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玉石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玉石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8 02:55:13

① 玉的寓意是什麼

【玉的寓意】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鴻門宴》、《弄玉吹簫》、《女禍補天》等。

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如賈寶玉、林黛玉,還有多少年讀不厭一部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託在這塊玩石美玉里了,對玉的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這一註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

玉的文化就是中國四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國的一種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國整個的歷史時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國人傳統的用玉觀念,這就是尊玉、愛玉、佩玉、賞玉、玩玉。所以君子愛玉,希望在玉身上尋到天然之靈氣。

玉乃石之美者,色陽性潤質純為上品。寶石也如此。其價值高低並不完全取決於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錢的為多數。如同人一樣,哪個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1)玉石的文化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玉的保養】

1.避免與硬物碰撞。玉件受碰撞後很容易裂紋,有時雖然肉眼看不出裂紋,其實玉表層內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

2.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暴曬。防止影響到玉的質地和色澤。

3.忌化學劑,化學劑會給玉石帶來一定的損傷,例如各樣洗潔劑、肥皂、殺蟲劑、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如若不小心沾上,應及時抹除後清洗,不要讓它對玉石造成損傷。

4.盡可能避免灰塵、油污。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於玉面,應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

5.新購玉件一般也應在清水中浸泡幾小時後,用軟毛刷(牙刷)清潔,然後用干凈的棉布擦乾再佩戴。

6.佩掛件最好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這樣有助保養和維持原質。

7.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次清洗。

8.玉佩等懸吊飾物,應經常檢查系繩,防止丟失或損傷心愛的寶物。

② 玉石象徵的意義

玉石翡翠象徵著純潔,也象徵著財富和力量。在古代,它是紳士的象徵。像玉這樣的先生們來自這里。翡翠玉象徵著幸運和幸福,內在和深刻,吉祥的和平和永恆的青春。

吉祥如意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願望。在玉石圖案中,它主要表現為龍,鳳,祥雲,靈芝,如意。這種類型的玉通常適合各種客人。

一塊玉石桃子上面雕刻個蝙蝠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雲紋形若如意,綿綿不斷,意為如意長久;"蝙蝠"寓"遍福"。

(2)玉石的文化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玉文化的發展:

中國玉文化有著一萬年的萌生發展的悠久歷史。它又有著無限的生命力,2008年北京奧運徽寶就是古老的玉文化傳統與當代奧林匹克人文價值相結合的傑出作品,也是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玉文化的有力見證。

古玉鑒定分為時代、功能、玉材、形飾、銘刻以及名稱、價值、價格等若干信息,其中首要的是時代(年代)鑒定。據業內人士介紹,時代(年代)鑒定可分為宏觀的時代(年代)鑒定和微觀的時代(年代)鑒定兩大類。

宏觀時代鑒定的年代量比可以「紀」乃至「十紀」為其最低量標,而微觀時代鑒定只能以十年或幾十年為最小量標,准確的微觀量比可落實到年月甚至日時的最微小量標。

以「紀」或「十紀」為量比的宏觀年代鑒定的標准,可分為神玉—王玉—民玉三大階段。這三大階段則是古玉宏觀時代鑒定的最大、最長的切斷層面,這是我們鑒定時必須首先把握的基本時代觀。

和田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證並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

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

③ 玉的寓意是什麼

寓意美好、高尚。

玉拼音yù

1、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玉石。

2、美,尊貴的,敬辭:玉泉。

3、姓。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玉醅[yù pēi]

美酒。

2、玉佩[yù pèi]

用玉石製成的裝飾品,古時多系在衣帶上。

3、玉雕[yù diāo]

在玉上雕刻形象、花紋的藝術。也指用玉雕刻成的工藝品。

4、玉簪[yù zān]

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頭。

5、碧玉[bì yù]

含鐵的石英。紅色、褐色或深綠色,質地緻密,加工後可作裝飾品。

6、青玉[qīng yù]

