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主亞文化

什麼是主亞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16 06:16:36

1. 什麼是主文化、亞文化和反文化

(1)主流文化是在一個文化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文化,比如,在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文化曾經是主流文化;在美國,西歐移民的清教徒文化是主流文化。
(2)亞文化又叫次文化、副文化,是在一個文化系統中處於次要位置的文化。一般是指具有某一地區性色彩或某一群體性色彩的文化。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亞」的意思是「內部的」,而不是「次等的」。
如我國雲南摩梭人的文化;美國社會中的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中國社會中的海派文化、京城文化等
(3)當亞文化和主流文化互相對立和排斥時,它就成為反文化,反文化是指一種否定和排斥一定社會形態中的主流文化的文化。

2. 專家口中的「亞文化」是什麼,目前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所謂的亞文化指的就是種種非主流,非普世非大眾的文化,主要體現在某些特定的年齡,特定的人群,特定的職業身份,生活圈子和生活狀態的特定文化形式,其中的內容和價值觀,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看法,然後在這個圈子裡面流行。這些類別中的歸屬關系。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但是又有許多分化的可能性,從某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分類裡面再分化出多種小的分類,這些小的分類也有極大的可能自成一派形成新的亞文化圈子,這也都算是這些亞文化的特色之一。
例如特定物品類,有的人就會喜歡購買這些小眾的,精緻的製品,例如bjd娃娃(球形關節人偶)、手辦、高達模型等等。這些在普通人眼裡看上去就是小孩子玩的玩具的東西,在精緻的做工底下,其代價是高昂的價格。

3. 什麼叫亞文化 亞文化解釋

1、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2、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如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3、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受戰後嬰兒潮「Baby Boom「的影響,西方世界青少年到青年期的「Teenage「開始成為重心,也因而促使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時代的到來。同樣的,年輕人的服飾發展,在戰後也較從前更受到重視。 例如,在英國就出現以十多歲為對象,俗稱泰迪男孩「Teddyboys「的次文化團體。從這個群體的服裝款示模式中,不論是發型;外套上衣;領結;緊身長褲;膠鞋,都讓我們看到青少年他們在穿著行為上,表現出自我選擇的主張。 續1960年代,這個階段在西方被喻為是反文化「Counter culture「的年代。 其特質是將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大眾文化「Pop culture「、性自由「Sexual─Freedom「、女權運動「The movement of womens right「四者相互融合。

這些自我一格的年輕次文化團體,也分別將他們的人生價值理念,著實的表現於他們的服飾之中,即透過服飾的穿著,來象徵他們所處的團體。 又因由嬉痞「Hippies「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巔覆以性別來作為區分服飾模式的中性服「Unisex dress「款式;以及對象「物質消費文化」的「流行」提出排斥。 在服飾審美價值方面,由於深愛歐普藝術「Op art「與普普藝術「Pop art「藝術風格的影響,出現「趣味性;年輕化」的造型與款式;其次文化風格影響至深了現今的街頭文化。

4. 什麼是「亞文化」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

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

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4)什麼是主亞文化擴展閱讀:

文化起源

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受戰後嬰兒潮"Baby Boom"的影響,西方世界青少年到青年期的"Teenage"開始成為重心,也因而促使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時代的到來。同樣的,年輕人的服飾發展,在戰後也較從前更受到重視。

1960年代,這個階段在西方被喻為是反文化"Counter culture"的年代。 其特質是將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大眾文化"Pop culture"、女權運動"The movement of women's right"四者相互融合。

在服飾審美價值方面,由於深愛歐普藝術"Op art"與普普藝術"Pop art"藝術風格的影響,出現「趣味性;年輕化」的造型與款式;其次文化風格影響至深了現今的街頭文化。

5. 舉例說明什麼是亞文化

典型的亞文化如下:

