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道教文化傳統怎麼弄

道教文化傳統怎麼弄

發布時間:2022-08-16 17:49:52

⑴ 中國道教文化的淵源是什麼呢

作為中國唯一原生宗教,道教的文化淵源除「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源頭外,還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學理論和陰陽學說」這四大重要文化源頭,都對它的誕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為向大家提供權威答案,這里摘錄中國道教首部全景式歷史傳記——《創道記》之《前言:與中國歷史血肉相連的文化國粹》一文中的相關內容,做簡要介紹。原文刊發於網路閱讀網頁鏈接

一、中國道教淵遠流長,與鬼神崇拜、方術信仰和黃老學說血肉相連

作為發源於中國本土的唯一原生宗教,道教的思想淵源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

上古時代,人們基於人性本能的原始信仰,將日月星辰、河海山嶽和祖宗先賢視為神靈而加以祭祀,祈禱膜拜。其中,早在黃帝時期,中國古人就有了對於天帝的祭祀,其內容有「封禪告天」、「郊祀上帝」、「接萬靈於明廷」等。此後,這種由來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時形成了一個天神、地祇、人鬼構成的神靈系統和敬天法祖的信仰傳統。

與此同時,和鬼神崇拜密切聯系的巫術信仰也由來已久。古人認為,卜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凶;巫覡能夠溝通鬼神,轉告神旨;巫術可以為人們祈福鑲災、醫治疾病。因此,道教不僅在承襲鬼神崇拜思想後將神靈系統納入神仙體系,同時也將上古時代的巫術信仰納入了自己的神學體系。

春秋時期,北方燕齊和南方荊楚等地出現了直接承襲上古鬼神巫術崇拜,宣傳長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就此形成了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也稱方仙道)」。當時,他們宣揚長生成仙信仰,把黃帝和老子作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為神仙祖師;提出了尋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葯的主張,並實踐祠灶祭神、行氣辟穀、導引吐納等修煉方術;尤其是倡導煉丹術,並把服食丹葯作為成仙途徑。

與古代西方的原子論不同,古代中國流行的是元氣論。這種學說認為,宇宙萬物由元氣或者精氣組成聚在一起,就是有形的東西;散開來就成為了無形的東西。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元氣和精氣這兩個概念,並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另外,黃老道家繼承老子觀點,認為萬物的主宰是虛靜的道,而且正因為道是虛靜的,所以才能因順萬物,成為萬物的主宰。

戰國時期,社會競爭加劇。為了因應這種局勢,黃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先秦學術由此擺脫了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開辟了道路。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除此之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天下為公和用法律來約束君權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專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此外,道教除與「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文化源頭直接相關外,還與醫家、兵家、法家、縱橫家有很深的淵源。其中縱橫家祖師鬼穀子(公元前400~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據說因其額前有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所以人稱鬼穀子。)」便被道教尊奉為上古真仙。而作為與儒學和佛教一起,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共同占據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實踐信仰的方法,自先秦時期的「方士(方術之士,也稱法術之士。古代信仰讖緯學說,祭拜鬼神,自稱能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周朝時被賜予同名官職,兼管刑獄。)時代開始,道教在古代天文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中醫及中醫葯學、應用化學、心理學、預測學、數學等科技歷史,及武術、書畫和音樂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在當前時代也有積極的發展。

二、以下四大重要文化源頭深刻影響了道教的誕生

除「鬼神巫術崇拜、神仙方術信仰和道家黃老學說」這三大基本文化源頭外,還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學理論和陰陽學說」這四大重要文化源頭,都對道教的誕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儒家思想方面

道教在吸收孔子、孟子以「忠孝仁義」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思想後,由此構成宗教道德觀的主體,並將這種倫理道德與長生成仙思想結合,以神仙的權威驅使人們奉持踐行。對此,《太平經》在提出「天地君父師」倫理體系後,又繼續發展為影響深遠的「天地君親師」世俗倫理規范,並再提出以「樂生好善」實現「太平世道」的目標。同時,董仲舒在宣揚天人感應、陰陽災異、天人合一的宗天神學後,道教又將其與隨之而起的宣揚星象預言、經籍圖籙、呼神劾鬼的讖緯神學一並吸收。