淡青色或淡青而微綠的軟玉。

④ 列舉玉在中國文化中的四大意義

玉在我國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的先祖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一般人認為是上古時的人們在製作、使用石制工具時發現了玉這種礦物。因它比一般石頭更為堅硬,所以就用它來加工其他的石製品。同時它有著與眾不同的色澤和光彩,晶瑩通透,惹人喜愛,於是慢慢的人們就用它來做裝飾品。又由於玉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難,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數頭面人物如族長、祭師才有資格佩帶並使用它,這使它漸漸演變成禮器、祭器或圖騰。正是在這種長期緩慢的進化過程中,玉由原先的僅僅是一種特別性質的石頭轉化為代表權力、地位、財富、神權的象徵。
就像在約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掌祭祀大權者,多用珍貴的美玉製作「祭器」,禮拜神只祖先。他們相信天圓地方,便琢制圓璧與方琮,來禮拜天神與地只;他們相信氏族遠祖的生命,是經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飾想像中神只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繪極具深義的符號,以禮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質地、造形、花紋與符號,產生感應的法力,與神只祖先交通,汲取他們的智慧,獲得福庇。
在上古社會里,個人地位的高下,端視人與神只祖先關系的親疏而定。事神之「禮」,建立了人神之間的溝通管道,也維系了人際間的和諧關系。「瑞器」就是象徵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與「瑞器」的制度,都源起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體制與社會結構,繼續發展。在宗廟祭典與朝享會盟上,發揮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維系禮制,故總稱為「禮器」。
曾經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遼寧阜新查海遺址、沈陽新樂遺址和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中國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屬性,夏、商、周三代已經漸次完善。
東周時,人文主義興起,儒家將一些傳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的觀念。於是佩玉之風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後世亦難出其右。
漢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畫、墓磚上,都飾以玉璧圖象。圓璧有助於靈魂通天的觀念,此時發揮至極。
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藝術轉衰。雖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統,舉行封禪大典,然而禮神之冊都難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傳世玉器,僅見帶?、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宋、明以降,玉雕藝術再度興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學者對商、周禮制的考訂,民間遂興起了研究與仿製古玉的熱潮。此時,以知識相結合的士大夫階層,重視生活品位。玉制文房陳設,除供欣賞把玩外,兼具實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鳥、人物、山水等,也成為裝飾主題,呈現柔美雅緻的文人品位。由於所取玉料,多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藝。所琢成品,常是圖必有意,意必祥和。
孔子說,玉有仁、智、義、禮等十一德,《禮記》所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都是強調有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學習,警示他們沒有特殊原因,要玉不離身。中華民族這種崇玉、敬玉、愛玉的情操,明清時期比漢唐時期有過之而不及,玉的雅麗和聖潔,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尊玉、愛玉、佩玉、賞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會玩玉愛好者的真實寫照。
由老三代經秦漢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貴族的專有裝飾用品。兩宋時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由於手工業技術進步,玉器加工變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賞玉之風大盛。此時出現大量製作精巧、加工細膩、構思奇妙的玉擺飾、玉佩件。
明清時玉器製作及玩賞達到頂峰,品種也更為豐富多彩,小到玉頭簪,玉紐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風、玉山、玉船。王公貴族家還常用玉石來製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壺等等。一般來說玉質以白玉(特別是新疆產的羊脂白玉)為上,黃玉次之,青玉再次,雜玉(如南方玉,河南玉)為下。
清初時翡翠傳入中原,其動人心魄的碧綠馬上贏得了國人的傾心。用翡翠製成的玉飾件大行其道,成為時人競相追逐的時尚。但在傳統的中國人眼裡,翡翠製成的玉飾卻遠遠比不上古玉。
以礦物學分類,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鍵狀硅酸鹽中的角閃石組,包括透閃石和陽起石,也稱軟玉。還有一種是單鏈狀硅酸鹽鹼性單斜輝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國傳統的古玉大多是軟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皇帝進入並控制了雲南及緬甸北部盛產翡翠的礦區之後,硬玉才正式進入中國並流行起來。
我們現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針。然後就出現玉禮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紅山文化的玉龍、玉豬等,應是作為族群的圖騰而製作的。此一時期的玉器並不完全是由現代意義所指的玉石所製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僅僅是漂亮一點的石頭,如與變質大理石礦共生的透閃石原礦。及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在中國主流文化區域內已再難見到玉工具了,代之而來出現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飾如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玉風、玉鶴。此時已廣泛採用軟玉來製作器物了。
在一般人看來玉就是石頭,可在中國人眼裡的玉是與眾不同的,它已經超越了單純分類學的范疇而成為中華民族族群的精神寄託。直到今天,如果我們拿起一件翡翠,我們只會去評價它的顏色,它的質地,它的製作。可當我們看見一件古玉,在欣賞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質料的時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卻會是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為古玉里孕含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沉澱以及炎黃子孫的民族精神。

對你有幫助,請採納!

