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國性的或是地方性的古箏比賽有哪些
全國性~最權威的!應該是金鍾(文化部最高獎)和文華(教育部最高獎)啦~
像蒲公英就是商業性的!至於商業性的比賽就很多啦!
你去一些古箏網站就可以搜到~
『貳』 中國古箏藝術周是什麼樣的活動
★ 中國古箏界最高規格的賽事
★ 海內外古箏藝術大師雲集北京
★ 人民大會堂盛大開幕
主辦單位:中國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中國古箏藝術周是近期全國范圍內一次最具影響力的、最高規格的古箏藝術盛會,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
它不僅可以促進當前青少年古箏藝術的發展,還將繁榮中國古箏藝術,為我國古箏藝術事業積蓄後備力量,為古箏藝術起到推動和引領的作用,同時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藝術實踐平台。
中國古箏藝術周先在全國各省舉行選拔賽,各省的優秀選手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古箏藝術周」全國活動。
中國古箏藝術周福建選拔賽由廈門市青少年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承辦。
福建省設福州、廈門兩個分選區,預計是:
福州選區比賽時間:12月11日、12日 比賽地點:南後街琴南書院
廈門選區比賽時間:12月18日、19日 比賽地點:鼓浪嶼音樂廳
凡熱愛古箏藝術,並在古箏演奏方面有一技之長的青少年均可自願報名。
中國古箏藝術周活動時間:2011年1月21日至24日 地點:北京
中國古箏藝術周系列活動如下——
◆中國古箏藝術周開幕式
地點:人民大會堂 ※憑票入場
時間:2011年1月22日
◆九大音樂院校古箏專業師生音樂會
地點:中央音樂學院 ※憑票入場
時間:2011年1月21日19: 00
◆中國古箏藝術周名家專場音樂會
地點:北京音樂廳或中山音樂堂(待定) ※憑票入場
時間:2011年1月22日19: 00
演出:王中山、林玲、周望、李萌
◆「星光學堂」古箏名家講座
地點:中國音樂學院
時間:2011年1月23日9: 00-11: 30
主講:王中山、林玲、周望、李萌
◆中國古箏藝術周展演活動(全國總決賽)
地點: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人民大學
時間:2011年1月22日-23日
◆中國古箏藝術周頒獎大會及文藝晚會(CCTV或CETV播出)
地點: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 ※參與晚會錄制的選手需另行報名
時間:2011年1月23日14: 00
◆中國古箏藝術周研討會
地點:人民大會堂 中央音樂學院 ※面向古箏教師,需另行報名
時間:2011年1月22日
活動官方網站:東南青少年文化藝術網 www.dnqsn.com
『叄』 求全國古箏彈得最好的人的資料..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項斯華
飲譽中國樂壇、蜚聲海內外的當代中國箏樂大師項斯華,1940年生於上海,早年專修鋼琴,後師承浙江箏名家王巽之,又從曹正、郭鷹學習其它流派箏樂,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在校期間,首次嘗試雙箏演奏,初露鋒芒,深獲好評。
畢業後,項斯華先後在北京電影樂團、上海樂團和中國歌劇舞劇院任古箏獨奏演員,並任教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院,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箏研究會理事。
一九八一年,項斯華移居香港,為香港民族音樂學會理事及永久會員、香港藝術家聯盟成員,東方樂舞交流學會理事,上海中國古樂團特約演奏家,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並獲吉林藝術學院名譽教授榮銜。著有《中國箏樂的源流及風格》和《項斯華演奏中國箏譜》兩集。
八十年代初,中國唱片社、日本東芝EMI株式會社分別出版了項斯華演奏的古箏專集《漁舟唱晚》和《項斯華中國箏名演集》,此系首次出版中國民族器樂的個人演奏專集。由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岸邊成雄博士所監制的《項斯華中國箏名演集》亦榮獲日本文部省藝術祭大獎。此款錄音,於香港發行,早己逾金唱片銷量,也成為中國箏曲的經典錄音之後,香港及台灣的唱片製作公司等又出版項斯華的專集.《出水蓮》、《燈月交輝》、《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梁祝》及《望鄉吟》等多集。
她在改革箏上成功地演奏了轉調箏曲《東海漁歌》、《思想起》和京劇唱腔音樂《文姬歸漢》等。其演奏風格朴實,深刻細膩,富有韻味。
