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魔法師的宅文化
ACGN宅文化中的魔法師
根據古老相傳的傳說:當保持處男之身到達30歲(最近這個門檻被放低到25歲),就可以轉職成為魔法師,處男之身保持的越久,能使用的魔法就越多,威力也越大。
30歲這個概念出自漫畫《萌系魔法師》中最經典的一句話:「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傳說?直到30歲還保有童貞的話,就能夠使用魔法……。」此後這句話被萬千宅男奉為經典用以自嘲,並因此廣為流傳。
最初是流傳於2ch的傳說:「到了25歲還是童貞就能使用魔法,到了30歲就成為魔法使」。後來諸多一般向漫畫學以致用將此成句發揚光大,一款名為《ニイハオ!你好》的GALGAME更以此為主題打造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都市傳說。《ニイハオ!你好》中,原本三十歲的魔法使職業資格下調到了25歲,故事講述的是二十四歲十一個月的處男主人公,偶然邂逅了正牌的魔法使(四十七歲的工薪族、童貞),看過了那能力後,決定自己也要成為魔法使~。但是憑空出現的三位仙女為了解除魔法使逐漸增多的威脅而決定阻撓主人公的「 就職計劃」,男主角陷入貞操危機。童貞能守得住嗎?能成為偉大的魔法使嗎?不怕他已經是人生的贏家了……。《ニイハオ!你好》對「魔法使」這一職業做出的最大貢獻在於游戲中那位被男豬稱為「師匠」的正牌魔法使,這位能使炎之矢、水之槍的高階魔法使隱藏在眼鏡中的眼神銳利、聲音充滿知性,除了頭頂地中海比較尷尬之外頗有偉大哲學者的風范。他的名句:「對男性來說,過了25歲依舊是童貞的話就能使用魔法哦」讓諸多毒男宅男皈依魔道,「魔法使」在2008年一時間成為ACGN愛好者圈子內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
魔法師轉職表
每5歲一個等級...
15歲魔法學徒
20歲見習
25歲之後正式魔法師(別問為什麼)
30歲以後高級魔法師
35歲以後大魔法師
40歲魔導士
45歲大魔導士
50歲魔導師
55歲大魔導
60歲賢者
65歲大賢者
70歲及以上你就是法神了
Ⅱ 可以一直做一名動漫愛好者嗎即使年齡會越來越大……好怕有一天我會滄桑得在任何一部動漫里都找不到共鳴
只要你還能喜歡下去就能找到共鳴,動漫也是領域很寬廣的,只要接受了這種文化,共鳴並不難找,這與年齡關系不大。舉個例子吧,日本的宅文化可能起步稍晚,但歐美的動漫(或是電影)狂熱者其實很多都是年紀很大的哦,比如星戰迷,斯坦李漫畫的粉絲等等,想要找很多年紀很小的反而不好找呢,相信不管你喜歡什麼樣的動漫道理都是一樣的,年齡不是決定愛好的唯一因素。像我都二十多歲了,除了追追島國新番,還愛看忍者神龜,彩虹小馬,怪誕小鎮這些反而是小時候根本不會去看的這種類型片,因為從中找到樂趣了啊,和小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而且也找到了很多幾乎同齡的同好。
Ⅲ 春節,的節氣怎麼來的
一年中二十四節氣的時序變化,也正好對應了一年中氣溫、氣候和物候、農事方面的種種變化。在這里,我們將和讀者們一起再領略一下這個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變化過程。
(1)春雨驚春清谷天
①立春:2月上旬。標志著冰河解凍,萬物復甦,春回大地,生機四起,萬象更新。北國那種千里凍封、萬里雪飄的景象快要結束了,春天就此開始。從此,天氣逐漸轉暖,雨水也開始多起來。風,不再那麼刺骨的寒冷。似有大地微微暖氣吹,春風燕來柳上歸的詩意。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一幅臘梅迎春「冬去山明水秀風光好,春到鳥語花香景色新」的畫面。這時春意雖已來臨,但寒氣卻尚未褪盡,所以仍會給人以春寒料峭之感。由於在天文歷法上通常以自「冬至」之日起的第45或46天作為「立春」之日固定不變,由此便產生了人們常說的春搭(打)五九尾或春搭(打)六九頭的節氣諺語。
②雨水:2月下旬。標志著大范圍降雪已經停止,開始進入下雨季節(但不排除有時的小雪),我國東南一方的暖濕氣流開始登陸, 雨水逐漸增多。 慢慢給人勾勒出一幅「十里鶯啼綠映紅,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畫面。
③驚蟄:3月上旬。標志著天空開始打雷,氣溫、地溫逐漸升高。被嚴冬蟄伏而冬眠的昆蟲等生物開始復甦、外出活動。一到「驚蟄」,人們自有「平地一聲春雷響,驚得萬物醒夢鄉,花草樹木競相綠,山川將欲換新妝」之感覺。此時步入田間,眼下麥苗已開始展現青色,極目遙望,遠山近水,可見已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路旁楊花將欲吐的景象。
