英式下午茶」這一稱謂的正式發明是在19世紀40年代。當時,那些富極無聊的貴族太太小姐們,逐日享用完午餐後,便為怎麼樣打發晚餐前的漫長下午而犯愁。 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靈機一動,發明了喝下午茶這個節目,此舉立刻受到上流社會的歡迎並爭相效仿。 從此,有錢又有閑的大富大貴們,天天便有了一個高雅正式的名義聚在一起「說長道短」了;而貴婦淑女們又多了一個展示華美衣飾的毫不錯機會和場所。不外,英國人喝茶的形態卻與中國著土偶大相徑庭。 中國著土偶講究的是一杯清茶在手,清風朗月喝的就是那股清新芬芳氣味;而英國人復雜得多,他們要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同時佐以餅干、甜點等。英國人習慣晚上八九點才進晚餐,下午茶正不錯可以墊補一下肚子。 我每次請英國人喝茶時,都堅持誇大中國綠茶不宜加入牛奶和糖,最不錯的享受就是品它的原汁原味。很多英國人對此例也欣然接受。 當然,也有一些胃口頑固的怯而改口道:「仍是要英國茶吧。」所謂的英國茶即紅茶。那麼為何中國生產的綠茶,運抵老外後卻變成紅茶了呢?傳說古時中國綠茶得坐一年半多的海船才能駛達英國,綠茶在海上漂泊期間自動發酵,到達英國時就變成恰到不錯處的厚味紅茶了。
中國茶,曾是鬥富的寶貝中國茶葉是17世紀開始傳入英國的,因為運費昂貴,加上英政府對這種「東方洋玩意」課以重稅,最高時竟達逐19%,因此能享用得起茶葉的只有那些富貴階層。 既然茶葉如斯金貴,喝茶便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能夠用中國茶招待賓客,成為誇耀富裕的最佳形態。 當時,英國名媛淑女們腰間都藏有一把鍍金嵌玉的小鑰匙,用來開啟特製的茶葉箱,即使是泡茶也由女主人切身主持,怕的是傭人會順手牽羊偷茶葉。 到了18世紀下半葉,英政府終於將茶葉稅降到12.5%,從而結束了茶葉只是貴族富豪享受的歷史。伴隨喝中國茶時髦起來的是中國茶具迅速走俏,用中國瓷茶壺、茶杯沖飲中國茶,才算是正宗隧道。 當時英國出品的瓷器,從造型到圖案花色,皆模仿中國,不外始終比不上擁有世代相傳的精神工藝的中國貨。據說,用英國茶具沏茶時茶杯會因受熱而爆裂,因此,要先往茶杯里倒些冷牛奶,然後才能用開水沖茶。有錢人為了誇耀自己用的是高價購來的正宗中國茶具,往往故意當著客人的面,先將滾燙的開水直接澆到茶杯里,爾後才注入牛奶。 於是,先茶後奶被看成是有錢人家的規矩講究。不外當今現實令人痛心,假如你去西方購物中央走走,會發面前高檔瓷器櫃台找不到中國瓷器的影子,那些琳琅滿目、精美絕倫、價格令人咋舌的瓷器,均是歐洲產品。 瓷器對西方人來說,不僅僅是盛飯飲茶的實用品,更是擺在櫥櫃里供人賞識的裝飾品和藝術品。
英人對茶的迷戀一如既往,並喝出一些新花腔。冬天,有些英國人熱衷「雞尾茶」,就是將威士忌酒倒入滾燙的熱茶里。很多英國人甚至連洗澡也不忘沖上一杯躺在浴缸里享用。英國是世界頭號茶葉消費大國,天天要喝掉1.35億杯茶,年茶葉消費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4。 英國每年出版一本《全英最佳茶屋指南》,專門先容聞名且有特色的喝茶場所,這中間倫敦里茲飯店的茶室總以昂貴與尊貴名列前茅。該飯店是由與黛安娜王妃同赴黃泉的男友多達之父規劃管理的,戴妃生前時常光顧。來這里喝下午茶,男士必需打領帶才能入內,並一定得事先預訂座位,最忙時需提前兩個禮拜方能覓得一席。 事實上對很多人來說,到里茲喝茶,吃難得的法國點心,被視為一項不同平常的經驗。此刻,高尚迷人氣氛對照後更凸起下的紅茶,已與華麗的茶具、高貴的廳堂、艷服的紅男綠女以及練習有素的酒保渾然一體,體現了物質與精神並重的享受。 「茶壺送進書房來時,房間里立刻彌漫著沁入心脾的芬芳。一杯茶落肚後,整個身心得到了極不錯的慰藉。綿綿細雨中散步回來,一杯熱茶所提供的溫馨美妙得難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