周延甲
秦箏教育家、演奏家,男,山西省聞喜人,漢族,大學專科,教授。曾任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古箏學會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陝西秦箏學會會長。1953年考入西安音專(今西安音樂學院暨附中前身)主修古箏,1959年畢業留校任教。1960年整理編訂了陝西流派《古箏迷胡曲集》等,1961年全國古箏教材會議上,陝西箏曲16首被列為音樂藝術院校古箏專業學生的學習曲目。撰文倡導和奮力實踐「秦箏歸秦」活動。先後發表論文《榆林古箏考查報告》(合作)、《繼承和發揚秦箏流派演奏藝術傳統》(獲陝西省藝術科學研究成果優秀論文獎)、《秦箏歸秦,貴在實踐》等十多篇,並主編《秦箏》雜志。創作並演奏合帶《姜女淚》、《綉金匾》、《凄涼曲》、《秦桑曲》(此曲獲中央電視台《山城杯》作品一等獎)等箏曲,赴香港演出《秦鄉行》、《中港台箏樂大師演奏會》、《秦聲粵調音樂會》、《秦土情箏樂演奏會》,赴韓國、新加坡演奏陝西流派箏樂。報界評論稱「曲調特點鮮明,風格突出、就是秦箏樂派。」箏壇宗師曹正教授生前說,「具有西秦風格的『秦聲』,使兩千多年的逸響新聲,不但恢復了它的歷史盛名,而且是奇葩吐艷,大放異彩。」1999年《周延甲箏曲選》(周望編)出版發行,2001年錄制《中國箏曲.陝西篇》CD盤,2002年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中國古箏流派名家音樂會》。培養學生200餘人(獲國家級獎9人,省級名次獎20人)。1982年獲「陝西省勞動模範榮譽紀念證」,1994年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證書。多次被聘任全國古箏學術會議委員和大賽評委。業績被收錄《中國音樂家辭典》、《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中國音樂家傳記》等。
任潔(青年演奏家)
南京人,6歲習箏,師從古箏教育家閻愛華教授,並受到古箏名家王中山的教益。8歲考入南京小紅花藝術團,擔任古箏獨奏小演員,從此開始活躍在世界音樂舞台上,先後多次出訪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被譽為「神奇的音樂小神童」。考入南藝音樂學院之後,憑著卓越的音樂天賦、高超的古箏技藝,任潔成為該學院的尖子學生,得到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庄耀等教師的信任,首演了一批古箏新作,如《西域隨想》、《山的遐想》,受到箏界名家王中山悉心指導,從傳統底蘊到最新技術,任潔都有了進一步更全面的掌握。
2001年在「龍音杯」國際民族器樂(古箏)比賽獲專業組優秀獎。
2002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獲青年專業組銀獎。在此之前,任潔已是六次金獎的得主了。
羅小慈
上海民族樂團獨奏演員,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師從箏教育家、演奏家郭雪君女士、何寶泉先生、孫文妍女士。進入民族樂團後,羅小慈便開始了她的演奏家道路。由她演奏或首演的《臨安遺恨》、《林沖夜奔》、《西楚霸王》受到關注與好評。2000年首演箏�6�1樂�6�1詩《陸游與唐婉》,將箏演奏、現場書法、交響合唱、詩詞吟誦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在中國民樂界開創先河。曾被評為上海文化新人、傳媒十大青年才俊。
袁莎
袁莎,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創辦國內第一所古箏專業高等藝術院校--北京興華大學古箏藝術學院,並親自任院長及教學總監。曾是兩大國際和國內最具權威古箏演奏大賽的冠軍獲得者,是享譽中外的當代中國傑出青年古箏演奏家。
林玲
中國當代著名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早年師從潮州古箏名家楊秀明,一九七七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一九八一年轉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曹正、邱大成、李婉芬教授及古箏名家項斯華等。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舉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免試的古箏研究生,一九八七年以學術論文《論潮州箏演奏藝術》獲碩士學位。
周望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箏派代表人物。