朋克(Punk):也翻譯為龐克,英國二戰後時期產生的音樂文化,內涵不說外觀以皮衣或衣服上打滿金屬鉚釘。莫西干頭為代表。隨著樂隊的演出,朋克文化從舞台走向生活。

JK:JK一詞來源於日本網路流行語,意為女高中生。慢慢變成了女子高中生制服的穿著。

漢服:隨著國風潮流,漢服也慢慢產生了很多愛好者。

各種各樣的人,有著各種各樣愛好,亞文化非常豐富多彩,穿著,動漫,宅,到各種同好(相同的興趣)同時也帶來的更重各樣的商機。二次元展,電競比賽等等,穿,用,活動,構成了許多產業鏈。許多抓住機會的商家取得了成功,如泡泡瑪特,嗶哩嗶哩等。

亞文化也被稱為集體文化或副文化,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慢慢的各種亞文化由年輕人形成的小眾文化。

亞文化出圈:隨著被追隨者分享給更多的人,受眾越來越廣,不再局限於本身的小圈子。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事物的傳播越來越快速便捷,各種亞文化被傳播開來。

6. 什麼是亞文化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次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如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

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6)什麼是主亞文化擴展閱讀

相關理論提出

1950年大衛·雷斯曼(David Riesman)提出大眾和次文化的差別,並且將次文化詮釋為具有顛覆精神。大眾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的人,而次文化則「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在當時為熱爵士樂)」。

於是「聽眾……操控了產品(因此也操控了生產者),就如同產品操控了聽眾一般」(Riesman 1950: 361)。

因此,當一個次文化成員「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人在場,也會聆聽某種音樂時,他是在一種想像『他人』在場的脈絡下聆聽音樂的——他聆聽音樂常常是為了要去和那些『他人』建立起關系。

他對大眾媒體的觀感受到他所隸屬的同儕團體所形塑。這些團體不只是在為音樂分高低而已,他們是以一種更細膩的方式(ibid: 366)」

7. 亞文化是什麼意思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

亞文化不僅包含與主流文化相聯系的價值觀和觀念,而且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和觀念。

亞文化有多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種族亞文化、年齡亞文化、生態亞文化等。

由於亞文化是直接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往往大於主流文化。它可以賦予人們一種獨特的身份,賦予人們一種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7)什麼是主亞文化擴展閱讀:

文化淵源

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戰後嬰兒潮影響下,西方世界年輕人的「青少年」開始成為重心,從而推動了年輕文化「青年文化」時代的到來。同樣,戰後青年服裝的發展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20世紀60年代,這個階段在西方被稱為反文化時代。其特點是青年文化、流行文化和女權運動的融合。

在服裝的審美價值方面,由於深受流行藝術和op藝術的影響,有「趣味化;年輕化」的造型和風格;其次,文化風格深刻影響了當下的街頭文化。

8. 什麼是主文化,亞文化與反文化

主文化,亞文化與反文化的含義:

1、主流文化是在一個文化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文化,比如,在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文化曾經是主流文化;在美國,西歐移民的清教徒文化是主流文化。

2、亞文化又叫次文化、副文化,是在一個文化系統中處於次要位置的文化。一般是指具有某一地區性色彩或某一群體性色彩的文化。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亞」的意思是「內部的」,而不是「次等的」。

3、當亞文化和主流文化互相對立和排斥時,它就成為反文化,反文化是指一種否定和排斥一定社會形態中的主流文化的文化。

名詞解釋:

文化(漢語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實際給文化下一個准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文化順乎時代潮流具有不定性,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文化.……構成世界五彩斑斕的文化。

人類傳統觀念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淀物。

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和傳播的國家或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范、藝術文化、科學技術等,它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升華。

9. 亞文化是什麼意思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

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如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

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10. 亞文化是什麼意思包括哪些方面

亞文化是指非主流的、不是大眾的文化。比如一些特定年齡或者是有特定身份的人群,也或者是有特定職業、特定生活圈子的人群,他們的生活狀態以及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都和大眾有所區別。

3、不健康的亞文化或給身心帶來負面影響

我們說,有些亞文化只是暫時的。因為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群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讓自己脫離原來的圈子。在特定的時間內產生的亞文化,可以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但有些亞文化卻是一直存在的。具體體現為,封閉自己、對外界事物毫無興趣。這種情緒如果一直存在,就會給身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安撫非主流人群的一種方式,但我們呼籲大家還是讓自己回歸大眾,享受主文化給自己帶來的驚喜。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主亞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