④春分:3月下旬。此時太陽光直射赤道。自此開始,氣溫明顯回升(在氣象上稱之北方春天開始),這一天白天與黑夜時間基本上各佔一半(按農歷說法,二、八月晝夜平,即指此時)。如細心觀察,這時期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從此以後,白天時間都要長於夜間的時間,這主要是由於北半球自「春分」後陽光直射點逐漸北移。隨著「春分」後陽光直射點的逐漸北移,而此時在北極處,漫漫長夜則告退而去,持續的白晝從此開始,這稱為「極晝」——太陽一直在地平線之上,這種極晝現象可持續達半年之久(相當於我們這里191天),即持續到秋分時節,使北極形成極晝區域。「春分」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到天明得早,給從事農業的人們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此時在物候上,楊花競開、柳枝呈綠,田間小麥起身,可謂春日一刻值千金。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誤了農時怨自己。要求人們要從前段時間的冬閑歡樂、意猶未盡的精神狀態下迅速解脫出來,同時提醒人們春季時光如從「立春」算起已過去一半了,要盡快投入緊張的生產勞動中去。
⑤清明:4月上旬。此時氣候轉暖,草木萌動,天空清澈明凈,萬物欣欣向榮。說到清明,由於歷史和民間風俗的原因,現今已不僅是一個節氣的名稱,而且更演化成了一個人們較嚮往的春季節日。「清明」時節,春風和熙,春意盎然,置身其境,但見春光明媚,春景如畫,更有千山秀色,萬木崢嶸,草木青青,心曠神怡的明快感覺。清明期間,人們往往會結伴外出,郊遊踏青或行田間,或臨溪流;或登山崗,或賞林木。有興趣者,更會扎架子盪鞦韆、放風箏飛鷂子,甚至攜帶妻女到野外去挖薺菜等等。這一天如遇陰雨,更會有另一番情趣。人們便會聯想到「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等的描春詩句而更使人感到韻味無窮。國家機關、學校、團體也在這一節氣期間組織人們去陵園、公墓對革命先烈進行憑吊、悼念和祭掃活動。農家則多有上墳拜墓的習俗。那種清明祭掃各紛然,淚血染成紅杜鵑,夜歸兒女笑燈前的景象不時映入眼簾。
在此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常流行有「三月(農歷)初三「正」「清明」的說法。這種說法其實不妥。應當說,「清明」有可能在農歷三月初三,但也並非年年如此,其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更不存在「正」與「不正」之說。如查閱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由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編寫的《1901-2000年百年日歷表》一書可得知,在本世紀這一百年當中,「清明」正是農歷三月初三的只有三次,即1916年、1954年和1973年。然而真正的所謂「正」應當是以公歷而論,「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歷4月5日。在二十世紀的這100年中,「清明」在公歷4月5日的有79次,而在4月4日的有七次(即1976、80、84、88、92、96、2000年),在4月6日的有14次(即1902、03、06、07、10、11、15、19、23、27、31、35、39、1943年)。因此說,與其說農歷三月初三正「清明」,倒不如說公歷4月5日「正」「清明」更確切一些。
「清明」過後,農人必須進行春播作物種植的准備工作了。
⑥穀雨:4月下旬。標志著此時自然界雨量開始增多,適於穀物的生長。雨,即「雨生百穀」的意思。許多作物在此節氣前後即開始種植。常言道,「穀雨」前好種棉,「穀雨」後好種豆。生活中,厚實的冬裝早已脫下,輕便的衣物代而上身。這期間如果郊遊山崗、原野,則可見到處是一派「山花爛漫」、「鬱郁蔥蔥」的景象。
(2)夏滿芒夏暑相連
①立夏:5月上旬。這一節氣標志著春天已經過去,夏季即將來臨。由於氣溫繼續升高,天氣將逐步熱起來,雷雨開始增多,人們就要進入緊張的夏忙季節了。生活中,常言道:立了夏,便把扇子拿。
②小滿:5月下旬。標志著冬麥區的小麥、大麥等夏收作物籽粒逐漸飽滿,但尚未成熟,故稱「小滿」。我國各地習於農時勞作的人們將為夏收作好各種准備。生產中,按照以往的習慣,如滾麥場、買草要子、檢修收割機械、聯系玉米套種耬等准備工作開始進行。
③芒種:6月上旬。「芒」,指各種帶有「芒」的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即種子的意思。「芒種」表明小麥、大麥已經成熟,並在近期要予以收割。同時,還說明晚谷、黍、稷等作物要播種,此時是最忙碌的季節。「芒種」前後,在北方地區到處呈現出一片田間機器隆隆作響,金燦麥粒滾滾入場,婦幼忙碌奔走如梭,人聲鼎沸天際回盪的動人畫面。這一節氣告知人們夏季的時間如從「立夏」之日算起,已過去一半。