1977年進入中國歌舞團後,一直活躍於國內外樂壇,兼收南北各派所長,並大力介紹陝西箏樂,1979年由中國唱片社首錄《秦桑曲》,為陝西流派的發展和振興奠定了基礎。1985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後留校任教至今。
錄制古箏專輯鐳射唱片《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箏精髓》、《傳統古箏專輯》、《中國箏曲-陝西篇》;出版了由自己創作、演奏和主講的VCD教學帶《古箏教程》、《古箏名曲解析》、《名家名曲-中央音樂學院古箏考級示範教學VCD》及《古箏基礎教程》。出版專著《古箏速成演奏法》及《周延甲古箏曲集》,發表學術論文《秦箏.秦人.秦聲》及《古箏名稱的由來及其他》。
1982年獲「全國民族器樂觀摩演出優秀表演獎」,1986年獲「全國首屆江南絲竹比賽演奏一等獎」。多次出訪港、澳、台及東南亞、美國及日本等地講學及演出。1991年作為中國十大民樂演奏家之一赴香港、澳門、珠海及深圳等地巡迴演出並獲得贊譽。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出眾多古箏專業演奏人才,並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作為中國古箏領域的優秀人才,被收入《中國音樂家辭典》及《中國名人錄》。
李萌
著名演奏家、古箏專業碩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東方古箏研究會理事、《中國古箏藝術》刊物編委。近年,分別在北京、漢堡、澳門、台灣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 1992年全國第二屆江南絲竹比賽演奏一等獎、並獲中央音樂學院第二屆民樂作品比賽優秀獎、1995年獲文化部頒發的"園丁獎"。多次出訪各國,好評如潮。出版的個人專輯有《粉蝶採花》、《高山流水》、《跟我學-中國古箏演奏教程》、《中國古箏名曲欣賞與演奏》。出版多種樂譜並創作大量作品,在各民樂大賽中擔任評委。
王中山
出生於河南南陽,蒙古族,曾得到十多位民間箏家的指導,後師從古箏藝術家趙曼琴先生。一九八六年,王中山以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及《井岡山上太陽紅》等箏曲,轟動了中國第一屆古箏學術交流會。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後,師從古箏教育家李婉芬教授。曾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古箏第一名。
王中山現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在教學之餘,他還參加各種大型演出活動,並為多部影視劇配樂,曾出訪東南亞及歐洲等地。在古箏演奏技法上,他有許多新的創意並付諸實踐,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國第一屆古箏學術交流會」上,他開拓性地運用了輪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內戴四個羲甲的形式進行演奏,開發和發展了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國的各個藝術院校的古箏專業中已經得到了推廣,顯示出這些新技法的廣闊前景和勃勃生機。
應香港、台灣、澳門和北京、長沙、沈陽、烏魯木齊、常德、襄樊、大連、青島、東港、大同等地邀請,他先後舉辦了許多場古箏獨奏音樂會和學術講座,大力推廣古箏藝術;他還出版了《王中山古箏曲集》,與香港龍音製作有限公司合作錄制了多張演奏專輯。
對於他的藝術成就,人民日報、北京晚報、音樂周報、音樂生活以及海外報刊都給予了采訪和介紹。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北京音樂台等宣傳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創作演奏的《溟山》、《漢江韻》等樂曲,並作專題介紹。他的藝術生平現已選入《國樂精粹》、《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
閻愛華
性 別: 女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953.6 專業技術職務: 副教授 社會兼職: 中國音協會員、古箏學會理事 學習工作經歷: 1977年 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並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南藝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及專業特長: 古箏演奏 主講課程及教學優勢: 古箏演奏 著作 1993年《箏藝新探——線譜古箏教程》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6年《箏藝新探——線譜古箏教程》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0年《古箏現代演奏技法訓練》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3年《邊彈邊唱——古箏演奏抒情曲集》 江蘇文藝出版社 創作
