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儒家文化是什麼時期傳播

儒家文化是什麼時期傳播

發布時間:2022-08-17 21:49:00

① 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的傳播,主要是在什麼時期

漢朝打通河西走廊不僅僅是軍事勝利,在軍事勝利後,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便進入河西走廊,成為這一交通咽喉地區的主流文化。雖然此後遭遇了外來的佛教文化,但經過長期磨合,佛教文化與儒家文化漸漸實現和諧共存。

② 請問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的傳播主要是在西漢時期還是東漢時期

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的傳播主要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你給的選項都不對。

③ 儒家思想是在什麼時候發展的

宋代,是儒家思想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以宋明理學為代表的新的儒家文化重新恢復其正統地位,並雄踞中國思想論壇約700年的時間。

宋明理學的創始人為周敦頤,學說奠基者為號稱「二程」的程顥和程頤。而集大成者則是南宋哲學家朱熹。他以思孟學派為主,吸取佛道思想,建立了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己」,氣對理也有重要作用,二者結合才能構成事物。在道德上,他主張「理則為仁義禮智」,把封建道德客觀化。朱熹還提出了「格物窮理」、「格物致知」等重要命題。朱熹是繼孔子之後,在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深遠的哲學家,他的理學在元明清三代部被奉為正統的理論。程朱理學後來分化為兩大流派,一是繼承朱熹學說的理學派;另一個是以宋代陸九淵和明代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派。此外,在宋代,承繼荀子學派思想傳統的有張載、陳亮、葉適等人。在明代哲學家李贄對程朱理學進行尖銳批判之後,明末清初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對各種唯心主義,特別是程朱理學進行了有力的批判,達到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水平。在哲學思想上,他提出了「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的著名論點,提出了「日新之化」的發展觀,提出了「因所以發能」、「能必副其所」的反映論思想,幾乎涉及當時哲學史上的所有命題,體系之完整,論述之全面,成為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驕傲。

④ 儒學真正盛行是在哪個朝代

儒學真正盛行是在漢代。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

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已死三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漢代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4)儒家文化是什麼時期傳播擴展閱讀

儒學的學派構成

4主要學派

編輯

程朱理學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狹義理學專指程朱學派(廣義的理學包括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

該文的理學特指程朱理學)。理學肇始於北宋的周敦頤,奠基於程顥、程頤,完成於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學體系。他把太極之理作為哲學的最高范疇,提出了系統的格物致知說和知行學說,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學說和有關修養方法的學說。

宋朝時,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因此程朱理學成為儒學主流。朱熹作《伊洛淵源錄》確立了北宋理學產生、發展、傳衍的歷史統緒,使之具有一個統一的學術流派的地位。

陸王心學

中國宋明時期的哲學流派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南宋時期,針對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陸九淵提出「心即理」;

針對朱熹「即物」才可「窮理」的理論,陸九淵提出更為便捷的「發明本心」的主張。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在認識論上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陸九淵的哲學觀點是「明心見性」、「心即是理」,經明朝王陽明發展為心學,形成了「陸王心學」。程朱理學的理論基礎是《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而陸王心學的根據則是《尚書》中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明代晚期,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之間進行的義理之爭轉入了儒家文獻的全面考證,由此產生了顧炎武的漢學。

宋學與漢學

漢學與宋學的對立是清代儒學的主線,又因滿清變成儒學和皇權的道統之爭,康熙等以宋學的名義逐漸從儒學士人手中奪取儒學道統。

漢學大師惠棟認為「宋儒之禍,甚於秦火」。戴震進而指出無論程朱還是陸王都摻雜了釋道的成分,作《原善》《諸言》《孟子私淑錄》以及《孟子字義疏證》尋找純粹的孔孟之道。

⑤ 儒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間

儒家的起源應從公元前136年開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
最顯著的儒家崇拜者則非康有為莫屬了,餘的維新變法,廢除八股文,改為尊孔,還提議以孔教為國教。
以下是儒家文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影響:

宗教
儒家文化的哲學認為,時間是有始無終的一條因果鏈,空間是有限的,可范圍在不斷擴大,由於儒教是一種准唯物的宗教,只關心現世,將來世交給其他的宗教,因此對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寬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試圖干涉現世的政權,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這在封建社會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儒教發源地中國是歷史上最早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
在儒家文化圈內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世界任何地區在宗教戰爭中失敗的一方,都可以到中國繼續傳教、發展,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和越南)像一個黑洞,任何外來文化都會被吸收和消化,改造為本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儒家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主動擴張,而是使周圍文化一層層塌陷進來,被同化,是一圈一圈地緩慢擴張,周圍文化被同化的程度非常高。