④夏至:6月下旬。「夏至」日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達到最大限度的北移,並影響到北極圈。標志著這時太陽在黃道上已運動到最北的位置上。由於太陽光正直射北回歸線(即北緯23°27'處,我國的廣州正恰巧在這條線上),故常有烈日當空,炎熱如烤之感。在北回歸線以北的所有地區,太陽都是在夏至時到達最高位置,也就是最接近直射的位置,而且此時白天的時間也是最長的,也即是日照時數最高的。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地球上北半球接收到來自太陽的光和熱也是最多的,整個北半球都處於最炎熱的夏天之中。正基於此,所以「夏至」這一天成為我國北方各地一年內白天時間達到最長的一天,即通常「夏至」長之說。當然,炎熱的夏天自「夏至」開始。自翌日起,白天時間(粗略的說)將以1分20秒的速度逐日減少,而黑夜則相應增長這一時間。如細講來,自「春分」後,地球上發生極晝現象的地區也逐日向北擴展,在「夏至」日這天擴展到了北極圈(即北緯67.5°)。在北極圈上的地方,「夏至」這天,24小時內都有陽光照射,真正是「不落的太陽」。如前蘇聯的薩列哈爾德城,午夜前後人們會看到太陽從西北天空斜落下與正北點的地平面稍接觸後,又朝東北天空斜斜升起,當然這種現象僅限「夏至」這一天。愈靠近北極,即前蘇聯薩列哈爾德城及白嶺海峽以北地區,極晝持續天數越多;同時正午時太陽的高度愈低,陽光也斜射得愈厲害。到了北極,極晝天數可持續達191天。然而,這同一時期,地球上南半球的南極圈24小時內全為黑夜,稱為「極夜」。地球的兩端分別有大約半年時間為「極晝」,另外半年時間則為「極夜」,不過極夜時間比極晝時間略少,為174天,只是南、北極地的這種極晝、極夜在發生的時間上恰恰相反。就我國來說,南方廣州和北方的哈爾濱兩城市(粗略看成在一個經度線上),「夏至」日時,日出時間上有不同,前者日出5:42分,後者為3:43分,後者較前者日出幾乎早2小時。可以看出越往北,陽光照射越早。「夏至」這天在我國黑龍江省最北部的漠河,晚上(約)11時40分太陽才落,近凌晨1時太陽又出,達到夜間最短,白天最長。這一現象成為國內一自然天文景觀。此地,歷年吸引大批旅遊和天文愛好者,成為其觀「光」的必去之地。「夏至」這一節氣標志著高溫,樹木花草的生長也極度旺盛。這時期,烈日高照,驕陽似火,灼地欲焦,大氣相對濕度很低,真可謂是「赤日炎炎似火燒」。田間勞作,則大有汗流浹背,煙冒口舌之感。這一季節不利於人們生活的一些因素也因之而來,如病菌的蔓延、食品易變質等。但農人多抓住這一高溫季節,爭分奪秒到農田鋤草,正所謂「鋤禾日當午,揮汗賽如雨,及早把荒滅,以防伏天苦。」
⑤小暑:7月上旬。「暑」為酷熱。這一節氣表示已開始進入炎夏季節,不過僅是開始,「小」字的意思即在於此。「小暑」過後不久,天氣將更炎熱,並即將進入濕熱的氣候階段,同時也預示「伏天」快要來到。
⑥大暑:7月下旬。標志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就此開始。 「大」有「很」的意思, 即進入「大熱」或曰「悶熱」的天氣階段。通常秋收作物能否獲得好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這一時段的光照和雨量。在正常年景下,「小暑」至「大暑」這一期間,天氣光熱充足,雨量充沛,花木崢嶸,非常適合秋作物的生長。不過這一時期天氣變化無常,雷雨頻繁,人們外出要時常攜帶雨具。這時因正處「中伏」階段,生活中總感到潮濕、悶熱,整日渾身汗津津的,每日只有近午夜時分才始感稍有涼意,這期間食品極易變質。此時田間勞作,多以早、晚進行。由於雷雨多,農田鋤草往往不盡人意。這一季節又是全年降雨量最為集中的時期,所以,又正是各級黨委、政府全力高度重視防汛的關鍵時期。在圖二的光熱分布圖上,恰恰是曲線的最高點。
(3)秋處露秋寒霜降
①立秋:8月上旬。意即秋天就要開始了。「秋」指作物快要成熟的意思。通常「立秋」後的當天或次日,人們一早一晚會感到風涼了,一改往日汗津津的樣子,確有清爽利落之感。生活中自有「立了秋,便把扇子丟」、「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之諺語。「立秋」後,雖使人有月明風清、秋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那種盼望已久的縱情之懷,但也頗有「早穿棉襖午穿紗」的那種「脾寒」天的感覺。「立秋」一到,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的農諺,即是說再過半個多月,各種花草樹木、農作物等,其生長的高度即將停止,沒有抽穗的作物也在這一時期完成抽穗的生長發育。這一節氣後,天氣仍處較高的氣溫階段,故,農諺中常有秋老虎之說,亦即中午有時還相當熱,但總的趨勢是氣溫將從此開始緩緩下降了,雷雨天氣亦逐趨減少。該節氣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次,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於此。此時田間勞作,仰望蒼穹,使人往往有時而天高雲淡,時而烏雲滾滾,給人以風雲變幻莫測之感。
②處暑:8月下旬。「處」有躲藏、收起、終止之意。該節氣向人們昭示,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從此,人們將置身於涼爽的氣候環境中。從氣象角度來說,「處暑」是氣溫由高到低的轉折點。因此,「處暑」後天氣就逐漸涼起來了,生活中納涼扇子之類也似乎開始閑置起來了。