1982年 《大浪淘沙》箏琶二重奏
1982年 《水鄉高歌》箏琶二重奏
1982年 《月下瘦西湖》箏琶彈唱
1983年 《箏與箏曲》
1993年 《春江引》(古箏獨奏)
1994年 《如來一葉》(古箏與樂隊)
1998年 《雪山春曉》(古箏獨奏)
1999年 《高山流水》(古箏獨奏)
1999年 《蘇武牧羊》——閻愛華古箏獨奏專輯(CD)
2000年 《撥根蘆柴花》箏二重奏
2000年 《達姆"達姆》古箏獨奏
2000年 《葬花吟》古箏與樂隊
「最」這個字實在難指定給某一位名家。只能說彈的好,沒有說彈得最好。因為都很棒嘛。以上幾位是很優秀很優秀的了。
『肆』 有誰知道最近有什麼古箏類的大賽啊~~~~~
專業性強的最近有 第四屆文華獎比賽 其中包括古箏,古箏比賽地點在沈陽
業余和專業的一起的有 中日韓首屆古箏比賽 地點在首爾 你可以去官網了解下
『伍』 古箏每年出去比賽嗎
是可以比賽的每年。
2022華夏杯國際古箏大賽為促進古箏藝術事業的發展,推動中華民族音樂教育和演奏水平的普及與提高,發掘新一代才華橫溢的古箏藝術家,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讓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音樂文化走向世界,2022「華夏杯」國際古箏大賽正式啟動。本次大賽由香港國際音樂家協會提供學術指導;由環球音樂家頻道GMTV提供技術支持;由華夏杯古箏大會組委會、音節樂動傳媒、藝音同創以及InternationalMusicianAlian共同主辦。
『陸』 秦嶺杯古箏大賽含金量
很高。秦嶺杯古箏大賽屬於國內二線的比賽。獎杯含金量極高,大賽依託國家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三年創新發展行動計劃XM-20秦箏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廣項目。由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陝西省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秦箏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廣項目組承辦,西安秦嶺樂器有限公司協辦。
『柒』 2022全國古箏大賽有哪些
2022華樂杯-全國古箏大賽。
民樂器樂獨奏形式包括:民族器樂獨奏;時長不超過3分鍾。參賽曲目要求:自選曲目一首,曲目風格不限,原創、移植、改編、節選均可。
2022國際華樂杯(中國民族器樂大賽)於2022年1-5月為全國總決賽,2022年8月在新加坡進行亞洲總決賽。
『捌』 魏偉的藝術經歷
1998年由河南省組織的「 9 8 」超凡古箏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2005年在四川音樂學院第三屆「民風杯」才藝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2007年獲得「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節選拔賽」四川賽區古箏青年專業組一等獎。
2007年榮獲全國青少年藝術選拔活動古箏青年專業組一等獎
2007年獲得「第一屆香港青少年藝術節選拔賽」四川賽區古箏青年專業組一等獎。
2008年獲得「中華青少年DV藝術作品大賽」四川賽區古箏青年專業組一等獎。
2007年參加「憶故人」古箏大師邱大成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音樂會演出。
2007年所教學生參加了由文化部、中國音樂學院等單位主辦的「中華之星」青少年藝術風采大賽獲得金獎。並被組委會授予優秀指導教師。
2008年在成都驕子音樂廳為國家二級演員、琴歌演唱家王鐵軍擔任主伴奏。
2008年在四川普通話形象大使中,榮獲古箏專業組金獎。
2009年5月29日於四川音樂學院成功舉辦個人古箏獨奏音樂會。
2008年所教學生參加「河南省電視台第二屆古箏大賽」取得優異成績,並被組委會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2009年帶領多名學生參加「中州杯」第三屆《小演奏家》古箏藝術節總決賽取得優異成績,被組委會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2009年帶領學生參加河南電視台「青少年才藝電視大賽」,榮獲古箏組金獎,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2009年帶領學生參加鄭州「德藝雙馨大賽」榮獲古箏一金、兩銀的優異成績,被河南省組委會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玖』 2011年有什麼古箏比賽
