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四大古橋分別是哪四座橋
中國四大古橋為廣東潮州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1)我國歷史文化橋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的橋文化以橋梁為實體反映各時代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文化成果。它是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典型標本,顯示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
1、橋文化內涵豐富。從政者專注於創造橋梁政治文化。古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清官們的理想,造橋修路是其重要的從政目標,當政者親自主持造橋是一種優秀的政治文化傳統。
2、宗教信仰者在橋樑上注入宗教文化。宗教信徒們為造橋捐款都會在橋上、橋碑留下善男信女的名字。橋樑上的蓮花石刻屬於佛教文化。八仙紋樣則屬於道教文化。中國有三教同源之說,古橋中更有三教同橋的文化現象。
3、橋梁工藝設計師在橋樑上創造雕塑藝術的奇葩。工藝師們按照民俗文化的需要設計各式橋飾藝術作品。橋頭石獅、各式吸水獸石刻承擔著橋梁守護神的角色。橋柱上的獅子石雕、麒麟石雕、大象石雕、葫蘆石雕,橋欄石上的雙龍戲麒麟、雙獅戲綉球石雕等民族傳統題材的橋飾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武漢長江大橋欄桿上的鑄鐵嵌圖欄桿更是十分精美,至今仍讓人贊不絕口。
4、各類學者、文人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創造著橋文化。如眾多的橋聯、橋碑、橋名、橋畫、橋梁攝影、橋梁書法、橋梁科學技術理論、橋梁社會科學理論、橋梁專著、橋梁論文、橋梁故事、橋梁文學作品、橋梁影視作品、橋梁網站都是橋梁文化的產品。
5、與橋有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也會給橋文化賦以特定的內涵。如瀘定橋有紅軍強渡的軍事文化;盧溝橋有「七七事變」揭開抗戰序幕的政治文化;汀泗橋有北伐名將葉挺戰功的名人文化等等。
6、橋文化有許多社會學的內容。古代中國社會有全民為鋪路修橋捐款,為建橋出義務工的社會公德。有此特殊古橋更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規定。這是古橋倫理文化、民俗文化。古代橋梁經費籌措、管理、使用,橋梁施工、維修管理,古橋建設中的設關卡、設驛站、設碼頭、設寺廟、設橋亭、建城鎮、建市場、建戲台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規定。
這就是古橋的組織管理文化。橋文化的研究正在催生出橋文化新門類。如橋梁考古學、橋梁旅遊經濟學、古橋價值評估學、古橋維修保護學、仿古橋梁建築學等等。這些新的文化門類會帶動新的產業門類的發展。
㈡ 中國有哪些古橋是比較出名的
1-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為聯拱石橋,建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 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3-五亭橋五亭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五亭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頤和園十七孔橋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五亭橋原名蓮花橋,是瘦西湖的標志之一,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橋。
4-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㈢ 我國有哪些歷史名橋
1.五亭橋:位於江蘇揚州瘦西湖內,橋基由12條大青石砌成,橋身為拱圈形。由3種不同的圈洞聯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橋上置有五亭,而且亭與亭之間又以廊相連。
2.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鐵鏈鋪以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鐵鏈粗如碗口,每根長150米左右,重約一噸。
3.玉帶橋:此橋位於北京頤和園內,全橋用漢白玉石建成,拱圈為蛋形,兩側雕刻精美的欄板和望柱,通體潔白、線條流暢。遠望猶如一條玉帶點綴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遊客贊為「海上仙島」。
4.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縣的程陽村邊的林溪河上,全橋為石墩木面瓦頂結合而成。橋上建有五座寶塔形狀的樓亭,可避風雨。整座橋無一鐵釘,全用桁槽銜接,它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十分精緻牢固。
5.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晉江縣的安海鎮,建於宋代,當地人俗稱「五里橋」。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五層六角磚砌成的寶塔一座,此橋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此長橋」的美稱。
6.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的趙縣城南洨河上,為一座空腹式的單孔圓弧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邊42塊的橋欄板上,都有精刻的龍獸浮雕。
7.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的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於一體的綜合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開關的活動式石橋,自古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稱。
8.盧溝橋:坐落在北京廣安門西南約10公里之處,該橋因跨越在盧溝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盧溝橋。全橋均用白石建成,兩邊石欄雕柱各140根,石柱頭上雕有蹲伏形態各異石獅子485隻。
9.十字橋(山西晉祠魚沼飛梁):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15公里的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建於魚沼之上,又名魚沼飛梁。全橋由立於沼中的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又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兩側有漢白玉石欄桿。
10.五音橋:位於河北省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此橋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時能發出叮叮咚咚的悅耳音樂,包括我國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稱此為「五音橋」。
㈣ 我國著名的古橋有哪些
㈤ 中國十大名橋分別是哪些橋
中國十大名橋: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十字橋。
比較靠前的三座橋:
1、盧溝橋。