⑤ 玉有哪些文化內涵

20世紀後半期的考古發掘材料證明,中國製造和使用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存,不僅在中國各地區有廣泛分布,而且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發揮作用,從而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絕的玉文化傳統。隨著玉器的大量出現以及人們對玉器的認識不斷深化,玉器逐漸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這些內涵是中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生產工具。玉器誕生之初,它曾作為生產工具使用過。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出土過玉制的鑿、斧等生產工具,有的帶有使用痕跡,說明它曾用於生產或戰爭。
二、祭器。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據了重要地位。原始先民認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至奴隸社會階段,玉器作為禮制之符瑞而為王室服務,「六器」是商周時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周禮.春官.大宗伯》)。這一祭祀制度為封建社會歷代帝王所承襲。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三、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7000~68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璜、jue@①、管、珠、墜等。從其出土部位可知,jue@①是耳飾,璜、管、珠、墜是項飾。殷商時代,佩飾玉也較常見,殷墟婦好墓中就有大量發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國時代,出現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由不同類型的佩玉串聯而成。秦漢時代,佩玉成為普遍的風尚。漢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製作也更精緻,玉器的裝飾漸漸地成為其主要的社會功能。
四、權力、等級、財富的標志。以玉器顯示權力、等級的現象在新樂與河姆渡兩處原始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見端倪,而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則已顯現出系列化傾向。它表明良渚文化時期社會已經分化,統治集團已經形成,並行使著政治、軍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統治權力。周代以後,統治階級為維護禮制,製作了大量玉制禮器和佩器。《周禮》、《儀禮》、《禮記》等先秦文獻記載了西周有關體現等級功能玉器的名稱、形制、規格與用途。據《周禮》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明確規定了等級不同,所執玉器就不一樣。其後,每個朝代對持何種禮器、佩帶何種玉飾都有嚴格規定,以避免等級的混亂與僭越。玉器不僅是權力、等級的標志,而且是財富的一種炫示,它也常被用來行賄或贈送,賞賜或作抵押品、交換品,因而玉器受到歷朝貴族統治集團的重視。
五、殮葬。在《漢代的玉器》(《考古學報》1983年第2 期)一文中指出,殮葬玉器是指那些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用玉殮葬在新石時代就已經開始,到了秦漢皇權獨尊的時代,在孝道和厚葬風氣的影響下,有數千年歷史的葬玉至此已趨完善。玉殮葬風俗是玉器的一個重要文化內涵。
六、吉祥物。玉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禮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義。原始先民對自然界的不測風雲、人世間的旦夕禍福無法理解和抵禦,便只能求助於神靈的保佑,而玉便是溝通與神靈的聯系,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種瑞物。我國古代很早就視玉為祥瑞之物,後世幾乎每個朝代都把玉的出現和貢獻看作一種祥瑞的徵兆,史書上有大量這方面的記載。人們以玉祈求吉祥,往往通過刻於玉上的吉祥語或吉祥圖案體現出來。如漢雙龍「長樂」谷紋璧,就是以吉祥語「長樂」和吉祥圖案雙龍一起加以表現。明代以後,各種吉祥圖案的玉佩玉飾尤其普遍,反映了人們祈求吉祥的共同願望。
古代的所謂「壓勝佩」如「剛卯」、「嚴卯」、「司南pei@②」、「玉翁仲」等主要是為了趨吉避凶,免禍保平安。祈求吉祥,免除災禍是古今人類的共同願望。人們信奉玉能起到趨吉避凶、免禍保平安的作用,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觀念與其說是一種迷信,倒不如說是一種風俗,一種由歷史和文化積淀而成的風俗。
七、德行操守的象徵。自春秋末年起,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鞏固其國家權力而崇尚玉器,並從社會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徵,日益受到重視。孔子闡明玉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品德,把玉擬人化了。這種看法雖然有點過份,但它代表了儒家對於玉的認識和看法,強調玉的可貴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內涵與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並息息相關。人們賦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內涵,使玉成為君子的化身。由於玉被賦予了如此豐富的道德內涵,因此君子必須佩戴它。君子佩玉,無故不離其身,也就成為一時的風尚。君子比德於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詩經》中也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把玉作為君子的象徵,作為立朝為官、為人處世的標准。玉器的這種內涵充滿了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會對玉神觀念的繼承,又是世俗對高尚人格的要求。
八、美好事物的代名詞。最早出現的玉器是人體裝飾品,可以說,玉器從一出現便與美聯系在一起。由於玉的直觀美一直受到人們的鍾愛,所以「玉」就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諸如:比喻人的品格為「玉潔冰清」,形容人的像貌為「玉容」、「玉貌」,贊賞人的身材和風度為「玉樹臨風」,贊美天帝為「玉皇」、「玉帝」,稱居住之所為「玉宇瓊樓」,好聽的聲音為「玉聲」。甚至用玉來贊美音樂的動聽和詩文的優美,如笛、簫、笙、琴等聲音清亮的樂器常常被冠以「玉」來修飾而稱之為玉笛、玉簫、玉笙、玉琴。而文學作品中用玉來形容聲律之美或詩文的風格和境界之美的地方則更為常見。自漢代以後,用玉或玉旁的字命名也漸成風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九、葯物。食玉可以健康長壽,這是中國古代流行的一種看法。古代所謂「瓊漿玉液」、「神仙玉漿」、「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製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長年不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劉大同的《古玉辨》以及《河圖玉版》、《十洲記》、《抱撲子》、《開元天寶遺事》、《聖惠方》等文獻都記載了食玉、用玉有益健康。
以上從九個方面探討了玉器的豐富內涵和實用功能,雖然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未必都有科學的依據,但它們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人類理想和想像的產物。