墨家思想方面

因為《墨子》曾經提倡尊天明鬼,並重申最高神天帝的意志和賞善罰惡的至上權威,以借上天來推行兼愛非攻的主張;同時他還將「鬼」的范圍由「人死為鬼」擴大到「天地山川鬼神」,這也就為祭祀天地亡靈提供了依據;不僅於此,當時墨子站在小生產者立場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的觀點,也被《太平經》繼承發展;並且,墨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繼承。

易學理論方面

伏羲氏、周文王推演總結的《周易》,不僅為儒家五經之首,同時也為道家三玄之一。因此,在自古以來對《周易》所作注釋逐漸形成為一門獨立學問(《易學》)的過程中,道教也將《易經》當做基礎經典而廣泛探討、演繹和應用。當魏伯陽(公元100~170年。東漢著黃老道家、煉丹理論家,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名翱,字伯陽,號雲牙子。雖然他不是道士,但因其所著《周易參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學說的理論基礎,被奉為「萬古丹經王」,因而後世將他奉為神仙)於東漢中期借《周易》爻象論述煉丹修仙的方法,將「大易」、「黃老」、「爐火」三者參合,針對以往養生術和煉丹術作出總結並創作完成《周易參同契》後,他強調修煉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一個道理,正式提出了「易道」與「丹道」相通的理論依據。就此,道教在將《易經》的內容和形式吸收為宗教觀點後:以《周易》中至高無上的「天」為模型塑造了「天尊」這一最高神靈,並將對玄學方術、符籙丹道、齋醮科儀等理論實踐貫穿於「以易解道」的發展全過程。

陰陽學說方面

其相關概念在《周易》《老子》中都有論述。陰陽是「炁」的屬性,陰陽二氣具有化生萬物的力量;而有關「金木水火土」是五種物質及屬性的五行概念,則最早可見於《尚書•洪範》中的記載。以此,鄒衍早在戰國時就將「陰陽」與「五行」結合創立了「陰陽五行學說(即陰陽家)」,藉以闡釋「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以給五行賦予社會屬性來說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趨勢。在鄒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後,作為神仙方術的理論基礎,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陰陽五行又成為道教修煉法術理論的重要來源。

⑵ 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是如何由來和發展的

道教的起源:道教是起源於古代中國的一種傳統宗教,與其它宗教最大的分別是沒有真正的創始人。漢朝之後才有人尊老子為元始天尊。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念,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被認為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所謂之儒,釋,道並存。

道教的稱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中百家爭鳴,許多學者都曾經以「道」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甚至佛教都曾經由於各種原因自稱或被稱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詞,將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論稱為「道教」。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把「菩提」翻譯成「道」,因此也被稱為「道教」。南北朝時道教的宗教形式得以完善。

現在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等一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奉老子、元始天尊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宗教。

道教天師道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而「德」則是「道」的體現。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為教主,也就是老子。

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行於秦漢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遙追殷商時期的鬼神崇拜。

道教的發展

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後衰落四個時期。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號「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

明代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豐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清代開始,滿清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並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

⑶ 想學道家文化該從何開始

道家文化,應該說是中國最本土的宗教信仰,更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流派。

想要學習肯定要從它最經典的一部書開始,《道德經》作為到家開山鼻祖老子的著作,不管研究道家的哪一方面都繞不過他。

《道德經》這本書總結了老子的一生對於道的理解,雖然很多時候她非常的晦澀難懂,不過前面的古代先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注釋,我們看不懂的時候可以對照注釋去理解。

我記得以前學過一段時間的道家文化那個時候特意買了一本《道德經》及其註解。讓我痛苦的事情是,即使我對著註解也看不懂,必須要對照著現代作家給它的註解在進行註解才能看懂。