十字橋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主體建築聖母殿前,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魚沼飛梁,漢白玉欄桿,方磚鋪面,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遊人都可以通過。因這橋構造奇巧,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橋梁多年經風雨,材質堅固,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
㈥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
一、趙州橋
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趙縣城南,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李春設計建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敞肩坦弧石拱橋,公認的「天下第一橋」。
二、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橋欄雕工精美,形象生動,橋拱高聳,好似玉帶。單孔凈跨11·38米,高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顯得富麗堂皇。
三、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前,建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漢白玉欄桿,十字型橋梁,如大鵬展翅,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遊人都可以通過。因構造奇特,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
四、廣濟橋
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潮州市東門外,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曾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初為浮橋,由浮船聯結而成,後自兩岸向江心逐墩修築,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於橋上建12座樓閣。後歷經多次修建,形成目前十八梭船二十四洲風格。
五、五亭橋
位於江蘇揚州,是瘦西湖的標志之一,形似蓮花,又稱蓮花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的,亭橋結合,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橋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種共十五個不同的卷洞聯系,據說中秋之夜,可在每個橋洞看到滿月倒影。
六、風雨橋
亦稱花橋,是侗族獨有的橋,此處是一種橋的統稱,不專指哪一個。風雨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形成長廊式通道,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因行人過往能避風雨,故名。
七、五音橋
位於河北遵化縣清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因都是取材於含鐵量較高的鐵礦石,敲擊時能發出叮叮咚咚的悅耳聲音,包羅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故名。
八、安平橋
位於福建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歷時14年建成。橋長2700米,是我國古橋梁中首屈一指的長橋,它保持全國橋梁長度的「冠軍」,達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橋心亭後柱上那筆力雄勁的聯句「天下無橋長此橋」,概括了它的最大特點。橋上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兩側有護欄,以保護行人安全。
九、瀘定鐵索橋
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建於清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13跟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跟作底鏈,4根作兩側扶手。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主要通道和軍事要津。紅軍長征途經這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使該橋聞名中外。
十、盧溝橋
亦稱永定橋,位於北京豐台區永定河上,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多涵孔圓弧拱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後經明清兩次重修。因馬可· 波羅在游記中對該橋有詳細的記述,盧溝橋在歐洲被稱為馬可· 波羅橋。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這座古老的橋又增添了新的意義。
盧溝橋全長266.5米,護欄柱頭上有大小石獅子501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更有許多小獅子,或爬在雄獅背上,或偎在母獅膝下,千姿百態,數之不盡,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
㈦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橋梁
1、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鐵鏈鋪以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鐵鏈粗如碗口,每根長150米左右,重約一噸,在小學課文中學過,2016年穿越川藏線親自走過。
2、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的趙縣城南洨河上,為一座空腹式的單孔圓弧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邊42塊的橋欄板上,都有精刻的龍獸浮雕。歌曲中聽過,課本上學過。
3、盧溝橋原名廣利橋,距京城30餘里,是離京送別之地,因此很容易讓人想起唐詩里反復吟詠的「灞橋」,有一種「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凄苦情結。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不清,這是當地的歇後語,以前數不清,現在離真實更遠。古舊的獅子,猶如盧溝橋的飾物,古拙與靈動之間,最恰如其分體現一種悠遠深長的氣度韻味。
3、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後連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夢想有機會要親自駕車體驗的大橋。
4、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平湖立交,上跨杭州灣海域,南至寧波市庵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36千米,橋梁總長35.7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曾經兩次駕車走過的跨海大橋。
5、膠州灣大橋東起海灣大橋立交,上跨膠州灣,中接紅島互通立交,西至黃島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36.48千米、橋梁全長25.881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自駕游經過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