第二屆國際古箏比賽
時間:2011年7月18日至23日
地點:香港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主辦: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賽事官方網站:www.huain.com (華音網)
宗旨:弘揚人文、和諧、純善的藝術精神。促進古箏藝術的交流學習與提高。
組織委員會:
組委會主席:楊濤
藝術總監: 武樂群(日本)
評審委員會主席:周望
總統籌: 陳曉薇
秘書長: 閆嘉穎
賽事主任: 李宜洺
評審委員會:(排名不分先後)
王昌元(美國)
項斯華(加拿大)
周 望(北京)
沙里晶(深圳)
樊慰慈(台灣)
蘇宇虹(日本)
黃建偉(澳門)
尹 群(新加坡)
羅 晶(香港)
藝術顧問:(按姓氏筆劃)
王建民 何占豪 何寶泉 曲 雲 周成龍
周廷甲 周煜國 徐曉林 陳安華 楊娜妮
報名要求:
1、參賽者國籍不限。
2、報名表可登陸www.huain.com 華音網站下載。
3、近期二寸照片兩張,身份證及護照(海外選手)復印件
初賽形式:
即日起由各地組織選拔賽。選拔賽通過後進入香港總決賽(有名額限定),進入決賽的選手將收到組委會發出的決賽通知書。
決賽組別:
1. 少年非專業A組(14歲以下)有指定曲目
2.少年非專業B組(15-17歲)有指定曲目
3. 青年非專業組(18歲以上)有指定曲目
4. 少年專業組(17歲以下)有指定曲目
5. 青年專業組(18歲以上)有指定曲目
6. 海外組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以外之地區):年齡不限,曲目不限,限時6分鍾
7. 專業重奏組:形式限定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曲目不限,限時8分鍾。
少年非專業A組,指定曲目:
1、 洞庭新歌
2、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3、 豐收鑼鼓
4、 香山射谷
5、 雪山春曉
少年非專業B組,指定曲目:
1、 戰台風
2、 幸福渠水到俺村
3、 茉莉芬芳
4、 井岡山上太陽紅
5、 黔中賦
青年非專業組,指定曲目:
1、 鄉韻
2、 長相思
3、 幻想曲
4、 溟山
5、 箜篌引
選手必須在指定曲目中選奏一首,時間限定6分鍾。
少年專業組指定傳統曲目:
1、 高山流水(山東)
2、 陳杏元和番(河南)
3、 蕉窗夜雨(客家)
4、 將軍令(浙江)
5、 道情(陝西)
青年專業組指定傳統曲目:
1、 漢江韻(河南)
2、 四段錦(山東)
3、 柳青娘(潮州活五)
4、 崖山哀(客家)
5、 姜女淚(陝西)
(傳統曲目版本不限)
少年專業組、青年專業組選手必須在指定傳統曲目中選奏一首,自選曲目一首,(自選曲目少年專業組為1960年後創作的現代曲目,青年專業組為1990年後創作的現代曲目)兩首時間合計限定10分鍾,可自行選段彈奏。
決賽形式:獨奏、重奏(不接受伴奏形式)
決賽規則:
1、決賽分少年非專業A組、少年非專業B組、青年非專業組、少年專業組、青年專業組、海外組、專業重奏組。
2、決賽採取抽簽方式決定選手出場順序。
3、決賽成績由9位評審委員當場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
最低分,以剩餘7位評審平均分為選手最後得分。當場
公布。
4、組委會主持全部賽事工作。決不允許干擾比賽結果和不
正常的事情發生,確保決賽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下進行。
5、參加決賽的選手應按時到達比賽場地候場,擅自離場或
遲到,將會被取消決賽資格。
6、選手必須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保持賽場安靜。保持清
潔,愛護公共設施。
獎項:
決賽各組別設金獎一名,銀獎二名,銅獎三名,其它為優秀演奏獎。
金、銀、銅獎選手的指導老師將獲得優秀教師獎。
獲獎證書有九位評審的親筆簽名。
評審委員會由國際知名藝術家組成,對決賽的評定結果是不可更改的最後決定。
金、銀、銅獎選手組委會將擇期在香港及澳門舉辦大型《第二屆國際古箏比賽獲獎選手音樂會》。
另:2011年7月18日晚7點30分開幕式及9位評委專家音樂會。
2011年7月19日、20日、21日每天下午2點至4點有二位評委專家上大師課。
聯系方式:
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厚福街3號華博商業大廈9樓906室。
郵政信箱:九龍尖沙咀郵政局97589號信箱
電話:00852-6559 0986 9368 8780
聯系人:楊 濤 陳曉薇
E-mail:[email protected]