那既然這本書這么高深,對於初學者真的有用嗎?毫無疑問是有巨大作用的,後面道家其他先賢的思想基本上全部都是從這本書上衍生而來。雖然這本書很晦澀難懂。但是當我們記住他的一些理論和思想,再去看到加其他人物的著作的會有相互印證的感覺。

不管是後世的莊子還是列子他們的著作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老子的影響,等我們在對著前人註解看完之後再去看他們的作品,就有一種萬本匯流的喜悅。

並且我們把《道德經》看完好幾遍之後就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找到許多事跟它相處印證,會發現很多的頂級大富豪,大作家,或者是境界高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思想。

如果是真正對道家思想。想要做一個徹底的研究,那麼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還需要去研究莊子的《逍遙游》等其他書籍,並且了解他們平生的事跡。

⑷ 道教文化有哪些

道家文化的精髓

每當說起中華文化
,
有人總喜歡抬出儒家思想
,
彷彿只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才
是中華文化的典範。經常有人說儒家思想如何如何正確、孔子是如何如何偉
大„„卻不知,道家哲學才是在中華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道家哲學是一門最樸素的社會和自然科學。

道家的許多經典著作都精闢地道出了社會和自然的發展規律。如
:
《道德經》
這部道家經典作品中的觀點博大精深,
其理論包羅萬象,
能跨越時空應用世間萬
物。
《莊子》這部文學成就很高的哲學經典所闡述的人生觀、世界觀是如此之精
辟,以至於可以治療現代人的精神空虛。
《莊子》一書中早就具備了「自由平等」
的觀念,
其思想之先進可見一斑。
《孫子兵法》
是一部以道家哲學為理論的兵法,
堪稱眾兵法之綱,
其軍事理論沿用至今,
其正確性仍被證明是無懈可擊的,
倍受
各國軍事家推崇。此外許多國璀如武術、中醫等皆與道家理論有著密切的關系。
相比之下,
儒家只有一套說教色彩很濃的禮教,
除了三綱五常之類的教條外,

乎沒有什麼科學性的思想。
而這種思想體系竟然統治中國數千年,
正是儒家思想
束縛了中華民族創造力。

道家思想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的是道。

道家核心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道家第一原則: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
「去甚,去奢,
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
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
道家第二原則:
「為而不爭「。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
而不割
-
有稜角而不傷人;
直而不肆
-
率直而沒有放肆;
光而不耀
-
有光芒而不炫耀;
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
道家第三原則:
「清靜為天下正「。清靜之道,自然之道。
「處無為之事,
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
「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
「治大國若
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
魚爛「。嚴子陵: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
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
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
新知識)
;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
。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
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
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
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
。經營智慧:忘
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
合發展的東西。

5.
道家第五原則:
「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
「反動「
-
事物的
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
「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
(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
所不智)

「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

美國的張緒道
(新道家)
主張:
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
考慮正反的轉化。
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
;繼續挖潛。

翻開中國歷史,
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皆因道學之興而盛,
道學之衰而亡。
中國

歷史上最繁榮的漢唐兩代,漢(文景之治)唐(開天盛世)時期社會都崇尚道家
思想。而漢武帝大搞「罷廢百家,獨尊儒術」正是西漢走向衰亡的開始。儒家思
想根本沒有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
,
相反一直在阻礙發展。中國歷史上「最窩囊」
的宋朝和
「最恥辱」
的晚清都是儒家禮學大興的時期。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國影
響很大是因為統治階級的強烈推崇強烈和大力灌輸。
統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的根
本原因,
是因為儒家思想維護了統治者的利益。
儒家思想的本質是:
幫助封建統
治者更好的統治其人民。教育民老百姓如何作一個服從君王的順民。正因為此,
中國的封建統治者一直不停地美化儒學、
誤導民眾。
由此產生了數不盡的儒家思
想衛道士。
《水滸傳》中的宋江就是一個典型的受儒學毒害極深的愚民。

