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傳統文化糟粕都有哪些
首先,糟粕中影響最長久的就是古代女子的纏足風俗。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纏足的風俗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這項風俗才徹底消失。纏足就是在女性小的時候,用布條把她的腳緊緊包裹起來,一直保持著。而那時女性的骨骼還在不斷地發育,因為布條的束縛,骨骼就慢慢彎曲直至變成畸形,足部骨骼不在繼續發育,腳就一直保持如孩童般大小。這項風俗及其殘忍,它使得數百年來無數婦女深受其害,它造成了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等等的危害,卻無半分好處,僅僅是為了迎合當時的統治階級扭曲的審美而已。
② 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是有害的,阻礙了社會和個人的發展
中華五千年,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奔流不息,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這也是一種特徵或是獨有的財富。傳統文化是歷史發展下的產物,有時候它的產生是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決定的,具有一定客觀性。但也有時候傳統文化也是一種主觀性的東西,是祖先們在主觀意識的指導下創作而保留下來的。我想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文化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復雜性的。也正因為文化的多面性,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會存在一些糟粕,這些不利於社會和一個人發展的文化,需要我們進行剔除或是改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農村有的人生病了,他們不去看醫生反而是相信了迷信,用迷信的方法治療,等疾病越來越重時卻後悔莫及。其實,在科學的時代,迷信的傳統文化還是應該進行改進的。
③ 「沒文化真可怕」,有哪些「沒文化真可怕」的例子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要做一個有文化的人。由此可見,文化知識在當代社會是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在一些貧困落後的地方更是砸鍋賣鐵也要培養出一個大學生,說明了老一輩人深受了沒有知識的苦,所以寧願自己苦點也不能在孩子學習上節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歷史上有哪些沒有文化的人,鬧出了怎麼樣的笑話呢?
文化是我們一個國家的傳承,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所以我們有機會還是要多學文化,多學知識。只有見多識廣了,才不至於鬧出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話。
④ 西方文化對中國有什麼負面影響
一、對傳統節日的沖擊
現在對於聖誕節越來越熱衷,甚至超過了中國自己的節日,造成端午節等中國重大傳統節日被列為別國遺產。聖誕節等西方節日越來越火的同時,我國像端午、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它們的味道卻一年比一年平淡。在傳統節日這塊,西洋文化在神州大陸已由微風細雨演變成狂風驟雨,至少在這快領域,文化的交融更多的體現成了侵佔。正如著名作家流沙河說的一樣,傳統節日目前處境尷尬,而洋節卻備受推崇,每逢洋節,那種喧囂讓人瞠目結舌。而每逢端午、重陽、中秋,卻相當冷清,讓人痛心疾首。
二、對中華文化的輕視
從這些情況來看,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已經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沖擊。不僅如此,西方國家在文化輸出的背後,還隱藏著意識形態的滲透,如日本侵華期間,向其佔領區的中國百姓傳授日語及日本文化,就是想以此方法同化中國人,達到其侵略統治的目的;再比如亨廷頓拋出的「文明沖突論」就是企圖以文化沖突掩蓋實質上的意識形態滲透的體現。
三、對馬列主義的敵對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轉移我們的視線,使我們在「疏離政治」的陶醉中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可以預料,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將面臨來自西方國家日趨嚴重的文化沖擊,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會越來越復雜。這一方面為我們吸收發達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了條件,但也會使消極文化糟粕侵害我們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從而影響我們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這必然對我國的國家自主性和國家主權構成損害,甚至可能引發民族離心力而威脅國家安全。
⑤ 讓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中國文化有哪些
悲摧日本人來回答,放鞭炮。
轟轟轟轟!蹦蹦蹦蹦!
天剛蒙蒙亮,早上不到六點,我就被這些聲音嚇醒了。
第一反應是:出事了么?
起來一看,原來是附近有人家在結婚。
這就是我第一次遭遇中國婚禮的情景。
鞭炮聲音非常大,整個小區的電動車都叫起來...
