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節,俗稱「臘八」,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我國各地都會以各種形式來迎接臘八節。「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又稱「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而喝臘八粥,自然是臘八節最重要的習俗了。
臘八的習俗
起源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最初由來。
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
臘八粥不僅是祭祀之物,更是時令美食、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里保養脾胃。但是,各個地區的臘八粥,配料都有所不同。盡管差別很大,但大家對臘八粥的偏愛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臘八不只有臘八粥,還有臘八豆腐、臘八蒜、臘八面一說,都是針對臘八這個特定的時間來炮製的食物。
福
國人如此鍾情臘八粥,食俗之外,確有些科學道理。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㈡ 節日作文怎麼寫
傳統節日作文怎麼寫
這篇作文是春節作文的姊妹篇,其訓練目的有二,一是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感悟,二是進一步鞏固記敘文的散文化寫法。和春節這篇文章一樣,寫作的主體是初中生——一個從小學生向完全中學生的過度學齡,鑒於此,我們不能把這篇作文搞得很深很難,也不能搞得像小學生作文那麼簡單,要適合初中生的心理結構、審美體驗和知識經驗。不能搞得高不成低不就,那樣課就上砸鍋了,因為民俗節日涉及到民俗文化,是很深奧的。
一、傳統節日作文的話題命題
元宵節燈會街面的熱鬧非凡,清明節寄託對故去親人的思念,端午節我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秋節的明月下的親情團員,還有七七鵲橋相會佳話流傳千古……是啊,每年我們都會過節,我們中華民族的民俗節日源遠流長,景觀迷人,我們沉浸在過節的幸福中,在過節中成長。請以「過節」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描摹過節的美好氣氛,表達自己的感受(文章長度當然是600字以上)。題目自擬。
二、傳統節日作文的主題理解
1、傳統節日范圍的限定。當前在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有傳統民俗節日,就是命題中這類過節;有國際性節日,如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等等;有本國政治性節日,如國慶節、八一建軍節等,還有外來節日,情人節、母親節、聖誕節等等,還有一類,就是近年來各地涌現的「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節日,如服裝節、西瓜節等等地方節日。而本文要寫的就是傳統民俗節日。
2、這些傳統節日源遠流長,久盛不衰,是因為他們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俗文化。我們中華民族素以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民族親和、親近自然著名於世,而我們這些美好的品德、心理和文化記住那個地表現在我們的過節——傳統民俗節日上。這些就是我們過節的「魂」。
3、我們過節,我們的傳統民俗節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形象和節日主題,並且都與節令變化有關。
元宵節,正月十五,吃元宵,扭秧歌,燈謎,走上街頭,熱鬧非凡,鬧花燈,放煙花。中國的狂歡節,關系融洽,祥和和諧,歌舞昇平,太平盛世。
清明節,節氣,祭祖上墳,思念故人,緬懷先輩,瞻仰烈士。繼承遺志,繼往開來。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荷包,五綵線,粽子,艾蒿,中國結,滿街紅彤彤,上山踏青拉露水。春夏之交的山清水秀,萬物一新,親近自然,祛百病,保健康。(我所以不提屈原,我總覺得屈原摻和進來怪怪的)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登高望遠,茱萸,秋高氣爽,思念老人,祝福老人,思念遠方親人。中國的老人節。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西瓜,月餅,賞月,家庭團員,團聚融合,思念親人。
三、傳統節日作為記敘文的寫法
作為記敘文,反映上面的主題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散文化,可以寫節日里自己的經歷,但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歷。要採取分塊定點的方法,規劃好寫那幾個節日的哪些點,從點上的描寫中進行感悟,因為我們不是在寫一個節日。正因為不是寫一個節日,各有各的主題和文化形象,所以過度在文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以下的具體寫法。
1.最簡單的寫法就是在節日的羅列中感悟。開頭之後,一個一個節日地寫下去,力求形象生動,感悟深刻。
但這樣的文章看起來有些平,是得不到高分的。
2、經典形象加感悟。即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開頭就開在最吸引眼球的形象上,之後選取自己最熟悉的形象進行經典描寫,在描寫中感悟。
3、詩詞加形象加感悟。我們的傳統民俗節日,都有一些經典的古詩詞,用詩詞串聯典籍和形象,這是一種很不錯的寫法。提供幾個詩詞。
元宵節
生查子宋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清玉案元夕宋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娥而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珊處。
清明節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重陽節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毛澤東 採桑子 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中秋節
望月懷遠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抓取過節主題的一個角度,比如「思親與團員」來寫。難度較大,辭不贅述。
四。過節作文語言開發
我們過節是美的,節日景象是美的,過節的內涵也是美的。而這一切的美都要靠我們美的語言來表達,因此我們的語言也要美起來。
如,元宵夜的燈籠別樣紅,紅出了生命的激情,紅出了熱鬧的夜晚,紅出了一個生生不息的世界。
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瑞雪紛紛中的紅燈籠預示明年今年又是一個祥和歡慶的豐收年。
總之,寫好這篇過節文章,我們離不來語言這個魔棒。(全文完)作文博客芬河作文講習所
㈢ 怎樣才能用一句話寫出臘八節的民俗文化
臘月初八真喜氣,千萬別忘喝臘粥。臘八節最為風靡的習慣是喝臘八粥。臘八粥顧名思義是用8種材料熬制的粥,不過根據地域不同,原料上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大米、糯米、花生、紅棗和蓮子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臘八節的風俗文化吧。
㈣ 臘八節的風俗及寓意
臘八節的風俗有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臘八節的寓意是相傳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古印度人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
臘八節的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㈤ 中國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節的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咸之分。祭祀: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敬神供佛,祈求與慶祝豐收,自然是其不變的主旋律。臘八節的風俗還有吃冰、泡製臘八蒜、制臘八豆腐、吃臘八面等。
㈥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的習俗有:祭祀、喝臘八粥、吃臘八面、吃臘八豆腐、吃臘八蒜、吃冰等等。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八日,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一開始是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的節日,後逐漸成為民間節日。
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在南方很少提臘八節。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節喝臘八粥這一習俗,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
㈦ 臘八節日風俗
臘八節的習俗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里保養脾胃。
臘八米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賬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准備還錢。臘月里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賬的「算」。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並且也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余,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㈧ 臘八的傳統風俗
1.喝臘八粥,慶祝豐收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最早開始於宋代,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漢族民間流傳著喝臘八粥的風俗,用以慶祝豐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2、祭祀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 此外,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泡製臘八蒜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也是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盈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4、制臘八豆腐
這是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臘八豆腐 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輔料,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的模樣,淋上麻油,拌上蔥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5、吃臘八面
在每年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臘八面是在臘八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去在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因之叫"臘八面"。
6、吃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