現在社會的發展印證了道家思想的正確性。

道教哲學雖沒有被哪個國家追捧和信奉
,
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無不
與道學的發展觀相吻合。一切盡在道之中。道雲:
「無為勝有為」
,
道家提出「無
為政府」的概念。表面聽來覺的此理論很荒唐
,
但是事實證明了道的正確性。如:
中國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不切實際的盲目發展
,
結果造成資源極度浪費、環境嚴
重污染。
韓國政府為了扶持民族工業
,
過度干預經濟領域
,
結果反而造成經濟危機,
最終要國民獻血救國。
這些都是違反道家無為理論的惡果與此相反的是:
美國實
行的自由資本主義
,
政府最大限度不幹預經濟,卻始終保持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
經濟。英國實施自由經濟擺脫了長期的衰退
,
進入了持續穩定地增長。英國政府
對幾乎不直接干預經濟領域的活動
,
即使英國國寶「羅爾斯羅依斯」公司被德國
人收購了
,
英國政府也決不幹涉。結果
,
汽車工業全部淪陷的英國反而能超越法國
成為世界第四經濟強國。
「無為政府」並不是要求政府不做事,而是要求政府不
可過度干預社會及經濟的發展。美英兩國雖然不信奉道家哲學
,
但是他們在經濟
上的成功為道家之無為理論作了很好的示範。
也再此證明了道家哲學是包羅萬象
的。

歷史對道家卻的確有許多誤解。

方面人們普遍分不清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把兩著混為一談。
其實道家不是道
教。道教是宗教
,
而道家是哲學體系、是學術流派
,
道家從不宣揚迷信。那些求神
拜仙、練丹畫符之類的事屬於道教,與道家毫無關系。道教與農民起義的關系。
道家哲學主張人保持自然本性
,
這包含了自由的概念。這與儒家思想的教條格格
不入
,
這正是中國老百姓追求的也是封建統治者最忌諱的。因此
,
歷代反政府的農
民起義大多打著道教的旗號(如黃巾軍,義和團等)
,這不僅使道教蒙上了愚昧
的惡名同時也又增加了封建統治者對道教及道家的仇恨。
實事上道教作為宗教很
少干涉政治,
農民起義軍也從不宣揚道教教義,
只是借用道教之名而已。
結果很
多人因此誤解道教
,
進而誤解道家
.
。道家思想完全是理性的、科學的、超時代的
哲學體系。
道家思想是中華民族智慧最高境界。
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
最偉大的貢獻。然而遺憾的是:不僅世界人民不識這真寶
,
就連中國人自己也不
知珍惜。如果日本人懂得的了道家無為的道理
,
就不會發動侵華戰爭
,
更不會挨兩
彈之苦了。日本人從中國引進了儒學和佛學卻唯一沒有接受中國的道學
,
這是日
本人犯的最大的錯誤。如果中國的統治者真正學好、用好道家哲學
,
則根本不會
有近代之恥辱。
而且早就實現強國之夢了。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推崇儒學而擱置道

,
乃我民族所犯的大錯誤也
!
中華民族應當大力宏揚道家文化精髓,必能使中華文明在世間上大放光芒

⑸ 如何學習道家傳承文化

先了解道,然後陰陽,再五行,八卦,天乾地支·······一步一步地來········
慢慢學,用心去理解和感悟,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急不來···

