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蓋碗茶的步驟體現了哪些文化內涵

蓋碗茶的步驟體現了哪些文化內涵

發布時間:2022-08-12 07:35:53

❶ 蓋碗茶的寓意是什麼

蓋碗茶」,回族傳統飲茶風俗。是成都最先發明並獨具特色。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稱蓋碗或三炮台,其寓意為「天蓋之,茶蓋 ;地載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樸素的人文思想。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常常燙著手指,於是崔寧之子就巧思發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為了防止喝茶時杯易傾倒,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便於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後來茶船改用漆環來代替蠟環,人人稱便。到後世環底做得越來越新穎,形狀百態,有如環底杯。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也叫蓋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區誕生了。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點巴蜀向四周地區浸潤發展,後世就遍及於整個南方。 川人使用茶蓋還有其特殊的講究:品茶之時,茶蓋置於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會很快過來將水續滿;茶客臨時離去,將茶蓋扣置於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遠,少時即歸,自然不會有人侵佔座位,跑堂也會將茶具、小吃代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無一滴水珠,既是一門絕技,又是藝術的享受。 回族的蓋碗亦稱三炮台。因盛水的蓋碗由托盤、喇叭口茶碗和茶蓋三部分組成,故稱蓋碗或三炮台。蓋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等。用滾開水沏成。給客人上茶,要在吃飯前。倒茶時,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放入茶料,然後沖開水加蓋,雙手捧送,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種類]一般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三香茶(茶葉、冰糖、桂圓),五香茶(冰糖、茶葉、桂圓、葡萄乾、杏干),八寶茶(紅棗、枸杞、核桃仁、桂圓、芝麻、葡萄乾、白糖、茶葉)等。回族講究沏茶,認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 [飲用]一般根據不同的季節和自己的身體狀況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綠茶、冬天多飲陝青茶。驅寒和胃飲紅糖磚茶,消積化食飲白糖清茶,清熱泄火飲冰糖窩窩茶,提神補氣、明目益思、強身健胃、延年益壽飲八寶茶。喝蓋碗茶時,用托盤托起茶碗,用蓋子「刮」幾下,使之濃釅。然後把蓋子蓋得有點傾斜度,用嘴吸著喝。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去吹飄在上面的茶葉,不能接連吞飲。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喝完一盅還想喝時,碗底要留一點水,不能喝乾。

❷ 古代人怎麼用蓋碗喝茶蓋碗喝茶有什麼講究

蓋碗是常見的茶具之一,以瓷質的居多,由蓋子、茶碗、托盤三個部分組成。

北宋著名學者程大昌寫了一本名叫《演繁露》的書,里邊記錄的全是關於文學、歷史、民俗、飲食、地理等方面的小故事,其中有一則小故事記錄了蓋碗的來歷。

原文這樣寫道:托盞始於唐,前世無所有也。崔寧女飲茶,病盞熱熨指,取碟子融蠟像盞足大小而環結其中,寘盞於蠟,無所傾側,因命工髹漆為之。

適合蓋碗沖泡的茶葉很多,鐵觀音、烏龍茶、大紅袍、紅茶,都適合用瓷質的蓋碗沖泡,水溫以剛燒開的開水最好。

若是鐵觀音和烏龍茶,沖泡時間以30秒到1分鍾為宜。

大紅袍沖泡時間以1分鍾到2分鍾為宜,絕大部分紅茶的沖泡時間跟大紅袍基本一樣,滇紅是一個例外,滇紅沖泡時間首次以10秒為宜,從第二次開始可以每次適當延長幾秒,否則,味道會越來越淡。