③白露:9月上旬。該節氣表示天氣逐漸轉涼,「白露」後氣溫降得較快,更易達到成露的條件,多呈現出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的天氣。空氣中的水汽將因氣溫降低而冷凝形成「露水」,且較多較重。生產中,已進入秋收大忙階段。
④秋分:9月下旬。太陽由北天球再次越過赤道回到南天球,因陽光又一次直射赤道,所以這一天,白天、黑夜時間再次(粗略)相等。這一時節,人們立於田間仰望蒼穹,自有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感覺。生活中一早一晚大有氣溫由涼變冷,確需身著棉衣之感。從天文來說,北半球自「秋分」,在北極點則是開始另一番景色。太陽終日在地平線以下(即不出太陽),一天24小時都在漫漫的長夜中度過。天文上稱之為「極夜」現象。極夜期間,極地地區失去了陽光的照射,異常寒冷。自「秋分」以後,北半球白天時間粗略的說,逐日將大約以1分20秒的速度減少,夜間相應增加這一時間。同時也向人們昭示,秋季的時間(如以「立秋」之日算起)已過去了一半。此時農田勞作已進入高度繁忙階段。田間四處可聞機器隆隆之聲,展現出一幅幅緊張的勞動畫面。正所謂「秋風勁吹四炊煙,婦孺忙碌在田間,昨日青紗猶滿目,今朝一望見蒼山,沃土犁下騰翻起,人聲鼎沸響耳邊,車水馬龍連天際,金燦麥種播入田」。
⑤寒露:10月上旬。標志著天氣雖已涼爽,卻尚未寒冷,露集漸濃,還未成冰。「寒」即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此時草木已漸枯萎,如仰望蒼穹,往往給人以天高雲淡、近水遠山皆清晰可見,一旦秋風吹來,有陣陣作寒的念春之感。農人田間勞作相對減少。偶爾田間勞作,不時會看到天空大雁成「人」或「一」字形由北向那遙遠的南方翩然飛去的情景。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雁向南,衣裳棉的諺語。生活中,一早一晚要著裝毛衣、騎自行車有需要戴手套之感。由於氣溫逐漸下降,要求人們要加快「三秋」工作進度。
⑥霜降:10月下旬。表示天氣將漸漸寒冷起來,不久,則露積為霜。早上一旦見霜,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毛主席早年所作的《賀新郎》一詞中「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的柔腸寸斷的悲壯詩句。自此後,將因氣溫的下降出現霜凍,生產中要求人們田間要盡快結束「三秋」掃尾工作。「霜降」過後,一旦郊遊山崗,四處便是一幅「萬木霜天紅爛漫」、「霜葉紅於二月花」深秋初冬的畫面。同時,人們內心油然升起「月過十五年過秋,一年時快到頭」那種對時光悄然逝去和人生短暫的婉惜傷感之情。
(4)冬雪雪冬小大寒
①立冬:11月上旬。冬,是終了的意思,又是指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生產中,有「立冬」蘿卜、蔥之說,即指這類作物此時要予以收刨貯存。從天文角度講,自即日起,冬天便開始了,人們將生活在比較漫長的寒冷季節里。
②小雪:11月下旬。此時,氣溫仍繼續下降,開始降雪,但並不很大。在我國北方,已到了河塘、水壩開始進入封凍季節。寒風吹來,使人大有「高天滾滾寒流急」、「已是懸崖百丈冰」之感。此時田間僅作大白菜的收貯工作。農田勞作基本停止。由於不斷降雪,農諺中自有「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之說。
③大雪:12上旬。這一節氣表示氣溫繼續下降,鵝毛大雪將隨時而至,並會給地面造成積雪。大,指降雪的程度。此時,大地冰封,河塘凍結。常有「大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之說。一旦陰雲,人們自感隨時會有「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獨釣寒江雪」那幅嚴冬時節的壯麗畫面將展現在眼前。一旦降雪,到處則是銀妝素裹的北國風光。當看到那掛滿了雪的松柏,又會聯想起陳毅元帥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詩句,作人的浩然正氣頓時胸中湧起。
④冬至:12月下旬。北半球這一天白天時間達到最短(所謂「冬至」短之說即在於此)而夜間時間達到最長。這是由於此時北半球的北極圈上(即北緯66.5°處)北極,如同「夏至」時南極那樣處於極夜時期(但僅限於「冬至」這一天)。對於北極來說(即北極圈以北地區),極夜可一直持續174天。自翌日起,白天時間又將以1分20秒的幅度逐日增加,而夜間將相應減少這一時間。生活中,人們會感到天黑得早、明得晚,大有長夜難明之感。「冬」為「冷」,「至」為「到」,又有接近更寒冷的意思。這一節氣,標志著較寒冷的天氣即開始。在天文歷法中,為表示冷的開始和程度,常在編印的日歷上以「九」表示,即所謂一九、二九……九九。「九」是自「冬至」起,即在81天內天氣較寒冷,而又以第三個「九」(即陽歷一月中旬)為最寒冷。