大道慈悲,道氣長存·····
無量壽福,吉祥如意·····

⑹ 誰跟我介紹一下道教

道教,又稱道家、黃老、老氏與玄門等,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道教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從敬天祭祖到殷商時代天神崇拜,春秋戰國的黃老道家,秦漢時期神仙方術以及民間信仰和東漢「五斗米道」,「太平道」一路走來的。是中華國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促進科技發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創始於黃帝崆峒問道、鑄鼎煉丹,闡揚於老子柱下傳經、西出函谷,故以黃帝為紀元,已有道歷4700多年的歷史。尊「道」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偉大,其最高體現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時也「貴德」,道教的「道」與「德」一起,共同構成其教理的核心內容。道教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道教 道家 黃老 老氏 玄門 道門
外文名稱:Daoism Taoism
發源地:中國
主要宗派:全真派 正一派
基本教義:尊道貴德,天人合一,貴生濟世
創始人:軒轅黃帝
宗教典籍:《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
信仰:尊道貴德,天人合一
核心人物: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
經書:《南華真經》、《通玄真經》、《沖虛真經》、《洞靈真經》
概述
正在載入道教
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
東漢時形成(學術界認為,道教認為起源於黃帝),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
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即《老子》)、《正一經》和《太平洞經》為主要經典。奉玉皇上帝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實,煉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國家級道觀位於洛陽上清宮。
道教產生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在理論上,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 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在實踐上,道教繼承了先秦朝時期士,神仙的修煉經驗和成果。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范,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因此說,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而建立,發揚,完善這座寶庫的是一代又一代聖賢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時期到隋沒時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到隋唐五代時期,到兩宋時期,到全元時期,直到明清時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餘位。在歷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為人們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學派和道教哲學創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園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稱《道德經》是道教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
道教人物
莊子:戰國時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學繼承者,學問淵博,著《莊子》十萬余言,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52篇,現存33 篇,唐玄宗封他為「南華真人」,宋徽宗時封他為「徽妙方能真君」。
鬼穀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因長期隱居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內)的鬼谷山,故鬼穀子,著有《鬼穀子》一書,是中國相學的創始人。
徐福:秦時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險家,琅砑人(今山東膠南,諸成一帶),是道家醫學的創始人。
東方朔:西漢方士,字曼青,西漢時平厭次(今山東陵縣)人。著有《神異經》,《海內十洲記》等書,精通道家命相學,醫葯學。人稱「仙人」。
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
葛洪:東晉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丹陽旬容人(今江蘇境內)著有《抱朴子》一書,共70篇,主要記載煉丹的方法。對我國化學,醫學,制葯學有一定的貢獻。
王重陽,金代著名道士,陝西咸陽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著有《明陽立教十五論》,是道教養生學的倡導者。
張三豐:明朝著名道士,武當派創始人,冀川寥陽人(今河北)精通丹術,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輯要》中收錄生人所編《張三豐先生全集》對道教武術和道教音樂作出重要貢獻。
黃帝 老子 莊子 列子 關尹子 茅盈 河上公 嚴君平 張陵 魏伯陽
於吉 左慈 葛玄 許遜 葛洪 寇謙之 陸修靜 陶宏景 王嘉 孫思邈
成玄英 李榮 王玄覽 司馬承禎 吳筠 杜光庭 鍾離權 呂洞賓 劉海蟾 彭曉
陳摶 張伯端 石泰 薛道光 陳楠 白玉蟾 劉永年

