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理解老子的本體文化

如何理解老子的本體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17 17:39:49

⑴ 如何認識老子的哲學思想

文章一: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與哲學系統架構
————————關於「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與哲學系統架構」的說明

這是在網易社區北京宗教信仰版里,針對中國古代有無哲學的討論,而匆忙間寫下的帖子,不一定很嚴密,但旨在說名中國古代不僅有哲學,而且還有獨特的哲學和哲學體系,老子的思想里的哲學理念哲學理念幽深,境界高遠,言語洗煉,正言若反,形而上與形而下同在。老子思想的哲學系統及其層次是由宇宙、人生、政治等多個方面所構成的,他的博大精深還在於由這一思想的哲學系統所放射出來的光芒——精神、價值及其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由於本人的水準之所限,對其的整理或發掘還很浮淺,因此或許沒能把老子思想的哲學系統或架構的全貌都展現出來,也有可能並不嚴謹,但就是在這么粗略地將其梳理一下,便已使其系統的構架露出了端倪和恢宏氣勢,足見其思想的哲學理念之底蘊的博大、精深、厚重與高遠。

筆者還從研究老子哲學思想(與西方早期哲學思想做了些比較和淺議,並對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及其價值出發作了些論述,請網友們參詳。

wnxieh68(艾波濤)

——(2002-12-1710:55:57),

——————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和哲學系統架構(1)

中國的文化,也應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了,她的基本格調不是超世俗的,在研究宇宙這樣的大問題時,常以生活實踐為切入點,從反省自己的身心實踐為著眼點,通過在身心經驗上的體察做到一些了悟,了悟之後或了悟之所在即是真理。中國文化的經典(由這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在說文解字里是這樣解釋的,經是一種有條不紊的排列,而典是一種法,一重規則。這也是我們早些時候有過的文化學說的分類或劃分方式,),如老子的《道德經》雖字數較少,內涵卻十分的深遠,並有著無群的魅力。這部經典曾被美國學者蒲克明肯定為未來世界大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短短五千言,卻囊括了整個宇宙以及人生的大智慧。老子能用五千字闡述出整個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運動,以及人生和政治的諸多門類的哲學性思想,實屬世間憾有。

一、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自然」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萬物創生的根源,所以人、地、天都要法「道」,但道並不是毫無規則的,為所欲為的,她還必須以自然為法則。這並不是說「道」的上面還有一個自然的東西,要道去遵循。「自然」是自然而然,是自然就如此的意義,應理解為道的精神所在。是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中最主要的部分,或者說是主導性的部分。是謂「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道和德之所以得到萬物的仰尊,就在於她們常法自然,道和德的價值就在於自然,若不以自然為法就會失去其價值。老子的思想以「道」為基礎,但是他的思想卻在「自然」兩個字上。

他的人生哲學、政治思想哲學故都是以自然為宗,他的宇宙論觀念也以自然為法。因此我們若把老子的哲學,說成是「自然哲學」,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的哲學觀念是「自然」,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也是「自然」。老子的思想體現在人生的哲學上時,就是無欲——無私、無為——無爭,前者是修己的根本,後者是處人的原則,因為無欲所以能夠知足,因為不爭說以能夠謙和;知足者常樂,謙和者者受益。「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其爭。」無私則能成其私,不爭則莫能與此爭。都是依據自然的結果,這和道德依循「自然」,「萬物莫不尊而貴德」是同出一理的。無私——無欲、無為——無爭,還表現在「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所謂的無常心,就是無私心。若是作為管理者或統治者,既然是無私心當然也就會以百姓心為心了。若用現在的理念來說的話就是民主之心了,也就是民主的思想了。難怪有人在評點道德經時說,這是民主國家運用思想和法則。但在老子來說,只是順其「自然」,只是順應自然而已。「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管理者的目標就是要「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自身又怎麼能有為呢?「我無為而民自化」管理者又何必要有為呢?自然無為的結果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無論是面對自然界,還是面對人生或治政以及修身,老子的思想無不是以自然為本。因此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老子的思想的哲學觀念是「自然」,老子的思想的哲學法則是「自然」,無不都是以「自然」為本。「自然」是老子思想學說的精神之所在。