雖然中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婚禮習俗
可是據我觀察
大部分的城市婚禮上都有兩個不可缺少的要素:婚車和鞭炮
在日本婚禮中是看不到這兩種元素的
首先,日本婚禮一般都沒有開婚車這種習慣
看著中國婚禮上,一輛接一輛排成長龍似的婚車一起前行的樣子
我感覺就像是某個國家領導人出門一樣
這樣顯得婚禮很有排場,所以我覺得婚禮上有婚車挺不錯。
可是對於後者-——鞭炮,因為受到驚嚇過多,我表示對它產生了陰影。
我原來在中國曾經居住的一個小城市一直有放鞭炮的習俗。
一次我走到十字路口時,婚車上的人往外扔了一串鞭炮,在我腳邊爆炸,蹦蹦蹦!
當時嚇一跳,還以為這巨響是旁邊車子壞了發出的,心想我要遭遇可怕的交通事故了么…….
等車子過去才發現是鞭炮。
我還在那見過小孩玩火箭炮似的禮花彈,那也是聲聲巨響
聽說有些大城市禁止放鞭炮,我覺得這是好事!
我參加過幾次中國朋友的婚禮,還看見過這種禮炮,還以為要發生戰爭了
他們一般都請婚慶公司來包辦,婚禮上有唱歌、有跳舞還有祝酒等節目,真的很熱鬧。
這個時候,在酒席上和周邊的客人聊天對我來說也是個挑戰,太困難了!
雖然有很多文化震撼,但是能感受這些婚禮習俗,對我來說都是很特別的體驗。
在日本也有很多婚禮習俗。
但就婚禮形式來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歐式的,另一種是傳統日式的。
不管哪種,都重視莊重感。
婚禮上,新娘會當場讀出自己寫給父母的感謝信,這個環節很感人。
感謝現場,新娘說不到兩句話,女方父母就開始不斷地擦拭眼角,
等念完稿子,可能三個人都已經默默地哭成了淚人。
這個時候新郎一般都在一旁安慰,我想只有他這時是懷著愉悅心情的吧,因為終於能抱得美人歸!
通過這些婚禮習俗,我覺得可以看出兩個國家的文化區別,
比如中國人比較喜歡熱鬧,而且喜歡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婚禮很喜慶。
而日本人比較喜歡莊重,更願意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婚禮比較安靜。
婚禮的習俗還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宗教,
日本就有一種傳統的婚禮叫「神前式」,
簡單粗暴地解釋,就是婚禮時要在一位神面前舉行一種儀式。
這種婚禮特別莊重、嚴肅,有很濃的宗教氣氛。
如果要講清楚這些原委,其中各種細節還有起源的故事等等都應該說道說道。
但我只能根據自己的體驗淺談輒止。
而且其實我說那麼多,只是想告訴我的鄰居,
我真的受不了早上五雷轟頂般的鞭炮聲了(兩行清淚下)!
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哪些讓外國人無法理解的文化
中華文化上下傳承五千年,在這五千年裡不斷的改進和發揚,到了如今中國的文化發展得已經非常的好了,中國的文化也不僅僅只是在我們中國的本國發展,更是被發展到了海外,許許多多的外國友人也在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而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更是吸引了一大票的外國友人來了解中國文化,甚至許多的外國留學生因為喜歡中國的文化不遠千里的跑來中國留學,當他們真正的接觸中國文化之後,卻發現中國文化有許多讓他們不理解的地方。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讓外國友人無法理解的文化。
3、不理解中國人拜年下跪的行為
外國人過年是在聖誕的時候,他們過年一般是聚會或者是裝扮聖誕樹,然後等著聖誕老人送驚喜,所以當他們遇到中國春節,看到中國人過年需要拜年下跪的行為是非常的不理解,而且下跪了就有壓歲錢他們也非常的不理解,因為他們過年的時候是沒有壓歲錢的。
⑦ 中國有哪些讓外國友人感到無法理解的文化習俗
中國與外國由於歷史,環境,地域等因素因此在文化上也會產生較大的差異。當許多外國友人到中國遊玩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這其中也有不少無法理解的文化習俗。
三、坐月子女性在生產以後就要面對坐月子這樣一個過程,而在這一時間段里的生活會受到諸多的限制,不能夠喝冰水,不能夠洗頭洗澡,甚至不能夠出門,以免寒氣侵入身體以後落下病根。坐月子最為主要的就是要靜養,不能夠過於勞累,對於照顧產婦的人而言,也要時刻關注她們的情緒,因為在這一階段容易敏感。而不少的西方女性在生產以後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第二天就可以出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