⑺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道教文化

現在有些不研究道教的人文和宗教的人,看到道教中有許多方術修煉的內容,就想當然地將道教判定為巫術迷信,認為道教不是宗教,或者只是類似薩滿教那樣缺少宗教超越精神的低級原始宗教。這是一個誤解。
道教傳統文化中確實有許多講養生修煉、與傳統中醫學相關的內容。如存思、導引(含武術)、辟穀、行氣(含胎息)、按摩、咽液、房中、 祝由、外丹、內丹等等方術。也有一些古代民間流行的方術,如符咒術、堪輿術、占卜術、五雷法等等。甚至還有不少有趣的雜技魔術表演,如吞霧吐火、入水不溺、穿牆隱遁、撒豆成兵、踩高蹺、奔日月等等。道教的齋醮法事中,也穿插不少音樂、舞蹈、禮拜、唱贊、遊行等各種戲劇性表演,同時展示了精美的服飾、繪畫、雕刻和造型藝術。
道教是在中國本土產生的古老宗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上述這些方術有些來自中國的原始宗教和民間文化,有些出自歷代高道法師的創造,還有些是漢唐時期陸續從西域和印度傳來的。總之,道教保存了相當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這對我們了解古代中國人民的信仰和生活習俗,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間的文化交流狀況,是難得的活著的資料寶庫。
道教法術雖然吸收了中國原始宗教或民間信仰的部分內容,但我們不能認為它就是薩滿教或巫術。因為道教是在道家哲學思想指導下,接受儒家的道德禮儀規范,並吸取融攝了大乘佛教真空觀、心性論和因果觀念,集諸家之長而成就的宗教。它是一種合道理、且倫理化的高級宗教;是以人的精神和肉體生命的升華和超越為其終極目標的信仰形式。早在漢代,當時的黃老道家思想融合先秦老莊哲學和陰陽五行家的宇宙論,形成一種以自然演進為特徵的氣化論宇宙觀和世界秩序觀念。這種觀念後來成為道教教義的理論基礎,灌注在道教的養生修煉及其它各種方術中。
這些方術的程序都按照自然道法,亦即元氣生成萬物的宇宙論和陰陽五行的世界模式論來設計和展開。僅以道教齋醮法事及符咒術為例:在法事中的道壇設置高度、范圍;施用符文的時節、方位、顏色;感召的神靈名稱、數額、服飾,以及念咒行法的次序等等。我們都可發現其中有一套整齊規范的節奏和尺度,是依據某種人類理智的設計,而非隨意所為。如果將正統道教與民間巫師的法術書放在一起,研究道教的專家稍加比較就能看出它們的區別。
體現在道教方術中的這種理智,當然不是西方文化傳統中的合邏輯的工具理性,而是中國文化獨具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理,或曰「天理」、「道理」。其核心理念是以陰陽五行的分合演進來解釋宇宙與生命的起源和發展變化之因。
它是一種氣化論的宇宙觀和生命觀。近兩千五百年來,這種理念是中國各家學派共同秉持的基本觀念;它是中國哲學思想、宗教信仰和各種實用技術的理論內核。而道家及道教對此理念的形成和承續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如果我們抽掉這個理論內核,中國數千年來的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成果,都將變成無理可言,徒具其名的陳跡,淪為某些人可以任意叫罵的「封建迷信」。這樣的文化虛無主義如果變成現實,恐怕是任何有情感的華夏子孫都不願見到的。
中國傳統宗教和文化是一種自發演進形成的原生文化,其形成的路徑和成果與西方文化和科學完全不同,但各有特色。因此我們可以說,道教的養生術及其他方技是非科學的,但絕不是無理智的,更不是全無效驗的。與道教理論基本相通的中醫葯學,也是非科學但有效驗的。中國人用它治病數千年,繁衍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沒有發生過歐洲歷史上那樣毀滅性的黑死病。
諸如糖尿病(消渴症)、天花等古代人類的殺手,中國人很早就能有效防治。治病的方法最早見於道教學者的著作中。當然,古代道術和中醫與當代科學和西醫的有效性相比,已經有些差距。但這只是時代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我們決不能據此將人類歷史上一切非西方科學的信仰和文化都斥為迷信,一筆抹煞。
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先生在其《中國的科技與文明》書中,對道教方術在中國古代化學、醫葯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巨大貢獻,給與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道士是中國古代最具有創造力的人士。火葯就是煉丹道士最早發明的,後來道士又用它驅鬼。最初的金屬溶解技術、鍍金技術也是煉丹道士發明。最初的雕版印刷品是道教的符籙。羅盤原來是風水師所用的工具。
中國的四大發明,至少有三項與道教有關。還有麻醉草葯,最初也可能是求仙道士入山採得;發明麻沸散的名醫華佗,被道教尊為神仙,至今仍被供奉。歷史上著名的中醫葯家,如《肘後方》作者葛洪、《本草集注》作者陶弘景、《千金要方》作者孫思邈、《食療本草》作者孟詵等,都是道教徒和方術家。如果沒有「迷信」方術的道士,中國何來上述這些發明?在西方中世紀,宗教曾是科學之敵。而在古代中國,道士曾經是技術創造之母。由此可見,宗教與科技的真實關系,絕不像某些所謂的「科學打假」人士想像的那樣簡單。
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西方和中國兩種各有效驗的不同理智和文化體系,這是人類之福。因為它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各自取長補短,形成新的原創性文化。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飛躍發展,就是吸收了西方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的結果。同樣,許多近代西方學者,從萊布尼茲到榮格都曾從中國儒教、道教典籍中得到啟發,創造了他們的新理論。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這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的真理。為人類多保留一種有效的精神文化體系,不是更好嗎,為什麼都要統一到西方那裡去呢?