⑤小寒:1月上旬。「寒」即冷的意思。表明已經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但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
⑥大寒:1月下旬。指氣溫降至最低點,天氣冷到極點。這是一年中最嚴寒的季節。此時天氣確有寒氣逼人、滴水成冰之勢。一有降雪,到處則是一片冰雪世界。通常冷在「三九」之說即在於此。習慣農時勞作的人們,此時往往將土雜肥運往田間,稱為「臘肥」,藉以給小麥保溫安全越冬。生活中,人們將為即將到來的春節作各種籌備,置辦「年貨」。由於生活的整個空間被寒氣所包圍,人們如同置身於天然的「冰櫃」之中,所以食品隨意放置,長時間也不易變質二十四節氣綜述
從二十四節氣中可以看出,有的表明季節,有的表明溫度、降雨、露、霜等氣候的,有的則是反映作物生長發育和自然物候情況的。除反映季節的節氣外,大部分是反映氣候的。其中:
(1)直接反映溫度: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這五個節氣。而白露、寒露、霜降則是直接反映水汽凝結現象的,同時也是反映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與程度的。即先是零度以下,水汽凝為霜,後,便有了霜降。所以,這三個節氣在反映溫度上的意義遠遠大於反映水份的意義,並且具體生動、寓意深刻。
(2)反映降水:雨水、穀雨、小雪、大雪這四個節氣,表示了降雨、降雪的時期和程度表意確切。
(3)反映物候現象:驚蟄、清明、小滿、芒種這四個節氣,前兩個節氣是反映有關自然季節現象的,而後兩個是反映有關作物生長發育現象的。
(4)反映四季轉換: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從字面上反映得直接了當,給人以明快之感。
(5)反映日照長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前兩者反映較直接,而後兩者則又是反映了日照長短的「極端」。
(6)年內溫度的變化規律:如果將二十四節氣聯貫起來看,可以看出一年中冷、暖、雨、雪情況和四季乃至氣候的變化特徵,也使人們不難想像出在一太陽年中,整個氣溫的變化是從零度以下隨節氣的推移逐漸上升,至大暑前後溫度上升到頂點,不久又緩緩下降,直至零度以下。如果將這種溫度的變化規律以坐標形式反映,則呈拋物線狀的圖面(見圖二)。從中可以看出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的特點。如「穀雨」,它反映的不是全年的雨量,而是反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程度。「霜降」,反映的不僅是白皚皚的霜即將來臨,而主要是提醒人們即將要到來的低溫要危害秋收作物,需加強田間的收、貯、管、護工作。
Ⅳ 過春節的作文怎麼寫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要屬春節了,每到春節我都是無比地興奮與激動。
「噼啪噼啪—噼啪噼啪」鞭炮聲響了起來,千家萬戶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有的包餃子;有的貼春聯;有的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街上也熱鬧了起來,有的小販吆喝著:「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有的婦女殺價道:「太貴了,便宜點。」有的孩子一蹦一跳。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我家門口也貼了一對春聯,「五更三分年年稱心,一夜連歲歲歲如意」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門上貼2個大大的『福字』,還倒著貼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倒貼著的諧音是福到了。」話音剛落就說到:「今年我們自己來寫『福』,不到外面買了。」我拍手叫道:「太好了,我來寫。」心想:這還不簡單,不就是寫個『福』嗎,看我來大顯身手。」我先用一張紅色的紙剪了2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然後又跑進了書房,拿出了毛筆、墨、硯。先把墨倒入硯中,再用手上的硯石在硯上磨,然後用毛筆在硯上輕輕地沾了幾滴墨水,正准備在紙上大顯身手,我突然停了下來,想了一會兒,叫來媽媽,對她說:「媽媽,你看清楚我是怎樣,寫出一番毛筆字的。」可是在紙頭上筆化了半天,也下不了手,害怕寫得太難看了把自己的臉都給丟光了,一旁的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跟前,拿起我手中的毛筆,認真地寫了起來,看那專一的樣子,我突然臉紅了,心想:連媽媽寫毛筆字的時候都如此認真,不敢疏忽,我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呢?