蓋碗當然也可以沖泡龍井、碧螺春、毛尖等綠茶,但是,一定要用80度的開水來沖泡,水溫過高的話,容易破壞綠茶中的維生素,降低綠茶的價值。

❸ 中國茶道文化。 泡茶的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茶葉是中國的傳統飲料,這里介紹一下泡茶的方法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一:玻璃杯泡法(適用於各種細嫩名優綠茶、黃茶、白茶等的沖泡,可充分欣賞湯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動)
主要步驟:備器(玻璃杯、暖水瓶、茶葉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擇水(礦泉水、純凈水、自來水等)——取火(取火點燃,燒水)——侯湯(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賞茶(觀茶形,賞茶色,聞干香)——潔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為:1克:50毫升)——潤茶(注水,右手緊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左手指輕托杯底做相應運動)——沖泡(鳳凰三點頭或高沖低斟法)——靜蘊(一般1-3分鍾)——奉茶——品茶——續水——復品——收具。

二:蓋碗泡法(適用於普通綠茶、花茶、黃茶、白茶、功夫紅茶等)
主要步驟:備器(蓋碗、備水器、輔助器)——布席——擇水——取火——侯湯——賞茶——潔碗——投茶——潤茶(注水,右手持蓋碗,左手托住碗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沖泡——靜蘊(一般1-3分鍾)——奉茶——品茶(聞香、觀色、啜飲,動作要舒緩輕柔)——續水(當茶杯中只餘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水了)——復品(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恆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應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適。

2、用沸水沖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沖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3、認為頭遍茶好。有些人認為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葯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葯,相應的頭遍茶農葯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4、沖泡次數過多: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同時由於茶水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量增多,而影響衛生。茶泡三四杯後就沒有再泡的必要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❹ 蓋碗茶的簡介

在漢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喝蓋碗茶的習俗,而以中國的西南地區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為流行。蓋碗茶盛於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雲南昆明等地,已成為當地茶樓、茶館等飲茶場所的一種傳統飲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飲茶。
「蓋碗茶」,是成都最先發明並獨具特色。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稱蓋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780-783)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常常燙著手指,於是崔寧之子就巧思發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為了防止喝茶時杯易傾倒,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便於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後來茶船改用漆環來代替蠟環,人人稱便。到後世環底做得越來越新穎,形狀百態,有如環底杯。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也叫蓋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區誕生了。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點巴蜀向四周地區浸潤發展,後世就遍及於整個南方。
川人使用茶蓋還有其特殊的講究:品茶之時,茶蓋置於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會很快過來將水續滿;茶客臨時離去,將茶蓋扣置於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遠,少時即歸,自然不會有人侵佔座位,跑堂也會將茶具、小吃代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無一滴水珠,既是一門絕技,又是藝術的享受。
川人飲蓋碗茶一般說來,有五道程序:
一是凈具:用溫水將茶碗、碗蓋、碗托清洗干凈。 二是置茶:用蓋碗茶飲茶,攝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見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紅、綠茶等,用量通常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開水沖茶沖水至茶碗口沿時,蓋好碗蓋,以待品飲。 四是聞香:待沖泡5分鍾左右,茶汁浸潤茶湯時,則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蓋,隨即聞香舒腑。 五是品飲: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蓋,傾碗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潤喉,提神消煩,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❺ 蓋碗裡面有文化,蓋碗里的這些知識點你知道嗎

相傳,蓋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崔寧與其女兒都特別喜愛喝茶,那時的茶杯沒有襯底非常燙手,於是崔寧的女兒就奇思妙想發明了木盤子來托茶杯。但茶杯容易滑倒,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

使用蓋碗泡茶最大的優點是它適合泡任何種類的茶,不像玻璃杯或紫砂壺的有局限性。

記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可見,連魯迅先生也比較青睞於使用蓋碗泡茶。

❻ 蓋碗茶的風俗習慣

在漢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喝蓋碗茶的習俗,而以我國的西南地區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為流行。蓋碗茶盛於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雲南昆明等地,已成為當地茶樓、茶館等飲茶場所的一種傳統飲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飲茶。