我們已說過,道教的方術不是巫術,而是有理可講的道術。其實就算是巫術,也是科學研究的對象,不必一聽到這個詞語就神經緊張或精神亢奮。巫術是人類歷史上長期存在的現象,從原始部落到當今科技最發達 的歐美國家,都有信從巫術的人。既然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就應該以科學態度去觀察了解和分析研究它,解釋其存在的樣態及原因。而不應假借科學之名一棒子打死它。
西方近現代有許多研究巫術的人類文化學家,最著名的英國學者弗雷澤,他的著作《金枝》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弗雷澤將人類文化的進展分為巫術、宗教和科學三個階段。在談到巫術與科學的關系時,他有一個令人振聾發聵的觀點。他認為巫術與科學是近親,巫術曾為科學的發展鋪平道路。他說:「巫術與科學在認識世界的概念上,兩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認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規律和肯定的。
並且由於這些演變是由不變的規律所決定的,所以它們是可以准確地預見到和推算出來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除在自然進程之外。對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並能接觸到這部龐大復雜的宇宙自然機器運轉奧秘發條的人來說,巫術與科學這二者,似乎都為他開辟了具有無限可能的前景」。(《金枝》第四章,徐育新等譯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相信那些盲目崇拜科學而貶低巫術的人,讀到這段話時會大吃一驚。西方最偉大的科學家竟然認為巫術與科學都能准確地預見和推算出未來?這不開玩笑吧。我還想告訴這些人,其實從古至今之所以有那末多人信從巫術,並非因為他們都愚昧無知,易受欺騙,而是因為信從巫術的確能為人們帶來某種功效。巫術行為在實現人們的真實願望方面或許是無效的,但在撫慰和滿足人們情感需求方面卻有效。事實上,人類有許多心理或情感的需求,是只能或只需用巫術來滿足的。
例如對某個強大敵人的仇恨和畏懼,你無法打敗他,只能詛咒他。詛咒不能實際傷害敵人,但可以幫助恢復自我的心理平衡,緩解畏懼和仇恨情緒導致的精神失常。
巫術在心理治療方面的作用,也適用於印度教(秘教)、道教等保留較多原始宗教成分的東方宗教。西方學者有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如二十世紀分析心理學大師容格對道教內丹典籍《太乙金華宗旨》和《慧命經》德文譯本曾有精闢的評論,寫過一本《金花的秘密》。
其中對人類無意識層的心理活動進行了探索。另外,據說歐洲有學者在將道家學說用於安慰瀕危病人的臨終關懷研究。美國有華裔學者嘗試用房中術治療男性功能病。也有學者舉辦道教養生院。歐洲一些國家有太極拳、武術、氣功等練功團體。東南亞國家有華人宗教團 體嘗試用方術戒除毒癮。大體上,發掘東方宗教傳統方術用於養生治病,特別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心理性、精神性、功能性疾病,以補西方醫學之不足,在海外已經展開。
其實,人類的生存狀況是無比復雜的,每一個人都面臨著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處境。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是這個意思。為了應對復雜的生活處境,人們發展出多種多樣的精神和智慧形式。
巫術、宗教、科學、倫理、習俗等等,都是人類應對生活問題的智慧形式。單靠某一種智慧,無論它是高級還是低級的,科學的還是非科學的,都不足以應對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世界上最愚昧的不是信巫術或信宗教、信養生的人,而是盲目信從某一種智慧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人。「迷信」這個詞的本意就是盲目信從。
問題不在於你信什麼,而在於你怎麼信。如果將科學知識當作僵死不變的教條,而不是求真務實的探索精神,那麼科學也會變成有害的迷信。正如將肉身凡胎的道士當作大仙頂禮膜拜一樣。歷史上真正有創造力的道人,其實都是些謙虛質朴,韜光隱晦的老實人。真正有成就的科學家,也是那些在書齋和實驗室里認真做踏實學問的人。決不會頻頻上媒體張揚炫耀,拿著科學大棒四處尋找打擊對象。
客觀的看,道教的養生及修煉方術中,包含著今天仍然有效的合理成分,或有待研究改造的元素;當然也有不少已經失效,但部分普通民眾仍然相信的無害的內容。個人認為,對那些合理成分應該繼承弘揚,需要改造的內容可以研究,有些已經失效但無大害的方術也不必一概禁止。
在一些合法宗教場所,由職業道士從事不違法害人的相關活動,可以默許。在專業學者的著作中分析研究,鑒別真偽,更應鼓勵。要允許人們研究探索新的養生治病之道,探索過程中會有失誤有歧途,失誤了及時糾正就是。但不允許探索就永遠不會有新發明新創造。國外在這方面已走到了我們前面,國內因政策、資金和專業人才限制,幾乎沒有。恰恰是因為沒有認真研究探索的人,才會給騙子留下餘地。
昨天要消滅中醫,今天又辱罵道士,恨不得將中國文化一筆勾銷了事。對這樣的人真的應該進行科普教育,不是教給他們科學常識,而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家應有的品德。
最要不得的態度,就是盲目崇拜西方科學,而對中國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妄自菲薄,橫加挑剔,動不動就拿不符合科學說事,誣蔑貶低為「封建迷信」和「巫術」。科學是個好東西,沒有人反對發展科學。
我們要對道教多多研究,從而正確地認識和看待道教文化。