媽媽寫完字,用雙面膠把兩個「福」貼在門上,我看了,對媽媽說:「真漂亮啊,這兩個『福』怎麼寫得那麼好呀!」媽媽對我笑了笑就走進了廚房,我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但是我想:她應該是想告訴我做人要謙遜吧!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TIKQ4R7Cx9mb06bVJY2E_Q
Ⅳ 關於春節的作文
1.我家鄉的春節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裡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裡,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鍾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面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裡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2.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過年特色,而在廣州里,卻頗有一番獨特的過年風俗。
臘月中下旬,人們也就陸陸續續地去准備年貨。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地挑選新衣服,買鞭炮什麼的玩意兒,還買了一大堆好吃的。而大人們也不停地准備糖果、瓜子、花生、開心果、飲料、雞、鵝、爆竹、桔子等等。
年二十八,更為忙碌。俗語「年甘八,洗邋遢 」。家家戶戶都大掃除,大人們忙得手忙腳亂,把屋子清理後,還要洗鞋子、椅子、被子,把家裡布置得煥然一心。到處散發著新年的味道。人們通常都去行花街。俗話說「花開富貴」啊!花街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花,五彩繽紛,千紫萬紅,使我應接不暇。花隨風搖曳,翩翩起舞,空氣里充滿了濃郁的香味。菊花傲然怒放,數百朵小菊花環繞簇擁,爭妍斗芳;百合花就如同在張大嘴巴笑哈哈,美麗而高貴;鬱金香就如一個杯子,艷麗得叫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除夕熱熱鬧鬧。家人們都從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吃豐盛而有意義的團圓飯。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天真可愛的笑容,他們個個穿著新衣服到處嬉鬧玩耍。家長也融入在這熱鬧的氣氛,忙忙碌碌。屋裡談笑風生,外面鞭炮齊鳴!當晚上十二點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放爆竹,噼里啪啦,連夜不絕。
年初一,一家人在家吃喝玩樂,一邊嚼著瓜子,一邊聊得津津有味。還有那麼一個規矩,大家都不能在這節日里說臟花,不可借東西給別人,不能哭,不可以掃地。如果誰家的孩子違背了,大人就得教育孩子。在這一天里,大家最喜歡去拜神了,很多人都去千里迢迢的「南華寺」求神。然而,走在大街上,看見親戚朋友就送幾句祝福語,壓歲錢就這么到手了,挺有趣的!
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都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家,都是帶著好吃的,需要用的給母親。大包小包的,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3.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Ⅵ Galgame or 游戲交流群歡迎每位愛好者的到來~宅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我們來探索~喵的無力~
沒JB興趣!
Ⅶ 讀了<<北京的春節>>有什麼感受,寫一寫你的家鄉是怎麼過春節的共500子
一、家鄉的春節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裡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大家都會回到家裡,與家人們團聚,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享受著團圓的快樂。吃完年夜飯,可以到室外去觀看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家鄉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在午夜零點,我們能聽到一陣陣激烈的鞭炮聲,為的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從初一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朋好友家裡去拜年。這點,小孩子們最喜歡,因為他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會燃放大量爆竹,給人們呈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戲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寓意著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二、家鄉的春節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到來了,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吃上一桌年夜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
晚上,我吃過年夜飯,全家人都一起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12點的鍾聲忽然敲響了,「噼里啪啦」的一聲鞭炮聲映入耳簾,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此起彼伏著,像是在與過去的一年告別。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非花卻比花甚之」的煙花了。十幾支煙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噴涌而出,在空中傲然綻放。赤橙黃綠青藍紫,樣樣俱全,奼紫嫣紅,把夜空裝點得美麗、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晝。「通!」地面上又升起個通體發紅的大火球。它飛到半空,「啪」的一聲,化作千萬顆小火星飛濺開來,拖著長長的、閃光的尾巴緩緩落下,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從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風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個調皮鬼,給它們塗上七彩的顏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顆顆發亮,五顏六色的火焰拖著長長的尾巴,爭先恐後地躥上夜空;瞧!那邊升出了「天女散花」,這里出現了「孔雀開屏」!哇!再瞧瞧那裡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頓時成了「花」園,「花」的海洋,璀燦奪目,火樹銀花,多美呀!