飲蓋碗茶一般說來,有五道程序:一是凈具:用溫水將茶碗、碗蓋、碗托清洗干凈。二是置茶:用蓋碗茶飲茶,攝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見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常為3—5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開水沖茶,沖水至茶碗口沿時,蓋好碗蓋,以待品飲。四是聞香:泡5分鍾左右,茶汁浸潤茶湯時,則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蓋,隨即聞香舒腑。五是品飲: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蓋,傾碗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潤喉,提神消煩,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❼ 喝北京蓋碗茶有哪些講究

喝蓋碗茶很有講究,首先要將茶具全部清潔一番,用茶匙輕輕地將茶葉均勻地投入茶杯中,茶葉的數量以3克為准,投茶時,按木、火、土、金、水五個方位一一投入,以維護茶的聖潔。

泡茶的水溫要因茶而異,沖泡花茶要用溫水。先注入少許水,溫潤茶芽,然後再高沖水即懸壺高沖,藉助水的沖力,使茶葉在杯中上下翻騰,加速溶解,一般注水七成為宜。

接下來就是品茶,用左手托碗托,右手拿起碗蓋,並輕輕拂動茶湯表面,使茶湯上下均勻,待香氣充分發揮後,開始聞香、觀色,然後緩啜三口,品出其味後,便可隨意細品了,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氣濃釅為佳,茶要趁熱連飲,當杯中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水時,就及時添注熱水。

品飲花茶,第二泡的滋味最佳,茶的營養都已浸出。好花茶可以沖泡三次,便不再續飲。

有的茶館聘請專門的茶藝師表演"蓋碗茶藝",表演用具包括:印有茶的絹帕、掛絹帕的架子、裝有茶葉的罐、蓋碗、清水罐、水勺、銅爐、銅壺、水孟等。

他們表演一般有固定的程式,還有一定的解說詞。如第一步要茗迎嘉賓、第二步要敬宣茶德、第三步精選茶葉,接下就按照沏蓋碗茶的步驟沏茶讓客人品嘗,還會有一些茶詩的朗誦與賞析,最後還要致謝話別。

❽ 蓋碗茶的蓋、碗、托,分別代表道家的哪一種思想

傳統蓋碗:由「蓋」「碗」「托」三部分組成,分別代表「天」「人」「地」三個部分。覆蓋上面的天空,使碗居中,支撐下面的地面。杯架叫作茶舟和茶舟。蓋碗是成都首創的第一種特色飲茶方式。原來的茶杯沒有底座,經常燙傷手指,於是發明了木盤來支撐茶杯。為了防止喝茶時杯子翻倒,她把蠟放在木板的中心,使杯子容易固定。後來,茶船用漆環代替了蠟環。這種獨特的飲茶方式誕生後,逐漸發展到周邊地區,後世遍布南方。後來,根據人們的不斷改進,茶船變得越來越精美。

道家美學源於「道」的哲學概念。在這種影響下,茶藝形成了以自然為美的特徵,自然、本真、質朴始終貫穿於茶藝之中,人、茶、水、傢具、環境、藝術都呈現出對自然美的審美追求。空靜之美、有無之美、虛實結合之美是茶藝藝術美的主要表現形式,虛實結合、相互存在、追求自然美也是茶藝的創作原則,道家美學對「道與技」的理解是未來茶藝與茶道結合的關鍵點。

❾ 什麼是蓋碗茶

「蓋碗茶」,是成都最先發明並獨具特色。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780-783)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常常燙著手指,於是崔寧之子就巧思發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為了防止喝茶時杯易傾倒,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便於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後來茶船改用漆環來代替蠟環,人人稱便。到後世環底做得越來越新穎,形狀百態,有如環底杯。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也叫蓋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區誕生了。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點巴蜀向四周地區浸潤發展,後世就遍及於整個南方。

川人使用茶蓋還有其特殊的講究:品茶之時,茶蓋置於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會很快過來將水續滿;茶客臨時離去,將茶蓋扣置於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遠,少時即歸,自然不會有人侵佔座位,跑堂也會將茶具、小吃代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無一滴水珠,既是一門絕技,又是藝術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蓋碗茶的步驟體現了哪些文化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