政權
儒教的教義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歷史上經常出現起義、造反推翻一個朝代的現象,所謂「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以至於某些西方歷史學家認為中國人是一個「喜愛暴動和反抗的民族」,在災年「吃大戶」成為一個可以被容忍的半合法現象,每一個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民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中國的封建社會和西方的不同,在頻繁的朝代更迭中不斷地進行改革,從中唐以後貴族和平民的界限已經日趨模糊,所以可以持續如此長的時間。

尊長
儒家文化強調對尊長的服從,信仰對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強烈地對故土的留戀感和民族自豪感,「忘了祖宗」成了最難聽的罵人話,生兒子延續香火是最大的生活希望。儒家文化圈各民族的移民總是懷念故鄉,很難和當地文化融合,自己人之間卻有很強的互助性,在移民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島。

⑥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1、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人際關系。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指出統治階級要愛惜民力、取信於民、正身律己。

2、戰國時期--孟子思想的發展: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虐民」「暴民」。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成為統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於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新儒學以「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為核心。

4、宋代的新儒學--理學:特點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觀點:他認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實際上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5、明朝理學走向極端--王陽明的心學

①創立背景:明朝中期,社會動盪不安。

②目的:「破心中之賊」,維護封建統治。

③主要觀點: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主張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慾」,以「致良知」,即恢復內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觀念,忍受封建統治的壓迫。

④評價: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走到了極端。

(6)儒家文化是什麼時期傳播擴展閱讀

周公對儒家思想的創立:儒家思想的起源成書於周公時代。周公也,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武王代紂後不久過世,傳位於周成王,即武王之子;由周公輔助。

孔子對儒家思想的發展:孔子,名丘,春秋時魯國人。平王東遷後,春秋戰國時代開始,說明王室的勢力變弱,各諸候國開始強盛,從而有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逐鹿中原。在這個混亂的時代,產生了大量的思想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思想與治國方針,史稱:諸子百家。

孟子對儒家思想的發展:孟子,名軻,戰國時鄒城人,今山東鄒城,也是生活在齊魯大地。從小聽到孟子的故事是「孟母三遷」及「子不學,斷機杼」,說明孟子從小的家庭教育還是比較重要的。

⑦ 儒家思想在各個朝代的發展

漢朝以後,儒學地位下降,在魏晉南北朝時玄學盛行。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直到五四運動才取消了儒學的統治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他的思想集中於《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晉之際出現的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的易經,這是為士族辯護的一種消極思想。《周易》、《老子》、《莊子》稱之為「三玄」。玄學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主要活動在洛陽。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賢。

5、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6、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安定先生)、孫復(泰山先生)、石介(徂徠先生),是宋朝理學承范仲淹,開張載兩宋理學的過渡人物。

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

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7、明中葉的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走到極端。

8、元朝的鄧牧:自稱「三教外人」,著書大膽否定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其非君思想,對明清進步思想家有一定影響。

9、明末清初:黃宗羲:在明亡後,隱居著述,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他的思想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也有一定的影響。

10、清末民初:儒家學派的法脈傳人何子淵以「敢誇才依馬 唯驥道南吾」、「同人於野 仁者樂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為其哲學旨歸,創導新學,摒棄科舉。

但又以弘揚儒家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為己任,「師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與孫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驅逐韃虜,振興中華。

(7)儒家文化是什麼時期傳播擴展閱讀:

在當今世界,儒學的思想價值可以用來為實現各國各地區共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進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務。這是由儒學所具有的本質特性決定的。

儒學在中國產生以後,不僅存在和發展於中國,而且傳播到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傳承和延續到今天。

儒學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機與活力,有著不斷進步的發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質特性決定的。儒學具有的本質特性最主要是四個方面:開放包容,實事求是,經世致用,與時俱進。

儒學具有開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對別的學說能夠兼收並蓄、海納百川,能夠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就能夠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當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產生之時,與它同時並立的還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

正是由於虛心向道家、墨家等學說學習,認真從中吸取思想營養,儒家思想才成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顯學」。當它傳播到東亞其他地區時,又能與當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進了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當佛學傳入中國後,儒學不僅與之共存,而且將其引為自己的借鑒取長對象。這些都體現了儒學開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備的生生不息的發展活力。

⑧ 儒家思想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儒家思想在中國經歷了四個階段。一、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 二、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義》為代表的兩漢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學 三、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以程、朱、陸、王等為代表的宋、明、清時期的性理之學的儒學 四、中國儒學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是從康有為開始的,與西方近代民主、科學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現代新儒學 近代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閱讀全文

與儒家文化是什麼時期傳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