二、老子思想的哲學性質與哲學架構

在我國先秦諸子中,老子的思想對所有哲學的問題都有過論述,且最有哲學的系統性和哲學層次。非常贊同揚柳關於「諸子百家思想中,老實說,根本上全是有政學結合的傾向,或是說諸子百家的思想都與政治思想緊密聯系著,或者說當時的諸子都有政學結合的慾望,」的觀點,先秦時代百家爭鳴,應該說那個時期是我國學術思想發達的黃金時期。但各家所重視的問題,大多都集中在政治謀略、縱橫方術、人生修養等比較現實或直接須要面對的問題上,涉及到宇宙方面的論述不多,唯獨道家除了研究人生和政治的問題以外,進而對於宇宙的各種問題,而且談論的更多了些,同時也都有著較為深刻的論述。以至於其對當時受政治環境的影響而提出的小國寡民的思想,反而成了其思想學說中點綴了。因為宇宙論是老子的思想根基,老子的思想就相對地比儒、墨、名、法等各家都要來的大氣的多。

下面就老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哲學系統作些論述,首先要申明的是,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是無法用由筆者的三言兩語能闡明得了的,就目前筆者的水準,其論述也不過是管窺之見罷了,難以從總體上將其思想的精華和哲學思辯敘述清楚,如若有那些不當或不到之處,肯定是筆者自身的水準之問題所致,敬請批評指正。

1、老子的宇宙論哲學思想

老子的宇宙論思想大致可分為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運動或變化等幾個層面上。

1)、宇宙的本源:

宇宙論是老子哲學的基礎,而宇宙的本源論又是宇宙論的中心,因此整個老子的哲學,就完全在於這個本源論里了。

關於宇宙的本源,西方的哲學家們是通過一些物質來說明,由於太具體或太個體了,往往是不能涵蓋萬物,貫穿始終的(恕不詳述)。老子卻以無上的智慧,摒棄這些淺現的東西(如:水、火、風、數、原子等物質),以「道」作為宇宙的本源。老子的這一偉大的發現,就是天地萬物所以生的總原理或總原則。

請看老子的論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25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道作為宇宙的本源,其作為天地萬物所以生的總原理,自然就和天地萬物有所不同,天地萬物是事或物,可稱之為「有」,道不是事或物,是形而上的存在,則就須稱之為「無」。

這里「有」和「無」,即是「道用」或「道體」,要論其層次的話,老子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40章)「無」就是道,不過這個「無」是針對具體事物的「有」所言,並不是等於零的那個數學上的概念。作為天地萬物所以生的總原理怎麼能等於零呢。

道既不是實體,又不可能是空無所有,她的狀態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道當然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第14章)她是一種「惟恍惟惚」的狀態存在,「有物混成」就是指道體的渾融狀態。

道還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存在,既無所謂的壽夭生死,也無所謂大小或廣窄。莊子曾說過:「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一副創生萬物永不止息的狀態,是謂「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

當然,道是一種超乎時空的形而上的存在,當然是不能依知覺去證驗,也就說不能用言語去表述的了,所以老子一書開明宗義:「道可道,非常道」。現在雖不得不進行一番解析,卻並不能清楚明白地說明其究竟是什麼。對道的真正體認,還必須在於體會混成或恍惚這些詞的意境或趣味。以明了其超越時空的特色,了解道既不很困難又不很容易,道理就是這么簡單,但得道就不那麼容易或簡單了。

————————————————————————————

文章二:從老子哲學中的「本體論」看老子的哲學思想——讀《老子》

一提到本體論,就聯繫到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哲學。這里講「老子哲學」,一方面是肯定了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在中國歷史上是存在的;另一方面,把本體論加上引號是為了表示其與西方哲學上的本體論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國所謂的哲學和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哲學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印象中的西方哲學一般都包含兩個部分,既本體論和認識論,也就是世界的起源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世界的認識方法。他們首先要回答的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究竟是由什麼產生的。「希臘七閑」之一的泰勒斯便推斷說水是原始的要素,萬物生於水又復歸於水。中國歷史上的哲學思想關注人生和政治問題的比較多,這些一來便局限到了倫理道德的圈子裡。老子哲學與其他中國哲學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突破了這一局限,把思考的范圍由人生擴展到整個宇宙。那麼宇宙就是是怎樣生成的呢?這就涉及到老子哲學思想中的本體論了。