⑥ 玉石的寓意

玉石用作人名有美麗、美好、尊貴、自強不息、意志堅定、為人正直之義。玉本義指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也指尊貴、亭亭玉立。石本義指山石,引申指硬、堅固,用作人名有堅毅、不屈不撓之義。

姓名,漢語詞語,意思是由姓和名組成。人的姓一般是自己的部族確定的,名字是人類為區分個體,給每個人特定的名稱符號,是通過語言文字信息區別人群個體差異的標志。由於有了姓名,人類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姓名。
姓名在語言產生後才出現,各個民族對確定人的姓名都有很多習慣。這種習慣受到歷史、社會、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約,一個人的姓名通常都有一定的含義。

⑦ 玉石的文化傳承意義是什麼有收藏價值嗎

在古代,玉石稀少也不易被雕刻,加上玉器的美感,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珍寶,在一些古典書籍中,玉石常常被歸為珠玉。玉石有著權利和地位的象徵,是被統治階級所擁有,賦予了更多的等級意味,被歷史打上了權利的烙印。

玉石掛件圖片

現在玉石飾品比較受歡迎,玉雕師也是發揮創意,設計雕琢出一系列美感十足的玉石製品,每一步都是用心完成,購買者享受的更多的是專屬的滿足感,玉器的價格持續走高也讓人們開始轉變觀念,直接買回玉器坐等升值。隨著玉料資源越來越稀缺,玉石就顯得尤為珍貴,玉石本身的價值就很高,讓人們對投資玉石有了更高的興趣。

隨著人們對玉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價值就會過分關注而忽略文化內涵,收藏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對有著千年傳承的玉石文化來說,這是一種悲哀,若是沒有對玉石文化的深層認識,收藏就是一種膚淺的行為。收藏和品鑒二者要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是對玉器的尊重,也是為了更深入了解玉器價值。

⑧ 玉的象徵意義

古代人們佩玉,主要不是簡單的裝飾,不僅僅是表現外在的美,而是表現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的程度,也就是表現德,同時還具有體現人的身份、感情、風度,以及語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時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規范人的道德,用鳴玉之聲限制人的行為動作。

拓展資料

玉,全稱玉石,是一種美麗的礦石。也是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石。~器。~璽(君主的玉印)。

玉的分類:廣義上的玉還包括彩石,即所謂假玉,有漢白玉、京白玉等。另外廣義上的玉還包括鑽石、瑪瑙、水晶、琥珀、綠松石、珊瑚、珍珠等寶石。

「玉」字始於中國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鍾鼎文中。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美玉得到我們東方人的萬般垂愛。東方人往往用玉來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講究「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等。

萬物主宰說:認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神明以及人間帝王,能夠增進神與人之間的交流,傳達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間禍福的主宰。天地精華說:這種觀點認為玉由天地萬物的精華形成,具有神奇的力量。玉有五德說:文中分類已詳細註解不再表述。辟邪除崇說:這種說法認為玉有超自然的力量。

⑨ 玉文化究竟在中國有什麼含義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象徵意義。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

閱讀全文

與玉石的文化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