⑻ 如何才能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本土道教知識

做公益性道教知識講座,如青詞與古代詩詞,道教傳統音樂中的絲竹故事,道教養生與現代社會壓力的平衡

⑼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家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

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用「道」來探討自然、社會和生活的關系。道家主張道家遵循自然規律,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

春秋時期,老子總結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論體系,表明道教已經正式形成。其學說認為「道」是最高的哲學范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黃帝,集大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天師,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書法、美術、體育、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9)道教文化傳統怎麼弄擴展閱讀:

道家思想起始於上古時期,以盤古為遠祖、伏羲(或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陵為教祖,道歷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

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黃老列庄、黃老學派,縱橫家、修真派、法家學派、玄學、楊朱學派可能對莊子產生影響。慎到、田文等齊國陵下法家學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礎上發展而來,兵家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

⑽ 如何學習道家文化

其實語言只是一種形式,或者一種結構,通過這種形式結構可以幻化成任何種現象,這就是因為抽象出了哲學.
因此多讀原文,最好不要看翻譯,即使實在看不懂最好也是看單字或是詞的出處或解釋,然後通過去體悟原文的意思.關於老子.
如果能體會到老子的境地,在看莊子就可以看翻譯,因為已經體會到了內涵,再加上莊子多為寓言或典故,抽象理論沒多說,翻譯出入不大都看,譯本要不同人、不同時代的都看,關鍵是思考。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如果相信書籍上寫的所有的話,那麼還不如什麼書籍也不要看呢!
書籍所記載的,是歷代聖人賢哲們所思考或要傳達給我們後代的知識和真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透過對前人著作的學習,來獲得知識、經驗和智慧,並且給予發展和創造,從而形成新的書籍。
書籍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依照書上說的去做,那就太一成不變、不知變通了。因為社會在發展,書籍上所記載的智慧也需要有所發展,所以必須選擇性地學習和借鑒。
多借鑒一些古人的智慧,我們可以少走彎路,但決不能把書上所寫的東西全部當成真理趨向心。否則,吃虧的便是自己了。

閱讀全文

與道教文化傳統怎麼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