一、老子哲學的本體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第四十二章提出了「道」是產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老子哲學思想中最重要的范疇,也是老子哲學本體論中最主要的概念。那什麼是道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縱觀全篇對「道」的描寫體現了道下面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道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便給「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指出最為萬物根源的「道」體是虛空的。為什麼道會是無形的呢?因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於特殊時空中的具體之物了,就會有生滅變化。這就是和「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矛盾了。道雖然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但它卻是實存的。「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都說明道是一個實有的存在體。總之,道是有宇宙所固有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物質和精神耐以行動和變化的動能。
(二)、道雖然沒有生滅變化,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它與其他一些本體論中的本體的不同點就在於它的變化性。例如巴門尼德提出的「being」就是唯一的、絕對的、不變不動的。「獨立而不改」的「道」在唯一性和絕對性與其相同,不會隨著外屋的消失而消失,也不會因外力的作用而改變。但同時「道」又是「周行而不殆」的,它的運動導致了世界的萬物的運動變化以及在運動變化中消滅。
(三)、道的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遵循一種普遍的規律。書中除了描寫實存意義上的道外很多地方講到的道都是意指規律性的道。「反者道之動」,老子認為自然界中的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多依循著某些規律的,其中一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的方向運動發展。「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是說事物發展遵循對立轉化的規律;「周行而不殆」也指出循環運動的規律。
(四)、「反者道之動」中的「反」也可以當作「返」理解,就是指「返回」,宇宙萬物的發展最後都返回到它的本源中。十六章講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也是這個意思,就是說宇宙萬物由道而產生,最後又都復歸於道。這和泰勒斯認為萬物生於水又復歸於水是類似的。

二、老子哲學的方法論

上面是對老子哲學的本體論的簡單總結,那下面看看它與老子哲學思想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呢?西方哲學家的哲學思想往往都由本體論出發得出一個系統,並且主觀的認為,至少希望得出的是完整的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可以解釋宇宙中所有的現象。
首先,道產生了萬物,是自然界最初的發動者,萬物的生長發展都是道的潛力推動的一種表現。那麼我們要認識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認清楚道,體道也就成了人生社會的最高境界。大道既是超越的永恆的,又內在於天地萬物而具有現實的品格,它引導人們通過修道的種種努力,改造失道的社會人生,使人類逐漸臻於大道的終極理想,這是道家尊道而貴德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道家不是純粹消極避世的,它對現實生活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注,只是關切的宗旨和方式與儒家不同而已。但是,由於道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而是一種「無」,那麼對它的把握是很困難的。因而不同的人對待道的態度的才會有不同:「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另一方面,道的唯一性和絕對性又讓體道成為可能,不是永遠都達不到的。
其次,在世俗的世界中我們應當如何體道呢?這就是由道的特點來決定的。道的運動變化性讓世界變的多姿多彩,同時道的規律性又讓表面上雜亂無章的世界的內部有規律可找,這樣就給我們認識世界帶來了方便。第一,道的作用讓一切事物都在對立的情況中反復交替變化中。所以我們觀察事物不僅要觀看它的正面,也應該注視它的反面,只有兩方面都兼顧才能對一件事情做全盤的了解。老子不僅提醒我們要注意對對立面的觀察,他甚至認為如果能夠執守對立面所產生的作用更勝於正面所產生的作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所表達的觀點都是和一般人不同的,一般人多要逞雄、爭先;老子卻要人守雌、取後。在對立面互相轉化的過程中,老子更強調事物由反面向正面的轉化:「將欲拾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謂襲明」。總之,道的運動和發展是向對立面的轉化,亦即是朝著相反的方向進行著的。當道作用於事物時,事物也依循著這個變化規律而運行著。所以我們在認識事物發展的時候一點要把握這一規律。第二,道的發展雖然是對立面互相轉化,但最後卻是復歸於道的。因而它作用的事物也是發展也是遵循返本歸初規律的。老子認為「歸根曰靜」,即事物的本根就是一種虛靜的狀態,所以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必須執守虛靜才能合乎於道,才不起煩擾紛爭。老子哲學中很重要的「無為」思想就是由此得到的。「無為」就是執守虛靜,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道的規律和作用,才能「無不為」。第三,道作用於人就被稱為德。既然體道是人生社會的最高境界,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對的視而不見了。「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也就是這個道理。社會上的所有現象也都遵循道的規律:「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體現了對立的雙方面是互相依存的;「曲則全,枉則直,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體現了對立面互相轉化的規律;等等。

三、比較老子哲學與西方哲學

第一,老子哲學的目的與西方哲人搞哲學的目的有所不同。正如上面所說,傳統的西方哲學家都希望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來解釋宇宙間所有的現象,這樣他們的不足之處也很容易被發現,因為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夠解釋宇宙間產生的所有現象。老子哲學雖然相對其他中國哲學思想上升到了整個宇宙,但重點仍然是放在對一種理想人格和理想社會的追求。
第二,上面講老子的思想雖然也是由本體論得到認識論,但卻並不同於西方哲學從本體論邏輯的推出一個哲學系統得到認識論。在老子思想中經驗的判斷顯得更為重要。比如說一件事情合不合道,並不是用對道的定義去檢驗,而是看其在經驗世界中是否為真,因為道是沒有具體規定和特性的。
第三,老子得到本體論的方法與傳統的西方哲學家不同。《老子》第一章變講到「道可道,非常道」,這里就區分了兩種不同的道:非常道和常道。因此老子並不是從一系列經驗事實抽象出來的,而是超越時空,超越具體形態具體事實得出的。
總之,老子的道論已超越了把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當作世界萬物的基質和把有限的實有當作宇宙的本始以及猜測性地描述宇宙演化過程的種種理論形態,而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較系統地探討了形而上的存在本體問題。從老子起,「道」開始上升為一個最高的哲學范疇,這不僅是「道」在意義上的一個重大轉變,而且也帶來了中國哲學發展進程上的一個根本突破,即促使老子哲學開創了中國古代本體論思想的先河,提出並建構了中國哲學史上的第一個本體論模式。