多麼熱鬧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托著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們之後,「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沖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姿百態;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躥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聲連成一片,好似響徹雲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響聲在天空中回盪。炮仗、鞭炮雙管齊下,一個個直沖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一股和諧歡快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家鄉的春節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到了,霹靂啪啦的鞭炮聲開始不絕於耳。
清晨,外公外婆早早起來,點燃長長的鞭炮,震耳發聵,響個不停。這大概是我最討厭的一個早上了。因為天冷,寒假我總在被窩里睡懶覺,偏偏鞭炮聲吵得厲害,便不得不起床了。但一起床,就有很多新奇事可幹了。
吃完早飯後,外公便貼春聯,紅艷艷的紙上龍飛鳳舞的寫著幾個字,我也看不懂。然後在門框上塗上膠水,輕輕地貼上對聯,雙手撫平。門板上還貼著一對人兒,也不知是財神還是善財童子,不過廚房上貼著的是灶神老爺,這個我記得挺清楚的,因為我每天進出廚房吃東西,看到灶神那大鬍子就喜歡敲一下。
最有趣的是給豬欄貼對聯,據說是什麼六畜興旺,可惜外婆家只有豬,沒有其它牛馬什麼的,談不上六畜,呵呵。外公拿著兩條紅紅的紙條往門框上貼,那隻粉白的豬就懶洋洋的打著響鼻從房間溜達出來,用鼻子拱著那春聯,外公就斥它,推著它的腦袋,想把它趕回去,偏偏那小豬就是不走,黑豆似的眼睛散發出好奇的光芒,外公剛剛貼好,豬就開始啃,自上而下,先是一些沒粘好的邊邊角角,然後一點點往上啃,過不了一會兒,「新年新春新氣象」就變成了「新年新春新」。一到夏天,外婆就牆上的透風洞貼上紗窗,熏上蚊香;到了冬天,外婆會糊上報紙,還弄來一大堆乾草讓豬睡好。外婆家的豬,母親曾說,那叫「寵物豬」,我謂為信然。
到了中午便開始祭祖,此時鞭炮聲一律停止,家家戶戶關上大門,在桌子上擺上白酒飯菜,念著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讓他們快來吃飯,然後才開始放鞭炮,吃年飯。不管菜園里是否被大雪覆蓋,總要來采把青菜的,象徵年年清潔。當然還少不了豬舌頭,倘若你在桌上見到豬舌,千萬別叫舌頭,因為這表示一年都折了(不順利),必須叫賺頭。
如今在城裡過年,格外冷清,有時在家寫作業,聽著外面不絕於耳的鞭炮爆竹,甚是厭惡。人一長大,心境也變了,曾經那麼喜歡過春節,現在卻無所謂了。想必這就是老子說的為什麼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的原因吧。
啊,如何才能再次過一個像樣的春節呢?
四家鄉的春節
春節來襲,我睜開朦朧的睡眼。不經意的把眼睛轉到窗外,好熱鬧。
這個假期真是喜事連連,因為多了個春節。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買年貨……忙的不可開交。我們家也忙著打掃屋子,准備過春節。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終於迎來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開始放鞭炮,熱熱鬧鬧的。傍晚,太陽向大地看了最後一眼,然後閉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後。夜幕悄悄降臨,給天空濛上了一層黑紗,晚上,萬家燈火,萬家歡樂。爺爺邀請了我們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興興的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聊聊過去一年發生的難忘事和收獲,展望一下未來等等。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並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
吃完團圓飯後,我們就開始守年歲了。大約7點鍾,《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耳邊還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快到零點的時候,我和爸爸一口氣沖到了陽台,拿出了早已准備好的煙花。「當當當……」新年的鍾聲響起了,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爸爸點燃了煙花筒,說時遲,那時快,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閃耀著。這些煙花,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常熟,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非凡!
春節雖然過去了,但春節的年味依然存在。
五家鄉的春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貼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戶戶都一派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景象。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聯,粘上膠水整齊地貼在門上。爸爸又將「福」字倒貼在門上。姐姐也在屋裡忙碌著,她先拿起幾只紅燈籠,掛在屋子裡;又把一串小彩燈貼在牆上。小彩燈一閃一閃地,好像一顆顆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吃完年夜飯,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煙花。哥哥打開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啪啪啪」幾聲,一條火龍直沖雲霄,一朵美麗的「菊花」開放了。它們五彩繽紛,一會兒變紅、變黃;一會兒變綠、變青;一會兒變藍、變紫。一朵朵煙花有的像銀蛇飛舞,有的如金光四濺,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開屏……真是美麗極了。這時,姐姐又拿起一個「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機點燃。「轟」地一聲,它也飛向深藍的夜空。它時而像一朵嬌艷的紅牡丹,時而如一朵美麗的大黃菊,時而似一朵動人的紫羅蘭。
「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過去了。我愛放煙花,更愛美好的春節。
Ⅷ 渡江問題 每年春節正月初一冬泳橫渡甌江已成為溫州市的傳統健身表演項目,是冬泳愛好者的年度檢閱。溫
本問題是一個渡江路線的選擇問題。
目的是找出從起點到終點時間最短的最佳路線,
而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路程和速度,
速度的大小受限於流速及其方向和游泳者的速度大小
與方向,因此針對不同的前提條件應給予不同的考慮。
針對問題一,游泳者速度方向一定,水流速度分布也一定,所以可確定游泳路線是