⑵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概念:道家的「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范疇,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等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構成世界的本體;促使萬物運轉的規律;作為人類行為的准則;創造宇宙的原動力。
老子所說的「道 」有以下幾層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體),世界由以出發、由以產生的基礎;第二,世界的本質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體現實性)的決定力量,第三,世界形成、產生和發展全部歷史的述說,也即對道以自身為本原、以自身為本質的自我產生、自我發展、自我表現、自我完成的全部歷史的述說。
簡言之,「道」:一.宇宙萬物產生和發展的總根源,這也是老子哲學的核心;二.自然規律;三.人類社會的一種規則、法則。「道」作為世界之不同於一般的「有」,也不同於一般的「無」,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無」的一面,道是「有」與「無」以及一切萬事萬物的統一。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亘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道」

特徵:客觀性,普遍性,道循環往復,道對立統一,道無為,道虛
作用:春秋時期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這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是一個重大的變革。「道」生成演化萬物就屬於「宇宙論」問題;「道」決定萬物的存在就是「本體論」問題。老子的論述雖然相當簡潔,卻已把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來了,這是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突出貢獻。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擺脫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縛,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世界起源問題和存在根據問題的大思想家。他邁開了走出宗教或神化之網的第一步,闖入了理論思維的新天地,這標志著中華民族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一個飛躍,在中國哲學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家的道,哲學含義豐富而復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
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
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混然一體的東西。
道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終極原因。

⑶ 怎樣評價老子的思想

中國人的老祖宗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得非常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也就是說:道生時間,道生空間,道生宇宙,道生萬有,道生萬物,道生植物,道生動物,最後,道生人類!

道是自有永有的!道是充滿宇宙萬有的!被生的不是道!被局限於宇宙的不是道!道是超越宇宙而存在的!道可以不因宇宙而存在!但是,宇宙不能離開道而存在!

中國人的老祖宗告訴子孫:太初有道!道是生命的源頭,道是真理的本體,道是唯一的道路!順天行道便是德!

一切生命包括宇宙,都是道生的!產生宇宙和生命的生命叫做道!

道不是被造的!道不是被生的!被造的不是道!被生的不是道!

孔子編輯的四書五經中的《尚書》里說:。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於上下,敬哉有土!

天是道的另一個稱呼,老百姓也叫做老天爺!道是有性格的,有感情的,有脾氣的,是公義光明的!道對宇宙萬物和生命以及人類擁有絕對的主權!就象人對被人所造的手機一樣,人對自己造的手機有絕對的主權!

如果人向自己的手機按A,自己的手機不顯示A相關的內容,反而顯示B,這個手機就是問題手機!就是壞的手機!就是不正常的手機!就是不合格的手機!就是不能用的手機!就是要修理和更換的手機!如果不能修理和更換的手機,就是被人拋棄的手機!手機不順從人就壞手機!

同理,人不順從道,就是壞人或者叫罪人!順天行道叫做天人合一,稱為德!替天行道或逆天行道必然會出現天災和人禍!

道,有主權無中生有!道創造時間,創造空間,創造宇宙,創造萬有,創造萬物,創造生命!生命不是從宇宙產生的!生命是生命的源頭,道生的!

道,也叫做天,也叫做造物主。

順天行道便是德!德是道本性的張顯!

⑷ 談談對老子思想的認識

老子,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著有《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⑸ 老子書中關於「道」本體論思想基本內容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⑹ 老子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怎麼理解老子的「道」

老子的中心思想當然就是道
毋庸置疑!百家爭鳴
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解釋周易的過程周易,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核心組成部分之"源頭活水"!概百家爭鳴乃至後世聖賢,諸般哲學體系之詮釋,乃構成我華夏連綿5000年之文明!周易者,占筮之書,旨在趨吉避凶,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透過卦爻辭相客觀全面的剖析現狀及其內心世界!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晚而喜易,緯編三絕,乃作易傳!
荀子曰:知易者不佔!"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源出周易形而上就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道理樸素意義的哲學
指的就是形而上學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老子的本體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