由兩線段組成的一條折線,建立游泳者速度與垂直距離的函數關系,並通過檢驗,從而
解出滿足題意的答案。
針對問題二,游泳者速度大小一定而方向不定,最佳路線將由游泳者的速度方向和
水流速度分布決定。最佳路線也就是渡河時間最短的路線。所以問題也就轉化為游泳者
以何種方向游時,渡江所用時間最短,通過建立時間最短的數學規劃模型得以解決。
針對問題三,需要解決的關鍵點在於確定出適合游泳者游泳速度的渡江路線(不一
定是最短路線)
,
使其在整個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正好等於
8
分
02
秒,
時間作為約束條件,
游泳速度作為目標函數,問題就轉化為帶約束的優化問題。
Ⅸ 寫一個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一)
春節風俗的習慣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傳統文化有刺綉,觀燈,武術和剪紙。
其中傳統節日中的第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 」,從這天起,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了,熱鬧起來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大街上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到了大年三十,人們貼著春聯,門神,對聯,還在門上把福字倒著貼,表示福到的意思。出門在外的人都回來了,晚上除夕夜家
人們聚在一起,高興的吃團圓飯,邊吃邊看新年晚會,當然飯桌上不可缺少的是餃子。大家在一起
還要熬夜,叫守歲。當十二點新年鍾聲敲響時,人們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放煙花,迎接新年的到來。空中燃放的煙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把漆
黑的夜晚點亮的像晴天一樣,希望他把我們的願望實現。
第二天大年初一,人們互相拜年,小朋友們最喜歡壓歲錢。初二走親訪友,正月十五吃湯圓,預示著春節即將過完。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二)
春節習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很多,它既是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迎來了我盼望已久的春節。早上,吃完飯,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拜訪親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時,媽媽看見了衣服上的商標還在,於是拿來剪刀正要剪時,我連忙叫住:「媽媽,過年時不能用剪刀,免得惹來口舌之爭。」媽媽恍然大悟,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標。
晚上,媽媽請大伯、叔叔兩家人來我家吃飯,晚餐可豐盛啦,雞、鴨、魚、肉等擺滿了餐桌,飯後,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媽媽叫我幫助把垃圾倒
了,我搖了搖頭,媽媽有點生氣地說:「長大了一歲,你倒是變懶了。」我連忙解釋道:「媽媽,過年時,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財運倒了。」叔叔、大伯們大笑起
來,說我的年紀雖小,學問卻很多。媽媽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還多。」我聽後,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過年的習俗還不止這些,還有:大年初一不掃地,怕把財運掃走;不倒水,以免把財運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風俗。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三)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
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
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
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習俗作文400字(四)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新春佳節。
春節,同學們
都知道,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的人都認為「春節很熱鬧,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一個怪
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經常吞食過路的人們,可把人們害苦了。後來,出現了一位白鬍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們為了防止「年」再跑下來,就用放
鞭炮、貼紅紙來嚇「年」,所以就有了現在過年的習慣。
我的家鄉―
桂林過春節有幾「怪」,如果你想聽聽,我就給你講講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做上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還有許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飯、有粽
子、還有年糕等許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飯菜都擺上桌了可是大人們就是不讓我們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後才能一起上桌吃飯,但是吃飯的時候魚還不能
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們這叫「年年有餘」。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新年的鍾聲敲響的那一刻,各家各戶都會同時點燃鞭炮,大家都互相問候「新年好」,睡覺前我們都要吃一碗湯圓,它代表著各家各戶美滿幸福。
深夜,家家戶戶的燈漸漸地熄滅了,整個桂林市進入了夢鄉,這時,一股濃濃的霧包圍了桂林,使春節的夜晚更加朦朧,更加迷人。
希望親親採納,你的採納是對我的支持,謝謝祝2016好運
Ⅹ 哪些動漫歌曲是你心中的搖滾樂與宅文化的激情碰撞
《午夜の待ち合わせ》是Hello Sleepwalkers演唱的一首歌曲,為日本動畫《野良神》第一季中的片頭曲,收錄於專輯《Masked Monkey Awakening》中。《野良神》演唱了片頭主題歌《午夜の待ち合わせ》,這也是他們繼《センチメンタル癥候群》和《円盤飛來》之後發行的第三張單曲。雖說這支樂隊在剛出道的這幾年並不是什麼大紅大紫的人氣組合,但是此次的新單確實著實吸引了不少聽眾的耳朵。乍一聽搖滾氣息濃重並且節奏感強烈的開頭,在曲中不僅融入了兩次節奏變化,更是在高潮部分一改前半曲那種燃動人心的基調,而最後又在這如同小憩片刻的柔軟旋律後回歸主線,力將搖滾進行到底。除了編曲上的亮點之外,主唱Shun Taro那慵懶沙啞又不失激情與速度的唱腔也為這支曲子錦上添花,加之Bones為《野良神》精心打造的人物與強烈的畫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